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麦烧:一起特大影响的血铅事件如何发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10-2019 18:5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起特大影响的血铅事件如何发生?

原创: 麦烧同学  关于环境的故事  2018-05-25
今天的文章有点长,收集资料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写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共 10998 字 ,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在这周,我试图从基层政府的立场来理解为什么会发生污染事故。在案例搜集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篇博士论文,论文作者走访和调查了2009年发生在陕西凤翔县的血铅事件相关工作人员,完成了较为全面的事件回顾。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方向。2009年8月,陕西凤翔县抽检731名儿童发现615人血铅超标,其中166人中、重度铅中毒,原因为东岭冶炼公司污染,且未能按期组织卫生防护范围内村民搬迁,11名干部因此受处分,名单至今仍未公布。

图注:2009年8月10日,陕西凤翔,血铅超标患者及家属手举化验单。来源:cfp
读到后面你会发现,这段从百度百科上摘下来的记录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官方只公布过此事件的调查结论,无论是当时的环保部还是地方政府,都没有发布过针对这起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报告。

2009年是中国环境污染事件高发的一年。这一年,环境保护部(注:现在以更名为生态环境部)共接报了包括陕西凤翔、湖南武冈、云南东川在内的12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

这些事件致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引发32起群体性事件。其中,因中毒人群超过100人,陕西凤翔血铅超标事件被列入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借机科普一下《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重庆市开县4个乡镇6万多居民被紧急疏散转移。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

这起事故暴露出我国在环境应急管理、环境监测能力的不足。以2003年底为起点,环保系统的监测和应急能力逐步建立,各地环保部门先后启动了当地环境应急系统的建设。

2005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通过国务院会议(注:2014年进行了修订),并于2006年1月正式发布。此预案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形成。

根据《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对应的级别直接决定事件的相应分级。但是,在我看来,重金属污染事件中若发生人体中毒的话,应该上调一级。

对于重金属污染来说,最初的污染发生在重金属加工的场所,例如涉铅企业或者矿石的洗选车间,影响的是这个场所中的人和环境介质例如空气,其次污染进入到土壤(农田)、公路、更远处的空气,继续通过空气中的粉尘、被污染的农作物(大米、小麦)、饮用水而影响到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换句话说,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作为食物链顶层的人成为一个指示标记,当人体已经能够检测出高浓度的血铅,就意味着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已发展到极其严重的程度。

不同于其他环境污染类事件,例如一个运送化工品的车发生事故倾倒大量的化学品,重金属污染一旦产生扩散到厂区/矿区以外的地方对人体产生影响,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和人体的重金属中毒处理成本都很高,且经过长时间的处理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更不用说一些重金属的人体影响还不可逆。

说回到陕西凤翔血铅超标事件。事件发生时,因其颇为敏感,对此事进行报道的媒体(查了一下有南方都市报、《财经》杂志和南方周末)仅采访到了血铅儿童的家长,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和企业所在的工业园区、基层政府、基层政府的环保部门,作为核心利益相关方的声音是缺失的。


前述博士论文作者前往多地,在事件发生三年后,因其不敏感的身份,走访了多位直接相关当事人,将血铅事件发生前的背景信息补全,而这些背景信息,对于还原一起九年前发生的特大污染事件因何而发生极为重要,这些导致凤翔县血铅事件发生的原因仍然在其他地区存在着,潜藏在背后的思想也仍然存在着。

下面的信息按照时间线来整理。
2003年
在2003年之前,凤翔县地方财政收入仅有5000多万元,凤翔县吃“财政饭”的干部、职工、教师约两万人,此外县政府还要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承担主要的支出责任,这导致县财政缺口数额巨大,入不敷出。扩大税源、招商引资,强化经济建设职能,才能让地方政府承担起关乎民生、维系政府公信力的各种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另一方面,以GDP为标准进行政绩考核的制度安排下,县政府官员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手中资源配置的权力去追求GDP增长速度。县政府控制县环保局的人事权和财权,所以当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冲突时,县环保局对本级政府“呈现强大的依附性”。

