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年砍柴:不辨是非的息事宁人是饮鸩止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9-2009 10:2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福建南平6月下旬发生的严重医患冲突,引发械斗导致6人受伤。这是当下医关系恶化、纠纷不断的典型事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有关官员在冲突发生后,要求医方第一医院立即支付患者方杨家21万元,并退还死者家属所交的全部医疗费用6000元。理由是:鉴于再不尽快解决此恶性纠纷,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群体性事件。这一“果断”措施,不但没有让风波平息,反而引起更大的反弹,受到伤害的医生开始行动起来,到政府请愿。官员平息冲突、维护稳定的措施起到了事与愿违的作用。
    对此两头不讨好的处理结果,或许相关官员觉得委屈,可细究起来却是合乎情理。在没有把事实真相弄清楚,明确双方责任之前,政府一味地为了社会稳定,利用公权力强出头,搞出一个息事宁人的方案要求双方接受,很可能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南平医患冲突的处理,其意义超出了单纯的医患纠纷,在许多社会冲突的处理中,都可见到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这种息事宁人而不问是非的处理方式。
    以南平医患纠纷为例,其起因、演进过程,形象地说明了今日中国社会信任体系大面积坍塌的窘境。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双方资源动员能力的差异,患者在医院面前,绝大多数是弱者。目前医疗事故鉴定体制,尽管从过去的卫生行政部门出面组织鉴定(被称为父亲给儿子鉴定)改革为医学会组织鉴定(被称为叔叔为侄子鉴定),依然难以让患者信服,他们认为鉴定方和医院是一家人,当然地屁股会坐到那边。参与冲突的杨厝村村长杨纯恩说:“我们是农民,大道理,听不懂,鉴定专家都是你们的人,我们不鉴定。死了人,赔钱就是了!”即是这种心态。更由于处于弱势一方的患者对社会公平没有信心,对行政救济、司法救济能否讨个公道不抱太多希望。那么“把事情闹大,引起当官的重视”往往成为弱势者维护自身权利的首选。在社会信任体系没有恢复之前,制度的公平性不尽人意的环境下,一味指责闹事者为什么不依法律程序,理智平和地来维权,多少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由于没有一种较为固定而公平的纠纷处理机制,弱者往往通过极端方式维权,如讨薪跳楼,医患纠纷采取聚众冲击医院,给整个社会秩序带来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许多地方政府应对这种态势,采取的也不是正常的方式,即调查真相,分清责任,体现程序公正。而是不管用什么招术,目标只有一个:把事情压下去,不要闹大了,危及自己的乌纱帽。于是处理纠纷最重要的原则倒变得最不重要,连过去江湖上吃讲茶也得坐下来摆摆道理、辩辩是非的过程也无所谓了,而是看人下菜碟儿,这边压一压,那边哄一哄,把事情“摆平”就万事大吉了。在南平医患中,如果事情没闹大,杨家通过正常的方式,比如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诉,政府会要求医院赔偿患者么?显然很难,因为这时患者给政府的压力小,医院在政府面前更具优势,这时候可能患者方正当权利得不到维护。可当患者方聚众闹事引起械斗危及社会安定时,在政府眼里,医院和医生的正当权益又不算什么了。而且医院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政府对医院的控制手段-----比如院长的任命,显然要比对一帮村民更有效,于是不辨是非,先让医院赔钱被认为是最佳的摆平方式。
    殊不知,在不辨是非、真相不明的情况下,强行的息事宁人实在太脆弱。事件看上去暂时平息了,但愤怒和不信任隐藏在许多当事人心中,当地的法治环境受到了深远的破坏。而在南平医患纠纷中,这样的“摆平”连短暂的安宁都未带来,而是立刻引起反弹。这样的“摆平”连和稀泥、捣糨糊都不如,对占了便宜的一方来说,他们不认为是公理赢了,而是认为因为敢闹事,尝到了闹事得利的甜头,那么一发不可收拾;而对吃亏的一方来说,他们不但对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会效仿闹事得利的方式。这样下去,讲规矩、循程序的老实人必定吃亏,整个社会陷于看谁敢闹事,看谁能闹事的恶性循环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