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德平:对一篇网上奇文的回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9-27-2010 21: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胡德平:对一篇网上奇文的回应



2010-09-27 01:37:35 来源: 《新世纪》-财新网 跟贴 185 条 手机看新闻
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撰文指出,网文《胡耀邦家人如何看待温家宝》作者引“知情人”所披露的全部“独有消息”,无一真实。面对谎言的挑战,必须戳破谎言


1986年2月5日,胡耀邦总书记(右三)到贵州考察,与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右二)、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右一)等同志在黄果树大瀑布前合影。(周浩荣/新华社)

9月15日,我从南京回到北京,看到“纵览中国”网站上有一篇文章,题为《胡耀邦家人如何看待温家宝》(下称《看待》)。作者不知何人,亦不知网站谁办,但因其文章还转贴在国内其他一些网站上,所以有作答的必要。我的家人和朋友也催促我说明真相。

《看待》所针对的是温家宝总理今年4月15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再访兴义忆耀邦》一文。其中,《看待》作者引“知情人”所披露的全部“独有消息”,无一真实。既不是事实,却造谣惑众,为何?只能解释为为了某一目的有计划地编造谎言。面对谎言的挑战,必须戳破谎言。

《看待》提到我,说对温总理的文章“冷笑一声说,什么呀,他哪里是纪念老爷子,除了沾老爷子的光,他什么也没做过”。

真实情况是,为了兑现光彩事业活动的承诺,今年4月中旬,我和几个企业家朋友应邀正在新疆伊犁州考察一个生物能源项目。15日早饭前散步,同行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温总理发表了《再访兴义忆耀邦》一文。我当时一惊,没有多想,即刻给在北京的秘书打电话,请他转达对总理尊重历史的敬意。第二天,同行的段永基找来文章的传真稿,我才认真拜读完毕。当时见到的新疆党政领导也表示文章写得感人。后回到北京,我还和秘书谈起,觉得温总理的文章写得平实诚恳,我相信没有谁违背作者意图大删大加大改过,也不像集体正式讨论后的纪念稿,完全是总理自己的手笔,一气呵成。难为总理了,就不要再给总理办公室打电话打扰了。

这都有我的日记为证,何有《看待》所称“冷笑”之说?况且四个兄弟姐妹在家中都叫父亲为爸爸,叫母亲为妈妈,老爷子长、老爷子短的称谓绝不会挂在我们的嘴上。至于谁沾了父亲的光,谁欠了父亲的情,我们心中也少有个人的恩怨芥蒂。因为父亲在“文革”中,对我们兄妹有过非常生动、深刻的教育。他说:“毛泽东思想重要不重要?毛主席的接班人重要不重要?都重要!但放在第一位重要的还是毛主席开创的伟大事业!这个事业就是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革命自有后来人嘛!”他对热心于伟大事业的年轻人、中青年干部充满着关心与希望,对背离这一崇高事业,为追逐权、利、禄而迷失方向的干部总是痛心疾首,甚至愤怒!

父亲退下来以后,如果见到过去曾在他领导下的中青年干部还在工作,总是非常欣慰地说:还在工作,还用你,很好!做好工作吧!这种话就对家宝同志说过几次。

家宝同志和书记处许多同志都记得,1985年11月20日是父亲70岁的生日。晚饭之后(那天是不是在家中吃的晚饭我已记不清楚),他还沉思踱步在勤政殿的走廊上考虑国是。温总理在文章中说:“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只要是有良知的共产党干部都会理解这句话中的感情和意义。“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情此景,今日回想起来,难免让人落泪。

