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和的民族主义者:独孤九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12-2012 17:3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独孤九剑

             温和的民族主义者    2012/03/10



1、  前言

韩方论战持续时间已近两月,方舟子一方已一败涂地,本已不想再议,奈何宵小死不悔改,故此痛打落水狗,以绝后患。在web1.0时代,方舟子通过其新语丝网站进行构陷、抹黑,再加上平面媒体的话语权,还有就是古老的诡辩术,让其春风得意。但是,到了web3.0时代,他的那一套已经不能垄断话语权了,大家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和微博传播通道进行回击,而且,微博双向交流功能使大家的学习速度明显加快。



2、方氏哲学

将方舟子上升到哲学高度当然只是嘲笑,但是其在江湖行骗10多年,还是有些小把戏的,方氏“哲学”基本体系分为基本招数、宣传策略和理论基础三个方面。

2.1基本招数

方舟子基本招数实际上一点也不新鲜,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

其一,通过水军到处造谣、谩骂;

其二,对韩寒本人进行抹黑,对其文章进行抹黑;

其三,对反方舟子一方的人员进行造谣、抹黑、恐吓。

2.2宣传策略

方舟子的宣传策略不是原创,而是从戈培尔那里拷贝过来的,东东不少,主要的东东也是三条:

其一,宣传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断地重复有效论点,谎言要一再传播并装扮得令人相信;

其二,如果撒谎,就撒弥天大谎,因为弥天大谎往往具有某种可信的力量。因为民众自己时常在一些小事情上说小谎,而不好意思编造大谎。他们从来没有设想编造大的谎言,因而认为别人也不可能厚颜无耻地歪曲事实,极其荒唐的谎言往往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2.3理论基础

方舟子的“理论”基础也是三招,其一,诡辩论;其二,归纳主义;其三,约定主义。

他的诡辩论我在前面的博文中已有叙述,这里不再展开。

他的归纳主义主要体现在攻击的时候。其基本逻辑是,通过罗列出众多的单称陈述,通过归纳推理,从而推论出全称陈述是正确的。这种方法有很大欺骗性,因为不少人会认为,虽然严格地说归纳推理是不正确的,但是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或“概然性”。其实这种方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显然不能从单称陈述中推论出全称陈述,不管我们已经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种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而且从逻辑上讲,如果要想设法证明归纳推理是正确的,必须首先确定归纳原理。而归纳原理陷入矛盾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归纳原理本身必须是一个全称陈述。于是,问题又产生了,为了证明这个归纳原理,我们就必须运用归纳推理;而为了证明这些归纳推理,我们必须假定一个更高层次的归纳原理;如此等等。于是,想把归纳原理基于经验之上的试图就破产了。而方舟子就是拿出这一套早被淘汰的腐朽的东西,自己编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归纳原理,从而得到自己设计好的结果。

他的约定主义主要体现在其防守的时候。其基本逻辑是,其结论的准确性是不容怀疑的,每当有新的证据证明其结论是错误的时候,他们会归咎于质疑者对其结论的错误理解,或者会特设性地采用某些辅助假说,以消除矛盾。同时,他们还会对质疑者的可靠性采取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可以把质疑自己的观点排除出去,其理由通常是:这些人的观点不充分、不科学、不客观,甚或根据这样的理由:这些人是一些说谎者。实际上约定主义在欺骗性在于:他们巧妙地适应条件,能使得几乎任何假说和现象相符合。

正是由于方舟子团伙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有理论、有宣传、有实施方案,有一个成熟的团队,属于一个比较训练有素的邪教组织,因此才能瞒天过海屡屡得手。



3、  文艺青年与普通青年

只要读过寄宿中学或大学的人,通常都能在自己宿舍或班级发现一些文艺青年。由于此次许多人攻击韩寒的观点,例如典故等,来源于对文艺青年的不了解,在此特对那些普通青年进行扫盲。

3.1笔记本

读书记笔记谁都会,在中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果记得好,到考试之前通常不需要看教材,只要看笔记就行了。

