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放学以后》 唱反动儿歌的阶级敌人被镇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4-2009 07:1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武汉市公安局的网站上出现这篇帖子,真是令人感叹。美化暴政历史的一个手法,就是将其血腥之处转变成人类共同的艺术,感情之类淡化掉。这是偷梁换柱的手法。




--------------------------------------------------------------------------------
http://www.whga.gov.cn/publish/whsgaj/2008-11/10/7571.html

敌人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6-12-11 15:56:23

文革时期的少先队员叫红小兵。

  有一天两个红小兵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上一位捡破烂的老头。这个老头其实是隐藏着的阶级敌人,他有点皮笑肉不笑地走到红小兵跟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些糖果,然后带说带唱地讲:“糖儿甜,糖儿香,吃吃玩玩喜洋洋,读书苦,读书忙,读书有个啥用场。”因为这番话说得有点阴阳怪气,所以我现在还记得清楚。红小兵立马意识到,这是在腐蚀他们呢,就将这个倒霉的老头扭送去了有关部门。

  这是一部名叫《放学以后》的动画片,差不多意思的动画片和小人书还有好多,比如《新来的小石柱》《一支驳壳枪》。这些书读下来,给我们比较直接的感觉是社会上还有不少坏人,好多是旧社会遗落下来的,所以上一点年纪了。那一年我刚好是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吧,我们大家的想法就是将附近一带的坏人找出来。没有多久住在桥头的女生就发现了情况,女生说住在15号的老头问题很大,我们一起去侦查一下吧。

  老头不怎么好走路了,一天到晚坐在15号大门口,开出口来是很难懂的方言,喊过两声没人答应,声音就更大起来,是有点发脾气的样子,这时候他的老伴就急忙地从里屋出来,替他张罗。

  他的腿脚一定是土改农民打的,或者是解放军干的,他有意说我们听不太懂的话,是为了潜伏和隐蔽,他的老伴这样怕他,说不定是农民家的女儿,被他抢来做媳妇的。

  我们兴冲冲赶到学校,把这些情况一一向班主任老师作了反映,大家有点七嘴八舌,有些同学已经提出了抓捕方案,大家的情绪自然是很兴奋的。但老师似乎有点草草了事,只说是再看看或者看看再说,因为原话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隔了几天住在桥头的女生又有新的发现了,说是老头手里一直在玩一些精雕细刻的玩艺,这是旧社会留下的吧,说明他是念念不忘,或者试图复辟。这真是有点紧迫的情况了,我们决定和老头正面接触。班长带三两个男生去找老头,住在桥头的女生在不远处看着,万一有什么情况,立马去学校报告老师。

  为什么我们一下子就认定15号门口的老头就是我们要找的坏人呢?现在想起来,除了当时思想意识的问题,主要的因素可能是老头比较严厉,甚至是有点凶相了。但他看到我们走近他跟前的时候,却是十分友善和开心。我们班长小声说,他是假装的。

  我们说,你以前是地主吗?老头笑着说,是啊。我们又说,你以前是资本家吗?老头笑着说,是啊。我们还说,那你是不是特务呢?老头依旧笑着说,是啊。我们说,你是不是还有一把驳壳枪?老头说,是的,你们怎么会知道的呀?我们说,那你拿出来让我们看看呀?老头说,不行的,小孩子不能玩枪的。

  我们还说了好多话,反正书上看到的坏人的事迹几乎全问了一遍,老头全部认了下来。想不到抓一个坏人竟然这样不费工夫。我们真是太喜出望外了,就急忙赶到学校去,一五一十地告诉老师。

  老师说,你们不懂的,这事儿就到此为止,以后谁也不能提,谁再管这事,不仅要点名批评,还要告诉家长。当时我们都有点发愣了,我们怀疑也可能老师和这个老头是一伙的呢。

  许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老头姓陆,从事红木雕刻,是比较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

