|
暧昧而危险的打击谣言运动
2013-09-06 22:58:34| 分类: 社会思考 |字号 订阅
最近国内新闻中,最引发关注和不安的无过于各地公安机关对所谓“造谣者”的打击,据新闻报道中披露的一言半语,可以知道这一波规模不小、势头凶猛的运动是由公安部门计划和执行的“整治谣言专项行动”,其标志性的成果,一是拘留网名“秦火火”的某位造谣网民,以及拘留了某违法嫖娼美籍华人,其次,山西、河南、浙江等地,都在几乎同一时间内抓捕了各种各样的“造谣”者。最引发关注的是,在从央视到其他权威官媒对造谣者的铺天盖地的大批判似的声讨中,言辞间不断暗示这些“造谣者”背后有微博大V,似乎对这些人的司法行动只是针对微博大V,甚至所谓“公知”的反右式打击运动的一部分,这在许多微博上支持本次打击的人士嘴里,早已毫不避讳。
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个人道德方面,没有人喜欢所谓“谣言”,即不实的言论,但尽管声势浩大,但仔细观察本次的打击谣言活动所呈现的实践,人们不难发现其不仅在法理上、政治上与司法实践方面有太多的问题,而且背后包含的治理理念与公权运行逻辑实在非常暧昧而危险。
首先,就法理上来说,除了涉及公共安全等极其有限的特殊法律规定情形,很难证明不实言论能带来对公共利益及时而当下的危险,至于构成违法和犯罪行为要件的意图等在网络环境下就更难一概而论。现代司法的基本精神是“法无规定公权不可为,而法无禁止私权即可为,”在明显缺乏法制资源的情况下,既无界定谣言的法律标准,也没有判定谣言的法律程序,大规模运动强制手段去禁绝大多属于言论范畴的“造谣”和“传谣”问题,相比执行者宣称的正面社会效益,这样做实际上对法制的践踏危害实为不能小觑。尤其在薄王通过黒打“打黑”的新鲜教训面前,这样全国性的行动不可能仅凭执法者自我定义的正面意义去认知。
纵观世界,警务部门并无解释和界定法律的权力,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公权部门,人们常见的情形是,强力部门总是对于社会和舆论的监督本能地难以适应,也总是通过各种方法寻求扩张公权对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的强制权力。本次打击谣言活动还有个现实的背景必须予以注意,那就是,虽然警方历来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总体来说,在现行社会生活中,警务部门作为公权强制力的直接实施者,作为枪杆子,他们受到的法律和监督约束是较小的,这也直接导致了警方公信力的危机,在此危机背景下执行这样法理上暧昧而成问题的行动,实际上是沿用过去运动式司法的手段介入言论政策领域,这不仅无助于公信的提升,无疑只会导致本已受损的公信力进一步丧失。
央视不厌其烦播放的秦火火“谣言”炒作牟利,以及某微博名人违法被抓一事,严格说来,这两起个案并不能逻辑地得到微博名人都在牟利或道德败坏,有违法事实的结论。而就事件本身而言,在未经法定审判和程序的情况下,动用公器批斗大会似地展览他们的个人隐私,这本身即不符合法律的精神,也有悖于现代传媒的公德准则,说到底,还是过去极左政治年代“批倒批臭”和形象谋杀的模式。这种模式在社交网络时代更多地只能损伤公权与公器的信用。
稍有网络经验的人都知道,网络上不实言论甚多,绝不仅仅是因为商业炒作或言论者缺乏刚性约束所致。有炒作牟利者,有追求名声者,有知识一知半解者,但造成不实言论传播广泛的根本社会原因并不是网络科技,而是社会本身公信的低下和事件信息的超级管控。除了极少数符合法律关于不实言论危害公共安全等利益的案例,绝大多数都属于言论的范畴,即使其中伤害到个体的不实言论,现有法制也提供了足够的司法调整渠道和平台,因而给这些言论扣上不无文革色彩的政治帽子,于国于民于执政党并无丝毫利益可言,反而有为渊驱鱼的逻辑后果。现实中的执法已经出现了很多荒唐的例证:关于车祸死亡人数的不准确微博导致发帖者被抓,而一句疑问事故的言论同样导致抓人,怎么能设想如此赤裸裸的滥用公权会促进公信、增加社会和谐?
更严重的是,对谣言的打击很可能成为某些公权部门打压网络公开举报的工具。自有网络BBS以来,总能不时听到很多人士关于网络太乱、网络需要严厉管起来的呼声,在微博参与举报反腐的风气蔚为大观之后,这种呼声更加严厉。其实,要辨析这些理由冠冕堂皇的敌视网络公共言论的声音很简单,那就是看看谁是网络言论的最大“受害者”:贪腐官员,各级在重大公共事务责任中遮遮掩掩的公权部门,以及各种拥有非法特权的人士。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有实名的网上举报者,以及其他过去有公共表达经历而本次被“秋后算账”的人士,更有疑似利用公权打谣报网络意见论争一箭之仇的。这些可疑的案例都预示了像历史上的运动式司法一样,试图超越法律去解决社会问题,只能是缘木求鱼,而且后患多多。
最后,在那些为本次打击造谣、传谣活动欢呼的声音中,有一种反知识分子的极左论调几乎毫不隐晦了。有的评论者已经把个案的事件与所谓“公共知识分子”挂上钩,进而论断说这些常对公共问题发表批评意见的知识分子是外国豢养的“第五纵队”。对于这种充满极左政治色彩的攻击,人们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是,这些人大多是不久前为薄王重庆施政站台的人们;其二是,只要稍微回顾下过去“反右”与文革中“揪叛徒”的惨痛历史,不难明白这些人欢呼背后的真实目标,以及可能的灾难性社会后果。
【作者附识:本文是我应某周刊之邀撰写的评论文章,由于该刊上级审稿者认为不宜发表,故现以未刊稿形式供网友们批评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