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也:非民主国家的权力游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5-2018 18:0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民主国家的权力游戏 | 政见CNPolitics
Original 2017-09-14 王也 政见CNPolitics


斯大林是个一言九鼎的独裁者,勃列日涅夫却要依靠同僚合作才能维系统治。这是什么原因呢?

非民主政治的运作中,也许包含着比“投票”更加深刻,更加悠久的政治学规律。
王也/政见观察员

长久以来,政治权力在非民主国家如何被分配和传递,一直让(来自民主国家的)社会科学家们困惑不已:一没有选举揭示的民意基础,二缺乏宪法保证的稳定制度,一帮大佬聚集在小黑屋里,是怎么决定各自的职责和排位的?为什么不会发展到用内战来解决问题呢?

更令人不解的是,同样一套政治规则下,每次产生的人事安排往往还相差甚远。比如斯大林是个一言九鼎的独裁者,勃列日涅夫却要依靠同僚的合作才能维系统治。这又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

从历史上看,民主政治的普及只是近两百年的事情,非民主政治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因此可以想象,非民主政治的运作中,也许包含着比“投票”更加深刻,更加悠久的政治学规律。

“胜利联盟”的由来
理性主义学派的开山祖师William Riker,曾提出过“胜利联盟”的概念。

他认为,无论在何种政体中,统治的持续都需要得到足够多其他社会成员,也就是“胜利联盟”的支持。在民主政体中,这个联盟是半数选民;而在非民主政体中,联盟则由军阀或者寡头们构成。

纽约大学教授,《独裁者手册》一书的作者Bruce Bueno de Mesquita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他指出:“胜利联盟”的建立,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成员们只有在相信自己能从统治者这里获得足够多好处的时候,才会拒绝反对派的收买。因此,普通人可以从民主政治中受益更多。

不过,上述分析都是基于静态的博弈均衡,而现实政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每一期的权力结构,都会给下一期的布局带来变数。更重要的是,非民主政体中,政客甚少受到制度的束缚,因而难以做出有效的承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时有发生。

既然这样,“胜利联盟”又怎么能保持稳固?

麻省理工学院的政治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跟他的两位合作者,芝加哥大学的Sonin和西北大学的Egorov一起,将“胜利联盟”的框架拓展到了动态情形。

他们凭借着高超的数学技巧,和对历史的深入洞察,建立了一套不依赖于任何具体政治架构的一般理论,对非民主国家的权力游戏做出了更加准确的刻画,并得出不少颠覆常识的结论,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于非民主政治的认识。

寡头们如何分配权力?
与前人相比,阿西莫格鲁等人更加关注政治权力的传递过程。

他们将这一过程简化为接连进行的一串提案-表决环节:现任政府中的每个成员轮流提出对新政府人事的设想,其他成员则选择是否支持。当某一方案的支持者构成了一个“胜利联盟”的时候,该方案即被付诸实施,新政府由此诞生。

很显然,每个提案者都希望自己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举例来说,现任政府由四个人组成,其力量大小可以分别量化为3,4,5和10(这里的力量可以是手中的军队数、在民众中的影响力等等)。我们假定,只要支持者的力量值之和超过总值的半数——在这里是11——新方案就会被通过,那么显然,力量值为3,4,5的三个人会很乐意联手把力量最大的玩家排除在新政府之外。面对这样一个联盟,力量为10的那位也只有仰天长叹。

可见,拥有无可匹敌的实力,并不一定意味着你能在权力的游戏里笑到最后。

有人可能会问,那力量为10的玩家为什么不试图去拆散另外三人的联盟呢?苏秦有合纵,张仪不就有连横吗?

这里就体现出了阿西莫格鲁等人的洞见。他们指出,政治人物在乎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得失,还有长期的收益。如果3、4、5中的任意一人选择跟10合作,把剩下两人踢出政府,那下一个遭殃的必然就是自己,到那时想找人“合纵”都做不到了。

只有当玩家们短视至极,宁愿爽上一把而不在乎接下来就会被踢出局的时候,“连横”策略才可能成功。这种情况下,最终基本上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

同样的道理,在3、4、5三人构建了新的政府之后,这个联盟将会长期保持稳定。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再缺少一人,政府就会迅速坍塌成独裁统治。比如4和5挤走3,那接下来5就会再踢开4,所以4一开始也不会跟5合伙。类似的推理使得每个玩家都愿意信守盟约。

几位学者把这种状态称为“最终执政联盟”(Ultimate Ruling Coalition)。

他们证明,在博弈的均衡状态,存在着唯一的权力转移规则。也就是说,给定必需的“胜利联盟”(比如过半的总力量值)和每个玩家的力量分布,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最终执政联盟的构成。初始力量分布有所不同的话,游戏的结局也会相应改变。

以上的基本想法体现在阿西莫格鲁等人于2008年发表在《经济研究评论》(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的一篇论文里。

搞改革为什么这么难?
以上设定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最后的权力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给定的“胜利联盟”条件的约束。但真正的大玩家,其实并不希望受到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

