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原帖链接:http://chinaeconomist.org/archives/477.html
“政府花钱”不该成为秘密——中国公民呼吁全国人大向社会公布政府预算、决算文本的建议书
尊敬的全国人大代表及常务委员:
2008年,中国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2009年,也可能是中国社会复杂多变的一年。在即将到来的复杂局势和多变条件中,“政府如何花钱”将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一大因素,以下是一些征兆:
——2008年11月26日,江西省新余市某政府部门考察团与浙江省温州市纪委副书记带领的另一政府培训团被网络曝光,他们以公务考察之名旅游美国,前者11人13天花费35万元,后者23人21天花费65万元,引起舆论哗然。
——2009年1月中旬,安徽省蚌埠市国土资源局被曝光,他们曾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一次饭局花费公款2万6千多元,其中各类好酒价值近1万2千元,人均消费上千元,招致网民强烈指责。
——2009年1月下旬,四川省北川县政府被曝光,以救灾指挥为由购买价值110万元的进口豪华越野车,引起社会广泛质疑。
——2009年2月下旬,深圳市建设局网站的一份公告显示,深圳市目前在职局级干部和处级干部可以享受包括足疗、按摩在内的疗养待遇,局级干部标准是4000元/人·年,处级干部是2100元/人·年,疗养费用全部由政府财政支出……
这些事例,不仅直接损害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引发了关于纳税人与政府关系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政府是由纳税人供养、使之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机构,所以,政府每花的一笔钱,都应该经过纳税人的核查与监督。但理念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使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与日俱增。
中国的财政支出问题由来已久。有研究指出,在过去几年中,与美国、法国、瑞典、丹麦等发达国家用于公共福利的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80%到90%)相比,中国财政的公共福利支出非常欠缺(约占总支出的50%)。2003年,美国公共医疗投入占GDP的比重是13.9%,而中国只有4.5%;2005年,我国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2.8%,排在世界各国的末尾——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
在行政开支方面,以2006年为例,中国政府的预算内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18.7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如果加上预算外支出,有学者估计,中国政府的实际公务支出至少占政府全部支出的30%以上。
这样的状况,显然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持续存在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代表中国人民授予政府合法地位、并督促政府按照人民利益的要求行使职权的民意实体。因此,帮助纳税人监督政府的收支活动,促使政府高效廉洁地为纳税人服务,是它不可回避的职责。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对政府财政预算进行审议,但从具体议程内容来看,离“监督政府如何花钱”这一目标相差很远。例如,每年开人代会时,代表们审议政府预算的时间最多一天,甚至不到一天;会议公布的预算报告只有几页纸,内容大而化之;具体的预算文本不发给代表,由代表团长掌握;有些地方虽然把详细文本发给代表,但会后都要收回;等等。这样的审议,不可能达到了解政府支出状况、提出改进意见的效果。
人民代表大会尚且如此,其他方式更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督、核查作用。
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政府花钱出现了种种问题:一是政府开支种类繁多,耗费巨大,机构膨胀难以遏制;二是很多部门违规使用公共资金,牟取小团体利益,内部腐败屡禁不绝。不久前,在一个独立研究机构——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08公民税权手册》中,能看到民间流传的各种政府浪费现象:
——公务用车浪费。我国目前大约有400万辆公车,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作为对比,在德国首都柏林,公务用车一共92辆,其中专车不到30辆,很多车仅用于运送文件;在芬兰中央政府,只有总理和外交、内务、国防部长有固定公车。
——公款吃喝消费。粗略统计,中国的公款吃喝每年不少于2000个亿,至少吃掉一个三峡工程。
——公费出国旅游。近年来官员出国考察和培训热在各地持续升温,官员公费出国一年耗资已经超过3000亿元。
——“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很多政府用财政收入兴建豪华办公楼、大广场、大剧院、大体育馆等。而在美国,政府部门常为小型平房或直接租用民宅办公,外地人到政府部门办事,得带上地图按门牌号去找……对比起来,发人深省。
中国财政支出中的种种问题,严重扭曲了社会资源配置,败坏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构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消除上述弊端,政府高层领导与监督部门可谓千方百计、竭尽所能。但事实证明,如果不把政府开支详情与财政资源分配状况向公众披露,不把政府的自我监督变为社会各界的外部监督,不把职能部门的任务性审查变为广大民众基于自身利益所作的持续性追查,这些问题就无法彻底解决。一句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阳光财政”,才是根治问题的希望所在。为此,我们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把政府收支的基本文件——各级政府的年度预算、决算文本向全社会公布,具体办法如下:
·每年中央部门及各级政府预算、决算文本编制完成时,即报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官方网站上完整公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政府预算文本应在各个新华书店按身份证向愿意索取的公民免费发放。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举行专场记者招待会,向参加会议的媒体记者分发政府预算文本,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各级人大常委会下设专门机构,长期受理民众对政府预算问题的质询和意见。
这些措施,是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体制的第一步。随着政府预算文本和相关信息的传播,将有更多的问题和思路浮现出来,指引进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
令人鼓舞的是,政府已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生效。根据这一行政法规,政府预算、决算报告和财政收支数字,以及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都属于县以上各级政府重点公开的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更有理由把政府预算文本公开化的工作付诸实施。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一年。即将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是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件大事。我们相信,如果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够采纳政府预算文本公开化的构想,把“阳光财政”推进一步,必将为中国的社会和谐与现代化建设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到来!
■建议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唐厚仁,岑科,……
(注:本建议实行开放签名参与制。如果您赞同本文的观点,并愿意将它转发给十位朋友,或转贴到某一博客、论坛上,即可将本人姓名添加在建议人行列中。衷心希望,各位同胞以此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一点一滴推动我们的社会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