Copyright 2008 本站版权武汉市公安局办公室所有
您是第位37866745访问者

连环画 PDF 下载:
http://www.scribd.com/doc/13934639/

毛主席语录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 李国华是向阳小学红小兵团的干部,他和同学们遵照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 为革命认真学习。
(2)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红小兵担极参加锻炼。他们把体育和军训结合起来。看,一排排红小兵紧握红缨枪,跟着李国华的口令,练习刺杀,动作多整齐。一个个真象英武的战士!
(3) 公社的麦田里,金浪滚滚。李国华带领红小兵下乡参加麦战斗,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决心沿着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道路前进!
(4) 一天,放学以后,李国华带领小小班的同学出宣传栏。有个红小兵写了篇稿子,赞扬校外辅导员,退休工人周大伯。
(5)李国华看了赞同地说:“写得好!周大伯为我们日夜操心,还坚持读马列的书,学习毛主席著作,我们要好好向他学习。”
(6) 突然,红小兵沈小刚怒冲冲地跑来,把一团橡皮筋交给李国华,说:“小玲她们在跳橡皮筋的时候唱坏儿歌!什么“糖儿甜、糖儿香...”下面唱的就更不象话了。”
(7) 接着,小玲她们也跑来,委屈地对李国华说:“我们是唱着玩的。”小刚一听更火了:“怎么能唱坏儿歌玩哩!”
(8) 李国华觉得奇怪:小玲是一年级学生,小英、小芳才幼儿园大班,怎么会唱这样的坏儿歌呢?他把橡皮筋还给小玲,对大家说:“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首坏儿歌说明了些什么?”
(9) 红小兵都说:“它宣扬吃吃玩玩的资产阶级思想,散布‘读书无用论'。”李国华点点头,又问:“”可是,象这样的坏儿歌,小玲她们怎么编得出来呢?”红小兵张志红说:“一定是有人借小玲她们的口来放毒。”
(10)“对!”李国华问小玲:“这首坏儿歌,是谁教你们唱的?”小玲答道:“是那个卖糖老头教的。”李国华一听是他,立刻警觉起来。
(11) 原来这个卖糖老头,进来经常在新忖里鬼头鬼脑地转,周大伯要李国华好好注意他。这时,李国华便说:“今天这个情况很重要,我们马上去向周大伯和陈老师汇报!”
(12) 晚上,陈老师和同学们来向周大伯汇报。周大伯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阶级斗争可千万不能忘呀!阶级敌人总是反对我们为革命读书。记得在解放前,当我象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就做了童工。”
(13) 周大伯沉痛地回忆:“那时候,我才十二岁,要背着沉重的木箱,每天干十几个钟头的活,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没有权利进学校的门。”
(14) 周大伯接着说:“旧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在我们劳动人民身上,我们一年到头过着牛马的生活。可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5) 周大伯愤怒地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同时指出:“为了跟反动派作斗争,我们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也还是边学文化,边学革命道理!”
(16) 周大伯看着身边的红小兵,无限深情地说:“现在,我们翻身做了主人,毛主席给了我们读书的权利!可是,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又有人散布‘读书无用论’ 呢?”
(17) 李国华愤怒地说:“他们反对我们读革命的书,读毛主席的书!”陈老师说:“对!那些人呀,过去鼓吹读书做官,现在又宣扬读书无用,目的都是一个,反对为革命读书。”
(18) 红小兵对这些家伙恨透了。小玲站起来坚决保证:“周大伯,陈老师,我们再也不上他们的当了!”
(19) “嗯,这就对啦!我们可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周大伯点点头,说:“当然,对那个卖糖老头,也一定要查清楚!”
(20) 李国华和同学们立即分头进行调查研究。在旱桥边上,红小兵指着底下一个阴暗角落,对李国华说:“那天,我们看见卖糖老头在那里,跟人讲神仙鬼怪的故事。”
(21) 张志红和陈老师来到公园门口,三个红小兵围着她们。有的说:“有一回,我们看见卖糖老头把坏书给小孩看,里面尽讲些升官呀,发财啦...”有的说:“他还跟人讲乡下苦,叫中学生不要到农村插队落户。”
(22) 第二天,小小班的红小兵又碰头了,李国华告诉大家:“调查的情况都向周大伯汇报了。周大伯他们也掌握了卖糖老头的大量罪行,他叫黄一郎,解放前是工头!”
(23) 红小兵纷纷议论:“工头就是资本家的狗腿子!”李国华继续说:“黄一郎这家伙很狡猾,经常利用小孩来放毒,自己却躲在幕后。周大伯说,一定要粉碎他的阴谋!”
(24) 大家很着急,马上要去宣召黄一郎,小玲却问道:“要是他把放毒的事赖掉了,怎么办呢?”
(25) 李国华想了一下,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便叫大家围拢来,说:“我们先一块商量个作战方案。”
(26) 这天,在工人新村的空地上,红小兵兴高采烈地踢着小足球。小玲,小英和小芳,也在一边跳着橡皮筋。
(27) 不一会,从旁边弄堂的墙角里,鬼鬼祟祟地走出来一个老头。他就是黄一郎,今天又出来寻找放毒的机会。
(28) 沈小刚负责放哨,黄一郎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小刚见黄一郎朝大家玩的地方走过来,连忙去向李国华报告。
(29) 李国华立刻把手一挥:“隐蔽!”所有的红小兵迅速散开,隐蔽在树荫、墙角、门后。李国华看看大家都隐蔽好了,便朝小玲她们做一个手势,然后自己也隐蔽起来。
(30) 这是,空地上只有小玲她们仍在灵巧地跳着橡皮筋,一边跳,一边唱:“小小班,真正好!大批判,人人搞。认真读书为革命,人小志气高!”
(31) 黄一郎鬼头鬼脑地走拢来,装出笑脸说:“哎,小朋友,上次我教你们唱的那个儿歌,怎么不唱呀?”小玲她们故意说忘了,要他再唱一遍。
(32) 黄一郎见四周无人,便怪里怪气地唱了起来:“糖儿甜,糖儿香,吃吃玩玩...”他边唱边回头张望,见没有人来,又唱下去:“读书有个啥用场!...”
(33) 黄一郎还没唱完,隐蔽在栏杆后的李国华忽然站起,一扬手,“冲啊!”“抓啊!”的呼喊声立即响起,红小兵从各个方向冲了出来。
(34) 红小兵把这个坏蛋团团围住,黄一郎吓得发抖。沈小刚高声喝道:“哼!刚才你唱什么?”“我,我没唱啥呀!”黄一郎支支吾吾企图抵赖。
(35) 李国华猛喝一声:“别装蒜!我们红小兵心明眼亮,早就识破了你的诡计,今天就要揭开你的真面目,不准你利用坏儿歌毒害青少年!”
(36) 黄一郎贼心不死,又从口袋里摸出糖果,死皮赖脸地说:“几句顺口溜何必当真。小朋友吃糖,吃糖...”红小兵更加气愤:“呸!我们坚决不上你的当。不准你散布资产阶级臭思想!”
(37) 黄一郎又惊又怕,不住地往袋里掏糖。“啪!”藏在衣袋里的毒草小人书掉了出来。他急忙去拾,这是,周大伯和陈老师已经赶到。周大伯喝令他:“站住!”
(38) 周大伯厉声说:“黄一郎,你这个毒害青少年、破坏教育革命的坏家伙,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胆敢再捣乱,一定叫你碰得头破血流!”黄一郎低着头,浑身发抖。
(39) 陈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这一课,使我们进一步懂得了: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李国华和红小兵们坚决表示:我们决不能忘记阶级斗争,一定要为革命勤奋地学习,用毛泽东思想占领校外阵地!

放学以后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供稿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海...路3号)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 上海市印刷十厂印刷
开本 787 x 10 ... 1/40 印张 1
1973 年 ..月第 1 版  1974 年 .. 月 第 4 次印刷
印数: 7..,... - 1,...,...
统一书号: ........ 定价 0.10 元

http://www.mdbchina.cn/movies/5208/

放学以后 (1972)
导演: 严定宪
编剧: 潘国祥 凌纾


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11892&tid=2585897517833069431

