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5-2009 22:5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嗯,提到牛博了,提到五毛了。
读完paper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写点感想。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5-2009 23:18:08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could you please post the link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提到牛博了,提到五毛了。
: 读完paper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写点感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5-2009 23:24:06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我是看报纸的。。。不是网站

【 在 BlueOrange (喵呜) 的大作中提到: 】
: could you please post the link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 嗯,提到牛博了,提到五毛了。
: : 读完paper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写点感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5-2009 23:27:11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在纽约时报上搜索一下2.5 China tighten bullog Yang Jia Luo Yonghao Ai weiwei
或者一些特定的名词看看,比如vulgarism, 50 cents等

【 在 bridged (断桥:随时收消息,有信必复,谢谢大家)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看报纸的。。。不是网站
: 【 在 BlueOrange (喵呜) 的大作中提到: 】
: : could you please post the link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6-2009 02:40:38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http://www.nytimes.com/2009/02/05/world/asia/05beijing.html?_r=1&scp=1&sq=bullog&st=cse
Chinese Learn Limits of Online Freedom as the Filter Tightens
Aly Song/Reuters
An Internet cafe in Shanghai. With almost 30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China has tried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allowing vigorous growth of the Web and preventing it from becoming a tool for undermining Communist Party rule.

BEIJING — It was meant to be a tongue-in-cheek alternative to the stultifying variety show beamed into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living rooms on the eve of each Lunar New Year holiday. But the program, called “Shanzhai,” which roughly translates as “knockoff” or “underground” gala, was not to be.

After television stations withdrew their promised slots, the extravaganza’s producers turned to the Internet. Those who tried to download the three-hour program on Jan. 25, however, were disappointed. The show had been quashed by censors, presumably for its mockery of a hallowed state-molded institution.

The incident has provoked howls among China’s so-called netizens, who say it is another examp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heavy-handed oversight of the Web. Since early January,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waging a decency campaign that has closed more than 1,500 Web sites found to contain sex, violence or “vulgarity.” Numerous other sites, including Google, have responded by removing any pages that might offend puritanical sensibilities.

But indecency is often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Last month, Bullog, a popular bastion for freewheeling bloggers, was shut down for what the authorities said were its “large amounts of harmful information on current events,” according to a notice posted by the site’s founder, Luo Yonghao. When Mr. Luo briefly resuscitated the site on Sunday using an overseas server, it was blocked again.

Many people here believe that Bullog may have crossed a line by posting information about Charter 08, an online petition calling for democratic reforms. Organizers say the manifesto has garnered thousands of signatures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 December. Within the Chinese Internet firewall, it is now nearly impossible to find a copy.

While some see the monthlong crackdown as a portent of increasing government restrictions on electronic expression, those who follow China’s evolv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rnet say it is too soon to tell.

“The authorities tighten the screws every few months, and some periods are tighter than others, so this is nothing new,” said Xiao Qiang, director of the China Internet Proj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ut the wild card this time, Mr. Xiao and others say, is an economic downturn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put the Communist Party’s oversight of online content to a new test. For years, China has tried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allowing vigorous growth of the Web and preventing it from becoming a tool for undermining party rule. But popular anger against official corruption or ineptitude may become harder to contain in an era of economic pain.

Despite building one of the most technically sophisticated Internet firewalls, China still has a community of Web users that is among the most dynamic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ore than 70 million bloggers in China, and last month officials proudly announced that the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had approached 300 million, more than in any other country.

The Web has become a forum for public activism that would be speedily suppressed, or widely ignored, if it occurred offline. In recent months, a spate of vigilante campaigns have been waged against low-level officials accused of corruption or unseemly behavior.

In one notable case in December, an ostensibly harmless photograph of Zhou Jiugeng, a Nanjing housing official, found its way onto the Web. Sharp-eyed bloggers could not help noticing the $15,000 Swiss watch on his wrist and the $22-a-pack cigarettes on the table in front of him. Two weeks later, Mr. Zhou was fired after investigators determined that he had led an improbably lavish lifestyle for a modestly salaried civil servant.

Two weeks earlier, a Communist Party official in Shenzhen resigned after he was accused of abusing an 11-year-old girl in a restaurant bathroom. What tripped him up was a security camera video, widely circulated online, that showed him waving off the girl’s distraught family as he taunted them with his lofty rank.

