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扉客:关于袁厉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7-2013 00: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袁厉害(一)

1、《人物》杂志的特稿《厉害女士》,似有好几个版本,目前被杯葛最甚的恰是其官博此前发布的缩略本。建议看完官博公布的完整版本或索性买杂志看完,再做评论为妥。纸媒的深度报道在微博等网络传播上的困境,很值得探讨。

2、稿件确实有些问题,我觉得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采访时对暗访技术的过度依赖,盖因暗访可以用来拿料,但用来甄别人物内心似嫌不够;二是写作和编辑时稍显过分的道德洁癖,简化了人物背后的复杂情势。

3、目前对报道和杂志骂得太过了,我感觉已经远超出了报道本身的偏差与过失,也遮蔽了对袁厉害和袁厉害背后官民情势的进一步甄别。

4、对大部分同行特别是报道过袁厉害的同行,人物这篇报道仍有值得学习之处。

5、在任何时候,警惕民粹,应更甚于警惕媒体的报道偏差。

石扉客

2013/2/6

关于袁厉害(二)

6、关于纸媒深度报道网络传播困境,是指因为兼顾发行、照顾订阅客户以及对抗管制等原因导致的传播困境,张志安老师那篇长微博也谈到了。比如胡舒立老师从尊重版权的角度出发甚至反对长微博的使用,认为纸媒深度报道的网络推广只应提供链接即可。这个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引起或多或少的误读了,所以值得探讨。

7、人物杂志这篇稿子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这个我觉得基本是共识了。现在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媒体报道如何更接近真实地呈现袁厉害其人其事。

8、我为什么不赞成过分地苛责人物杂志?首先我相信它没有任何试图刻意妖魔化报道对象的主观恶意;其次这是过去所有关于袁厉害的报道里,较少数直接还原袁本人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篇报道还是提供了新鲜的视角和信息,成为此前众多报道里一种生态上的丰富与平衡。

9、第三,我听说记者是新入行的年轻人。除了前述那些问题外,我觉得这篇稿子在文本上的老练,观察视角上的别致,已经远超出对一个新手的预期。至少十多年前我入行时,写出的稿子是绝对自愧不如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此前报道过袁厉害的同行没必要骂得那么难听的缘故。这篇稿子,真非一无是处。我们对年轻人,也完全可以多一份耐心。毕竟,这只是个业务问题。与之相比,有位同仁感叹“记者太年轻了”,我觉得这是相对公允的评价。

10,画蛇添足说一句,我跟人物周刊没任何瓜葛,不认识这两位作者,迄今为止也没和李海鹏林天宏等见过面。但我一直觉得这是本好杂志,所以我们才会有兴趣和耐心来讨论这些问题。如果换成环球时报,您肯定不会来浪费时间了,对不对?

石扉客

201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