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卢跃刚︰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1-2009 09:4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发信人: yqlzfwc (yqlzfwc), 信区: square
标  题: 卢跃刚︰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信
发信站: 一见如故 (Sun Mar  1 19:59:12 2009), 本站(yjrg.net)


卢跃刚︰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信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各位会长、理事︰



    说实话,我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给你们写这封信我有点犹豫,大家都是熟人、
朋友、同仁,话说轻说重了都不是,但是兹事体大,据我所知,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界评奖
没有原则,已成痼疾,不能不说。



前不久我接到学会的电话通知,说我1993年发表在《当代》上的报告文学《以人民的名义》
经专家评选,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篇优秀报告文学奖,不久将会在《文艺报》上公布获
奖名单。我得知,这次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规模宏大,涵盖了1978年至2008年三十年中国大陆
发表的所有报告文学,获奖的三十篇报告文学代表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最高成就。



同时我被告知,“可以理解的原因”,新时期报告文学最重要的两位作家刘宾雁、苏晓康的
作品不在这次评奖之列。因此我有疑问︰如果剔除了刘宾雁、苏晓康,三十年报告文学的历
史是完整的和真实、客观的吗?获奖作品能代表三十年报告文学的“最高成就”吗?这不是
买椟还珠?



请看刘宾雁的作品︰《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千秋功罪》……



再看苏晓康的作品︰《阴阳大裂变》、《神圣忧思路》、《洪荒启示录》、《乌托邦祭》…




至今我们都很难忘记这些作品发表后社会反响的盛况。无论是从影响力而言,还是从文体的
开创性而言,即对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贡献而言,当下获奖的同时期作家没有能超过刘
、苏二位的。取消了头马的竞赛有什么意义呢?相信了解这段文学史的作家、评论家会同意
我的意见。



我始终以为,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书写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历史,绕不开刘宾雁、苏
晓康,他们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报告文学标志性的人物。这个意见,九年前两位会
长主编“中国二十世纪报告文学重要作家大系”时,我就专门致函阐述过。



由于二位主编坚持绕过刘宾雁、苏晓康的“大系”编辑意图,我拒绝了参加“大系”的邀请
,并说,如果未经我的同意授权,强行选编出版,将诉诸法律。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困难,这
样的编辑意图,用历史的眼光看,“重要作家大系”没有主编声称的那么重要,如果说重要
,那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重要。



事实也证明,“绕开”的选取、编辑的想法和实践,社会传播效果恰好是负面的。



2005年12月6日,刘宾雁在美国去世的当天晚上,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演讲,演
讲题目正好是这次获奖报告文学的题目“以人民的名义”,我在课堂上临时更改为纪念刘宾
雁的“记者的底色”,向同学们介绍刘宾雁,介绍中国报告文学讲真话的艰难历程。



在这里我要告诉各位,那天的演讲令我震惊。我现场测验,我的听众——新闻传播学院的研
究生们不知道“刘宾雁”是谁,更不知道他有什么作品。



“刘宾雁”这个一度代表着知识分子“良知”的名字在短短的十六年时间里——不到一代人
的功夫,被他的祖国忘记了。事后,我公开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有一个人,叫“刘宾雁”
》。我在文章里说,“忘记真实的历史,制造虚假的历史,本来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预谋。
一直到今天,我们还生活在这场预谋之中。”



本来,忝列“中国二十世纪报告文学重要作家大系”和三十年改革开放报告文学大奖获奖作
家名单,应是很高的评价,我应该感到极大的荣幸。但是,摸着良心讲,我实在荣幸不起来
。恰恰相反。我必须告诉各位,我不能参加这次评选。这次评选的标准、结果,有违我报告
文学创作的主张和价值观、历史观,也有违我之前做出的相关决定。



我有起码的自我意识和历史感。我不愿意被一种无形而强大的东西裹挟,不愿意参加这场“
旷日持久的预谋”,哪怕这种裹挟和预谋对于我个人来说有诸多好处,譬如名利双收,既有
出书稿费、获奖奖金,又能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而且包含着某种善意,譬如公正地评价我
的报告文学成就。面对善意,我的态度是︰坦率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追求虚荣,虚与委
蛇只能是亵渎。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虚与委蛇。我们需要妥协,但是妥协必须有一个限度,超过了限度,
妥协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堕入谵妄、虚荣。



