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千年來首場縣長選舉 民主第一道曙光在花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9-21-2009 04:3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五十九年前,民主曙光在東台灣乍然閃現。五千年來第一位由人民直選的花蓮縣長,長鬍子銅柺杖,以三萬五千張選票,踏出台灣地方自治的第一步。

作者:彭昱融  出處: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8449

一九五○年十月十五日,是五千年中華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天。

清晨六點半,東北季風稍歇,花蓮市關帝廟前已排滿了人,合作金庫經理吳阿慶排在隊伍的最前頭,手裡緊握著印章和身分證。

七點整,銅鑼「匡」地一聲,里長溫紫麟第一個步入城隍廟領票,繞過「迴避」、「肅靜」木牌,在紙質屏風後面提筆圈出候選人。票投進木箱後,順道給高坐廟堂的城隍爺上香。

雖然對報紙上天天出現的新名詞「民主」與「地方自治」還不了解,他們心中卻帶著「當家做主」的感動與驕傲。

脫離日本五十年殖民統治才五年,對日本警察「大人」的壓迫還記憶猶新,他們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居然可以一人一票「選」縣長。

三民主義在台灣

這是中華歷史五千年以來,老百姓頭一次有權決定自己的地方父母官。

六人參選競爭激烈,經過二輪投票,十月二十二日,中華民國第一位民選縣長、由無黨籍的楊仲鯨勝出。

華人世界的第一道民主曙光,就從太平洋岸的小城花蓮射出。

一九四九年初,國共爭戰劇烈,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風雨飄搖中陳誠執掌了台灣省政,準備建設復興基地。

為了安定民心,元月五日,他一上任就發表「人民至上,民生第一」施政方針,要在台灣真正實踐三民主義。

為了實現「民生第一」的原則,陳誠推動了一連串的土地改革,打破佃租制度的同時,也贏得廣大佃農的民心。

另一方面,為了達到「人民至上」,他展開了地方自治,向本土紮根:組成「地方自治研究會」重新劃分行政區,由八縣九市,改為十六縣五市,隨後決定在隔年舉辦縣市議員、縣長直選,擴大執政權的正當性。在二二八事件兩年後,為人民提供參政機會。

這兩項改革,源自於大陸失守的主因:中共採取「農村包圍都市」,發動底層群眾挖掘國民黨基層,國軍兵敗如山倒。

痛定思痛後,國民黨為了確保最後據點,決心維護並實踐三民主義,從地方自治向本土扎根,也藉此聯合世界其他民主國家反共。一九四九年底,兩百萬軍民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

一九五○年一月四日,仍在野的蔣中正在日記上寫道,「在政治方面,必須推行民選縣長,必定要使人耳目一新。」

另一股促成台灣地方自治選舉的力量,是延續日據時代不斷爭取民主的努力,以林獻堂、楊肇嘉、蔡培火為核心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經濟系的楊肇嘉,留學期間就曾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奔走,因為發言氣勢洶洶而被日本報紙稱做「台灣獅吼」。

返台成立地方自治聯盟後,楊肇嘉巡迴全台演說,倡議地方自治選舉,他的演說場場爆滿,甚至被民眾灌錄成唱片,四處用留聲機播放。

日本殖民政府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舉行台灣首次民意代表選舉,「市議會及街庄協議會選舉」,投票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但選民的資格卻有嚴格限制。規定須繳稅五圓,且年滿二十五歲以上的男子,排除了婦女及低收入人民的參政權。

台灣地方自治聯盟雖然於一九三七年在日本政府高壓下被迫解散,卻已將地方自治、主權在民的概念傳播出去。

為什麼辦在花蓮?