雨恬娃娃: 北京的多年前的老儿歌
雨恬娃娃 在2008年2月28日 13:46说 ,
       老北京城里的胡同和郊外的乡村,最常见的一景就是老奶奶坐在树阴低下,怀里抱着大胖孙子或者孙女哄着、逗着,度过一整个安逸恬淡的下午。只要孩子稍微有些躁动,老太太就轻轻地抚慰着孩子,嘴里轻声呢喃着“小耗子,上灯台”或者“小小子,坐门墩儿”之类的歌谣。孩子们一会儿就塌实了。呀呀学语的孩子们也就从他们可能目不识丁的老奶奶那里接受了语言的启蒙。这就是民间儿歌的来历和它的功能。   
       老奶奶们一般没有有多高的政-治-觉-悟和高深的知识。她们向孙辈传达的只是她们的生活情趣和最基本的见识。但是这些儿歌能传唱几百年不衰,也正是因为它的质朴、生动、富有情趣。而且语言活泼,俏皮,上口。   
       孩子们从老奶奶那里学到了这个本事,稍大一点,就会把他们自己看到、听到的事物也编成儿歌传唱。孩子们的心灵是最纯洁的,脑子里边学校的正规教育的条条框框还没完全形成,所以编出来的儿歌也是情趣昂然,充满智慧,语言也生动精练。反而是教科书和儿童读物里大人们给孩子编的儿歌相形见绌,死板呆滞,没有生命力。他们是为了“教育”孩子,灌输政-治理念才干这样的活儿,所以出来的东西都很次,这样的儿歌不但没有生机,随着时间的延续,还会成为笑话。   
       我们小学低年级时的语文课本里就常有这样的儿歌。那时候小学语文第一册的第七课就是一首儿歌:   
       “向日葵,花儿黄,   
       朵朵葵花向太阳,   
       全国人民一条心,   
       永远向着共产党。”   
       后来还学过“赤-脚医生好阿姨,贫-下-中-农欢迎你”之类。那时候的儿童读物里居然还有一首儿歌叫“九大精神咱拥护”。现在,这些儿歌都背不上来了,只是偶尔回想起来,颇有哭笑不得的感觉,也替那些作者和编辑们汗颜。这些饱学之是的本事,居然还不如俺家奶奶。   
       倒是孩子们自己编唱的儿歌几乎全能背出来,有些东西,现在仔细琢磨,发现竟然堪称经典。   
       那时候北京,不论大院还是胡同的孩子们,放了学是在一起玩儿的。一聚就是十几、二十多个,于是又分成拨儿。所以孩子头儿们经常念颂着:   
       “是我的兵,跟我冲,   
       不是我的兵,大屁嘣,   
       嘣两瓣了炒花生。”   
       孩子们发生冲突,最后总能解决,理亏的一方要道歉,于是有了   
       “对不起,敬个礼,   
       放个屁,臭死你”。   
       当时的人们,物质生活贫乏,提倡艰苦朴素。但总还是有些人的生活条件比大家优越。市场上除了凭票供应的各种生活用品和食品,也有高档消费品专供特-权阶-层独享。孩子们的儿歌也能反映而且嘲弄这样的社会现象:   
       “高级烟,高级茶。   
       高级点心,高级糖,   
       高级老头上茅房。   
       茅房没有高级灯,   
       一脚踩进茅屎坑。”   
       那时北京的少先队组织的名字叫“红小兵”。学校组织活动是要求穿队服:上白、下蓝,白色网球鞋,佩带红领巾。孩子们给这身装束接了个批注:   
       “白衬衫,蓝裤子。   
       卷毛皮鞋大肚子。”   
       孩子们给歌曲填词的本事更大,文-革期间,田汉成了“反-革-命”。那时候的国歌也就没有了词。孩子们给添上了:“抖咪嗖的裤子,露脚跟的袜子,踢啦遢拉的鞋”。   
       女生们在回家的路队上总会拿着山东柳琴的腔调唱:   
       “小孩,小孩你别哭,前面来了你大姑。你大姑罗圈腿,走起路来扭屁股,哎,扭屁股呀,哎,哎咳呦 ----”。      
       男孩子们总是高唱“青松岭版”的《打靶归来》:“钱广赶大车,给我捎点货,榛子辣椒装了一大车,钱广的老婆七姑说:干吗多给他两块五?钱广说:老娘们家家管的倒挺多。。。。。。”。据说某中学当年举行“红五月歌咏比赛”,有一个班的节目是《打靶归来》,伴奏的手风琴的前奏一过,台上三十多个男女同学都二目全睁,表情严肃认真、异口同声地高唱“钱广赶大车,给我捎点货”。校长、班主任和全体教师都变了脸,傻了眼。此事被定为“政-治事件”,还报了案,要求公-安-机-关提高“革-命警惕性”,严查这首歌的改变者。罪-名定为“毒-害青少年”的“反-革-命-教-唆犯”。结果好象是不了了之。哈哈,他们上哪查去呀?!   
       孩子们还有一首用《红色娘子军》里女战士耍大刀的音乐编的歌:“排着队,唱着歌,跟着大粪车,花园里花儿多,马蜂蜇了我”跟音乐的旋律结合的别提多好了。这些歌唱起来又上口又俏皮。比《让我们荡起双桨》更得孩子们的人心。   
       我在学校的厕所里听过一首更绝妙的改编歌曲:一个比我还小的男生在撒尿,两手把着小鸡鸡,摇头晃脑地引吭高唱《杜鹃山》里的“乱云飞”,词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在他嘴里成了:“老五叔,指航程,万山大哥在马棚,老四在后面肚子疼,啊,啊哈啊------”还一大甩腔儿,乐得我差点尿湿了鞋(京剧里的唱词本来是:“毛委员指航程,万山丛中战旗红,光辉照耀天地明)。这孩子把词改得简直天衣无缝,这简直就是一首经典的朦胧诗,而且能唱!!!现代派大诗人都写不出来。  
       当然也有现实主义的好作品,也是钱广的题材,经常由一帮百无聊赖的淘气男孩带着一脸邪气儿地高声吟咏:

       钱广赶车笑眯眯,
       拿着鞭子杵马X。
  
       马惊了,车翻了,
  
       钱广的XX 轧弯了。
  
       到了医院治晚了,
  
       钱广的XX锯短了”。
  
       这么无聊的儿歌居然编得入情入理,逻辑严密,真不知道这一群坏小子那么多的智慧从哪儿来的。象这些儿歌都是听一遍就能背下来,然后广为流传。《青松岭》影响了一代人。而那时孩子们恶搞的本事,绝对比现在的孩子强。
  
       我们那时候没受过什么传统文化熏陶,所以恶搞的都是革命歌曲和儿童歌曲。恶搞效果最好的是那首《我是一个兵》。这首歌也被淘气的孩子们改编得面目全非:
  
       “我是一个官儿,就爱打小孩儿,人家说我欺负人,我说我有权儿。我是一个官儿,天天吃香肠儿,人家说我馋逼佬儿,我说我有钱儿。”
  
       还有一首军歌,现在连名字和原来的唱词全都忘了,反而是孩子们改的词一个字不非常滑稽:

       “我参加了国民党当上了蒋匪兵,挎上了二八盒子,骑上大叫驴”。
  
       那首脍炙人口的《一分钱》也被我们篡改成“我在马路边拣到五分钱,把它交到卖冰棍的手里边。卖冰棍的,给我一根冰棍,我高声地说了声:孙子哎---- 找钱!”整个一找抽!
  
