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自我审查”方面,清帝国民众是非常自觉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9-13-2018 16: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自我审查”方面,清帝国民众是非常自觉的 | 假期荐书02

原创: 谌旭彬  短史记  2月17日

图:《权力的毛细管作用》,王汎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

文 | 谌旭彬

常有人问我:你如何评价某个朝代或某个皇帝?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回答这类问题,常见的做法,是尽可能多地盘点一个朝代或一个皇帝所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从多个维度去做评价,以避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我的做法是“看趋势和方向”。

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有许多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有许多已做出的历史抉择。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抉择,往往会体现出一种“趋势和方向”。就评价而言,这种趋势和方向,要比那些事件和抉择本身更为重要。比如,一个转型期政府所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往往看起来是无可救药的,但较之这些腐败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政府在执政时所呈现出的“历史趋势”——比如,执政者是否认可民主宪政、市场经济等等方向。

换句话说,史实所呈现出来的“方向”,往往比史实本身更重要。

以这样一种理念来阅读《权力的毛细管作用》一书时,对所谓的“康乾盛世”做出评价就容易多了。

书名来自该书的第八章的文章标题——《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文献中“自我压抑”的现象》。所谓“自我压抑”,也可以说是“自我阉割”。面对血腥的文字狱,清帝国的方方面面,都在很自觉地做自我阉割的工作。那些权力未曾涉及、未曾发现、未曾指明、未曾定性的书籍、文章、言辞,均被帝国民众“自觉”纳入了“自我审查”的范畴。《桃花扇》的作者很“自觉”地将横暴的清兵置换为流寇,《巧团圆》的作者很“自觉”地将掳掠妇女的清军被置换为李自成军。即便爱新觉罗家的皇帝站在庙堂之高激情澎湃地褒扬前代忠臣烈士,清代书商们仍然集体很“自觉”地在长达一百二十年的光阴里,从未刊印过文天祥的文集。

这种“很自觉的自我阉割”,让清帝国在控制民众历史记忆方面卓有成效。作者检索清人所撰《明史》,发现该书从头至尾未曾用过“千钧一发”、“一发千钧”等词;检索《清实录》,亦未见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只出现一次,且是在编纂者绝不敢做删改的乾隆所撰文字之中。字犹如此,“薙发令”这类历史记忆的消亡可想而知。

至乾隆五十年(1785年),被乾隆朝列为禁书者已达三千余种,因文字狱而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

回到1741年,乾隆在谕旨中是这样说的:

“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