2003年,凤翔县发改委一位负责重点项目建设督促、协调、指导工作的领导:“2003年时,周边的几个县都在争这个项目,我们也是费了很大劲才把其落户到长青镇工作园的。为引入此项目,县政府想尽一切办法,除对企业用地实行零地价政策外,还提供了许多优惠措施,并发动财政供养人员筹集510万元资金支持该项目建设。”

东岭集团总部已退休高层管理人员对2003年项目选址的回顾:“当时确有两、三个地方和凤翔县竞争,之所以选择凤翔县,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县政府同意我们将厂址选定在紧邻水库一带以方便大量用水;二是县政府同意我们围绕凤翔县火车站开工建设和生产以方便大量用煤及运输;三是由于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我们所提出的一个月内建厂并快速投入生产的要求得到了县政府的同意,县政府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协助我们迅速、顺利办完了所有手续,这一点最重要”。

那么什么是绿色通道呢?论文作者对绿色通道的评价是:所谓的绿色通道即赋予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软约束,以达到吸引企业入驻的目的。东岭集团在环境问题上表现了极强的敏感性,力图寻求不严格的环境监管。正是凤翔县政府的绿色通道政策和东岭集团寻求环保软约束的机会主义倾向直接导致了后来重金属污染事故的发生。

2003年7月,东岭项目落户凤翔县长青镇。

2003年9月,凤翔县成立了针对东岭集团的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东岭公司的选址、兴建工作。该小组向本地政府所递交的关于东岭集团选址考察报告的结论部分,小组作出了这样的认定:长青镇工业园环境地质条件差,不是良田,从长远来看,不是人居最佳环境。可以将处于厂区规划范围内的孙家南头村村民和马道口村村民迁往他处。

但是这一点与村民的反馈相矛盾。孙家南头村村民说,“那时候我们家六口人,儿子和媳妇在省城打工,两个孙子我和老婆带着,平时靠卖地里种的菜过日子,不用问儿子要钱不说,一年到头还能存几个”。马道口村村民说:“以前我承包了十亩地种苹果和梨,我的地就在水库边,浇地方便,苹果长得个大,每年能挣一万多”。

论文作者通过对26户搬迁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调查发现,在没有搬迁前,村民的收入略高于县人均收入,但是在搬迁后,村民的收入显著下降。同时,论文作者通过调查指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所认定长青镇工业园区环境地质条件差、不是良田的结论与事实存在差异。

在东岭集团冶炼项目环评过程中,没有举行说明会、论证会、听证会,环境影响报告中书中没有附具对有关村民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
2005年
2005年初,东岭公司投产。就在当年,临近工厂、地势较低的马道口村四、五组和孙家南头,各家三四十米深的吃水井出现异味,打上来的水飘着一层油花;或是清澈的水烧开之后产生大量白沫。

吃水受影响的马道口村、孙家南头村村民曾将东岭公司大门围堵数日,最后东岭集团通过镇政府,为各个村民小组各打了一口80米深的水井。有些组的深井不久也出现问题。
2006年
2006年,宝鸡市环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反馈说,东岭集团又建立了配置在一起的年产10万吨的铅锌冶炼项目和年产70万吨的焦化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经批准后,如果该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又发生重大变动的,必须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但是,可能是由于东岭集团没有履行二次环评手续,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措施没有经过严格把关,最后酿成了重金属污染事故的发生。

这一点,无论是在地方政府的调查结论还是在包括多个媒体的报道中,都没有出现。

凤翔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称:“县上的监测条件有限,人手不齐,监测设备比较陈旧,监测数据不够精确。不过,从事发前我们对东岭公司周边环境的监测情况来看,该公司废水、废气、固体废渣排放符合国家标准,该公司所在地的地下水、周边土壤和地表水铅浓度等也均符合国家标准。” 这位负责人同时承认:“符合标准并不等于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没有任何影响,铅中毒可能是工业铅尘在人体内不断累积的结果。”