Then there is the case of a Wenzhou government delegation whose publicly financed junket to Las Vegas, Niagara Falls and Vancouver was exposed by a blogger who found a bag of incriminating receipts on a Shanghai subway. After the documents were published on the Web in December, two top officials were ousted from their jobs; the other nine travelers were forced to write self-criticism essays.
These and a score of other incidents have convinced commentators like Ai Weiwei that the Internet will pave the way to a new era of free speech and democracy. “As long as people care about society’s problems, they will go to the Web to look for information,” he said.

An artist who is one of China’s most widely read bloggers, Mr. Ai helped inspire a surge of populist support for Yang Jia, an unemployed 28-year-old convicted of killing six police officers in Shanghai. Although he was executed in November, Mr. Yang gained considerable public sympathy after Mr. Ai and other bloggers highlighted the abuse Mr. Yang said he had suffered at the hands of the police before his murderous rampage.

Mr. Ai acknowledged that the government’s noose would tighten if public unrest grew, but he insisted that any attempt to strengthen Internet restrictions would backfire. “Clamping down will only produce more of an outcry for democracy,” he said.

The government is well positioned to prevent that outcry from growing too voluble. Although imperfect, its weapons include a firewall that effectively blocks foreign Web sites by groups like Amnesty International and Falun Gong, and a number of Chinese-language media sites in Taiwan, to name a few. Algorithms weed out postings that include words like “democracy,” “Dalai Lama” or “Tiananmen massacre.” When those fail, the legions of censors employed by privately owned Web sites are ready to step into the breach.

Then there are the untold thousands of paid commentators who pose as ordinary Web users to counter criticism of the government. Known derisively as 50 Cent Party members, these shapers of public opinion are often paid a small sum, 50 Chinese cents, for every posting.

Speaking at a media forum in Beijing last week, Liu Zhengrong, a top official in China’s Internet affairs bureau, warned his colleagues to be vigilant in the coming year, which will include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crackdown in Tiananmen Square and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Tibetan uprising that led to the Dalai Lama’s exile.

“You have to check the channels one by one, the programs one by one, the pages one by one,” he said, according to Southern Weekend, a newspaper known for its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You must not miss any step. You must not leave any unchecked corners.”

Rebecca MacKinnon,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Journalism and Media Studies Center, has no illusions about the Internet as a vehicle for political reform. The Web may be a hurly-burly of opinion and criticism, she said, but the moment that participants talk about organizing, the conversation — and the site — are shut down.

“All this Internet discourse has not brought China closer to democracy than it was 10 years ago,” said Professor MacKinnon, whose expertise includes Chinese bloggers and Internet censorship.

In some ways, she said, the government uses the Internet as a pressure valve that allows aggrieved citizens to blow off steam before their fury comes to a head.

“One can make the argument that the Internet enables the Communist Party to remain in power longer because it provides a space for people to air grievances without allowing real change,” she said.

【 在 BlueOrange (喵呜) 的大作中提到: 】
: could you please post the link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 嗯,提到牛博了,提到五毛了。
: : 读完paper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写点感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6-2009 09:02:54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前两年nyt就有一篇关于5毛的文章,还专门采访了一个五毛,是上海一大学的某女生。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提到牛博了,提到五毛了。
: 读完paper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写点感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6-2009 09:14:36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文章的确写的不错。虽然这些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但重要的是让外国人知道。可以说nyt的描述还是十分准确的。

不过那张照片不大好,那几个小伙子明显是在玩游戏呢。。

【 在 falve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www.nytimes.com/2009/02/05/world/asia/05beijing.html?_r=1&scp=1&sq=bullog&st=cse
: Chinese Learn Limits of Online Freedom as the Filter Tightens
:  Aly Song/Reuters
: An Internet cafe in Shanghai. With almost 30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China has tried to strike a ba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6-2009 16:42:58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纽约时报在叙事上还是准确的,做了一些工作。至于观点,纽约时报每篇新闻总要找出两个观点PK,自己躲背后,这个文风我不是很喜欢。

我觉得NYT的描述都是过于乐观的,有时候有勇气的人只不过是个别现象,它总能用一种社会现象的口气写出来。

对这篇文章,我的简单看法:
网络拓展了言论空间,并且看到了民意,比如新闻评论后面,支持和反对比显示不满的人群占了九成以上。但是同时要了解到,网络是一个廉价的表达模式,表达是不需要成本的。在不需要成本的情况下反对的人数占了九成,自然能让人乐观,可如果需要成本呢?能有几成?一成还是两成?我真的不看好。
跟文中那位美国教授说的一样,别把这事太当真了。光有这种廉价表达还不够,还需要再进一步,conservation and organization。这一步可真是艰难了。