这次获奖的《以人民的名义》及其续篇《讨个说法》的责任编辑是刘茵老师。《以人民的名
义》写的是一起迫害人民代表的案件,在1993年第三期《当代》发表后,我面临强大的压力
,湖南省委诬陷,某领导批示,全国新闻记协、新闻出版署、团中央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我
进行调查。刘茵老师力主召开《以人民的名义》作品讨论会,支持我二赴湖南调查,把新闻
报道中的“连续报道”样式引进报告文学领域,并于当年发表了续篇。所有经过历历在目。




我有起码的自我意识和历史感。我不愿意被一种无形而强大的东西裹挟,不愿意参加这场“
旷日持久的预谋”,哪怕这种裹挟和预谋对于我个人来说有诸多好处,譬如名利双收,既有
出书稿费、获奖奖金,又能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而且包含着某种善意,譬如公正地评价我
的报告文学成就。面对善意,我的态度是︰坦率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追求虚荣,虚与委
蛇只能是亵渎。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虚与委蛇。我们需要妥协,但是妥协必须有一个限度,超过了限度,
妥协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堕入谵妄、虚荣。



这次获奖的《以人民的名义》及其续篇《讨个说法》的责任编辑是刘茵老师。《以人民的名
义》写的是一起迫害人民代表的案件,在1993年第三期《当代》发表后,我面临强大的压力
,湖南省委诬陷,某领导批示,全国新闻记协、新闻出版署、团中央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我
进行调查。刘茵老师力主召开《以人民的名义》作品讨论会,支持我二赴湖南调查,把新闻
报道中的“连续报道”样式引进报告文学领域,并于当年发表了续篇。所有经过历历在目。



刘茵老师也是《刘宾雁自选集》的特约编辑。这本自选集是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可
见刘宾雁对刘茵老师的报告文学理念和专业水平的高度认同。她在电话里给我讲述着她与刘
宾雁交往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人温暖,给人希望。这些故事今天不会有了,是不是永远不会
有了?



七、八十年代读者对报告文学作家的尊敬、信赖、支持,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后对社会的震动
,今天是难以想象的。刘宾雁、苏晓康等作家开创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和立场,以及坚
持这一立场显示出来的作家的人格魅力,是七、八十年代中国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正是这
个基本特征掀起了一场持续了十年左右的报告文学风暴。刘茵老师,报告文学学会绝大对数
主席、理事,包括我在内,都是那场文体风暴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连续七、八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类新会员入会审批
专家,我的印象中,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凤毛麟角,一两部而已。这个情况说明,从
九十年代末开始,报告文学的真精神在退化,作家、作品出现了巨大的断层。有作家公开在
媒体上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首先是党员,其次是作家”。这种工具论、喉舌论的献媚,
文革后,连那些最左的作家、评论家都不好意思说,而且许多中国当代文学的过来人,特别
是像陆定一、胡乔木、周扬等“文艺沙皇”级别的人对此都有检讨、忏悔。



当然,我们不能说七、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风起云涌是一种常态,用纯粹专业的眼光看,还
有很多缺陷和瑕疵。报告文学的崛起、勃兴与新闻管制、信息渠道稀少有关,也与中国社会
倡导开放改革,清算专制蒙昧、领袖神话,进入启蒙时期早期——文学社会、文化反思有关
。一方面是言论自由的钳制,一方面是新闻媒体、文学出版,作家、记者在社会关系中的体
制性稀缺和强势。



报告文学写作,本质是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应该说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变体,只是由于作家
的大规模介入,强调文学性、可读性,很大程度地忽略了覆盖了新闻性、文献性,使这个新
闻的变体成为了文学的变体。后果是,今天我们很难把相当部分的七、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看作是“历史的初稿”。



晚年刘宾雁的写作很谨慎。有人告诉我,他的谨慎甚至有点苛刻。他不认为海外“流亡者失
去了大地,却获得了天空”,能够了解大陆中国。

是像陆定一、胡乔木、周扬等“文艺沙皇”级别的人对此都有检讨、忏悔。



当然,我们不能说七、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风起云涌是一种常态,用纯粹专业的眼光看,还
有很多缺陷和瑕疵。报告文学的崛起、勃兴与新闻管制、信息渠道稀少有关,也与中国社会
倡导开放改革,清算专制蒙昧、领袖神话,进入启蒙时期早期——文学社会、文化反思有关
。一方面是言论自由的钳制,一方面是新闻媒体、文学出版,作家、记者在社会关系中的体
制性稀缺和强势。