       文革后期的一部动画片里面有一个“阶级敌人”教唆一群年幼无知的小孩儿一边跳皮筋一边唱“糖儿甜,糖儿香,吃吃玩玩喜洋洋。读书苦,读书忙,读书有啥好用场?!”最后被革命警惕性极高的红小兵揪了出来。本来这个片子是教育孩子批判“读书无用论”的,结果却适得其反,所有的男生全把这首儿歌学会了。动不动就念叨一遍。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教育和游戏方式都变了。儿歌也被唐诗宋词取代。孩子们放学后被关在家里,玩的时间被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占满了。革命歌曲也换成了周杰伦和超女。儿歌也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有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多的乐趣。
#1
回复
Kenix23564 在2008年2月28日 13:47说 ,
有些儿歌似乎记忆不同,如:是我的兵,跟我走,不是我的兵,拿屁嘣,嘣两半儿,换取灯。。。
更接近原汁原味的北京风情。
#2
回复
Monica1515 在2008年2月28日 13:48说 ,
儿歌在流传过程中会有演变,你的这个版本更贴近老北京的生活.因为我是在海淀区长大的,这里的人口来自五湖四海,好多老北京话,这边的孩子根本不懂.比如我小时候,好多同学根本不知道取灯就是火柴,胰子就是肥皂,自来火就是打火机.
#3
回复
雨后的天空5869 在2008年2月28日 13:51说 ,
看了楼主的帖子,想起了小时候,好怀念在奶奶怀里睡觉的时光
#4
回复
蓝色泡沫565 在2008年2月28日 13:52说 ,
我再给楼主补一个:小孩儿小孩儿上井台儿,摔了一个跟头检了一个钱儿,又买油,又买盐儿,又娶媳妇又过年儿。
井台儿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见了。
#5
回复
小宇下江南 在2008年2月28日 16:11说 ,
   怀念童年。
#6
回复
被水伤害的鱼 在2008年2月29日 11:20说 ,
好象又回到了童年,看完这个
我不是北京人,但是好多儿歌还是很亲切
#7
回复
生命去追随 在2008年3月27日 15:47说 ,
小耗子,上灯台
这个我们那儿也有,后面是偷油吃,下不来.
#8
回复
脆弱不堪 在2008年3月27日 16:38说 ,
我小时候常玩的,大白鸡,下白鸡,没有妈妈怎么办,跟狗睡狗咬我,跟猫睡猫挠我。。。。。。
#9
回复
来吧过客 在2008年8月2日 18:24说 ,
分数低的考生没书读没被录取的但是想继续读大学的可以++
QQ:971022028,电话:13072770706
(湖北工业大学本硕连读(4年本科自考+2年正规研究生)
南昌大学普通本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普通本科:计算机专业和通信工程
长沙医学院预科本科
天津武警医学院军医委培生)


--------------------------------------------------------------------------------
http://www.yuhongjn.com/330/html/?310.html

孔庆东: 还我大白兔
(本文摘自东博书院——孔庆东的博客2008-10-07 22:56:35)

国庆黄金周,在美国房事危机的一路惨叫声中圆满谢幕了。不肯在家老老实实呆着,挈妇将雏上山下乡自作自受的同胞们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各吃各瓜了。而对于我这个无聊的看客来说,从来就是无所谓假期的。前两天软禁在西关庄的老虎团附近,为某系统出题,趁广大人民群众不注意的时候,绞尽脑汁挖了些陷阱,很过了一把坑人害人的毒瘾。每天早晨到操场连跑带跳的,身体感觉很爽。最后一天,陈队长捏着秒表,组织大家跑110米栏,塑胶场地是绝对的奥运标准。只听老陈一声长嚎,俺就像野猪下山一般,一马当先,玉腿翻飞,夸夸踹倒3个栏,还勾倒1个栏,转瞬就以17秒5的优异成绩,获得成年男子组第一,并且打破了1896 年第一届奥运会的记录。虽然口吐白沫若干,但跟腱脚筋都安然无恙,顿时觉得世无英雄啊,早饭便吃了6种主食各1两,咸菜腐乳不计。

晚上的生活比较单调,打扑克之外,组织我们看电影。一部是意大利的喜剧片,乏善可陈。一部是美国雷吉奥的《战争生活》,绝对的视觉震撼,以至于觉得马友友的大提琴都可有可无,影片以非叙事的散文诗的方式倾诉了对战争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令人久久不能走出那种深婉的氛围。一部是日本石井隆的《花与蛇》,是很黄很暴力的虐恋影片,拍摄得非常精美,充分表现了日本人的变态心理。多数人看不下去,有四分之一的人退场了。但这是研究日本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标本,忍着恶心看完,跟同伴们说:有时候最精美的东西,就是最丑恶的东西。正如有洁癖的人,心灵可能是极其肮脏的。日本人表面上那么彬彬有礼,那么尊重对方的每一点细微的心思,但是另外一面,却是对生命的肆无忌惮的践踏和漠视。两个极端能够统一,而且融汇成一种永恒的忧伤,这个民族也真是人类的奇迹啊。

最好看的还是刘震云编剧的《我叫刘跃进》,表面上是喜剧,实际上充满了底层人民的血和泪。影片是高度现实主义的,充分表现了当下中国民不聊生的黑暗现状。对于刘跃进这样的底层百姓来说,如今的生活就是地狱,毫无生命保障,毫无人格尊严,政治、经济、教育、医疗、文化、家庭、爱情、理想,他们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是破碎的、污染的、假冒的,活着还不如死了。三十年前再不好的时候,都比现在强。刘跃进来到伟大的北京,真是一跟斗跃进火坑里了。

回到我安着防盗门防盗窗的还算有点安全感的家里,赶紧看看世界风云。中通社四日消息: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指出,中国烟民人数占世界总数三分之一,未来二十五年内中国将有8300万人死于吸烟及污染引发的肺部疾病。但俺们中国是宁要肺炎也不废烟的,因为烟草业可以带来很多很多的鸡的屁股——GDP啊。老百姓死得太少了,两会代表们怎么发财致富、怎么呼吁恢复繁体字啊?