【 在 flyingpku (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章的确写的不错。虽然这些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但重要的是让外国人知道。可以说nyt的描述还是十分准确的。
: 不过那张照片不大好,那几个小伙子明显是在玩游戏呢。。
: 【 在 falve 的大作中提到: 】
: : http://www.nytimes.com/2009/02/05/world/asia/05beijing.html?_r=1&scp=1&sq=bullog&st=cse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6-2009 09:14:36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文章的确写的不错。虽然这些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但重要的是让外国人知道。可以说nyt的描述还是十分准确的。

不过那张照片不大好,那几个小伙子明显是在玩游戏呢。。

【 在 falve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www.nytimes.com/2009/02/05/world/asia/05beijing.html?_r=1&scp=1&sq=bullog&st=cse
: Chinese Learn Limits of Online Freedom as the Filter Tightens
:  Aly Song/Reuters
: An Internet cafe in Shanghai. With almost 30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China has tried to strike a ba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6-2009 16:42:58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纽约时报在叙事上还是准确的,做了一些工作。至于观点,纽约时报每篇新闻总要找出两个观点PK,自己躲背后,这个文风我不是很喜欢。

我觉得NYT的描述都是过于乐观的,有时候有勇气的人只不过是个别现象,它总能用一种社会现象的口气写出来。

对这篇文章,我的简单看法:
网络拓展了言论空间,并且看到了民意,比如新闻评论后面,支持和反对比显示不满的人群占了九成以上。但是同时要了解到,网络是一个廉价的表达模式,表达是不需要成本的。在不需要成本的情况下反对的人数占了九成,自然能让人乐观,可如果需要成本呢?能有几成?一成还是两成?我真的不看好。
跟文中那位美国教授说的一样,别把这事太当真了。光有这种廉价表达还不够,还需要再进一步,conservation and organization。这一步可真是艰难了。

【 在 flyingpku (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章的确写的不错。虽然这些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但重要的是让外国人知道。可以说nyt的描述还是十分准确的。
: 不过那张照片不大好,那几个小伙子明显是在玩游戏呢。。
: 【 在 falve 的大作中提到: 】
: : http://www.nytimes.com/2009/02/05/world/asia/05beijing.html?_r=1&scp=1&sq=bullog&st=cse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7-2009 08:37:18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得说一下,找两个观点pk自己躲背后我觉得是纽约时报的优点不是缺点。纽约时报很清楚,新闻报道得是描述性的,讲的是这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然后世界上的人对这些事情有什么看法。至于记者自己的看法,虽然肯定会影响到材料的取舍,但主观上一定要努力降低这种影响的程度,至少不能大落落的直接为读者做判断了。(国内的报纸,包括南方报业的一些还算不错的,这问题都严重的要命。)

自然,编辑记者这些自己人也会发表专门的评论,那些得放在专门的editorial区。上nyt网站看看,就会发现editorial是放在很次要的位置的,主要原因当然是这些不属于对事实客观报道,不能强加于读者。

记得一两年前发生过这么一件事,美国的军舰和伊朗的什么船在波斯湾发生了对峙。nyt有个编辑写editorial,批评伊朗,被国内一些人,例如yjrg上的whisper据此认定为nyt罔顾事实偏袒美国的证据,这种看法就属于土的掉渣的无知。把nyt的editorial当日人民报的头版社论了。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纽约时报在叙事上还是准确的,做了一些工作。至于观点,纽约时报每篇新闻总要找出两个观点PK,自己躲背后,这个文风我不是很喜欢。
: 我觉得NYT的描述都是过于乐观的,有时候有勇气的人只不过是个别现象,它总能用一种社会现象的口气写出来。
: 对这篇文章,我的简单看法:
: 网络拓展了言论空间,并且看到了民意,比如新闻评论后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7-2009 09:07:46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现在中共国走狗奴才记者已经很知道如何通过“报道”来进行谎言宣传了。:) 尽管他们还是分不清报道和评论。