他们更倾向于跳出棋局,创造自己的一套玩法。

在201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论文里,阿西莫格鲁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有趣的是,虽然更换游戏规则看起来比更换政府成员要来得高级,二者遵循的内在逻辑其实相差无几:手握实权的政治家一旦预期到,在新的玩法下自己难以维持优势,那就不会有任何推动改革的动力,哪怕改革可以增进全社会的福利。

他们举的一个例子是绝对君主制向立宪君主制的转型。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在立宪君主制下,产权能够得到更多保护,经济增长的潜力更大,包括君主在内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但纯经济学分析忽略的一点是,立宪君主制下,博弈的主动权转移到了民众一方,代表民意的议会很可能在之后要求更大的权力,直接推动代议制民主,逼迫君主下台。

考虑到这种潜在的威胁,绝对君主们面对立宪的呼声经常犹犹豫豫,也是情有可原。

三位学者在2015年发表于《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的论文中发展出了另一种思路。

他们这次假定,外在的社会环境变化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会以一定概率朝着某个方向不停转变。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需的“胜利联盟”有所差别。因而政治人物们在决定今后的制度安排时,还要将这种不确定性纳入考量。

对于未来的担忧,将会显著地改变玩家们采用的策略。假使当权者预期改革派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那么就会立刻使用一切手段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

以上三篇文章体现了一些共通的政治学原理:在任何社会中,大动荡过后的初始力量分配,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权力游戏之后的走向。如果缺乏良好的制度来保障承诺的履行,那么政治家对于失去权力将会更加恐惧,从而会阻挠任何可能危害他们地位的变革。

我们接下来会看到,大多数时候,这对于民众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非民主政权能选用能吏吗?
2010年,三位学者在《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撰写过另一篇文章,将官员的能力引入到了模型之中。

他们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胜利联盟”条件下,均衡状态时选出的政府在能力水平方面会有什么差异?

在这个模型中,普通民众也有进入政府的机会,但是必须得到当前“胜利联盟”的批准。允许能力更强的人成为政府雇员,可以提高全体民众(包括政府成员)的福利。

可是跟先前一样,当旧政府中的“胜利联盟”成员意识到,新人的涌入会导致他们话语权的丧失时,他们就不会再吸纳有能力的民众参与政治。

阿西莫格鲁等人证明,只有在完全民主,即“胜利联盟”不包括任何旧政府官员的政体中,我们才能确保政府由社会中能力最强的人组成(假定人们都想要为公众服务)。

否则,只要旧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一点否决权,均衡结果就还是会依赖于初始的政府人事安排,而且无论多糟糕的政府,都有一直存续下去的可能。

此外,民主程度较高(“胜利联盟”里旧政府官员较少)的政权,在面对危机时会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更容易选出有力的领导者。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增加非民主国家中好政府出现的概率呢?

答案是,让旧政府中的某些成员获得更加稳固的权力。

乍看上去,这似乎跟我们的直觉不符,但背后的道理不难理解:倘若旧政府中的某个派系相信,他们不会在政治变革中失去权力,那么他们也就没有理由反对变革,从而减少改组政府的阻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天一些国家仍然要保留王权——在国家需要一个新政府的时候,国王可以凭借其超然的地位,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保证政权过渡的平稳进行。

在去年发表的综述性文章“Formal Models of Nondemocratic Politics”中,三位作者提出,阿西莫格鲁等人的工作,将会是非民主政治研究一个新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可以添加更多的元素,比如信息不对称和实际的政治制度,以期对权力游戏的本质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从这些模型中得出的诸多推论,也为这个领域的实证研究者指明了方向。



请输入标题     bcdef
参考文献
Acemoglu, Daron, Georgy Egorov, and Konstantin Sonin. "Coalition formation in non-democraci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5.4 (2008): 987-1009.

Acemoglu, Daron, Georgy Egorov, and Konstantin Sonin. "Do juntas lead to personal rul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9.2 (2009): 298-303.

Acemoglu, Daron, Georgy Egorov, and Konstantin Sonia. "Political selection and persistence of bad government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5.4 (2010): 1511-1575.

Acemoglu, Daron, Georgy Egorov, and Konstantin Sonin. "Dynamics and stability of
constitutions, coalitions, and club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2.4 (2012): 1446-1476.

Acemoglu, Daron, Georgy Egorov, and Konstantin Sonin. "Political economy in a changing world."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3.5 (2015): 1038-1086.

De Mesquita, Bruce Bueno, and Alastair Smith. The dictator's handbook: why bad behavior is almost always good politics. Public Affairs, 2011.

Gehlbach, Scott, Konstantin Sonin, and Milan W. Svolik. "Formal models of nondemocratic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19 (2016): 565-584.

Riker, William H.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alitio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2.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文字编辑:黄昉苨
微信编辑:侯丽
图片编辑:林亦然
最新合辑下载
百度网盘: http://t.cn/RGCasri
GitHub:http://t.cn/RG9BdvX
Dropbox:http://t.cn/RG91Ex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