原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老人10月4号逝世了,享年105岁。夏老是江西丰城人,曾参加“南昌起义”,加入过左联,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长、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革命老前辈都去世了,我们就跟着什锦八宝饭好好干吧。

《渤海早报》08年9月7日副刊22版发表孔庆东《莫当最不可爱的人》,有删节,但基本还算可爱。

不久前德国体育信息社资深记者黑尼希因“亲华”报道被撤职后,德国之声广播电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因为“为中国说好话太多”而被暂时停止工作,此事在德国引起极大反响。8月11日,德国《焦点》杂志报道称张丹红“向中国共产党献媚”。《柏林报》20日报道说,德国执政党之一的社民党议会党团内政发言人迪特?威弗尔施皮茨称,张丹红的发言是“无与伦比的灾难”,“她的做法表明她不适合在德国之声工作”,该报道的题目具有明显的煽动性:“赞扬共产党”。华人散文家焦国标先生中秋节写了一篇《我认识的张丹红》,说与张丹红见过4面,“张丹红因言论‘亲华’被停播音之后,网上舆论出现挺贬两极化。有人视之为德国乃至整个西方新闻自由都是骗人的把戏的铁证,另有人则把她看成是可恨的‘共党间谍’。我想,被工具化和被妖魔化可能都不是张丹红女士所希望的。这个地球上,人有观点是正常的,舆论分裂也是正常的,可是像华人世界这种似乎不共戴天的立场,这种如此恶性的舆论分裂,则堪称世间奇观。”其实中国现在的奇观正多着呢,2008年简直就是中国的“大观之年”。

何新最近谈话云:国企体系是被经济学家们的馊主意谋杀的。过去说国企效率低,实际上,中国过去的所谓的“三铁”,即由企业自身承担的社会保障,恐怕远没有像现在这样把一切善后问题都甩给社会,给国家财政造成的负担沉重吧!

《北京之春》发表一篇奇怪文章《中国已无共产党》。毛泽东在文革时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这句话在当时可能显得荒谬,但是现在却是一个真实的写照。只是这个资产阶级不是文献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官僚化的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也不是藏在共产党内,而是它就是共产党本身。孔老师认为对于这样偏激的政治观点,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奋起反击。指着和尚骂秃子,太欺负人了。

美国国家档案局8月14日解密一份二战期间为美国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简称OSS)工作的全部间谍人员的资料档案,公众可以在14日后申请查阅文件。美国战略情报局全部间谍人员资料解密,让公众首次知道,作为中情局(CIA)前身的美国战略情报局,当年的情报人员竟有两万多人!他们中有亚瑟·戈登伯格(现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之一),亚瑟·施莱辛格(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肯尼迪总统当年的助手),斯特灵·海登(著名的电影和电视剧演员,曾参演黑帮电影《教父》里的角色),托马斯·布雷登(畅销书作家,他的畅销书在20世纪70年代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26任总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的两个儿子,著名文学家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的儿子约翰·海明威。甚至有人指出作家海明威本人也是一名美国战略情报局的间谍----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他曾武装自己的私人游艇,协助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巡逻搜寻德军潜水艇。

看了这么多令人气苦的消息,很想吃点甜食化解化解。老板告诉我,大白兔奶糖不能吃了,因为里面查出了毒素。奶奶的!孔和尚大吼一声。俺从小就爱吃大白兔,这是俺对上海这座中国第一城市最美好的印象。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谁家的大人出差去上海,带回来的大白兔奶糖,都是亲友邻居的孩子们最羡慕的东西。俺们哈尔滨的白糖红糖水果糖都是天下第一,因为哈尔滨拥有最先进最强大的甜菜加工厂。但是要说奶糖,那不佩服上海不行。大白兔奶糖一度还让俺幻想上海的姑娘一个个都跟大白兔那般莹白可爱呢。1959年,“大白兔”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而诞生,享有“七粒大白兔等于一杯牛奶”的美誉。周恩来的办公桌上经常放着一袋大白兔,1972年他将“大白兔”奶糖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此后“大白兔”一度成为美国人复活节的礼物。大白兔是毛泽东时代的世界驰名商标,拥有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粉丝”。具有半个世纪光荣历史的大白兔啊,就被王八蛋们和鸡屁股们这样给毁了。自从世纪之交我们的国航也开始往地上掉的那天开始,我就预言一个伟大的败家时代来临了。

想起动画片《放学以后》中阶级敌人教孩子们唱的一首坏儿歌:“糖儿甜,糖儿香,吃吃玩玩喜洋洋。读书苦,读书忙,读书有个啥用场?”心想俺从小一边好好读书,一边也没有耽误吃糖吃肉吃馒头啊。老鲁发来短信曰:“你就是那个唱糖儿甜的老头。虽然是坏人,但俺就是在跟坏人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嘛。”唉,要是俺这样的人算是天下的坏人,或者是傻人,世界该有多好啊。


--------------------------------------------------------------------------------
http://blog.qq.com/qzone/622006560/1209157363.htm

捍卫糖:与糖为敌的人绝对没有好下场!
发表时间: 2008年04月26日 03时45分
本文地址: http://qzone.qq.com/blog/622006560-1209157363

建议喜欢吃糖的朋友在五一劳动节无聊的时候,都去买一本5月1日出版的《新周刊》来看看,因为这期杂志的专题《与糖为敌:为什么人人爱“无糖”?》是献给嗜糖族的。这个选题不是我提的,但作为一个资深嗜糖族,我以实际行动表示坚决支持,并在日理万机且江郎才尽之际,蒙杂志社同仁不弃,慨然应允我作文一篇,并以《捍卫糖》为题作结语发表,来表达自己几十年来对糖的深厚情感——其实主要是对所谓“无糖主义”者的愤怒。文章写得不怎么好我是知道的,但如果你耐心读完并同意我的观点的话,那么谢谢你,我请你吃糖——我近来爱吃的是不二家牛乳糖——PEKO,你爱吃吗?
  
糖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往小里说,糖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生活的必需品,谁听说过没糖吃就没法活的?但糖的问题往大里讲,却关乎到一种生活态度、品质和趣味,糖是那种没有也无大碍,但有了却更有滋味锦上添花的东西,生活仪式也好,日常口味也罢,没有糖的生活肯定有缺陷的生活。
   
“糖衣炮弹”这个词现在已经没什么人用了,不过,在一个连糖这样的东西都要被宣布应当警惕和受到监控的时代,糖升格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政治隐喻,发挥着激发和诱导人们自我道德罪恶感的功能。“糖儿甜糖儿香,吃吃玩玩喜洋洋,读书苦读书忙,读书有个啥用场?”这首《向阳院的故事》里坏人用来毒害青少年的“反动儿歌”,其修辞策略再鲜明不过地体现了1970年代前后主流意识形态的反人性倾向。
   
现在回过头去想那个时候的电影,和糖在《向阳院的故事》中的命运一样,但凡一般人性受用的东西——比如说“色”(《艳阳天》里美艳少妇孙桂英因为向革命带头人箫长春调情而被定性为落后)、比如说“钱”(《青松岭》里主叫嚣“谁发家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的坏蛋其名其人就很般配,叫钱广),基本上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和这些人们打心眼儿喜欢但却偏偏被宣布为有害的东西一样,关于糖的说法,总是与诱惑以及对诱惑的抗拒有关,也和对人性欲望的怀疑、否定和剥夺有关。但话又说回来,相对于那个时代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难以保障的残酷事实,糖被反面人物化、被妖魔化这点破事儿又算得了什么呢?
   
