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敬贤:“联合国破格降半旗”是何时编出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4-2017 09:54: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恩来逝世时,联合国破格为他降半旗的故事,是中文互联网刚刚流行时盛传的传说:


   “1976 年 1 月 8 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


    自 1945 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 10 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如今,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这个故事并不真实。根据 1947 年联合国制定的旗典,凡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去世,必须在纽约总部和日内瓦的办事处降半旗致哀一天。因而,“一些国家”的外交官犯不着激愤,联合国秘书长更无需找两个中国式理由来堵他们嘴。


联合国降半旗向金正日致哀


但这个故事是何时编造出来的呢?网上流行的说法称,是一位名叫吴妙发的前驻联合国官员在 2002 年 1 月突然回忆出来的,他把这段“回忆”写成文章,发表在了人民网上。这一说法并不靠谱,吴妙发确实发表过他的“回忆”,但这个传说并不是他的原创。


事实上,吴妙发的文章是直接发表在 2002 年 1 月 4 日《人民日报》上,而后才转上网的


早在 90 年代后期,许多报刊就已经刊载过降半旗的故事,有的内容比后来网络流传的还要丰富。


如 2000 年第 1 期的《政府法制》中,联合国负责人为此紧急召开会议,会上他说到“中国乃东方第一大国,美女如云”,而周恩来一生只有一个妻子,“中国地大物博,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而周恩来没有留下遗产。不过这一版本中现场鸦雀无声,并没有“雷鸣般的掌声”。


1996 年第 3 期的《陕西档案》中的故事要简略一些,却搞错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让 1982 年到 1991 年间的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讲出了那番话,当时此人应该是秘鲁驻委内瑞拉大使。


吴妙发应该是在 90 年代的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故事后,再错误地将其植入自己亲身记忆的,因为他以“回忆”的名义讲述,很容易让后人误会他就是源头。


那么,更早的源头是何时出现的?在诸多出版物都已经电子化收入数据库的今天,我们可以逐年检索来找到一个尽可能准确的答案。譬如用读秀数据库逐年向前上溯,会发现降半旗故事最早出现在 1990 年,这一年数种书籍讲到了这个故事,而且其中三本书都表明自己是从 1989 年的报纸摘抄的。


在国家图书馆查找被这些书籍摘抄的报纸,可以找到其中两份:1989 年 9 月 10 日的《工人日报》和 1989 年 8 月 21 日的《中国妇女报》,它们都声称自己是摘自同一个来源:《江苏工人报》。不过很遗憾,我没能找到1989年的那期《江苏工人报》,而应该就是它的某位作者编出了这个故事。


这个考据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编故事的人是如何想起联合国降半旗这一事实的?


周恩来死后哀荣极盛,但查阅最初的一批专门纪念书籍,会发现联合国降半旗一事起初并没有那么受重视。在新华通讯社 1978 年 2 月编译的《举世悼念周恩来总理》里,没有提到降半旗一事,倒是能看到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对周逝世发言的原话。


而在 1978 年 3 月出版的另一本以全球悼念周恩来为主题的书籍《五湖的怀念》里,只是以引用路透社消息的形式提到了降半旗。

降半旗“极其罕见”的说法第一次出现,是 1982 年底,苏叔阳编著的《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在这本书的前言里,作者说:“联合国也下半旗,同时没有升起联合国会员国的国旗,这在这个世界组织中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对降半旗一事添加了“极其罕见”的点评。而这本书在 1983 年被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要求全国中学生阅读,影响巨大。

因此,在这以后开始有人想要解释“极其罕见”的联合国降半旗,就并不奇怪了。实际上,在广为流传的降半旗故事出现前,1988 年出版的《塑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一书就在引用苏叔阳“极其罕见”一说后发问“这是为什么”,接下来自行解释道:“因为他做到了对人民全心全意地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该作者绝不是在 1989 年之前尝试解释“极其罕见”的降半旗的唯一人,把解释发表在报纸上或口头上的恐怕还有很多,只不过 1989 年终于有人创造出了那个老支书般的“联合国秘书长”,摸到了最适合国情的传播模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