但是,文艺青年除了课堂笔记,还有文艺笔记。看到好的文章、典故、诗、段落、句子等都会摘抄下来。而且,通常还会装饰自己的笔记本,如用彩笔画上花边,在留白处画上或描上插图,或者是写上名人名言等。对于文艺青年而言,文艺笔记就是自己的情人。

3.2上官婉儿

普通青年也看小说,可能看的也不少,不过通常只是看故事的情节而已,文艺青年就不同。例如,梁羽生的《女帝奇英传》是一本的普通的武侠小说,一般人看过了也就看过了。

而文艺青年就不一样,在第一回中上官婉儿写的那首诗很美:“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调,贫封蓟北诗。书中无别意,但怅久离居。”作为文艺青年,他第一个要搞清楚的问题是,这首诗到底是梁羽生写的还是上官婉儿写的,如果是上官婉儿写的,与原诗是否有出入。以前没有搜索引擎,但是学校图书馆有《全唐诗》。查一下发现,诗确实是上官婉儿写的,但是梁羽生将最后一句“惟怅久离居”改成了“但怅久离居”,应该说比原诗要差多了。搞清楚了,就可以把原诗摘抄下来了。

因此,普通青年是看小说,文艺青年是研究小说。

3.3成语词典

中学生每人都有一本《成语词典》,对于普遍青年而言,《成语词典》的主要作用就是搞清楚成语的确切意思。

而对文艺青年而言,除了搞清楚成语的意思之外,这本词典简直就是各种典故的宝库。首先,词典的权威性不容质疑,因此,其内容的准确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而且,能够成为成语的,基本属于经典中的经典,因此,平时多阅读《成语词典》也就成了文艺青年的必修课。只要能把《成语词典》中的典故搞得七七八八,在写作文的时候唬唬老师那是没什么问题的。

3.4文学史

普通青年经常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文艺青年可以知道那么多,哪来那么多时间看那么多书?其实这就叫隔行如隔山,文艺青年虽然看书会多一些,但也不可能把古今中外的名著都看齐了,实际上这有诀窍。诀窍就是把《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通读一遍,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精读。如果还有兴趣,则再选择性地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人的代表作。做这些实际上花不了多少时间,达人算不上,粗通没问题。

说了以上四点,可以发现,不是谁都可以当文艺青年的,除了爱好之外,至少要保证精力要好,如果精力不济就不要赶这个时髦。当然如果记忆力好,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4、  牛鬼蛇神

这次支持方舟子的阵营还是比较庞大的,虽然头面人物不多,但是猫猫狗狗还是不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无知无畏型

这一类以@麦田为代表,自称不懂文学,纯从技术角度分析,当然所谓的技术不过是唬人的三角猫而已,漏洞百出不可避免。

第二类,自作聪明型

这一类以@彭晓芸为代表,自以为是学中文出身,扯虎皮拉大旗,由于综合知识的缺乏,所谓的质疑也就变得荒诞不经了。

第三类,胡搅蛮缠型

这一类以@张放为代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既不懂文学,也不懂基本逻辑,最终只能成为笑柄。

第四类,羡慕嫉妒型

这一类以@吴法天为代表,虽然试图想用比较“客观”的角度切入,但是由于内心妒火中烧,从而语无伦次。

第五类,顽固保守型

这一类以@肖鹰-Tsinghua为代表,年轻时接受了文革教育,成年后拒绝思想进步,反对新生事物。

第六类,布朗运动型

这一类人不少,未成主力部队的原因众多,如胡锡进因为曾经赞扬过《韩三篇》,因此不能公开翻脸,其采取的方式是提供阵地。司马南则是肚子里没货,所以只能以造谣为生。

至于方舟子已被彻底否定,这里不再赘述。

其他人物如:赵鼎新、@兔主席、@十年砍柴、@三思柯南、@张勇、@北村、@不加V、@硬壳笨蛋、@染香、@南楼云、@吴虹飞、@戴建业微博、@夏岚馨、@传媒人苏见、@刘仰、@刘戈等请你们自己对号入座,如果感觉这次没对上,那就看我的另一篇博文《阴谋》,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