毕竟那是一个凡事都要跟人硬拧的时代,玩玩这种意识形态的修辞策略也实属正常,不正常的倒是那种在今人眼里是很容易被识破的旧把戏,今天竟然会不停地换着各种花哨戏服频频登场了,而且,中招的人还真不少。其中最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便是时下大行其道的所谓“无糖主义”的主张,而开始装模作样走无糖路线的可口可乐就是一个令人不快的例子。
   
我原本是个常喝也算是爱喝可口可乐的人,除了因为它是美国货之外,最重要的因为它是一种时髦的甜品——我甚至认为这种混合着气体和液体双重口味的饮料,自它诞生120多年来,已将人与糖的关系革命性地推进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哲学高度。但是当它近来玩出个“无糖”的口味后,可口可乐极端令人不爽地甚至可以说是无耻地将其构建的人与糖的古老的和谐关系,装腔作势地置于一种“甜而无糖”的模棱两可的古怪境地——没有糖的甜应该就像没有性的爱一样不靠谱吧,这是一种多么不负责任的行为啊。我敢断言,可口可乐这块牌子将因为其“无糖化”的媚俗而离它彻底完蛋一天已经不远了。
   
无糖可乐绝非孤例。事实上,现在有大量对糖或者说对嗜糖这种行为保持高度警惕乃至于与糖为敌的人,正试图在消费层面上再次把糖妖魔化,进而把生活无趣化,最终把人放进一个绝对看似完美实则空洞无物的愿景里面,使之成为一个任由商业摆布的可笑玩偶。
   
具体说到无糖主义修辞策略中内含的价值指向,其歌词大意无非就是:抓住现代人的科学崇拜和时尚迷信这两大精神支柱而实际上是他们的两大软肋,先在科学上强调糖对于健康的危害,再从时尚层面瓦解嗜糖者的对自己身体和形象的自信心,这样,作为30年前政治话语的变形替代物,消费时代的商业增值逻辑迅速通过控制人们的胃口,捕获了他们的意志。
   
因此我不幸地看到,糖在当代生活中所再次遭受到的被扭曲、被歧视、被隔离乃至被驱逐的际遇,不仅突显“生活正确”逻辑下当代人自我阉割的命运,同时更加剧了我们时代生活方式日益异化的趋势。
   
要识破这种由无糖主义所导致“与糖为敌”的行为价值取向的欺骗性及其所包含的巨大的潜在危害,其实一点都不难。难的是你愿不愿意去识破它,就像那件皇上的新衣一样。很多年前,当我在黄永玉《力求严肃认真地思考》中看到他把“烟民”定义为“敢死队员”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所谓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他是否能拥有生活的幸福感,完全没有一点关系。
   
道德家、科学家甚至时尚专家们都在变着法儿地充当我们的生活导师,但当“正确地生活”和“快乐地生活”这两个标准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固执地认为后者会符合人性一些。本着对各种“正确地生活”的观念的反感,我对一切披着“生活正确”外衣的伪科学的生活观念表示我极度的警惕和极端的怀疑:我们人类这个奇怪的物种当中,真的会有谁,能够严格按照一种科学而无害的标准在生活!谁能告诉我,有很多人因为熬夜把自己整垮了,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熬夜的人快乐地长寿着呢?有很多人抽烟搞坏了肺很多人喝酒喝伤了肝,可为什么长寿的人当中又有那么多烟民酒徒呢?
   
就像酒精、尼古丁等在理论上对人的身体都有害但人不远离它们就未必立马玩完一样,糖这个东西更是远没有糟糕到如洪水猛兽一般叫人说糖色变的地步。科学家们闲得没事干,时不时研究出个成果说某某东西对身体有害某某东西又对身体有益云云,当个笑话听听也无妨,但谁要是当真起来,那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至于一些似是而非的时尚教条,则更是显得荒谬透顶幼稚可笑,像什么脂肪恐惧症,简直就是庸人自扰。
   
用科学的态度来指导日常生活这种想法,其实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就像科学家做实验一样,先得把实验室整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而且还无毒无菌什么的,然后把程序设计得很规范合理,科学家戴上口罩穿上白大褂,以绝对正确的科学原理做指导,按照一些什么公式啊定理啊什么的,开始煞有介事地摆弄起各种瓶瓶罐罐做起实验来。用这种架势做研究还像那么回事,但如果像搞科研那样去生活我敢说绝对死路一条。
   
我对于各类形形色色的无糖主义的主张或说辞的态度,就像我对一切貌似永远正确却绝对无趣的各类价值观一样,很尊重但充满畏惧感,因而绝对不能认同。我不是要强词夺理地对“无糖主义”上纲上线,我只是希望不要用一种貌似永远正确但实际上无法操作在事实上也极端无趣的观念去误导人,以至于连我们生活中本身仅存的一点微弱的幸福感也搞得荡然无存,最终让人忽略了最好的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而具体到所谓的无糖主义,我只能搬出生活家、港人欧阳应霁说的一句话来给自己找一点安慰——他说:“嗜甜不止是痴爱,简直是一回高贵而幸福的纵欲。”


--------------------------------------------------------------------------------
http://www.cangdian.com/Doc/CangNews/HTML/060409102037.html

胡军: 连环画小人形象:孩子总是自家的好
[藏点 www.CangDian.com-中国收藏门户网]  2006-04-09  金羊网   胡军

[这个胡军,完全丧失了良知。]

    我的孩子每天都嚷着看动画片,他能一口气说出:阿童木、米老鼠、兔八哥……可那都是人家生的孩子啊!回想起我小时候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心目中的小伙伴,至今仍不能忘怀。


    首先当然是三毛了,张乐平画的三毛,那个有些顽皮、虎虎有生气的神态,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是三毛。画家黄永玉就亲眼看过张乐平画三毛的情景,一张画反反复复不知画了多少遍。黄永玉说:“我看哪张都不错。”张乐平说:“做事情要做透,做到自家无话可讲,勿要等人家讲来才改。”他的画不是一挥而就的。黄永玉说:“‘传神写照’他运用得最是生动,不拘泥于照片式的形似,夸张中见蕴藉,繁复间出条理。”难怪三毛哭我也哭,三毛笑我也笑了。


