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北故宫把《祭侄文稿》借给日本,没必要愤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1-3-2019 22:2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日话题 | 台北故宫把《祭侄文稿》借给日本,没必要愤怒
今日话题01-14 21:06
关注

文 | 丁阳

台北故宫博物院向日本出借《祭侄文稿》,此前在台湾引发了较大质疑,而这两天,更是在中国大陆也引发了强烈反响。有人甚至形容为,“所有眼泪和气愤都不足以形容我们心里面的悲痛与恐惧”。把《祭侄文稿》送出国展览,有必要如此激动吗?

《祭侄文稿》的确是国宝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少对书法有所了解人应该听说过,号称是“天下第二行书”。由于“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本已散佚,《祭侄文稿》价值有多高更是不言而喻,加上这是唐朝流传下来的文物,历时一千多年,毫无疑问是一件“国宝中的国宝”。

不少人更是深入挖掘了《祭侄文稿》背后的历史意义。知名人文艺术博主@苏耷水说得很动人,“《祭侄文稿》就是一卷打草稿用的破纸,写的也不工整,到处都是涂抹的痕迹。甚至它也不漂亮,写的内容也不吉利,是一家人守的城怎样被叛军攻破,又怎样被肢解灭门的过程,作者还是对着亲侄子的头骨写的。那场战争结束后,盛唐结束了,什么葡萄美酒夜光杯,什么玉盘珍羞直万钱,都灰飞烟灭,没了。一千多年了,这卷破纸转来转去竟然保存了下来。那是盛唐倒下的血迹。说是神州不灭,华夏长久,靠的就是写这卷破纸的这种人没死绝,支持这种精神的文化没断。”

颜真卿画像
颜真卿画像
然而,这么重要的国宝,被台湾方面出借给日本展览,这让很多人受不了。苏耷水说,“可是《祭侄文稿》,世上就这一件,每次打开掉0.0001毫米的纸纤维都心疼的东西……就送到海外去展出了。这心得多大啊,这人得多无耻啊。一群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人,凭什么拿着一位捍卫过中华文明的英雄的手稿出去献媚?”

知名作家、艺术史达人张佳玮把问题说的更为明确,“阳光的紫外线会让纸本泛黄褪色发脆。尘埃虫卵会让纸本风化。水蒸气更是不能沾。换言之,除非这帖完全搁真空里,否则是必然会受损的。这种天下至宝,真是展一次少一次,看一次伤一次。文物交流?反正梵蒂冈是不会把西斯廷天顶画刨下来或者把《雅典学派》抠下来去跟人交流的。卢浮宫也不会把《蒙娜丽莎》和米洛的维纳斯往外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台北故宫有《祭姪文稿》,好比家里有个经纶锦绣、但年已一百二十岁的垂危老人。谁家如果有这么个老人家,十年没见人了。你好好养着还来不及。居然好意思,偷偷摸摸藏着掖着,把他架上轮椅、远渡重洋,去让别家人看?”

但国宝是否就一定不该出国展览,不同地方有不同考虑,日本国宝就曾来华

对《祭侄文稿》的珍惜之情,的确让人敬重。但对于国宝级文物在出国展出方面的考量,不妨先了解下更多事实。

2006年,日本的国宝就曾来华展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丧乱帖》唐摹本,亮相于上海的《中日书法珍品展》,这是上海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一次大型展览。有人会疑惑,《丧乱帖》唐摹本怎么会是日本国宝呢?其实这是唐朝传入日本的,一直为日本皇室收藏,有专家甚至考证说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的。一同展出的,还有王羲之的《孔侍中帖》和《妹至帖》唐摹本,均为日本机构所珍藏。虽说是摹本,但懂书法的人就知道,王羲之真迹已绝迹,唐摹本价值可以说是极高,毫无疑问是国宝级文物。这也是历经一千多年的纸本,性质与《祭侄文稿》是一样的。

2012年,《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引发轰动
2012年,《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引发轰动
2012年,中国最著名的古代画作,故宫收藏的国宝《清明上河图》,也曾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这是为了纪念中日建交40周年。展览1月2日开始,预定到2月19日才结束,但为保护《清明上河图》、缩短曝光时间,中日达成的展览协议是《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展览到1月24日就结束。这次《北京故宫博物院200选》展览也引发了轰动,进场后,《清明上河图》要排队3个半小时等候才能看到。一同展出的国宝,还包括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草书《诸上座》。

肯定会有人指出,《清明上河图》这次日本展出后,就再也不出国了。的确,当年6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其中就包括了《清明上河图》与《诸上座》。这个规定其实早在1982年的《文物保护法》里就有了,目前出了三个批次的目录。按照这个目录,故宫馆藏的唐摹本《兰亭序》、隋展子虔《游春图》等大批国宝级古代书画,就不能出国了,除非“因特殊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出境”。