报告文学写作,本质是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应该说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变体,只是由于作家
的大规模介入,强调文学性、可读性,很大程度地忽略了覆盖了新闻性、文献性,使这个新
闻的变体成为了文学的变体。后果是,今天我们很难把相当部分的七、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看作是“历史的初稿”。



晚年刘宾雁的写作很谨慎。有人告诉我,他的谨慎甚至有点苛刻。他不认为海外“流亡者失
去了大地,却获得了天空”,能够了解大陆中国。



九年前,他读了我的全部作品,给我来信说︰“1990年后没有出一本书,只是在积累和思考
。如你想象,同时致力于谈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力求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重新认
识50年来的中国,拟透过个人经历与见闻,把中国何以变成今日模样这个故事说上一说。原
计划于1999年完成,不幸失败了,正准备重新动笔。十之八九要借用你对于九十年代中国的
观察。”



现实批判和文化反思也有可检讨之处,首先是批判工具的简单化,其次是社会变革制度和文
化参照理想化、浪漫化。五四以后,“革命压倒启蒙”(李慎之语),“革命走向极权专制
”,战争、革命、运动、动乱,作为长久的思想管制、精神压抑的剧烈反弹,急躁、激进必
然是知识分子社会改革的主要心态和征象,《河殇》走到了极致。



2008年秋天,美国新泽西普林斯顿森林琥珀颜色的时节,我见到了苏晓康。他带着车祸余生
的妻子傅莉一块儿来吃晚饭。他送了我一本书,《离魂历劫自序》,是他台湾媒体专栏文章
的结集。对此,苏晓康本人在书中有宿命般的深刻反省。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那已经是一段难以抹杀的历史。今天三十年三十篇报告文学评奖,排除
刘宾雁、苏晓康,作为获奖者,至少我有这样的强烈感受︰这是让我们这些三十年报告文学
文体风暴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来抹杀历史,严肃讲,是一种对作家人格和智力的调戏和侮辱。
戕人,然后自戕。



不瞒各位,2006年2月冰点事件,我被撤职的第一理由,恰恰不是冰点被粗暴停刊整顿的抗
议,而是我在网络上公开发表纪念刘宾雁的文章。这个理由令我震惊。刘宾雁是我供职的中
国青年报的前辈,患癌症思想归国而不得,去世后魂飘海外他乡,一个后生晚辈写篇纪念文
章而获罪,不是典型的以言获罪么?这是怎么了?历史进步,怎么进步到了这般模样?



我想,他们对我的惩罚,大概是因为我向国人介绍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刘宾雁”的存
在,并且表达了我对一位身患绝症的八十岁老人去国怀乡,想落叶归根而没得到人道主义响
应的不解不满。我只是讲出了真话。



我给刘宾雁回信说︰



“我重读了您在台湾出版的《自传》。这部书是八年前台湾中国时报总编辑陈国祥先生送给
我的。八年前读,八年后读,感受完全不一样。因为这八年我经历了许多风雨。我深深地知
道,您一生的遭遇,也是报告文学在中国的遭遇,也是讲真话在中国的遭遇。我始终搞不懂
,为什么一个执政党害怕讲真话,鼓励讲假话、讲空话、讲大话、讲套话;为什么不害怕因
此伤及执政党信用,伤及一个12亿人的伟大民族的精神和筋骨?”



撤职对他们来讲,是惩罚,是淫威,对我来讲,谢天谢地,是自由,是解脱。这几年在家潜
心读书,研究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国当代史和中共党史,访问了大量的中国革命
和改革的当事人,自有一番天地和快乐。



在这里,我要跟各位分享的是,研究中国近、当代历史(如果想秉持严肃的历史态度认真研
究的话)如同打扫奥革阿斯牛圈,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把那些出于政治的需要被忘
却被蒸发的人物打捞回来,还历史于本来面目。刘宾雁、苏晓康仅是一例。更有甚者如赵紫
阳。



一直到今天为止,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不准出现“赵紫阳”这三个字。赵紫阳当
过总理、总书记,改革开放进程中居功甚伟,杜润生说,赵紫阳奠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基本格局,大轰大嗡宣传改革开放三十年,很多出版物实在是回避不了,就用“国务院院领
导人”、“国务院主要领导人”、“中共中央负责人”来暧昧,好像出现了“赵紫阳”,之
前和当下领导人就会神光褪色,就不伟大、光荣、正确,天下就大不太平。