【 在 flyingpku 的大作中提到: 】
: 得说一下,找两个观点pk自己躲背后我觉得是纽约时报的优点不是缺点。纽约时报很清楚,新闻报道得是描述性的,讲的是这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然后世界上的人对这些事情有什么看法。至于记者自己的看法,虽然肯定会影响到材料的取舍,但主观上一定要努力降低这种影响的程度,至少不能大落落的直接为读者做判断了。(国内的报纸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7-2009 09:47:18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这一块我想多说几句。的确,骂人的那些碰到要行动的时候不剩几个了,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做这种非黑即白的划分:敢行动,不敢行动。

一。反过来我们也得想到,虽然勇敢的行动者是少数(永远会如此),但沉默的同情者极多。这种同情会通过各种细小的,对同情者没什么风险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人数众多,这将对行动者产生可观的帮助至少是鼓励。例如,保持沉默但不告密,就够重要了。举两个自己的小例子: 其一,当年把某敏感纪录片放到局域网上,很危险。但没出任何事 。这并非理所当然。其二,当年搞抵制献血,有很多文件要打印。我们系某同学搞收费打印赚生活费,我图方便去他那里打。他属于不关心政治,更没勇气吱声的那种,但我给打印费他一定不要。这看似小恩小惠,但表达的东西对我鼓励很大。

二。就从勇气方面说,虽然大部分人永远达不到挺身而出的量级。但跟帖骂人仍能让人勇气大增。很简单:只是自己有意见和发现大部分人有类似的意见,甚至达到一群人通过某种interactive的方式一起去骂是完全两码事。我前面写过一篇比较北大两个系情况的帖子,对此事已有部分论述。这种东西会在大尺度上比较强烈的改变社会心理结构,大大改善敢于反抗者所面对的气氛(第一条有论述)。

我多年前就一直在说,你要反抗极权,胆小没关系,就做小的,没风险的事情就行。可去可不去的拿群众应景的场合就不去;有人劝你入党,如果不入他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你就不入;在各种场合有机会就口头挖苦调戏一下伟光正;网上匿名跟帖骂人。一旦真有风险了,缩回去没关系。只要这么搞的人足够多,党的处境就会恶化,勒在公民身上的绳子就得给撑松一截,然后你就发现更多的事情变的没风险了,敢干了。几个周期循环下去党就吃不消了-尽管每个周期耗时可能很长,例如达到5-10年。

但十年前的问题是,绝大部分仍无法突破党灌输的思维定式(例如觉得入党光荣)。做这些事就无从谈起。不过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化来得很快。6年前当我发现我姐姐供职的小公司里谈不上经历过北大这样气氛启蒙的同事都在上糊涂的时候,觉得情况开始不同了。到今天我甚至乐观的估计我描述的螺旋式上升的第一周期没准快完成了-出现了韩寒,罗永浩这种不用像刘小波这些老一辈一样打出大旗,但作的事情一点不少,影响肯定更大的新型民运分子。关键还不是他们这具体的一两人本身,而是这些人的出现和公众化意味着中国社会心理结构和信息传递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08年共党利用西藏地震奥运会给自己争的分在一个月内通过三鹿,林嘉祥等事件丢的干干净净,这在以前是完全不能想象的。08宪章自然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种利用网络合作挖墙角的事情有点类似于大家合作开发linux之类的开源软件,或者写wikipedia这样的开源百科。我们必须用网络时代新思维模式去理解他。


总结来说,我觉得作为反抗者,我们遇到的时代某角度看还算不错。居然能一边挖墙角一边自己的生活还搞的不错。有点耐心,老老实实做力所能及的就行了。

[<ul>[<li>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对这篇文章,我的简单看法:
[</li>[</ul>
: 网络拓展了言论空间,并且看到了民意,比如新闻评论后面,支持和反对比显示不满的人群占了九成以上。但是同时要了解到,网络是一个廉价的表达模式,表达是不需要成本的。在不需要成本的情况下反对的人数占了九成,自然能让人乐观,可如果需要成本呢?能有几成?一成还是两成?我真的不看好。
: 跟文中那位美国教授说的一样,别把这事太当真了。光有这种廉价表达还不够,还需要再进一步,conservation and organization。这一步可真是艰难了。
: 【 在 flyingpku (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文章的确写的不错。虽然这些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但重要的是让外国人知道。可以说nyt的描述还是十分准确的。
: : 不过那张照片不大好,那几个小伙子明显是在玩游戏呢。。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7-2009 10:01:01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嗯,现在的情况肯定比10年前好很多,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突破,还是会停滞下来。

