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王立军印象》一文作者问题的说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2-25-2012 02:22: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王立军印象》一文作者问题的说明
发布时间:2012-12-22 20:06 作者:共识网编辑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23037次
  编者按:因《南都周刊》“起底王立军”系列报道之《化妆师王立军》中提到一清、黄纪苏、刘仰、司马平邦曾合写过《王立军印象》一文,后黄纪苏先生写了《关于南都王立军报道致友人书》,文章提到该文作者为一清,非四人合写。@南都深度 发微博认为报道无误,该报道引用的是王立军讲话集《视界》的序言,并附有照片。经检索发现,网上有两篇《王立军印象》,一篇为一清博客刊登的版本,该文作者为一清,一篇是王立军讲话集《视界》序言版本,有四人签名,但两篇文章内容并不相同。本网特将两篇《王立军印象》同时发出。

  南都报道原文:“2010年9月中下旬,王立军数次会见一清等人。9月30日,一清、黄纪苏、刘仰、司马平邦合作了《王立军印象》一文,此文成为王讲话集《视界》的序言。”

  南都深度微博:【王立军讲话集序曝光】南都周刊报道提到,王讲稿集为《视界》一书,编者按称王通读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著作。@哈儿浦志强有戏 昨将该书序言曝光,作者为一清、黄纪苏、刘仰、司马平邦。文称王享有“警界郭子仪”美誉,是“一个和大学校长、教授一样严谨的学者”,是“非常出色的资本运营专家!”



  《视界》一书序言《王立军印象》(见浦志强律师微博)

  一清人民网博客文章《王立军印象》原文

  王立军印象

  作者:一清

  走近立军,是最近的事,其所以“走近”他,是因为他的影响,恐怕主要还是“打黑”的影响。

  那一天跟司马平邦打电话,说我们是不是去访问一下王立军呢。平邦说,估计不行,人影响太大了,未见得乐意见你。这倒不见得,在一清看来,很多名人,其实是很乐意交朋友的,更何况我等不是警察也不求人什么。交个朋友啥的未见得人就拒绝。再过了几天,我分别跟黄纪苏、刘仰打电话时,人已在朝天门码头附近了。这时候的平邦去了朝鲜,于是我们一干人便在山城与王立军有了第一次接触。

  立军确实很忙,打黑期间,几乎就没有在凌晨2点之前入过睡,白天的情形就可以想像了。见他前,我们早到了会儿,便在公安局大院“警察文化沙龙”里坐着。这倒也合了身份,我们一行是以中国名博沙龙名义来重庆拜会王立军的,当然拜访也不能没有目的,主要是希望了解从2009年8月以来重庆“打黑”行动的前因后果一二三四。我们相信,站在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角度,来关注这场轰轰烈烈的“行动”,本身也具有着相当的合理性。

  (一)

  从北京出发前,我们谷歌了不少文章,也收集了介绍王立军个人情况的一些文字材料,包括看了以他为原型创作的《公安局长》、《铁血警魂》之类。给我们的感觉是,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崇高语系中的“铁血英雄”。这种感觉,及至到达重庆后,在市民闲谈警界口碑中,大大地得到了强化。如果不是我们一干人还有那么些个北京四九城混的坚强与憨劲儿,估计见面后保不齐心里得打起鼓来也未可知。


  (王立军与一清一行在“警察文化沙龙”里座谈)

  这是一个很大规模的“沙龙”。纪苏问工作人员,在警局系统里,这是不是唯一?回答是肯定的。“沙龙”有着很多的书,桌面上是书,架子上是书,连楼梯拐弯处的小平台上都是书,跟超市里的物品似的,让人有误入图书馆或书店的感觉。这些书不全与“警”关联,作为公民可能要读的,这地儿全有。当然沙龙的陈列,特别是整体气氛的营造,还是以与“警”为主的。以“世界警察沙龙”为例,走入长廊,便有进入世界警察史时空隧道的感觉,隐约可闻的是古罗马宪兵的号角以及法国骑警傲然的身姿。沙龙的布展陈列,估计花了立军不少心血,看那两厢文字的精练,便知王所希望这个沙龙给予成员们的是什么。沙龙的类属很多,如交巡警沙龙、战友沙龙等等。沙龙里不时有主题活动,一些文化人也先后在这里做过讲座,各警种成员来此探讨技术上理论上的问题也是常态。王也曾在女警沙龙向成员们颁发过“重庆十佳女警”荣誉牌匾并发表了让她们称之为“巨精彩”的讲话。

  说到这,还真得提到王立军的“讲话”,挺有些意思的。这是个即席讲话,当然王讲话几乎全是即席的。时间是3月7日,在说到“女性伟大”话题时,王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爱与被爱中,感受的就是母爱和女性的伟大。因为我们分分秒秒从没忘记,所以不需要重新想起。”这样的华彩,当然赢得阵阵掌声并伴之以泪光温润。精彩还在继续:“我们从家庭的框架中走向社会,能够回头一望的时候,不是你富贵或破旧的家园,而是母亲是否依然站在门前”…… 听之不竟让人动容。