可能是出于没有意识到东岭公司冶炼项目的污染结果,地方政府没有对可能受影响的村民采取“尽早检查、尽早发现、尽早控制”的全过程预防措施。不过如果想做到全过程预防措施,地方政府既需要资金,也需要技术,但这两个方面,凤翔县都是短板。
2007年
2007年,长青镇政府让附近村民每户交了300多元,从附近的火车站水塔引来一根自来水管;孙家南头则是从较高地势处接来的自来水。马道口村四五组,和离工厂更远一些高嘴头村,都有不少水井水位下降,直至干涸的现象。

凤翔县水利局局长陈勇锋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承认,东岭公司的确在抽取地下水用于生产。而那些被污染、尚未干涸的水井,仍然用作灌溉。东岭的存在,已经全然改变了临近村庄的水环境。
2008年
到了2008年,东岭集团的铅锌冶炼和焦化项目已经成为凤翔县政府一个重要的“钱袋子”。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这家冶炼企业共上交税收1.23亿元,其中为地方财政收入贡献2400万元,约占凤翔县地方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2009年
2009年年初,凤翔县长青镇马道口村村民说,该村陆续有儿童在体检中发现血铅含量超标。 一些经济上比较宽裕的村民已经搬离,留下的都是无力搬迁的村民。村民们曾屡次向县领导反映此事,而官方的态度是告诫村民不要“闹事”。

2009年3月,紧邻凤翔县长青镇工业园区的马道口村6岁女童苗某,由于喊肚子疼,并有表现烦躁等现象,被家长带往凤翔县医院检查,诊断为“铅中毒性胃炎”。

在回顾性调查走访中,苗某的家长说,“医生一说是‘铅中毒性胃炎’我就愣了,‘铅中毒’是啥?咱从来没听过。后来医生问我小孩上学的地方和我家附近有没有金属加工厂,我说有,有一个工厂,白天、晚上烟囱里都冒黑烟,闻起来还有一股子金属味,医生说小孩的病可能与这个工厂有关,叫我们离这个工厂远点,最好搬走。咱是农民,靠种地养活一家人,地就在这里,咱能搬哪去?”

2009年7月,同样是位于长青镇工业园区附近的孙家南头村,村民薛某某8岁的儿子孙某和其堂弟6岁的孙某某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发现,兄弟俩血铅含量分别达到了每升239微克和242微克,大大超出了0-100微克的正常值。

在回顾性调查走访中,这位家长说,“那时候我娃又矮又瘦,老长不高,只有 45 斤。我侄子头上到处都是一块一块的小斑,学习成绩也不好。到了医院,医生说要做个元素检测(即微量元素检测),做完了医生说两个娃的血铅含量都严重超标,不正常,我问是什么原因,医生说是娃体内的铅太多了,给开了八盒药。回来后我自己就琢磨,娃身上从哪儿来那么多的铅?他爸说咱家北边不是有个炼铅的厂吗,是不是那个铅厂的原因。我觉得他说的在理,第二天就跑到我二哥家,催他赶紧去城里给娃检查一下,那天去的还有其他家的几个娃,检查结果都是超标好几倍,后来全村的小孩都被家长带去检查了,我没听说有一个是正常的。”

2009年8月7日,检查结果迅速在两个村子传开。新华网报道称,陕西省凤翔县长青工业园区所在的马道口、孙家南头村两村239名儿童铅超标临床筛查中发现138名儿童存在疑似血铅值超标,疑为附近东岭冶炼有限公司污染所致。