5、  无知无畏之@麦田

麦田是本次论战中第一个质疑韩寒的,虽然已经认输、道歉,但还是非常不男人地继续。称韩寒【按他的说法阅读面极广,比如《管锥编》、《论法的精神》比较偏门、深奥的书都读过。这说明韩寒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但为啥后来突然“不读书”了?这是最让我疑惑的:因为阅读是一种习惯,要么不喜欢读书,要么一生都习惯阅读。】

这条2月5日的微博提出了多个疑问,但也同时暴露了麦田的浅薄和业余。

其一,韩寒自己多次表示他喜欢钱钟书,模仿钱钟书,那他看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编》就再正常不过了,不看才不正常。试想,如果连《管锥编》也没看过,又如何了解钱钟书,又如何来模仿钱钟书进行写作呢?

其二,《论法的精神》比较偏门、深奥吗?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这两部巨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奠定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论法的精神》是一部经典法学百科全书,它的很多思想被凝结成欧美国家的宪法精神。而《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则成为现代民主的基石,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深受这部书的影响。因此,这两本书可以说是了解现代西方文明和民主的入门书籍,也是有志青年的必读书籍。而且,与麦田的想象不同,两位大师的作品通俗易懂,何来偏门、深奥。

其三,以前喜欢读书,后来不喜欢读了,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是年龄原因,通常年龄越大越不愿意看长篇的东西,这也是微博能时兴的原因之一。二是以前没有网络,对于文人来说看书既是学习也是娱乐休闲,现在不一样了,网络这么发达,不看书同样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其三,一个作家,特别是畅销书作家,其第一部作品的出版通常比较艰难,同时也要做更多的功课。韩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写作固然花了很多时间,出版更是艰难,还曾被退稿,其后作品的出版就相对比较容易,而一旦形成自己的风格,再研究别人的作品就不是最重要的了,而且更大的原因是没有时间,除了比赛还要赶稿,对他来说应该算是幸福的烦恼。

实际上不少畅销书作家都有类似的经历。例如,柯南.道尔他的第一部小说《血字的研究》几经退稿才发表,第一部发表之后,福尔摩斯系列的后续作品出版就比较容易了,特别是《四签名》发表之后,出版商和读者跟在后来,他想让福尔摩斯死都不行,这个时候作家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风格就行,再研究别人的作品意义不是最大。J.K。罗琳的第一部《哈利波特》同样充满曲折,前后共写了5年,第一版只印了500册。其后的成功已为世人所知,出版商和读者跟在后面,甚至于书还没写,已经有人购买电影版权,读者同样不允许哈利波特死,这个时候的罗琳相信也不会再去研究别人的作品,因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也许这种可能性更大一些,韩寒书还是看的,只是不愿意说而已。这在年轻人中很常见,明明做了很细致的幕后工作,却假装自己没做过,从而显示自己的聪明或者酷。请问年轻人,或者曾经年轻过的人,有几个没干过这种事?



6、自作聪明之@彭晓芸

彭晓芸在这次韩方论战中异军突起,我毫不怀疑她将成为女吴法天。她在1月25日发表的博文《韩寒大作<书店>两篇的“文学批评”》转发超过1100次,这篇微博既奠定了其在方舟子阵营中流砥柱的地位,同进也展现了她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生在历史、经济、文化方面的浅薄和无知。

首先说明,《书店》是小说,而不是新闻报道,因此韩寒在写《书店》的时候,不用局限于某一家书店,而是可以将自己所去过的、看过、听过、甚至于自己想象的书店综合为一家书店进行创作。这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常识,彭晓芸作为中文系毕业的,难道连这也不明白?例如,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瞿恩,就综合了瞿秋白、周恩来、蔡和森等多个人物的事迹,你难道可以这样批评编导:你们是瞎搞吗,这个人到底是谁,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从个人履历来看,彭晓芸出生于广东汕头,大学也是就读于汕头大学,也就是说其在2002年大学毕业之前一直生活在汕头地区。由于其研究生就读于暨南大学,2006年毕业后进入《南都周刊》,也就是说其生活轨迹基本局限在广东地区。因此,下面有必要进行一下扫盲工作。

