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阅读是有效的网络生存策略z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02:4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原帖链接:http://ofblog.com/zhengzhi/340.html

在看到报道“看帖子超过看书 “浅阅读”恐将影响国民素质”后,我的直觉是“浅阅读”和“看帖子的人首次超过了看书的人”是一种进步。

今天又继续搜索了“浅阅读”的相关资料,结果找到两篇文章:破解“浅阅读”下的文化生存困境,龚丹韵和梁永安;如何应对“浅阅读”成为阅读新趋势,胡军。

梁永安认为西方自18世纪后,借助阅读(印刷)完成了启蒙、反思、调控以及对社会、制度、人文的思索,而树立了一套主流价值体系。而中国尚未完成“积淀、寻找、形成本民族的现代价值观”的阶段。所以“即使全世界阅读都在趋向网络化、娱乐化、轻松化,对转型期的中国而言,依然十分需要深层次的书籍,需要静下心阅读,沉下心思考。”(这与王正鹏认为中国没有完成书写文化转型、没有建立“一个独立于口语的书面文化”的观点一致。)

在“如何应对“浅阅读”成为阅读新趋势”中,当看到下面这段话后:

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以快速、快感、快扔为消费特点的“浅阅读 ”,符合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符合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休闲与娱乐的需求。面对信息的海量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更多更快地获得信息,人们的深度阅读减少,浏览式的浅阅读增加。

令我想起去年6月22日,我写过一篇“保持部分关注,摸着石头过河”。谈到当信息过载而引发注意力崩溃时,保持部分关注(Continuous Partial Attention)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Linda Stone最早提出Continuous Partial Attention策略:采用保持部分关注策略时,我们聚焦关注高优先级事项,同时扫描着周外(或边缘)的事项、防止有时更重要的事情发生。保持部分关注背后的动机是不想错失机会的愿望。我们要保证我们的位置是网络中的活跃节点,当我们接入网络时、我们才感觉有生气。忙着、联络着,才算活着。

我们努力最大化生活中的机会和联络。如此之多的社会关系,而时间如此之少。速度、敏捷、联系,是为头等大事。

我们保持部分关注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事情 。这种不分何时何地的警觉行为(always-on, anywhere, anytime, any place behavior) ,是人为制造的持续危机的感觉。

去年6月22日,Alex Iskold在Read/WriteWeb撰文《保持部分关注:软件和方案》,肯定了保持部分关注策略,指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即迭代式问题解决法。他指出,由于过量信息和经常性的外来中断:

我们已经不能完全沉浸到问题中去,但是我们学会了根本不沉进去。现在,我们迭代式解决问题。我们不画出完备的战略图景,我们只选一条满意的路线,探索并寻求反馈。然后根据反馈,我们调整路线,重复迭代。也许以前我们更习惯深入思考,不过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用快速迭代替换了深入思考。

迭代模式的特点为:经常的中断、不完整信息、几乎不做计划、经常性改变、多种可能。即摸着石头过河!

浅阅读就是这样一种“扫描着周外(或边缘)的事项、防止有时更重要的事情发生”的保持部分关注策略。浅阅读的快速迭代可以这样实现:

当我们浏览看到某种“偏见”,往往我们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它是否正确、对立的“偏见”是什么,很多时候网络上自然有人会给出对立意见。
当我们浅阅读、浅思考形成某种浅见,也不需要绞尽脑汁“深度思考”,不需要思前想后,把它抛到网上,征求网友的反馈,利用群体大脑快速迭代。
比如长平事件引发了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观”与华人网民的民族主义的交锋。又比如,昨天我在海内上写了“看过这个帖子,你的素质下降了吗?”征求大家意见,然后,我很快就得到反馈。

红岩说:“看贴子让我找不到原来看书的那种着迷感。贴子看就看过了,书看过很多是忘不掉的。”

我理解这种“着迷感”应该是一种沉浸在深度思考中的感觉。不过关于记忆,我觉得书的年代,信息获取成本比较高,获取速度比较慢。如今网络世代,很多东西不需要记忆了,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而不需要装在脑袋里了。

齐新建也认为这是一种进步:“网络阅读应该是种进步。深度是对不能明显看清楚的事务的思考的缜密程度吧,如果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得以往不能明显看得清的,明显的摆在了眼前,那当然不必要去思考了,剩下的精力可以思考更加有价值的东西了吧。”

而justso一针见血地指出:“分享如此低成本,还需要思考么?读书不是探讨问题,而是单向传播。网络不但包括单向传播,还包括双向沟通。”

