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回宋朝之闲话寇老西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20-2009 14:4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作者:何仁勇 | 评论(1) | 标签:梦回宋朝

寇老西儿就是寇准,寇准就是寇老西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风靡大江南北。评书里很亲热的把寇准称为“寇老西儿”。这跟网络上网友们很亲热的把我称为“烟斗阿兄”是一个理儿。

寇准19岁参加高考,被宋太宗破格录取(年龄不到);第二年就到了四川巴东县当县长,开始了他长达42年的官场生涯。常在官场混的人都知道,圆滑处事是官场潜规则之一。照说,42年的官场足以把一块花岗岩磨成八面玲珑的鹅卵石,但寇准没有。到死他都还保持着那种硬邦邦、臭烘烘的士大夫风骨。

寇老西儿的倔脾气从一进入官场就暴露无遗。

宋太宗非常欣赏寇准的才华和品质,将之一手提拔上来,重点栽培,期待他成长为一名扛大梁的青年干部。但寇准并不一味的迎合宋太宗。

话说有一天,两个人在办公室讨论工作,说着说着话不投机了,宋太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站起来,打算拂袖而去(靠,我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吗?)可寇准这二百五死死的拉住宋太宗的衣袖,不让他走,直到事情得到解决才罢休。要我说,寇准的运气也真好,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宋太祖立下规矩,不杀大臣),一个好的领导(把祖宗规矩像抹桌布一样扔得远远的领导比比皆是),否则的话,他有9个脑袋也早就被割光了。

宋太宗很有雅量,也深知寇老西儿的臭脾气,知道他脾气虽然怪了一点,毕竟是一位正直的“忠臣”。因此他在生完闷气后,还是表扬了寇准一番,把他和唐太宗时著名的“诤臣”魏征相比。

敢说真话是一件好品质,可在官场里混,往往会因此有意无意得罪很多同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宋太宗那样的雅量。

有一年,宋朝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这是经过湖南株洲专家验证得出的结论)。宋太宗召集大伙儿开会。大部分干部都说这是自然灾害,没有办法的事情。唯独寇准语惊四座,说:“这场大旱是老天爷惩罚干部们执法不公平的行为!”

说话是要讲证据的。在宋太宗的细问之下,寇老西儿就抖出了一个包袱,不,内幕。原来,祖吉、王淮两个干部都犯了受贿罪,祖吉得到的脏款少,被杀了;而王淮因为是副宰相王沔的弟弟,虽然受贿金额超过千万,却只受了杖刑,不久又官复原职。

宋太宗责问王沔,王沔不敢隐瞒,只能低头认罪。

接下来王沔被贬官,寇老西儿被升职——梁子就此结下。

一个王沔倒下了,千万个王沔站起来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寇老西儿得罪的同事也越来越多,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直欲拔除而后快。

一天,寇准和温仲舒骑马在大街上并排行走。突然斜刺里冲出一个疯子,丫拦住寇准的马,做了一个吓死人的动作:向寇准山呼万岁。

寇准的政敌枢密院知院张逊知道这件事情后,如获至宝。他赶紧派人向皇帝举报,说寇准有异心。

宋太宗很重视,召集所有当事人前来问话。寇准和张逊在太宗面前激烈争吵,相互揭短,一点儿高级干部的风度都没有,跟俩街头小混混没什么区别。这使得宋太宗龙颜大怒,当下不但撤了张逊的乌纱帽,也把寇准赶到了青州当知州。这是寇老西儿第一次官场失意。

他不知道,类似的打击还多着呢。

宋太宗也真是爱惜寇准的才华,在他下放基层的日子里,好几次托人询问他的近况,简直就像深闺里的小媳妇儿思念在外打仗的兵哥哥。一年之后忍不住了,又把寇准调回来,职位了调高了一级,做副宰相。寇准进京的时候宋太宗脚上有病,两个人见面了,宋太宗首先让寇准看自己的脚,还乐呵呵的对他说:“爱卿啊,你咋回来得这么迟呢?”