现在的上海被戏称为魔都,在中国大陆除了北京之外,大概没人会否认上海是最为繁华的城市。因此,许多人有一种错觉,以为上海几十年来一直就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人工资高,生活水平也高。因而不少地方的人总是以自己的经历来推算上海,实质大谬。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记得《半月谈》有篇文章,叫“上海老了,上海累了”比较恰当地记述了上海当时的现状。1987年12月10日上午,因为大雾在周家嘴轮渡聚集了约4万名等待过江的市民,最终发生踩踏事故,共导致66人死亡,这既是49年以来全国发生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踩踏事故,也可以说是老上海人心中永远的痛。因为当时黄浦江上只有远在松江有一座大桥,市区只有一条两车道的打浦路隧道,市民过江主要靠轮渡,一旦有雾就很麻烦。88年又暴发了举世震惊的甲肝大流行,从而将上海脆弱的卫生环境暴露无遗。

在80年代,广东基本没有向中央交税,其上缴税收还不如中部省份,90年代略有增加,1992年广东省财政收入为223亿,上缴中央仅为23亿。而上海的财政收入为186亿,上缴中央109亿。实际上,从1949年到1993年,上海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为4487.94亿元,其中上缴中央为3612.25亿元,占总数的80.49%(数据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广东省上缴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净上缴中央总数上海已经连续61年排名第一,2011年的数据尚未出来,但上海排第一几乎无悬念。要知道2011年广东的GDP达到5.1万亿,而上海只有1.9万亿。正是由于中央这种鞭打快牛人的政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导致上海企业设备陈旧,像纺织行业的设备很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产品,也就是说还是晚清时代的产品,上海人工资也低。甚至于出现了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青年跳槽到涉外宾馆当服务员的情况,这种事情在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当时却是事实。因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工资加奖金最多在200元左右,而到宾馆当服务员有400多元,加上当时还有小费收入。

1990年浦东新区成立,1991年12月南浦大桥通车,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浦东开发进入高潮,94年内环线高架建成,96年完成成都路和延安路高架,98年完成外环线的建设。因为城市建设欠账太多,直到99年APEC会议之后,上海的开发才从市区向近郊发展,而远郊区的发展更在后面,实际上直到2009年,郊环A30高速才全线贯通。而且与一些人以为上海开发主要是用国家的钱的想法正相反,上海的开发国家基本没给什么钱,只是给政策,钱是自己想办法,因此,上海低工资的政策一直没有改变。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可知,1997-2006年,国家预算内对上海的投资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6位,而同期在北京的国家投资是上海的3倍左右。到今天,上海的养老金收缴比例是工资的30%,全国最高,但是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却低于同等条件杭州地区的退休人员。

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说明上述情况,是要彭晓芸这类享受着国家优惠政策,嘲笑拿着低工资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上海人,说什么:【文中的“以前买书”指何时?有多久远?两年前?还是韩寒的婴儿期?】这显得是多么无知、无耻和恶毒。

还说什么【一个少年会为买书如此踌躇犹豫,口水不断下咽,也非我这个70年代末生人所能理解了,改革开放后,70后80后在买书方面,父母可谓是有求必应,不可能在经济上控制。】实际上,上海人的低工资,在负担子女读书和家庭生活费后,基本没有什么积蓄,买书本来就算是一项比较奢侈的消费,彭晓芸你又不是上海人,你知道什么?

她称【对民工看书形容为“文学批评”,也就是和我一样的中文系学生爱卖弄的辞藻了】。真是可笑,“文学批评”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并没有被中文系的学生申请专利。而且民工并不低人一等,如果你有时间去了解一下,你会发现,浙江地区许多建筑行业的老板,很多早年在上海当民工,后来成了包工头,后来再有了自己的企业。而义乌的不少老板,早年是走街窜户的货郞。温州乐清的电器老板,有不少人第一桶金是靠回收旧电器。而上海滩的不少大老板,是从小饭店起家的。

她的雷人语录还有:【“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是典型的革命话语,至少是60年代及更早的人会惯用的语言。】“敌强我弱,敌大我小”可能曾经当过革命话语,但是不是至少60年及更早的人会惯用的语言。理由很简单,韩寒并不是在真空中成长,他可以从父亲、长辈、老师、书本、电视、广播及其它任何可能的渠道知道,要知道我国有众多的所谓主旋律国产电视剧。实际上,这早不是什么革命用语了,是体育比赛,小孩子打架、玩游戏中的常用语。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就像我们都已经不学“三字经”、“百家姓”了,但是:“人之初,性本善”和“赵钱孙李”基本上没什么人不知道。有一句俗话叫:“没吃过猪肉,难道没见过猪跑”。中文系毕业的彭晓芸没听说过吗?