“赵紫阳”的历史痕迹被洗的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以至七、八年前中国青年报摄影部招新
记者,几十个重点大学毕业大学生、研究生应聘者,不知道曾经有个“赵紫阳”当过国务院
总理。我们的教育部门、意识形态部门真成功呵!1989年开始算起,从轰轰烈烈最重要最显
著到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也就是十几年的功夫。



除了赵紫阳、刘宾雁、苏晓康,曾经人间蒸发过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刘少奇、邓小平在内
,我们能列一个长长的清单。



我们的工作”。都是“配合”,此“配合”与彼“配合”有什么差别?此“配合”是规劝,
彼“配合”是警告,相信两种“配合”间有一种内在的同构的逻辑。“配合”俩字让我听了
很不舒服。很不舒服!



我知道搞一次评奖活动不容易,拉赞助,选文章,开会,投票,出书,一大堆具体事麻烦事
;也知道二十多年来各位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创作做出了许多艰苦的努力,推介作品,支持作
家,我本人就是这些努力的受益者。我对各位的工作充满了敬意。我也知道,学会和各位评
委包含某种善意,然而你们的善意并没有改变虚构历史的事实。就虚构历史而言,善意、恶
意的社会效果是一样的。



我的态度,一言以蔽之,不管是什么理由,一个从事非虚构写作的作家以及以非虚构作家组
成的学会参与虚构历史,太荒唐。这个行为在客观上动摇了报告文学作家的社会信用,颠覆
了以往非虚构文学创作的道义基础。



因人废言,因人废史,已闯下过弥天大祸。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不能讲真话,但是我们
可以沉默,不讲话。这是现行体制下一名作家做人做事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我向各位澄清立
场︰此事关涉原则,既如以往,恕不“配合”。



                                             卢跃刚  2009、2、26



--
※ 来源:.一见如故 http://yjrg.net [FROM: 123.122.0.0]                                                                  
全文链接: http://yjrg.net/HTACkAAAwVM/con_277_M.1235908752.A.ht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3-1-2009 09:42:12 | 只看该作者

卢跃刚︰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信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发信人: yqlzfwc (yqlzfwc), 信区: square
标  题: 卢跃刚︰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信
发信站: 一见如故 (Sun Mar  1 19:59:12 2009), 本站(yjrg.net)


卢跃刚︰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信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各位会长、理事︰



    说实话,我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给你们写这封信我有点犹豫,大家都是熟人、
朋友、同仁,话说轻说重了都不是,但是兹事体大,据我所知,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界评奖
没有原则,已成痼疾,不能不说。



前不久我接到学会的电话通知,说我1993年发表在《当代》上的报告文学《以人民的名义》
经专家评选,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篇优秀报告文学奖,不久将会在《文艺报》上公布获
奖名单。我得知,这次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规模宏大,涵盖了1978年至2008年三十年中国大陆
发表的所有报告文学,获奖的三十篇报告文学代表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最高成就。



同时我被告知,“可以理解的原因”,新时期报告文学最重要的两位作家刘宾雁、苏晓康的
作品不在这次评奖之列。因此我有疑问︰如果剔除了刘宾雁、苏晓康,三十年报告文学的历
史是完整的和真实、客观的吗?获奖作品能代表三十年报告文学的“最高成就”吗?这不是
买椟还珠?



请看刘宾雁的作品︰《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千秋功罪》……



再看苏晓康的作品︰《阴阳大裂变》、《神圣忧思路》、《洪荒启示录》、《乌托邦祭》…




至今我们都很难忘记这些作品发表后社会反响的盛况。无论是从影响力而言,还是从文体的
开创性而言,即对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贡献而言,当下获奖的同时期作家没有能超过刘
、苏二位的。取消了头马的竞赛有什么意义呢?相信了解这段文学史的作家、评论家会同意
我的意见。



我始终以为,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书写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历史,绕不开刘宾雁、苏
晓康,他们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报告文学标志性的人物。这个意见,九年前两位会
长主编“中国二十世纪报告文学重要作家大系”时,我就专门致函阐述过。