【 在 flyingpku (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一块我想多说几句。的确,骂人的那些碰到要行动的时候不剩几个了,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做这种非黑即白的划分:敢行动,不敢行动。
: 一。反过来我们也得想到,虽然勇敢的行动者是少数(永远会如此),但沉默的同情者极多。这种同情会通过各种细小的,对同情者没什么风险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人数众多,这将对行动者产生可观的帮助至少是鼓励。例如,保持沉默但不告密,就够重要了。举两个自己的小例子: 其一,当年把某敏感纪录片放到局域网上,很危险。但没出任何事 。这并非理所当然。其二,当年搞抵制献血,有很多文件要打印。我们系某同学搞收费打印赚生活费,我图方便去他那里打。他属于不关心政治,更没勇气吱声的那种,但我给打印费他一定不要。这看似小恩小惠,但表达的东西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7-2009 10:03:33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赞同被打飞的观点。

【 在 flyingpk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一块我想多说几句。的确,骂人的那些碰到要行动的时候不剩几个了,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做这种非黑即白的划分:敢行动,不敢行动。
: 一。反过来我们也得想到,虽然勇敢的行动者是少数(永远会如此),但沉默的同情者极多。这种同情会通过各种细小的,对同情者没什么风险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人数众多,这将对行动者产生可观的帮助至少是鼓励。例如,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7-2009 10:04:22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我也关心这问题。我的初步想法是网络技术进步会推这过程向前走。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现在的情况肯定比10年前好很多,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突破,还是会停滞下来。
: 【 在 flyingpku (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一块我想多说几句。的确,骂人的那些碰到要行动的时候不剩几个了,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做这种非黑即白的划分:敢行动,不敢行动。
: : 一。反过来我们也得想到,虽然勇敢的行动者是少数(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7-2009 18:23:24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我个人还是乐观的,呵呵。当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明白是我们养了党而不是反过来的时候,不出现变化那是不可能的。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现在的情况肯定比10年前好很多,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突破,还是会停滞下来。
: 【 在 flyingpku (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一块我想多说几句。的确,骂人的那些碰到要行动的时候不剩几个了,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做这种非黑即白的划分:敢行动,不敢行动。
: : 一。反过来我们也得想到,虽然勇敢的行动者是少数(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24-2009 12:56:11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我注册的时候叫"沉默的同情者"就对了:)

【 在 flyingpk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一块我想多说几句。的确,骂人的那些碰到要行动的时候不剩几个了,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做这种非黑即白的划分:敢行动,不敢行动。
: 一。反过来我们也得想到,虽然勇敢的行动者是少数(永远会如此),但沉默的同情者极多。这种同情会通过各种细小的,对同情者没什么风险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人数众多,这将对行动者产生可观的帮助至少是鼓励。例如,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24-2009 13:09:22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我认为大部分人,包括那些说“中共养活了13亿人”的人,都是明白他们说的是鬼话。
所以你这个乐观缺乏基础。

【 在 ksyr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还是乐观的,呵呵。当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明白是我们养了党而不是反过来的时候,不出现变化那是不可能的。
: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 嗯,现在的情况肯定比10年前好很多,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突破,还是会停滞下来。
: : (以下引言省略...)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24-2009 20:06:06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不一定啊。是有很多人对党感恩戴德啊。
甚至有个美国学生,也跟我扯共产党救了很多人,很多人不至于饿死。还说是一个大学者对张戎写毛的新书的评价。我当场就说:without the communist, we can still feed ourselves! 不过我还有很多话没有说成,就是如果当年不是共产党上台,那我们的alternative 是什么?是国民党。不是anarchy. 而人家国民党已经在台湾民主化了。而且在多年内战外战以后,是谁执政都会有一点经济增长;是奴隶养活奴隶主 而不是相反,等等等等。另外一个东欧学生,也说中共很成功。他们说这些,还是在老师已经提了,毛杀的人比希特勒和斯大林加起来的都多以后。不过其他多数同学都是站在我一边的。那个东欧学生在课后和我交流了一下以后也态度转变了。