    再有就是刘继卣画的《鸡毛信》中的海娃,为塑造海娃这一形象,他专程跑到农村去寻找模特,画了大量的人物速写和动物、景物写生。同时他又努力默记观察体会到的形象,使纸上的笔记与头脑的默记互为补充,以便创作时随时进行提炼、整理和加工。他画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他还是画动物的高手。你看《鸡毛信》里的羊群,与小主人公患难相伴,特别是那头老绵羊,时而机警、时而惊恐,仿佛让人看到它与主人公之间无声默契的交流、相依为命……


    还有给我印象深刻的孩子形象是范生福画的《卖饼》中的阿大。我小时候在邻居家看过这本残缺的小人书。他的写实风格一下把我带入了旧上海的情境之中,可惜那本小人书没有了结尾,我一直挂念阿大后面的命运如何。


    另外,上世纪70年代出品的动画片《放学以后》和《小号手》,也是佳作。《小号手》还获得了1974年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节一等奖。影评说“ 该片人物形象突破了过去类似洋娃娃的设计,富于民族特色,并且着重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气质。”不像我们现在有些动画片造型,不是哈日就是哈美。


    连环画大师贺友直说:“绘画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只有表现能力强弱,才会分出作品水平的高低,作品的艺术性,其实是融合于形象之中的,技巧功夫在其内,一定的内容采用合适的艺术语言去表达,以求得贴切、和谐的效果。”


    后来出现的儿童形象记得住的就是《小虎子》和《宁宁和丁丁》了……


    我也是画漫画的,其中不乏儿童形象,但总是不能令我满意,一个圈圈、两个点点,就是一个头了,不是简洁,而是简单,有时为了赶稿甚至显得有些草率。就像贺友直老师所说的那样:“是画好了,而不是画得好!”我要认识、实践、再实践、再认识。或者说一段写实、一段夸张,交替练习,或许能克服简单化、一般化的毛病,让咱们的“孩子”增强生命力,用前辈给我们留下的“奶”补补钙!






《放学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宁宁和丁丁》宋宝山







《小号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三毛从军记》张乐平







《鸡毛信》刘继卣







《卖饼》范生福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1-f72c416c14c269633624051359498bf9.jhtml

http://61.185.1.36/ShowPost.asp?ThreadID=9018

fs2you 连环画 放学以后(75上海彩色电影版)
http://www.fs2you.com/files/be28afca-2ecd-11dd-b738-0014221f3995/
http://hi.baidu.com/ztl4084



http://book.kongfz.com/10673/53636793.html
放学以后(文革精品彩色连环画)72.10.一版74.5.4印
[放学以后(文革精品彩色连环画)72.10.一版74.5.4印]
[点击查看大图]
[放学以后(文革精品彩色连环画)72.10.一版74.5.4印] [放学以后(文革精品彩色连环画)72.10.一版74.5.4印] [放学以后(文革精品彩色连环画)72.10.一版74.5.4印]
作者: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供稿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品相: 9 成品相
http://shop.kongfz.com/show_pics.php?bookId=53636793&shopId=10673




--------------------------------------------------------------------------------

http://www.009e.com/pr/detail_auction_102_485858.html
收藏网 >> 首页 >> 拍卖 >> 连环画/小人书 >>



放学以后(经典的文革动画片..令人怀念!)
放学以后(经典的文革动画片..令人怀念!) [这样血腥的东西,令这些丧失良知的人“怀念”]
·品名:放学以后(经典的文革动画片..令人怀念!)
·类型:连环画/小人书
·分类:影剧版连环画
·属性:文革(67-76),,,40开,现代题材,单行本,上海,普本,页码不详,,,
·编号:PA00485858
·简介:74.1.4...大开本...直板尖角未阅书轻微不平算99品..内页的画面会令我们勾起许多回忆!
·备注:,
·品相: 10品
·起拍价格: ¥40.00 元/册
·最低加价: ¥10.00 元





--------------------------------------------------------------------------------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8402455&extra=&page=1
发表于 08-09-28 15:44



【文革时期连环画】《放学以后》


发表于 08-09-28 17:28
现在都成笑话了,可是当时却是很认真的在自觉受着教育




--------------------------------------------------------------------------------

http://www.wengewang.org/read.php?tid=19250



中国文革研究网 ? 文革图片 ? [连环画]放学以后

--------------------------------------------------------------------------------
http://wu-chinese.com/bbs/archiver/?tid-4383.html

吴语协会论坛 ? 江南风情 ? 难得的《小八路》
乌程仔 发表于 2008-2-16 09:56


难得的《小八路》
枫泾镇的新电影院竣工啦!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镇上的老老少少,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孩最兴奋了!:flying: 枫泾原来有一座电影院,但那是泥土地面的旧影院。而今的新影院是水泥铺地,而且有水泥舞台的。我们都憧憬着早日去那里看一场影戏。听说最先放映的是《小八路》,我们连票都买好了。其实那是一本情节十分简单的影戏,无非就是小八路战胜困难后打败敌人的电影,但在我辈小孩的眼里,仍是十分具吸引力的。:faint:  那天,不知为了什么小事,妈妈将我的电影票给撕成了几片,我自然是十分伤心。:2young: 最后,眼看就要看不上电影了,妈妈才将撕碎的票又粘合起来,并带着我们到检票处去说明了情况,检票员终于让我们进去了,我们的心情自是无比快活!:singing: 那场电影,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satisfied:

[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08-2-16 17:04 编辑 ]
吴人 发表于 2008-2-16 12:10


这是姑姑小学作文:amazing: :thumbup:
泖港人 发表于 2008-2-16 15:50


我怎么记不起这电影,文革时期记得讲小孩抗战得电影有:
烽火少年
黄河少年
动画片《小八路》
一部小片子《金锁》
乌程仔 发表于 2008-2-16 16:49


《小八路》,《小八路》,就是《小八路》!还是泖港兄记性好!:thumbup:

[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08-2-16 17:00 编辑 ]
热度 发表于 2008-2-16 17:26


我小辰光也看過的,屋裏還曾有『小人書』
懷念80年代初:lonely:但沒有仔仔那樣的夢想天堂
寶貴的童年時光卻再也回不來了:knock:
泖港人 发表于 2008-2-18 14:06


网上搜来的:
文革期间的拍摄的电影故事片(55部):
   春苗,红雨,海霞,创业,决裂,阿勇,金锁,反击
   青松岭,艳阳天,同心坝,战船台,小螺号,侦察兵,枫树湾,锁龙湖,牛角石
  金光大道(上,中),车轮滚滚,烽火少年,黄河少年,南征北战(重拍),江水滔滔,碧海红波,长城新曲,长空雄鹰,雁鸣湖畔,山村新人,开山的人,园丁之歌,海上明珠,南海风云,雷雨之前,钢铁巨人,青春似火,峥嵘岁月,山里红梅,芒果之歌,南海长城
  