歷史的偶然,讓國民政府的三民主義理想與台灣地方自治聯盟兩股力量,在台灣匯聚,激盪出了民主的新芽。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楊肇嘉受邀擔任省政府委員、民政廳長,五千年來第一場縣長選舉,委由他負責展開。

有別於日治時期選舉規定男性、納稅達一定額度才有公民權,這是真正的普選,不分男女、職業、族群,年滿二十歲一律平等。

選擇花蓮與台東兩縣首先試辦,則是因為民風淳樸、人口少易統計:當年花蓮縣人口總數十七萬人,僅八萬人滿二十歲,具有投票權。

楊肇嘉在回憶錄裡寫道,「以其地處本省東部,不致遭受外來影響,且縣下的選舉區有以往成案可資借鏡,毋庸重劃。」《更生報》上的投書則呼籲,「使偏鄉知識水準較低的選民,都明瞭地方選舉的意義,才有做全省模範的把握。」

從花蓮步上「自治」這條路,台灣人民開始學習起參與、競爭與多數決的民主規則。

五千年來第一位民選縣長楊仲鯨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四百元打贏選戰

他身材不高,留著長鬍子、穿中山裝、手上總拿一支銅拐杖,特別引人注意。

楊仲鯨民國前十四年出生於高雄左營,父親是前清秀才。十四歲留學福州及日本,曾經在神戶聽過國父孫中山演講。

民國三年,十七歲的他成為台灣第一位留美學生,到南達科達州立大學專攻採礦,直到二十六歲才返國。

鄉間傳說楊仲鯨極具語言天分,通國、台、客、福州、阿美族語,還通日、英、德等外語,也因此成為受地方尊敬的仕紳,五十三歲在親朋好友推舉下參選縣長。

今年八十歲,當年剛嫁入楊家的長媳廖金菊還記得,決定投入競選後,婆婆賣了兩條豬才湊足了四百元的競選登記費。

無黨籍楊仲鯨的五位對手,其中四位是國民黨員,有政黨強力支持競選。許多民眾因為知道楊仲鯨無黨無派也沒錢,免費替他跑腿、宣傳,菜市場小販每天還把整簍的鮮魚和豬肉送到他家裡。

有別於今日縣市長選舉宣傳大開建設支票,當年《更生報》上的候選人廣告,多半以品德和過去經歷為訴求,顯然當時民眾心目中青睞「賢能」。

楊仲鯨因為仕紳身分加上翹鬍子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街頭巷尾總說「投給有鬍子的」。

第二輪投票當天晚上六點,民眾早把投票所擠得水洩不通,花蓮廣播電台更每小時播報開票結果。九點五十分,在各方矚目下,楊仲鯨獲得三萬五千四百四十四票,以近四千票的差距勝選。

他的當選證書上寫著「台縣選舉字第零零壹號」,左上是楊仲鯨穿西裝翹鬍子的大頭照,左下則有選舉監督「楊肇嘉」大印,象徵著從日據時代以來前仆後繼爭取民主的果實。

上任不到一年,他就遇上花蓮百年來最大的七級地震,死傷數百人,也讓楊仲鯨決定將縣府機關大舉遷出舊市區。

儘管經手大規模土地重劃與縣政府遷移興建,楊仲鯨卻一介不取。三年任期卸任後孑然一身,還必須租房子。

在民主起點重尋清廉

經過了六十年的歲月,一談起楊仲鯨,地方耆老王天送對他的印象仍是「清廉、正直」。地方上也還流傳著台語順口溜「楊仲鯨,做人真正經」。

一甲子後的今天,擴音器洪亮的競選宣傳車呼嘯而過,年底花蓮又將選出新任百里侯。即將卸任的花蓮縣長謝深山在議會質詢時堅定表示,若年底縣長選舉國民黨提名不夠清廉,他「不惜退黨」,喚回國民黨魂。

花蓮,曾是台灣民主的發源地,一甲子後,會不會是國民黨改革、重尋清廉的起點?

沿著花蓮府前路上坡,縣政府大樓屹立美崙山腳,年底新選出的縣長將入主其中。大門右側牆面,大廈落成始末最後一行斑駁寫著:「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三月二十日,縣長楊仲鯨立」。

五千年歷史上首任民選縣長立下的清廉典範、選賢與能的民主感動,令人追憶省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