  说上这段,是想告诉大家,王立军其实不全是我们原来想像的那个样子,不只是我们联想中“打黑英雄”那一身的英武,也不只是影视剧里塑造的那股子铁骨侠气。虽然这些东西在他的身上都还有,但是,更多的方面,我们的印象肯定有错了。

  (二)

  对王立军,一清有个评价,说王从一个“武人”变成了一个“仁者”,话音刚落,招致刘仰的反对。刘说,王这人一开始就是一文人,你没有见到他的家庭出身吗,所以用“武人”形容他是不准确的。但黄纪苏似乎不太同意刘说。“人家的身份,本就是个武人,这不是很准确吗?至于后来人怎么变,那应该是一种超越,一种升华。武人也可以是仁者。”争论就此结束了,我觉得纪苏的这个概括是挺能让人接受的。我想,立军的经历中一定有过从英雄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变化过程,这是我们与他交谈后能立面感觉得到的。实在地说,这两个“主义”也就是我们听手拈来的词儿,并没有什么准确的定义。我们以“主义”来说事,是想强调立军更多的内在修为和追求。

  对于警察,社会心理有一个认定,即它是国家暴力机器代表,理所当然,其成员必须是一个国家秩序的维持者,要有为民众利益出汗出力甚至出血的执守。用习久的宏大语系就是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么作为警察局长,除此还得有对国家忠诚的操守。当然,民众更希望他是个包青天式的人物:面对黑恶,能断然喝止;面对弱小,能扶之以手助之以力。王立军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他一路走来的经历看,从铁岭而锦州,从锦州而重庆,他几乎要成了这个模式人物的范儿,更兼他雷厉风行的作派,打黑除恶的一路风行正气,以及这些年来影视剧对他的追塑,王成了老百姓眼中的真情英雄铁血汉子。王的这个“英雄”,也是可以从国家给予的荣誉上得到印证的。有张照片,王立军胸前挂满了各种勋章,这是王用汗用血“换”来的。王的命曾在得到这些勋章前已经走到“独自飞越黄昏的宇宙”的一半道儿了,是位神医将他从某个特殊仪式上扶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立军生命和辉煌的延续。

  因此,在我们接触立军的一些批文、报告材料时,从他的用词语气里,能找到所有军人灵魂正气的东西,用庄重的表述是从严治警一身正气志诚高洁戛玉锵金——

  造假是无法体现对党的忠诚的,更无法谈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要痛下决心,予以框正,长期治理,从严惩处。

  ——2008年8月24日在《****问题的检查报告》上的批示

  再看他的讲话:

  看守所还让黑社会成员拿手机给外面打电话,串通信息……如再出现类似问题,就直接脱衣走人;构成违法犯罪的,现令刑拘!

  ——摘自2009年7月24日《在打黑除恶指挥部第三次协调会上的讲话》

  又:

  就说李庄这个案子,……绝对的要对中国政治中的潜规则、所谓打遍全国无敌手的这些流氓律师不能客气,坚决打掉。

  ——摘自2009年12月20日《在打黑除恶专案调度会上的讲话》

  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属于王立军的性格和风格。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仰不愧天,正气乾坤!

  但这不是他的全部,看另外的一组批文或是讲话,当有另外的评价。因为篇幅的原因,不能引得太多了,就读下面一段吧:

  周鑫同志永远地走了,……我们要关爱他一家三代老小,他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孩子就是警察的后代!

  ——2009年2月21日在涪陵区局《民警周鑫英勇牺牲事迹》上的批示

  对同志、战友、下级的关心,除了自然生命的,还有政治生命的,这种关爱,我们在后面的文字中还会感觉得到。

  (三)

  行走在公安局大院,我们想体验一下与警共餐的情景,未果。倒看见餐桌条案两人对座间的空档里,堆放着各种新旧杂志,这让我们觉出新奇。想来民警们边用餐必是边翻看着的,餐也用过了,眼睛也没闲着,这样日积的阅读,获得工作以外的视野是不需要怀疑的,便是极有不情愿读书而坚持杯盏间“五魁首呀六六六呀 七匹马呀”什么的人估计这会儿一定找不到同党了,积久下来,培植出亲近文化的感觉来这一点是用不着怀疑的。

  这就是“立军新政”所要做的事。王是08年中来重庆的,人说他是空军,是空降的。人落地后,心还悬天上。从天上到地面这段距离在视野上是有着极大不同的,王特别不待见那些眼睛盯着钱盯着些阔绰主儿从而忘了百姓利益的人,而这样的还真不在少数,且有着病毒的扩散能量。“哥俩好啊四喜财啊”你说它有多大的破坏性不好量化,但它一定坏了风气。而警队是需要正气的,没了正气,就像人丢了魂儿,行尸走肉的够可怕。这样悬着心的王立军觉得需要有源泉性的再造,需要有灵魂性的重塑。从什么地方找回原点呢?只有读书,让更多的人亲近文化,让更多的人在精神上重回孩提时代,感受童年拿着新书后的那一丝一缕的喜悦阳光。从而才有了警局大院里长廊边空隙里无处不书的景像,以及文化沙龙、读书比赛、理论探讨这样的校园风景呈现。穿越警民沙龙的长廊,慧者能与先贤先圣对语,智者能随手采撷知识英华。沙龙里有一段话,“用人类理性的曙光,照亮我们的人生”,这就是立军所寻求的原点,他希望他的队伍从这里出发。