话里透着同志般的亲密,朋友般的亲热,也许还有情人般的撒娇……可寇老西儿不领情,一本正经地说:“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差点儿没把宋太宗噎死。

经过一年的折腾,寇准回到朝廷上班,皇室立储、民族矛盾,特别是许多部门的人事问题等等,全摆在了寇准的面前。寇准挽起衣袖,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举凡改革,没有不伤害到权势阶层利益的,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很快,冯拯等人组成了反对改革的拉拉队,与寇准展开了激烈争斗。

世上有才华之人,多半也是极为自信之人。自信没错,但超过了限度就成“狂妄”了。所谓恃才傲物就是这样吧。不幸的是,寇准也是这样的人。他狂起来了连宋太宗都不放在眼里。太宗说了,“若廷辩,失执政体”,劝寇准停止争斗;可寇准不买账,“犹力争不已”,甚至要与太宗“论曲直”。人要狂妄到这地步也算一门本事了。宋太宗彻底对寇准失望了,再次把他赶出京城。

这一年,寇准36岁。

寇准的命不错,宋太宗与他惺惺相惜,接下来的宋真宗也蛮欣赏他——除了他那倔脾气。宋真宗上台后,经过反复权衡,最终还是起用了寇准,拜为宰相。这就意味着寇老西儿从此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顶峰。

寇准这辈子干的风光事情不少,做得最精彩的还是把宋真宗赶鸭子上架,连哄带骗弄过黄河去,跟跑到中原来进行“民族融和”(阎崇年语)的辽军打了一架——幸好,这一架居然还打赢了。虽然签订了一个让宋朝上上下下很没面子的《澶渊之盟》,不过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宋辽两国相安无事,堪称奇迹。

但这事儿其实相当的玄乎。搞好了,当然可以皆大欢喜;但一旦搞砸了呢?恐怕从皇帝宋真宗到马夫王二麻子,都得让人家一锅给端了,靖康之耻就得提前100年上演了。

因此,班师回朝的宋真宗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曾经怂恿宋真宗逃跑的王钦若同学“冷静、客观”地向他指出了这一点,宋真宗立刻脸色煞白——他越想越后怕,后来不但没有按照规矩奖赏寇准一朵大红花,反而找了一个借口把他的宰相帽子给干掉了。

宋真宗和寇准都不晓得,在400多年后的明朝,也发生了一件克隆版澶渊事件。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大军来进行“民族融合”,明朝军民跟宋朝一样,觉悟不够高,搞抵抗主义。当时一个叫王振的宦官学习寇准的经验,依葫芦画瓢,连哄带骗把明英宗弄到前线去“御驾亲征”。结果是:明英宗做了战俘,王振本人死于乱军之中。

这一次寇老西儿捱了十三年才重回到政治中心,而且采取的是“非常手段”。

1017年,当时宋朝正在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天书闹剧。寇准手下军官朱能与朝中宦官朱怀政伪造“天书”,想通过寇准呈献给皇帝,博取恩宠。寇准考虑了又考虑,算计了又算计,还是将“天书”送呈皇上。宋真宗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忠心耿耿的寇老西儿从此跟自己站一个战壕里了。没多久,把他招回来继续做宰相。

寇准此举受到了极大的非议。寇准也很委屈:“王旦为之,天下不议;老夫为之,受尽指责。”颇有点“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的意思在里面。他这就不明白了,自己已经在朝廷里树下一道很高的道德标杆,任何与之稍有背离的行为都难免受到非议。小尼姑的光头,和尚摸得,他寇老西儿就是摸不得。

寇老西儿最后一次下台,跟一个叫丁谓的人有莫大的关系。

丁谓也是一个才子,才子爱才子,寇准就将他提拔为自己的副手。寇老西儿是一个作风刚硬的领导,加之他又素来不善交际,因此班子关系颇有些紧张。丁谓是寇准的老下级,这次共事,他还是保持着一贯的恭谨。有一次聚餐,汤水弄脏了寇准的胡须,丁谓走过去慢慢替他擦干净。寇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参政乃国家大臣,怎么竟为长官擦胡须呢?”丁谓羞愧无已,从此就对寇老西儿怀恨在心了。

这时宋真宗久病在床,刘皇后主持朝政,其兄弟仗势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各地控诉皇后兄弟为非作歹的案卷不断报到寇准的案头。六十岁的寇准愤青不减当年,竟然把丫给一刀砍了。这一刀砍下,寇老西儿又多了一个仇人——刘皇后。

刘皇后就是刘皇后,要搞垮寇老西儿那叫绰绰有余。她与丁谓内外勾结,几经挑拨离间,宋真宗便罢了寇准的宰相。

比较有趣的是,那时候宋真宗病势加重,整天昏昏沉沉,说话颠三倒四,今天的事明天就忘了。寇准已经卷起铺盖去了河南相州,宋真宗有一天居然还在朝堂上问:“我好久没看见寇准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次寇准被踢下去,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过。在刘皇后和丁谓的“照顾”下,他是官职越做越小(从刺史到司马到司户参军),离京城也越来越远(从河南到湖南到雷州)。

公元1023年,寇老西儿病逝于雷州,彼时他肯定不知道,朝廷为他平反的使者,正日夜奔驰在前往雷州的路上。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1个评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