由于二位主编坚持绕过刘宾雁、苏晓康的“大系”编辑意图,我拒绝了参加“大系”的邀请
,并说,如果未经我的同意授权,强行选编出版,将诉诸法律。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困难,这
样的编辑意图,用历史的眼光看,“重要作家大系”没有主编声称的那么重要,如果说重要
,那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重要。



事实也证明,“绕开”的选取、编辑的想法和实践,社会传播效果恰好是负面的。



2005年12月6日,刘宾雁在美国去世的当天晚上,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演讲,演
讲题目正好是这次获奖报告文学的题目“以人民的名义”,我在课堂上临时更改为纪念刘宾
雁的“记者的底色”,向同学们介绍刘宾雁,介绍中国报告文学讲真话的艰难历程。



在这里我要告诉各位,那天的演讲令我震惊。我现场测验,我的听众——新闻传播学院的研
究生们不知道“刘宾雁”是谁,更不知道他有什么作品。



“刘宾雁”这个一度代表着知识分子“良知”的名字在短短的十六年时间里——不到一代人
的功夫,被他的祖国忘记了。事后,我公开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有一个人,叫“刘宾雁”
》。我在文章里说,“忘记真实的历史,制造虚假的历史,本来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预谋。
一直到今天,我们还生活在这场预谋之中。”



本来,忝列“中国二十世纪报告文学重要作家大系”和三十年改革开放报告文学大奖获奖作
家名单,应是很高的评价,我应该感到极大的荣幸。但是,摸着良心讲,我实在荣幸不起来
。恰恰相反。我必须告诉各位,我不能参加这次评选。这次评选的标准、结果,有违我报告
文学创作的主张和价值观、历史观,也有违我之前做出的相关决定。



我有起码的自我意识和历史感。我不愿意被一种无形而强大的东西裹挟,不愿意参加这场“
旷日持久的预谋”,哪怕这种裹挟和预谋对于我个人来说有诸多好处,譬如名利双收,既有
出书稿费、获奖奖金,又能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而且包含着某种善意,譬如公正地评价我
的报告文学成就。面对善意,我的态度是︰坦率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追求虚荣,虚与委
蛇只能是亵渎。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虚与委蛇。我们需要妥协,但是妥协必须有一个限度,超过了限度,
妥协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堕入谵妄、虚荣。



这次获奖的《以人民的名义》及其续篇《讨个说法》的责任编辑是刘茵老师。《以人民的名
义》写的是一起迫害人民代表的案件,在1993年第三期《当代》发表后,我面临强大的压力
,湖南省委诬陷,某领导批示,全国新闻记协、新闻出版署、团中央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我
进行调查。刘茵老师力主召开《以人民的名义》作品讨论会,支持我二赴湖南调查,把新闻
报道中的“连续报道”样式引进报告文学领域,并于当年发表了续篇。所有经过历历在目。




我有起码的自我意识和历史感。我不愿意被一种无形而强大的东西裹挟,不愿意参加这场“
旷日持久的预谋”,哪怕这种裹挟和预谋对于我个人来说有诸多好处,譬如名利双收,既有
出书稿费、获奖奖金,又能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而且包含着某种善意,譬如公正地评价我
的报告文学成就。面对善意,我的态度是︰坦率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追求虚荣,虚与委
蛇只能是亵渎。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虚与委蛇。我们需要妥协,但是妥协必须有一个限度,超过了限度,
妥协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堕入谵妄、虚荣。



这次获奖的《以人民的名义》及其续篇《讨个说法》的责任编辑是刘茵老师。《以人民的名
义》写的是一起迫害人民代表的案件,在1993年第三期《当代》发表后,我面临强大的压力
,湖南省委诬陷,某领导批示,全国新闻记协、新闻出版署、团中央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我
进行调查。刘茵老师力主召开《以人民的名义》作品讨论会,支持我二赴湖南调查,把新闻
报道中的“连续报道”样式引进报告文学领域,并于当年发表了续篇。所有经过历历在目。



刘茵老师也是《刘宾雁自选集》的特约编辑。这本自选集是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可
见刘宾雁对刘茵老师的报告文学理念和专业水平的高度认同。她在电话里给我讲述着她与刘
宾雁交往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人温暖,给人希望。这些故事今天不会有了,是不是永远不会
有了?