  (王立军人很帅,是那种思维缜密的人,极具才华。)

  “重庆打黑”开始后,社会上有很多王立军传奇故事,附缀了诸多情节,包括对曾经的副手级的干部是如何如何“撕下肩章领花”一类。其实立军早已走过了这样的故事,只要看一看行政接待厅正墙上那一幅装裱得十分庄重的《过秦论》,你就知道人家走了多远了……




  (四)

  王立军属于那种一直“在路上”的人,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从他匆忙的行程里,我们或许可以看清他生活另外的一些东西,或者叫智慧叫名士风流都可以。看过他调锦州时与民警大家伙儿见面时的讲话,那是03年6月;旋又读过他五年后在重庆与警察协会老同志们的“开门第一讲”,前后五年,那一水儿的练达全在即席的流畅里了。我曾跟平邦、纪苏开玩笑说,在王的话语里,有着二人转的语言幽默与机智,这是东北以外的人学不会的。记得沙龙聊天时,在说及打黑过程中有些人不守德品做下了不可见人的事,王随便几句让听者在他的话语中悟出了力量和智慧,“有人不是要铤而走险吗,行啊,我不管你什么干部,这种事儿,沾着死,碰着亡,打黑除恶不商量。”人就这风格,一遍即让人记牢了。记得他报告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达,他把黑恶分子的资产冻结后通过合法手续启用于办案形容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这就是性格语言。在谈到个别领导借“打黑影响经济”的话题阻击打黑部署时,王的风格豁然纸上:“就这样的干部想找我交流,我都不接待他,我和他没有共同语言,将来就俩普通民警拿个材料找他就行了。我要是派副科级民警找他谈都算抬举他。”这就是王的话语特点。这个“王立军”是大家很熟悉的,也是影视剧里需要的角色形象。其实,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一个王立军还是保持着,这与文化的追求原点的寻找没有矛盾,他让我们感到“这一位”更丰满,它甚至是一种真实的民间样本和民本记忆。

  立军其实是一位很情感型的人物,有两件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天在沙龙谈到簿熙来书记在重庆辖下的县区考察。到某县的一个村子,看到村民清苦的生活,簿书记禁不住躲在车身后流下泪来。又到了某乡村学校,仍是泪流不止。说到这段时,我看到王立军的眼眶也湿润了。亲眼看到立军的“哭相”,这应该是第一次,可见这汉子的内心原也是极其柔软的。

  让人感到他内心柔软的是另一次的报告,那是全市公安机关警示教育会上,在谈及打黑过程里一些曾经的“战友”受处分甚至法办时,他的话让听者动容:“有的人是政治和职业‘双亡’,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成为社会游民,令人痛心悲哀,也令人警醒。”“***、**等被判刑或辞退的人及家人,大都给局党委写了信,有的老父亲九十多了,有的小孩才几岁……如果在行政体系和党内循环,给他个处分,过段时间还能解除,有弥补的机会。但他却在政治、业务上双亡了。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向他们的家人交待?过去大家一起工作同为战友,亲如兄弟,一夜间成为沦落人。政治上失落了,职业也就丢了,基本生存条件就算是归零了,这样的教训还不惨痛深刻吗?”

  能想像得到此一刻会场里的安静,说这段话时,王的内心一定是痛楚的是颤栗的,正如他开始第一段话所言,开不开这个会,一直在犹豫中,因为实在太痛苦了。自己曾经的战友,他们今天走向了囹圄,成为万人斥骂的罪人,我们心里能舒服吗?他们的家人能不埋怨我们吗?作为同事作为战友,我们同样有责任啊!这应该是带血的呼喊和痛切心扉的拯救。正是因了对警队这一份出自心底的关爱,当出现渝A6303警车交通事故后,面对着一些人的责备,王立军表现的是一种心痛和牵挂,“慰问受伤的民警并应对事故后期处置。民警探亲乃人之常情,日常教育,事中安慰很重要。”一旦发生对民警生命及权利漠视的情况,王立军一定会斥责漠视者,甚至拍案,绝不含糊。

  看来,这个“印象”文字似有些长了。但关于王立军,似乎还有很多要说的,比如警民文化建设,比如他所主导的警局体制改革,还有他所独专的颅面鉴定话题等等。他的办公桌上一张不太示人的名片,估计这也只是与学界交流时专用的,上面有着国际和国内9个重要学术任职的头衔,当然主要的职务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假如在火车上碰上这一位,与他侃天侃地时,你一定认为他与警察这个职业没有太多的联系,他的身份就应该是个学者,是个教授。

  说了半天,也许这印象正模糊起来,我们是认他为学者、教授,还是公安局长、武警政委呢?其实,这几个角色是可以兼于一身的,至少在王立军身上是这样。

  (注意:如需转载与摘编本博文章,须注明“一清博媒·人民站”,否则视为侵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