至于韩寒以前喜欢看书,后来不喜欢看了,理由见麦田一节。

彭晓芸特别喜欢拿文学史说事,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实在是太可笑了,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文学史是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你拿你的必修课去问一些没有上过中文系的人说你学过文学史吗,就像一个理工科毕业的人去问非理工科的人你学过高等数学吗,你认为别人会怎么回答你。

至于质疑晚几年知道卫斯理的事那就更没有道理了,在当时还比较落后的上海远郊这太正常不过了,即便现在有互联网,很多消息也是过了很久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你没看到很多去年的微博现在还在转发吗?很多几十年前的事我们还不知道吗?你认为你彭晓芸就知道一切吗?

还有彭晓芸喜欢用什么“中年男人的视角”,你又不是中年男人,怎么知道什么才是中年男人的视角?再说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你没听说“少年老成”和“老顽童”吗?你读书、工作的时候,难道就没有发现你的同龄人中有比较老成的,也有比较幼稚的吗?

总之,彭晓芸所有的所谓质疑,没有一条是能站得住脚的,用庄子的话就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7、胡搅蛮缠之@张放

之所以要把张放放进来批判,是因为他在没看《三重门》的情况下,证明了自己是个大蠢驴,而他在自称看过3遍《三重门》后,证明他确确实实是个大蠢驴。

只要花几个小时看一遍《三重门》就会发现,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情节平淡,语言发挥算是其亮点,那就是随心所欲,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有点卖弄,喜欢瞎联系。这符合一个年轻人的特点,而不是方舟子团队所说的一个稳重的中年人的特点。如果去掉那些陈腐的、甚至有些生搬硬套的典故盔甲,实际上就是一个九十年代中国小镇青年成长的烦恼的简单故事。至于张放提到的什么俄国、社会主义、二战等,只要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正常人基本都知道,你可以去看看中国的中学历史教材,再找几部二战的电影看看。

至于张放拿来当重点说事的《红楼梦》,就更显示出他的无知,稍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87年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国产剧中少有的经典之作,陈晓旭演的林黛玉形象可以说太深入人心了,我想没有多少中国人没看过这部剧。只要看过这电视剧,看不看原著对了解《红楼梦》差别并不太大,只要不想做红学家。张放由于年龄的缘故,加上僵化的头脑,对于不同时代的人获取知识的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

当然说张放是一个大蠢驴,还不仅仅如此,像彭晓芸就比较聪明,尽量避开《三重门》,毕竟在媒体工作过,知道一些内幕消息。只要对韩寒稍做了解就知道,韩寒初中的时候体育就比较好。他初中时代一个女友学习成绩比他好,考上了区重点,而他凭成绩考不上,于是他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体育特招生的身份考上了市重点松江二中。只要知道这段故事,就可以想到《三重门》是以韩寒自己的经历为背景来进行书写的。实际上很多作家的第一部小说会以自己为原型来进行书写,毕竟对于经验还不足的作者来说,自己总是最熟悉的。如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就是以自己为原型。实际上,《三重门》中从林雨翔一些细腻的内心变化就可看出,如果不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很难体会到。而张放他们肯定是不知道这一历史,才会闹出是韩父代写的笑话。让韩父写韩寒的回忆录,听着都荒唐,让一个中年人体会九十年代末中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我看难度太大了。这里给一个链接只有4分半钟时间,看过了就知道这个故事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5NzYxMzc2.html