图注:2009年8月10日,陕西凤翔县长青镇,孩子在孙家南头小学正在采血。来源:cfp
受陕西省卫生厅指派,陕西省中心医院治职业中毒科主任带队前往凤翔县长青镇小学采集血样。2009年8月10日、11日,完成了周边村子716名名14岁以下儿童的血样采集任务,共采得血液样本1017份,无效样品1份。

在1016个有效血样中,只有165个血样血铅低于100微克每升。


图注:2009年8月10日,陕西凤翔县长青镇,孩子在孙家南头小学正在采血。来源:cfp
2009年8月17日,陕西省毒理学会给省应急办发出公开信,对凤翔县血铅事件的处置提出建议。

毒理学会是由毒理学家和从事毒理学的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而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陕西省毒理学会可以被视为在陕西全省范围内能够对血铅所产生的人体健康影响作出最权威评价的机构。

在这封公开信中,陕西省毒理学会表示,根据省毒理学会副会长、西安市中心医院郭宝科同志关于凤翔县发生血铅事件及处置情况的报告,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问题严重,事态仍有发展的可能。

陕西省毒理学会建议:

1、对东岭冶炼厂周边两公里以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普查,省卫生厅应立即派出专家组和医疗队赴凤翔县开展普查和防治工作;
2、责成省环保厅对东岭冶炼厂建厂时的环评报告进行复查,并对该厂目前污染状况重新开展环评,作出新的结论;
3、责成农业部门对东岭冶炼厂周围的土壤和农产品污染情况进行测定;
4、责成宝鸡市和凤翔县慎重研究和评估搬迁受害农户还是迁厂,拿出意见;
5、建议省有关部门向凤翔县提供普查和治疗需要的物资仪器和资金;
6、要求新闻媒体加强正面报道,正确引导舆论,防止过度报道。

这六点建议除了最后一点以外,都提得非常好。但实际上,前面四点都没有做到。当儿童铅中毒发生的时候,成人的铅中毒也已经在发生,尤其是对孕妇的健康损害同样很大。但从当时的报道来看,没有针对14岁以上人群的血铅检测,当地只搬迁了一公里范围内的村民,针对土壤和水的检测称符合国家标准。

2009年,正是得益于铅锌冶炼等工业项目,凤翔县已经“迈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行列”。后来改任东岭集团冶炼总公司总经理的孙宏,先后“荣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和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称号。孙宏称,该企业生产以来,冶炼和焦化一直按照环评要求,自建厂以来,没有收到一张环保罚单。

在《国内外典型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案例及其经验教训》一书中,对于凤翔县血铅超标事件的总结是这样:近年来,包括凤翔血铅事件在内的诸多重大环境事件表明,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并不是引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关键,地方政府不履行保护环境的公共责任以及履行责任不到位才是导致环境事件频发、民众健康受害的根本症结所在。这本书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有关负责人编写。

回顾凤翔血铅事件,万亩良田被毁,地下水和空气被污染,逾千人铅中毒,没有企业违规,没有赔偿,没有调查报告,没有责任人。

先写到这里吧。

题图:2009年8月10日,陕西凤翔,血铅超标患者及家属手举化验单,不远处就是东岭集团的冶炼厂。 来源:cfp
资料来源:
1、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基层环境监管体制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冠杰;
2、“血铅超标”的种子,《财经》杂志,李虎军,2009年8月22日;
3、凤翔血铅事件后迁徙的农民:停产工厂已复工,南方都市报,李思磐,2010年9月;
4、关于凤翔县血铅事件处置的建议——陕西省毒理学会应急处置专家组,2009年8月17日;
5、陕西凤翔确认615名儿童血铅超标(组图),中新社,2009年8月13日;
6、陕西凤翔数百儿童铅超标 搬迁需4年,南方周末,2009年8月10日;
7、今年我国将着力解决重金属污染环境问题,中国广播网,2010年1月26日 http://china.cnr.cn/news/201001/t20100126_505943673.shtml
微信公众号:xiafanchengxian
每周一个环境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