七、八十年代读者对报告文学作家的尊敬、信赖、支持,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后对社会的震动
,今天是难以想象的。刘宾雁、苏晓康等作家开创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和立场,以及坚
持这一立场显示出来的作家的人格魅力,是七、八十年代中国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正是这
个基本特征掀起了一场持续了十年左右的报告文学风暴。刘茵老师,报告文学学会绝大对数
主席、理事,包括我在内,都是那场文体风暴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连续七、八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类新会员入会审批
专家,我的印象中,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凤毛麟角,一两部而已。这个情况说明,从
九十年代末开始,报告文学的真精神在退化,作家、作品出现了巨大的断层。有作家公开在
媒体上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首先是党员,其次是作家”。这种工具论、喉舌论的献媚,
文革后,连那些最左的作家、评论家都不好意思说,而且许多中国当代文学的过来人,特别
是像陆定一、胡乔木、周扬等“文艺沙皇”级别的人对此都有检讨、忏悔。



当然,我们不能说七、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风起云涌是一种常态,用纯粹专业的眼光看,还
有很多缺陷和瑕疵。报告文学的崛起、勃兴与新闻管制、信息渠道稀少有关,也与中国社会
倡导开放改革,清算专制蒙昧、领袖神话,进入启蒙时期早期——文学社会、文化反思有关
。一方面是言论自由的钳制,一方面是新闻媒体、文学出版,作家、记者在社会关系中的体
制性稀缺和强势。



报告文学写作,本质是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应该说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变体,只是由于作家
的大规模介入,强调文学性、可读性,很大程度地忽略了覆盖了新闻性、文献性,使这个新
闻的变体成为了文学的变体。后果是,今天我们很难把相当部分的七、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看作是“历史的初稿”。



晚年刘宾雁的写作很谨慎。有人告诉我,他的谨慎甚至有点苛刻。他不认为海外“流亡者失
去了大地,却获得了天空”,能够了解大陆中国。

是像陆定一、胡乔木、周扬等“文艺沙皇”级别的人对此都有检讨、忏悔。



当然,我们不能说七、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风起云涌是一种常态,用纯粹专业的眼光看,还
有很多缺陷和瑕疵。报告文学的崛起、勃兴与新闻管制、信息渠道稀少有关,也与中国社会
倡导开放改革,清算专制蒙昧、领袖神话,进入启蒙时期早期——文学社会、文化反思有关
。一方面是言论自由的钳制,一方面是新闻媒体、文学出版,作家、记者在社会关系中的体
制性稀缺和强势。



报告文学写作,本质是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应该说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变体,只是由于作家
的大规模介入,强调文学性、可读性,很大程度地忽略了覆盖了新闻性、文献性,使这个新
闻的变体成为了文学的变体。后果是,今天我们很难把相当部分的七、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看作是“历史的初稿”。



晚年刘宾雁的写作很谨慎。有人告诉我,他的谨慎甚至有点苛刻。他不认为海外“流亡者失
去了大地,却获得了天空”,能够了解大陆中国。



九年前,他读了我的全部作品,给我来信说︰“1990年后没有出一本书,只是在积累和思考
。如你想象,同时致力于谈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力求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重新认
识50年来的中国,拟透过个人经历与见闻,把中国何以变成今日模样这个故事说上一说。原
计划于1999年完成,不幸失败了,正准备重新动笔。十之八九要借用你对于九十年代中国的
观察。”



现实批判和文化反思也有可检讨之处,首先是批判工具的简单化,其次是社会变革制度和文
化参照理想化、浪漫化。五四以后,“革命压倒启蒙”(李慎之语),“革命走向极权专制
”,战争、革命、运动、动乱,作为长久的思想管制、精神压抑的剧烈反弹,急躁、激进必
然是知识分子社会改革的主要心态和征象,《河殇》走到了极致。



2008年秋天,美国新泽西普林斯顿森林琥珀颜色的时节,我见到了苏晓康。他带着车祸余生
的妻子傅莉一块儿来吃晚饭。他送了我一本书,《离魂历劫自序》,是他台湾媒体专栏文章
的结集。对此,苏晓康本人在书中有宿命般的深刻反省。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那已经是一段难以抹杀的历史。今天三十年三十篇报告文学评奖,排除
刘宾雁、苏晓康,作为获奖者,至少我有这样的强烈感受︰这是让我们这些三十年报告文学
文体风暴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来抹杀历史,严肃讲,是一种对作家人格和智力的调戏和侮辱。
戕人,然后自戕。



不瞒各位,2006年2月冰点事件,我被撤职的第一理由,恰恰不是冰点被粗暴停刊整顿的抗
议,而是我在网络上公开发表纪念刘宾雁的文章。这个理由令我震惊。刘宾雁是我供职的中
国青年报的前辈,患癌症思想归国而不得,去世后魂飘海外他乡,一个后生晚辈写篇纪念文
章而获罪,不是典型的以言获罪么?这是怎么了?历史进步,怎么进步到了这般模样?



