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澧:品味高考时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12-2009 10:0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woodlee/files/zuowen.jpg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按俗成惯例,之后一周是全国人民群众开涮高考出题人、特别是作文出题人的盛大节日。老农我人老心不在老,当然积极投入。

吹起小喇叭,哒嘀哒嘀哒。
打起小铜鼓,得龙得龙咚。
手拿小刀枪,冲锋到考场。
一刀斩数学,一枪打文章。
不怕年纪老,只怕不题抗,
只怕不题抗!      

  这次全国和各省作文题目里,拟得最好的湖南卷的“踮起脚尖”。已经有网友贡献了两篇满分作文。都只有两个字,一曰“偷窥”,二曰“翻墙”。墙外的世界很精采,墙内的生活很无奈。踮起脚尖干什么?偷着看看外面呗。看得兴起,说不定还要翻出去。

  最差的则是江西卷,讨论蔡铭超拍下兽首后拒绝付款的行为。这题目唯一告诉我们的是出题时间在3月份,2月底佳士得拍卖之后,4月1日(伦敦时间)胡哥和萨科齐在G20会谈之前。即使从3月底算起,到高考也有两个多月。而新闻热点问题不断在转移,今天煤矿爆炸,明天山体滑坡,然后又有邓玉娇。如果考生关注点转移了呢?他怎么发挥?如果有农村考生说,“为了我能上大学,我姐姐就在外面打工,邓玉娇的遭遇于我有切肤之痛,我就记住了这件事,我也只想写这件事 ”,阅卷老师怎么办?

  江西卷是出得最差的,但不是出得最错的。最错的“金牌”——只是老农个人意见,其他省市不要争啊——当归于江苏卷的“品味时尚”。题解说:“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解第一句的语调相对严肃,与后面各句的欢快抒情略有不同。译成英文,第一句是复杂句,后面各句都可译成简单句。文字风格提示:第一句的时尚定义可能是抄来的。我们来查一下标准参考书。2009年最新版《辞海》尚未上市,我们来看1999年的版本:

时尚 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如在服饰、语言、文艺、宗教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往往迅速被人们采用、模仿和推广。表达人们对美的爱好和欣赏,或 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属于人类行为的文化模式的范畴。时尚可看作人类习俗的变动形态,习俗可看作时尚的固定形态。

  题解显然抄用了《辞海》的条文,但是拉掉了《辞海》例举的宗教。为什么?

  信佛是魏晋文人的时尚,谈禅是北宋士大夫的时尚,受洗在不少第三世界国家是知识分子的时尚。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年人信仰这个教或那个教,而且往往认为信仰是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如果我们的中学毕业生如此幼稚,谈到宗教就结舌,这是否有利于我们坚持和扩展改革开放?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不提时尚有着让人“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的一面?比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失恋后去燕莎扫柜台——“ 妈的,你以为姑奶奶离了男人活不成啊?只有活得更好,今个儿活给你看看!”——那也是释放负面情绪,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且拉动了内需,狠狠砍了存款一刀。这是辩证法讲的坏事变好事嘛。

  高中里尝过失恋之压抑的人多了去。现在的学生有那么晚熟,题解就不能提及情绪的发泄?

  对于上面两个问题,出题人可以打官腔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但老农的最后一个问题,就真是出题人的粗疏了。

  老农对“经典”一词在题解里的用法有看法。

  中文的“经典”,本是一个份量极重的词,一般就是指儒家典籍。比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宗经》章);“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详其本源,莫非经典”(该书《序志》章)。所有的文章,都应该是经典衍生出来的“枝条”。现在人们见到英文 classic(经典;古典;范例),就译作“经典”,其实英文该词的拉丁原义指古罗马的最高等级,是下层等级应该模仿的榜样,引伸为公认的优秀作品,别人在进行同类创作时可 以仿效的范本。这种场合的 classic,通常应该译作“范例”。

  汉语现在受了那号懒惰翻译的影响,冯小刚拍部贺岁片,赵本山春晚讲个笑话,牛仔裤从时尚“沉淀”为普遍流行,都能被娱乐记者或高考出题人称作“经典”。这类“经典”,比英语 classic 的用法还浅薄; 比中文“经典”的原有含义则轻得太多,擦鞋都不配。

  还是《辞海》用词谨慎,只说某些时尚会“沉淀”为习俗。

  美国中学早已放弃了拉丁文必修课,但英语的高级学位,仍然要求你懂点拉丁。知道了那些单词的来历,可以帮助你比较精确地使用英语。对那些离词根原义太远的用法,你会心生警惕(但不等于说那些用法不可能)。中文同样如此。如果知道“典”的象形是绳子穿着的竹简郑重地放在架子上,“典”的上半部其实就是个 “册”字,而“册”所表示的竹简在上古曾用作封爵的证明(故有“册封”一说),“典”是非常珍贵的文书,那你见到把“服饰”和“经典”扯一块儿,也会疑窦顿起。

  《辞海》对“经典”的解释是:①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②古代儒家的经籍,也泛指宗教的经书。

  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最近废除了拉丁文考试。理由是申请该考试的少数族裔学生太少,将这一成绩用作大学入学参考,对少数族裔学生不利。这相当于说,因为农村学生在古文部分失分比城市学生多,今后高考就只能考红朝白话了。咱们幸好还没有“政治正确”到那一地步,全国各省里文化水准最高的江苏,为什么高考语文卷的用词,就不能写得精确些、甚至古雅些呢?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讲了:老农啊,就像那篇《高考诗之失》,你又在吹毛求疵了。老农并不在乎考生写什么,对考生而言,高考只是敲门砖,敲进大学就扔 了。老农打猪草之余,只希望作文题解与《辞海》大致衔接,用词能比口语讲究一些。毕竟,高考作文对中学语文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影响到千百万学生使用本 民族文字的能力。

  而且老农吹过“注经”之后,不能总是假把式光说不练吧?高考话题是个机会。报上网上已有无数议论走在老农前头,大伙不妨看看,注经之作和无经之文是否有所不同。嘿嘿,只怕不注经,不怕乱时尚,不怕乱时尚!

【专栏说明】 本专栏每周五更新。每月第一个周五吴说八道杂拌儿,第二个周五毁人不倦谈教育,最后一个周五评书评电影或附庸风雅,倒数第二个周五鼓吹女男平等。如果当月有五个周五,中间那个放国际随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