而他对《三重门》的咬文嚼字就更可笑了,对于通俗小说而言,不可能要求像史书一样严密。我举几个例子。金庸应该算是畅销书的大家了,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但是他的作品中bug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在《碧血剑》中,他写道当袁承志发现金蛇剑的时候,由于插在岩石中太深,他拔不出来,等他武功练成,第二次进洞的时候,才比较艰难的拔了出来。金庸之所以这么写,是为了显示金蛇郞君武功高强,但他却忘了,金蛇郞君上华山的时候已经被挑掉手筋、脚筋,是废人一个。和他同时代的梁羽生由于写得更多,bug就更多了,如果谁有兴趣研究,完全可以出一本书。

不仅仅是通俗小说,即便是史书也很难避免不出错,例如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应该说是在二十四史中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两部史书。《史记》在《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文中并没有将36郡的具体名字写出,而在《秦本纪》中写道“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而在班固的《汉书》的《地理志》中记载“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由于《史记》和《汉书》的记载,2000多年来,中国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在秦代,湘西一带属于黔中郡,湘东一带则属长沙郡。但是,在2002年6月,在湘西龙山县酉水河边的里耶镇的一个古井中,出土了36000多枚秦简,秦简属于迁陵县的政府档案。里面清楚地记载了迁陵属于洞庭郡管辖,而当时正在争黔中郡治所所在地的沅陵和常德,均属于洞庭郡管辖,这让那两个地方的官员很受伤,也很无语。而《史记》的《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及《汉书》的《地理志》中都没有出现过洞庭郡,要知道,秦代只是汉代的前一个朝代,司马迁和班固这两位汉代大史学家都失误了,还误导了国人几千年。相信随着通过对里耶秦简的不断深入研究,秦代的历史很可能改写,因为其出土秦简数量为之前全国各地出土总量的9倍,信息量非常庞大。

里耶的秦简博物馆已经开张,我建议张放,到那里去面壁3年,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愚蠢和无知。



8、羡慕嫉妒之@吴法天

吴法天卷入此案,从其三篇微博中可以看出端倪:

第一篇是1月27日,【我对于韩寒的身份迷雾兴趣不大。在我看来,那些文章是一个喜欢赛车的文艺青年写的,还是背后有一个写作班子在支撑,并不是问题的实质。重要的是,这个名字以及以此名字写的文字成了话题。不见得有多深奥的理论,也不见得多有影响的思想,韩寒的成功在于,用很高的情商就把很多高智商的公知玩得团团转。】

第二篇是2月19日,【路金波说韩寒4年花掉1000多万:“他给他爸妈买套房,他妈妈买张床也要17万;5、6个女友一人一张信用卡;今天买辆跑车,半个月后不喜欢了,折价卖掉……”又说,“4年付给韩寒1700万的版权费”。韩寒代言费更是不菲。但网友去税务局查询,仅查到韩寒申报收入为40万元,纳税为五万多。其他收入交税了么? 】

第三篇是你2月22日,【2012年2月15日的《重庆晨报》报道,韩寒2006年还在博客上表示,自己不会代言,如今却是上千万的代言费用。代言某网购品牌,据称代言费高达500万。路金波透露韩寒代言费用超千万,已经成为了中国代言第一人,超过大部分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公民为何不能就其收入纳税情况提出质疑?】

从这三篇微博中可以看出一个字:醋。韩寒钱多、女人多,还有公知捧。这让吴法天感到非常难受,因为这三样,他一样也没有,至少不能合法地获取。

当然,从他的微博中也显示出了其法律知识的贫乏,已经有人对其进行了所得税的扫盲工作,这里就不赘述了,当然也就难怪大家对这个“证据专家”确定钱永会死于意外的结论持怀疑态度。

至于他对韩寒小说的质疑比较业余,可以参照麦田一节和彭晓芸一节。

另外,吴法天对于韩寒的私生活感到不满,听他的意思像韩寒这样的人是写不出文章的,这里就列举一例:古龙嗜色如食,嗜酒如水,少年加入帮会,刀疤累累,夜大一年缀学与舞女同居,但所有这一切与其作品又有什么关系呢?