  第二个春天,火红的年代,闪闪的红星,沙漠的春天,平原游击队(重拍),渡江侦察记(重拍),年青的一代(重拍),一副保险带,激战无名川,难忘的战斗,沸腾的群山
  
   阿夏河的秘密,向阳院的故事,欢腾的小凉河
   无影灯下颂银针
   《艳阳天》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8
   《节振国》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5
   《年青的一代》 大陆 1965
   《红灯记》(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0
   《智取威虎山》(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0
   《红色娘子军》(舞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1
   《沙家浜》(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1
   《白毛女》舞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2
   《海港》(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2
   《龙江颂》(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2
   《奇袭白虎团》(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2
   《海港》(京剧,重拍)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3
   《青松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3
   《战洪图》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3
   《半篮花生》(越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创业》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杜鹃山》(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
   《渡江侦察记》(重拍)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4
   《钢铁巨人》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火红的年代》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4
   《金光大道&S226;下集》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4
   《南征北战》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4
   《南征北战》(重拍)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
   《平原游击队》(重拍)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 平原作战》(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4
   《沙家浜》(粤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74
   《闪闪的红星》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4
   《送货路上》(湖南花鼓戏)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
   《无影灯下颂银针》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4
   《向阳院的故事》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4
   《一副保险带》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4
   《园丁之歌》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74
   《侦察兵》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
   《阿勇》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75
   《碧海红波》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75
   《草原儿女》(舞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长城新曲》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车轮滚滚》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春苗》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第二个春天》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渡口》(河北梆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沸腾的群山》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烽火少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海霞》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5
   《红雨》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黄河少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激战无名川》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5
   《拣煤渣》(淮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金光大道&S226;上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决裂》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
   《雷雨之前》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5
   《难忘的战斗》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人老心红》(淮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沙漠的春天》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
   《小将》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小螺号》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75
   《沂蒙颂》(舞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5
   《战船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
译制片:
   1971年
   《脚印》
   《勇敢的人们》
   《战斗的早晨》
   《第八个是铜像》
   《天亮的时候》
   《同志,你的道路》
   1972年
   《巴黎圣母院》
   《简&S226;爱》
   《冷酷的心》
   1973年
   《绿色的群山》
   《烈火行动计划》
   1974年
   《在那些年代里》
   《沉默的朋友》
   《警察局长的自白》
   1975年
   《战斗的道路》
   1976年
   《基度山伯爵》
   《生死恋》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1966年
   《大地的儿子》(二、三集) (朝鲜)
   《一个战士的故事》(朝鲜)
   1970年
   《森林之火》(越南)
   《琛姑娘的松林》(越南)
   《达吉亚人》(罗马尼亚)
   《血海》(上下集)(朝鲜)
   《看不见的战线》(朝鲜)
   1971年
   《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朝鲜)
   《战斗在继续》(越南)
   《在铁道线上》(朝鲜)
   《前方在召唤》(越南)
   《鲜花盛开的村庄》(朝鲜)
   《摘苹果的时候》(朝鲜)
   1972年
   《勇敢的米哈依》(上下集)(罗马尼亚)
   《记者》(上下集)(苏联)
   《劳动家庭》(上下集)(朝鲜)
   《战争与和平》(四集)(苏联)
   《卖花姑娘》(宽)(朝鲜)
   《回故乡之路》(越南)
   1973年
   《空中舞台》(朝鲜)
   《卖花姑娘》(普)(朝鲜)
   《秃鲁江畔之花》(朝鲜)
   《轧钢工人》(宽)(朝鲜)
   《原形毕露》(朝鲜)
   《气球上的旅行》(法国)
   《永生的战士》(朝鲜)
   《轧钢工人》(普)(朝鲜)
   《一个护士的故事》(朝鲜)
   1974年
   《火》(越南)
   《延丰湖》(朝鲜)
   1975年
   《送信人》(英国)
   《为了新的一代》(朝鲜)
   《特罗塔》(联邦德国)
   《纽约奇谈》(美国)
   《巴布什卡历险记》(罗马尼亚)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朝鲜)
   《三妯娌》(朝鲜)
   《洁白的道路》(阿尔巴尼亚)
   1976年
   《斯特凡大公》(上下集)(罗马尼亚)
   《哥白尼》(波兰)
   《火车司机的儿子》(朝鲜)
   《石油赞歌》(阿尔巴尼亚)
   《多瑙河三角洲》(罗马尼亚)
   《初春》(阿尔巴尼亚)
   《矿山的主人》(朝鲜)
   《贝尼自己走》(阿尔巴尼亚)
   《在灿烂的阳光下》(朝鲜)
   《高山之鹰》(朝鲜)
   《最后冬天》(阿尔巴尼亚)
   《斩断魔爪》(阿尔巴尼亚)
泖港人 发表于 2008-2-18 14:14


在看到网上搜来的资料之前,我以为文革电影我全看过,没想到很多都记不得了,不过打仗电影一部也没落下。
至少漏掉3部:76年拍的
欢腾的小凉河--讲反击右倾翻案风的
江水滔滔--本来是要放的,可惜毛主席逝世,拖到10月放的
反击--来不及放就喀嚓了,呵呵,后来内部组织看的作为批判四人帮的材料

----与姑姑共同回忆
乌程仔 发表于 2008-2-18 14:19


super超级全!!!:haha:
泖港人 发表于 2008-2-18 14:21


文革时期动画片
我么好可怜,小时候动画片就这么几部:
1.《放学以后》

《放学以后》编剧潘国祥、凌舒,导演严定宪,摄影唐益楚,1972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红小兵”李国华同教唱坏儿歌的坏人进行斗争的故事。影片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儿童放学后唱儿歌的题材提到两条路线斗争高度加以深化,把小主人公李国军的听课,去公园、桥头、新村等一言一行都放在“阶级斗争” 环境里给予描绘,告诉小观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2.《小号手》

《小号手》编剧黎汝清,导演王树忱、严定宪,摄影唐益楚,1973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少年儿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教育下,逐步成长,勇敢杀敌的故事。该影片制作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塑造主人公小勇形象时,在艺术处理上,不免受“三突击”错误理论的一些影响。但影片内容健康,运用动画手法表现革命传统题材,塑造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形象,对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1974年该影片获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小号手》]

3.《试航》

《试航》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编剧王金富,导演严定宪,摄影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