之所以禁止出国,理由当然在于这些国宝太过珍贵,而文物出境交流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但是,这并不能等同于“展一次就伤一次”——如果像说的那么可怕的话,那《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国宝就完全不该进行展览,而是一直放在库房里才对。但实际上,2002年在上海,2007年在香港,《清明上河图》真迹都离开了故宫。去香港那次,除了两地警察护驾外,运输环节谨慎有加,号称是比“运送熊猫还复杂”。香港方面还专门从英国订制了五件玻璃展柜,价值达一百三十万港元。这些从海外订制的展柜恒温、恒湿,且能承受极大压力。

这其实表明,即使是上千年前的珍贵纸本字画,通过现代的先进技术,还是可以进行运输和展出的。但是需要进行“限制展览”,展出几十天,就要维护或者说“休眠”三年,对于这一点,北京故宫的“一级品”和台湾故宫的“限展品”,都是一样的。

至于说“国宝不能出国”,原则上不能说有问题。事实上日本也是这么规定的。但相比起中国的文物保护法,日本在这方面有更加灵活和详尽的“特殊许可制度”,文部科学省专门订定了《国宝及重要文化财现状变更及输出许可规则》,对于相关申请所需填报之资料、应检附之文件均有详细规定。如果文部科学大臣同意出国,那就可以。而是否许可的主要考量为“古物状况是否适合出国”,以及“借展之场地是否符合展品展出需求”。并没有一刀切禁止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了2006年的《丧乱帖》来华展出。

日本文部科学省《国宝及重要文化财现状变更及输出许可规则》
日本文部科学省《国宝及重要文化财现状变更及输出许可规则》
也许你想象不到,很多人拿来举例子的“罗浮宫不会把《蒙娜丽莎》往外搬”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且不说1974年以前《蒙娜丽莎》有过多次出国经历,就在2018年3月,法国文化部长尼森表示,考虑让罗浮宫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短暂借展到法国以外地区,这也符合总统马克龙积极推广法国软实力的想法。马克龙上台后积极安排一些原本不出国门的国宝级美术品出国展览,例如把描述诺曼人征服英格兰的“巴约挂毯”借出到了英国。目前《蒙娜丽莎》外借尚未落实,据报道主要因素在于“成本太高”,包括罗浮宫损失的门票以及相关保险和保管、运输的费用。

1962年,《蒙娜丽莎》在美国纽约展出,引发轰动
1962年,《蒙娜丽莎》在美国纽约展出,引发轰动
“珍贵的书画不能因为害怕人阅读而永远藏在柜子里,否则保护的价值也不复存在”

尼森之所以主张把《蒙娜丽莎》送出国,是因为他认为不应把作品永远锁在一个地点,“我的优先工作是摆平这种文化隔离,让这些艺术品巡回各地的大型计划,正是一个主要途径。”这可以说是当今国际文物界的流行思潮。

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钱谷真美也曾指出,“我们认为博物馆光保存文物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让观众来观赏才能显示其意义,要通过展示才能完成这样一个过程。”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可以说是很多中国文物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而且众所周知的是,日本人对于中国古代文物、文化的保存,是有口皆碑的。

去年,兵马俑在美国展览时,被人盗切了一小截指头,引发了很大一场风波。这使得国内很多从业者反思该如何更好的保护文物,但很多从业者都坚持,“如果因为出了意外而反对交流,那就属于因噎废食了”。通过文物交流,实际上是为宣传自己、了解别人打开了一扇窗户。专业学者可以从中学习,普通人也能从中获得乐趣。有国内专家指出,“国际上文物展览有通行方案,原则上能用真品就不用复制品。否则到处是复制品展览,展览有何意义?珍贵的书画不能因为害怕人阅读而永远藏在柜子里,否则保护的价值也不复存在。罗马雕塑、法国书画等国外大量文物来华展览也都是真品。”

所以,不必过于纠结文物保护和文物展出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减少。至于有人提到“日本人曾弄丢了《西泠八家印存》”,这跟本次借出不可类比,东京国立博物馆是世界有名的博物馆,从外边借来的国宝级展品要出了什么状况,这招牌砸了可完全受不起。还有说2014年台北故宫借给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的苏轼《寒食帖》超时展出、强光照射受损,恐是坊间谣言,未有任何实证。

对于台北故宫《祭侄文稿》赴日展出,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为何没有先来到中国大陆。事实上,去年该消息公布之时,中国大陆书画界人士如荣宏君、高宝玉等,遗憾的都是《祭侄文稿》没有先来大陆。认为如果来到大陆,“必将万众欢腾,成为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根本没有提到“担心展出会受损”。

本次东京国立博物馆宣传《祭侄文稿》的海报
本次东京国立博物馆宣传《祭侄文稿》的海报
近些年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都希望能进行文物与展览的双向交流,但最终实现的却都只是大陆单方面的文物输送。比如2009年10月,北京故宫借展37件文物,参与了台北故宫当年的“雍正大展”;2010年10月,浙江省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合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浙博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卷)赴台展出,而浙博希望台方能够同意“愿意在适当的时候,促成本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到大陆展出”,却一直未能等到回复。

尽管个中原因复杂,但对于大陆这边的文物爱好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本次《祭侄文稿》赴日展出后要“休养”三年。期待三年之后,已成为话题的《祭侄文稿》有机会能在北京或者上海看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