9、顽固保守之@肖鹰-Tsinghua

肖鹰是搞美学出身师从叶朗先生,拿的是哲学博士,后来又跟了文学批评家谢冕先生。因此,其发展方向应该是试图以美学的要求进行文学批评。

他对网络文学十分排斥,认为网络文学不是文学,阅读网络文学也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是浏览。当然他也不承认网络写手为作家。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保守派。原因实际上也不复杂,他在文革年代接受了初等教育,基础比较差,文革后高考恢复,考上了大学。应该说他们这批人运气不错,由于文革将国家机器破坏殆尽,于是他们顺利进入了政府机关、高校、研究院等,不像现在的大学生为找工作而烦恼。客观地说,80年代国内的思想总体是开放和进步的,89年是一个分水岭。其后,相当一部分人转向顽固和保守,而肖鹰就属于这类人。

当然,虽然他是保守派,虽然基础比较差,对新事物比较排斥,但是在时代大潮面前,为了不被淘汰也只能改变自己。在其新浪博客上,2007年发表了18篇博文,2008年2篇,2009年52篇,2010年68篇,2011年110篇,2012年1-2月38篇(后来他删掉了4篇,现在可查到34篇)。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肖鹰虽然嘴上说反对网络文学,但实际上其自己也已经离不开网络这个阵地了,也不知道对他而言,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客观地说,在几年前,肖鹰虽然对郭敬明非常痛恨,但对韩寒的评价还是不错的,认为韩寒是一位很好的社会批评家,“其出色程度远远超过他作为作家的表现。”(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12-23/2033432.shtml)当然,这也可能是他自己是搞文学批评的,所以对同行评价高一些,这相当于在自我标榜,而对批评对象文学要评价低一些。

在批评家的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何况是一个学习美学出身的批评家,因此,肖鹰要批韩寒从理论上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比较遗憾的是他不是从美学角度对韩寒的作品进行批评。而是选择了对韩寒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这是一个正常学者最不应该采取的方式,何况还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大学教授,还是曾经人才辈出的清华的教授,我只能说清华沦陷了。

当他选择了人身攻击,那么他所提出的所谓观点与普通方粉已无本质区别,而他的教授头衔也就不起作用了。毕竟他在读书的时候,他的导师并没有给他上人身攻击的课程,好像在正常的大学也没有这门课程,这只是其人性中天性丑陋的一面。因此,方粉抬出肖鹰清华教授的头衔试图证明其观点的权威性是没有任何意义,在这次论战中,其角色就是一个市井泼皮,其观点的价值为零。

另外,肖鹰对于侵犯韩寒的私权打着质疑的旗号,但是对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加入“秘密拘捕”这种严重侵犯人权的条款却连屁也没敢放一个,所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伪娘,其人格价值也为零。



10、            结语

方舟子在中国行骗10多年,这次韩方论战还有那么多人支持,除了方舟子团伙自身的能量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有相当一部分人参战属于别有用心,有的是为了扬名立万从而借机上位,有的是为了打击报复,有的是因为羡慕嫉妒恨。

第二、与中国的文化有关,中国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传统,常喜欢以自己的认知来界定别人的认知,对于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事总是认为是可笑而不真实。当然这与集权政治和体制相关,在这种环境下非常不适合产生思想、生长科学和激励艺术,只适宜举办一些大型的公共工程和规模庞大的社会组织活动。同时,这种土壤也为方舟子之流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第三、这些年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贫富差距加大,一些人穷奢极欲,另一些人则陷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状态。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要求重新分配社会财富,要求实现财富平均分配的粗鄙社会公正思想和情绪。实际上,我国西南某地区的运动也就是借用了这种思潮。而韩寒作为一个有钱的、玩世不恭的潮青年,当方舟子提出韩寒造假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不理智地加入,他们实际上更多的并不是想帮方舟子,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愤怒,而韩寒属于正好被赶上了。

关于第三点,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他们不明白的是,中国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多少年来社会不时掀起劫富济贫式的财富再分配运动,并最终导致社会的不发展和生活的普遍贫困。财产权绝对不只是富人的权利,它更是穷人的权利,只有它能确保穷人有致富的机会,也只有它才能确保一个经过自身努力终于致富的人不再变穷。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首先是捍卫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不是可以任意侵犯,当然这个财产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包括精神的。政府是由于保护个人财产的需要而产生,现在我国的政府正在偏离这个方向,各地强拆、强征,侵犯人权严重。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努力使政府回到正确的轨道,而不是与其一起疯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