【 在 lihli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为大部分人,包括那些说“中共养活了13亿人”的人,都是明白他们说的是鬼话。
: 所以你这个乐观缺乏基础。
: 【 在 ksyr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个人还是乐观的,呵呵。当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明白是我们养了党而不是反过来的时候,不出现变化那是不可能的。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25-2009 07:06:11 | 只看该作者

Re: 今天纽约时报写了中国网络对社会推动作用的文章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5dafa0aa8296f457

flyingpku: 就从勇气方面说,虽然大部分人永远达不到挺身而出的量级。但跟帖骂人仍能让人勇气大增。

对于网上压倒性的不满情绪的发泄[2]-[4],bridged [5]认为“不可过度解读”,因为“存在分圈子的现象”。后来我想了一下,还不仅仅是 bridged 说的“分圈子”的问题,或者 flyingpku 提到的勇气问题,而是犬儒主义社会大众心理:喜欢看人出丑,专门对失败和倒霉的人落井下石。一个例证是,同样是网易,在一位女士隆胸手术失败裸体抗议医院的新闻[1]后面,绝大多数是色情意味的侮辱谩骂和取笑,真正关心事情的原委,如何解决,并有同情心的,是很少的。

如何破解或者利用这种犬儒主义心态,让他们能更多的针对黑帮发出抗议和耻笑,而不是去伤害无辜的弱势者,这是难题。正如胡平在《犬儒病》[10]一文中指出的,他们嘲讽黑帮强权的时候,对黑帮强权一点影响都没有,他们照样作恶;而他们嘲讽被镇压的异议者的时候,这些异议者除了道义,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因此,被嘲讽导致道义力量的瓦解对这些弱者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犬儒主义者看似“公平一律”地嘲讽强权和弱者,当你指出他们的错误的时候,他们会以“我也不是中共党员,我也看不起中共”作为自辩的接口,而实际上是黑帮的帮凶,起到了黑帮打手起不到的作用。这和市井吵架,自家人装公正拉偏架的手段是一回事,比偷偷踹对方几脚还要阴险恶毒。

这些人的作用,正如高智晟律师的文章中引用的一段话[7]:这些人弥补了中共在这方面的不足!... 我们民族中很优秀的人并不是被共产党所剿灭的,都是被这样的群体给剿灭的。正如胡佳评张鹤慈: 国保总队一个处,也不一定有张鹤慈一个人的作用大,张老先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已屡试不爽。总能令我们的政法系统有意外的惊喜[8]。胡佳被抓判刑之后,这帮走狗奴才如法炮制同样有精彩表演[9]。

BlueOrange: 是有很多人对党感恩戴德啊

这些人明知道自己是为了某种目的在撒谎。我可以证明给你们看。:) 很简单,只要让他们放弃外国身份,回中共国去享用中共的喂饭就是了。在中共国,就让他去做那他认为受到中共恩赐的群体一员。不要以为美国人里面就没有混帐王八蛋。许多人有美化外国人的天真,结果遇到恶棍就非常失望,甚至对自由民主制度开始怀疑。:)

参考:

   1. 女子隆胸手术失败 整形医院门口袒乳索赔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f69c271a37291980
   2. 贾庆林撰文要求筑牢抵御西方多党制的防线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add163ce03ea417c
   3. 日媒:大陆媒体在危机下自我陶醉,很浮夸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9659b1ebde068b87
   4. 德国政府突然取消明年对华援助款 称中国不缺钱 大量网友建议国外对中国提供道德援助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fab7cd57dfc60800
   5. 中共的民意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ac2477ac07a8097a
   6. 从没有民意到制造民意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add163ce03ea417c
   7. 张思之是优秀的中国人吗?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msg/28247d1c4a99a213
   8. 胡佳: 我和高律师并不算是最好的朋友 http://www.wqyd.org/bbs/archiver/?tid-5970.html
   9. 胡佳“纵坐牢,也幸福”?狱中“看奥运,同欢呼”? http://zyzg.us/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183498
  10. 关于犬儒主义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fac99316a3527b5d

【 在 BlueOrang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一定啊。是有很多人对党感恩戴德啊。
: 甚至有个美国学生,也跟我扯共产党救了很多人,很多人不至于饿死。还说是一个大学者对张戎写毛的新书的评价。我当场就说:without the communist, we can still feed ourselves! 不过我还有很多话没有说成,就是如果当年不是共产党上台,那我们的alternative 是什么?是国民党。不是anarchy. 而人家国民党已经在台湾民主化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