个人“浅阅读”+用偏见均衡偏见+与他人快速互动的迭代式思考,是一种有效的应对信息过载的网络生存策略。这是一种开放式阅读,是视角的开放,是群体互动式阅读,被阅读的文本也是开放式文本、会进化的文本。

所以才会有“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



PS: 谢谢昨晚海内的朋友们参与互动讨论,谢谢没趣鱼、看不惯、张辉在前篇博文后留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1-17-2009 07:15:57 | 只看该作者

Re: 浅阅读是有效的网络生存策略zz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能不能浅阅读,关键看有没有人浅写作。有机灵有趣的(注意,这个不等于肤浅),那自然没人愿意看几歪乏味的。而且,我看这个问题和网络时代也没多大关系。老毛的文章,内容不说,行文机灵有趣的就不少。这样的文章传播影响力总是大的。

【 在 SunnyStare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帖链接:http://ofblog.com/zhengzhi/340.html
: 在看到报道“看帖子超过看书 “浅阅读”恐将影响国民素质”后,我的直觉是“浅阅读”和“看帖子的人首次超过了看书的人”是一种进步。
: 今天又继续搜索了“浅阅读”的相关资料,结果找到两篇文章:破解“浅阅读”下的文化生存困境,龚丹韵和梁永安;如何应对“浅阅读”成为阅读新趋势,胡军。
: (以下引言省略...)

--
※ 来源:.一路BBS http://yilubbs.com [FROM: 68.37.0.0]

※ 修改:.posteriori 于 Jan 17 10:16:50 修改本文.[FROM: 68.3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1-17-2009 09:14:16 | 只看该作者

Re: 浅阅读是有效的网络生存策略zz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中国的病在哪里,其实网文中已经重复得不能再重复了,但是为了争取读者,必须重复的写下去, 舆论阵地你不占领,五毛会占领。

现在缺的是鲁迅这样的人,文笔犀利,针对时政不停的浅写作,炒冷饭,但是每篇文章都很精彩。

韩寒学鲁迅,其实是学到了几分的,近半年来的几篇文章影响力就很大。


【 在 posteriori (po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不能浅阅读,关键看有没有人浅写作。有机灵有趣的(注意,这个不等于肤浅),那自然没人愿意看几歪乏味的。而且,我看这个问题和网络时代也没多大关系。老毛的文章,内容不说,行文机灵有趣的就不少。这样的文章传播影响力总是大的。
: 【 在 SunnyStar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原帖链接:http://ofblog.com/zhengzhi/340.html
: : 在看到报道“看帖子超过看书 “浅阅读”恐将影响国民素质”后,我的直觉是“浅阅读”和“看帖子的人首次超过了看书的人”是一种进步。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17-2009 10:46:21 | 只看该作者

Re: 浅阅读是有效的网络生存策略zz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只为了获取信息量,浅阅读是有效的。但为了培养思维的缜密,是要深阅读的。
美国的读书市场,有各种层次的书,满足各方读者的需求。比如心理学,有学者写的学术著作,有学者自己或者普通人翻写的浅易读物比如self-help的书籍,有应用心理学原理拍的电影电视剧和写的小说,杂志文章,儿童读物。。。

知识市场,如果成熟的话,应该是有多层面的。哪里有空白的市场份额,哪里自然就会有人出来占领。

【 在 SunnyStare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帖链接:http://ofblog.com/zhengzhi/340.html
: 在看到报道“看帖子超过看书 “浅阅读”恐将影响国民素质”后,我的直觉是“浅阅读”和“看帖子的人首次超过了看书的人”是一种进步。
: 今天又继续搜索了“浅阅读”的相关资料,结果找到两篇文章:破解“浅阅读”下的文化生存困境,龚丹韵和梁永安;如何应对“浅阅读”成为阅读新趋势,胡军。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8-2009 01:09:46 | 只看该作者

Re: 浅阅读是有效的网络生存策略zz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单一只接收国内媒体信息来说,其实来来去去就那几碟菜,也没什么深浅阅读之分
但如果能接受到不同国度不同立场信息渠道来说,现在互联网的信息量太大了,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不够时间去了解,为了节省时间,除了个别关心的主题,其他我都是以浅阅读去看的


【 在 jprp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的病在哪里,其实网文中已经重复得不能再重复了,但是为了争取读者,必须重复的写下去, 舆论阵地你不占领,五毛会占领。
: 现在缺的是鲁迅这样的人,文笔犀利,针对时政不停的浅写作,炒冷饭,但是每篇文章都很精彩。
: 韩寒学鲁迅,其实是学到了几分的,近半年来的几篇文章影响力就很大。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