1990年12月,父亲的骨灰在江西共青城安葬,乔石同志去机场送行,家宝和杨德中同志乘机陪同,毛致用、吴官正等同志在机场迎接。对党中央的安排,我们全家表示感谢。一路上家宝同志及所有中办同志对母亲非常尊重,我们全家也感谢他们周到的服务,何有《看待》所称“暖人的眼神”全无之态?家宝同志既有此行,怎么又会如《看待》所说,反对耀邦同志九十周年的纪念会呢?为了这次纪念会,温总理还给我家提供了一张父亲、锦涛同志和他在贵州与地方干部合影的照片。母亲也出席了纪念会。这都有公开资料可查,该文竟硬说母亲拒绝出席会议,真是太藐视广大读者的记忆了。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家宝同志出任国务院总理。大会结束以后,温总理马上就拜访了我们兄妹的母亲。母亲除了祝贺,就是希望他谈谈国内的经济形势,至于什么“胡家的事”、个人的问题从未出口。她对温总理如此,对历届来家中探望的中央领导人也从未提出过什么个人要求。

父亲当年选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时,有一个原则,就是要选一个“生面孔”的人到中办,选好以后,就要努力工作,不能串门子。他很为这种选拔干部的方法而自得。他认为党内外的中青年干部这么多,怎么能老在熟人中间、在门第中间做文章呢?他也注意在老一代革命家、在开国元勋中的后代中培养人才,但同时强调,这些青年同志一定要有地方、有部队基层生活锻炼的经历。父亲那种对干部五湖四海、一视同仁,又以干好事业为标准选拔干部的眼光,我拥护。

《看待》一文称温总理怀念耀邦同志的文章发表后,胡家受到所谓“压力”,故派出三儿子胡德华接受媒体采访。这又是作者的无端猜想。4月15日,三弟德华和妹妹李恒都在江西,参加国防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行车的路上,德华接到了《东方早报》和其他一些媒体的采访请求。德华婉拒不过,就接受了记者的长途电话采访。没有任何家庭压力,更没有家庭的派出。

有人会问:为何温总理写这篇文章?我认为,对于我党历史上肯定的代表人物,人人可以写纪念文章,为何总理就不行?当然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其局限性和过失,因此就成为媒体上的禁忌,这才是大问题。这么做到底对谁有利?


也有人说,总理说话太多,有作秀之嫌。当然每个领导人的言行都要受实践的检验,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干部言不及义的假大空话太多,或是一脸木然,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作为。中国人民真该认真想想,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民公仆。

对一位过世的公众人物来说,家属、亲友、熟人、同事、上下级的纪念,固然让家人感动,但让许许多多不认识的“生面孔”的人纪念他、记住他就太不容易了。温总理写纪念文章是个例子。让更多“生面孔”能记住的人物,才更有历史的魅力。

胡德平: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耀邦同志的长子。此文撰写于2010年9月16日,本刊发表前作者又作了文字订正

(本文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
【已有185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
※ 来源:.一路BBS http://yilubbs.com [FROM: 220.249.0.0]

※ 修改:.flytoofly 于 Sep 28 01:43:08 修改本文.[FROM: 220.249.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9-27-2010 21:52:10 | 只看该作者

Re: 胡德平:对一篇网上奇文的回应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有人会问:为何温总理写这篇文章?我认为,对于我党历史上肯定的代表人物,人人可以写纪念文章,为何总理就不行?当然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其局限性和过失,因此就成为媒体上的禁忌,这才是大问题。这么做到底对谁有利?”

不能提胡耀邦的奥秘在于,在所有宣传之中,都将改革开放的全部功劳记在邓小平头上,特别是最后一件大事92南巡完全是邓小平的功劳,更是强化了这一印象。胡耀邦谈多了,人民就会认识到,哦,原来改革开放的功劳不完全是邓小平的,胡耀邦也有很大功劳,次一等的赵紫阳、万里、任仲夷等人也有功劳,就将邓小平的功劳分走了。

本来邓小平的支持率就已经很低了,毛泽东的支持率已经是邓小平的数倍。胡耀邦再来分功劳,邓小平的形象就更加难以维持了。这就是不能多谈胡耀邦的奥秘。

【 在 flytoo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胡德平:对一篇网上奇文的回应
: 2010-09-27 01:37:35 来源: 《新世纪》-财新网 跟贴 185 条 手机看新闻
: 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撰文指出,网文《胡耀邦家人如何看待温家宝》作者引“知情人”所披露的全部“独有消息”,无一真实。面对谎言的挑战,必须戳破谎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