我想,他们对我的惩罚,大概是因为我向国人介绍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刘宾雁”的存
在,并且表达了我对一位身患绝症的八十岁老人去国怀乡,想落叶归根而没得到人道主义响
应的不解不满。我只是讲出了真话。



我给刘宾雁回信说︰



“我重读了您在台湾出版的《自传》。这部书是八年前台湾中国时报总编辑陈国祥先生送给
我的。八年前读,八年后读,感受完全不一样。因为这八年我经历了许多风雨。我深深地知
道,您一生的遭遇,也是报告文学在中国的遭遇,也是讲真话在中国的遭遇。我始终搞不懂
,为什么一个执政党害怕讲真话,鼓励讲假话、讲空话、讲大话、讲套话;为什么不害怕因
此伤及执政党信用,伤及一个12亿人的伟大民族的精神和筋骨?”



撤职对他们来讲,是惩罚,是淫威,对我来讲,谢天谢地,是自由,是解脱。这几年在家潜
心读书,研究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国当代史和中共党史,访问了大量的中国革命
和改革的当事人,自有一番天地和快乐。



在这里,我要跟各位分享的是,研究中国近、当代历史(如果想秉持严肃的历史态度认真研
究的话)如同打扫奥革阿斯牛圈,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把那些出于政治的需要被忘
却被蒸发的人物打捞回来,还历史于本来面目。刘宾雁、苏晓康仅是一例。更有甚者如赵紫
阳。



一直到今天为止,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不准出现“赵紫阳”这三个字。赵紫阳当
过总理、总书记,改革开放进程中居功甚伟,杜润生说,赵紫阳奠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基本格局,大轰大嗡宣传改革开放三十年,很多出版物实在是回避不了,就用“国务院院领
导人”、“国务院主要领导人”、“中共中央负责人”来暧昧,好像出现了“赵紫阳”,之
前和当下领导人就会神光褪色,就不伟大、光荣、正确,天下就大不太平。



“赵紫阳”的历史痕迹被洗的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以至七、八年前中国青年报摄影部招新
记者,几十个重点大学毕业大学生、研究生应聘者,不知道曾经有个“赵紫阳”当过国务院
总理。我们的教育部门、意识形态部门真成功呵!1989年开始算起,从轰轰烈烈最重要最显
著到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也就是十几年的功夫。



除了赵紫阳、刘宾雁、苏晓康,曾经人间蒸发过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刘少奇、邓小平在内
,我们能列一个长长的清单。



我们的工作”。都是“配合”,此“配合”与彼“配合”有什么差别?此“配合”是规劝,
彼“配合”是警告,相信两种“配合”间有一种内在的同构的逻辑。“配合”俩字让我听了
很不舒服。很不舒服!



我知道搞一次评奖活动不容易,拉赞助,选文章,开会,投票,出书,一大堆具体事麻烦事
;也知道二十多年来各位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创作做出了许多艰苦的努力,推介作品,支持作
家,我本人就是这些努力的受益者。我对各位的工作充满了敬意。我也知道,学会和各位评
委包含某种善意,然而你们的善意并没有改变虚构历史的事实。就虚构历史而言,善意、恶
意的社会效果是一样的。



我的态度,一言以蔽之,不管是什么理由,一个从事非虚构写作的作家以及以非虚构作家组
成的学会参与虚构历史,太荒唐。这个行为在客观上动摇了报告文学作家的社会信用,颠覆
了以往非虚构文学创作的道义基础。



因人废言,因人废史,已闯下过弥天大祸。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不能讲真话,但是我们
可以沉默,不讲话。这是现行体制下一名作家做人做事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我向各位澄清立
场︰此事关涉原则,既如以往,恕不“配合”。



                                             卢跃刚  2009、2、26



--
※ 来源:.一见如故 http://yjrg.net [FROM: 123.122.0.0]                                                                  
全文链接: http://yjrg.net/HTACkAAAwVM/con_277_M.1235908752.A.ht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