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课室发动极权的「浪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20-2009 11:3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从课室发动极权的「浪潮」 / 海豹人
2008-10-26 23:06 | 阅读(1203) | 标签: 独裁, 极权, 力量, 浪潮, 课程


人对不熟悉的社会制度总是好奇的。


去年,武汉电视台制作人陈为军纪录当地一个小学班级民主选举班长的事件,拍成了一部纪录片《请投我一票》,曾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今年,德国导演丹尼斯·甘塞尔却反其道而行,改编重拍了一部源自真实事件的电影《浪潮》(Die Welle, 2008, German。英文译名为: The Wave),探讨如何发动极权。电影的情节对应党派帮会存亡起伏的过程真可谓引人深省。


赖讷·文格尔是一个高中老师,刚被维兰德先一步把《无政府》课程抢去,只好去教《独裁政治》课程。第一天上课时,学生们对课题缺乏兴趣,觉得独裁专制在德国不可-能再重演,不少学生只是想避开维兰德的沉闷教学才转来这里。赖讷突发奇想,要让他的学生在这课程里体验极权组织的生活。


第一天,赖讷不许他的学生再叫他赖讷,而必须尊称他为文格尔先生;学生在这堂课里必须身体坐直,不能再懒洋洋地躺在椅子上;发言时必须先起立。有学生挑战赖讷的-权威,赖讷当场请他放弃这课程。
。。。纪律铸造力量。


第二天,文格尔先生带领学生们做步操,过程中为同学们建立假想敌,加强步操来骚扰正在楼下教课沉闷的维兰德。随后,是换位:成绩好的和成绩坏的坐在一起,互相帮-忙。接着,他要求同学们以后穿制服:白衬衫和牛仔裤,这一系列的目的是:排除差异,也排除个性。
。。。团结铸造力量。


第三天,文格尔先生让大家投票选出了这团体的名称:「浪潮」。他要求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做出贡献。于是,有人做了网页,有人设计党徽,有人自发印传单。下午,三个-同学半开玩笑地要求几个小孩加入「浪潮」才准他们一起玩。当晚,很多人参与进来,把党徽散发到满城都是。有一个学生还不顾生命危险,爬上高楼把党徽印在上面。
。。。行动铸造力量。


第四天,「浪潮」的党徒们通过采纳了一个见面礼手势。于是,开始有人不让不做这手势的人进校门。


第五天,文格尔先生要求同学们把「浪潮」中的经验和体会写下来,竟然多是赞扬。另外,一个同学开始发现控制不住自己,把反对「浪潮」的女朋友打到鼻出血。文格尔-先生也和怀孕的妻子因「浪潮」的意义吵了起来,妻子离家出走。当晚文格尔先生手机短讯通知,第二天召开集会。


第六天,文格尔先生进入集会,看到坐满了礼堂的「浪潮」党徒们。。。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原来是发生在1967年美国加州的一所高中内历史老师Ron Jones的课程内(Cubberley High School, Palo Alto, California),结局并没有本片那么激烈。后来,这一事件被改编为美国的青少年小说和电视影片,在八十年代初都曾在美国获奖。


相关资料:
1。关于原加州高中事件,Ron Jones某次采访时的回答(中文): http://bbs.tiexue.net/post_3086068_1.html


2。关于原加州高中事件的介绍(英文): http://www.ronjoneswriter.com/wave.html

3。电驴下载《浪潮》(中文字幕):
[浪潮]Die.Welle.German.2008.DVD.rmvb (407.49 MB)


4。电驴下载《请投我一票》:
Please_vote_for_me-Weiju_Chen,2007.avi (700.05 MB)


5。电驴下载《普通法西斯》,前苏联1965年的纪录片,探讨普通青少年、教师、工
人、店员、医生、工程技术人员或汽车司机为何会变成人性泯灭的纳粹党徒:
UdSSR.-.Der.gewoehnliche.Faschismus.-.VCD1.MPG (732.55 MB)
UdSSR.-.Der.gewoehnliche.Faschismus.-.VCD2.MPG (534.91 MB)


评论(4)
1牛皮 | 2008-10-27 18:41[ 引用+]
赞同 反对


我忽然明白一件事,中国的首富为什么都精通毛泽东理论。中国的首富都是营销暴
利的,营销的秘诀就是发动思想“浪潮”,纳粹去秽,成单一的认知。比如送礼就送
脑白金。
现代的心理学能解释这些集体宗教影响,这是人性懦弱的一面,社会文明的发展,
只因为某些孤独的伟人走出这份懦弱,并带领人民走出这份懦弱。中国缺少独立个
性的伟人。
中国需要自由的言论和自由的追求,才会有人创造出新知识,新理论。这才是科学
发展观。


3安德罗妮 | 2009-03-19 18:12[ 引用+]
赞同 反对


去年看的,蛮不错的。不过节奏太快了,不够细。

http://bbs.tiexue.net/post_3086068_1.html
五日纳粹速成


文章提交者:弥撒 加贴在 世界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74.html


他们无法理解法西斯主义,但突然间,他们成了这场运动的一部分。1967年,在美
国的一所高中里,教师Ron Jones大胆地进行了一场实验:他向他的班级灌输纪律
性和集体精神。“很快,事态的发展就失去了控制”,多年后,一位当时的学生回忆道。


Ron Jones束手无策。时间:1967年4月,地点:加利福尼亚Palo Alto Cubberley
高中历史课,主题:第三帝国。一个学生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
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知
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Ron Jones不知道如何回答。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下课之后,这个问题仍在Ron Jones的脑子了不断盘旋。他决定,大胆地进行一项
实验。他要重建纳粹德国,一个微型的纳粹德国,就在他的教室里。他想让他的学
生们亲身体会法西斯主义,不仅体会其恐怖,也体会其魅力。星期一,他站在讲台
前,不同于以往,他开始向他的班级下达命令。


“Jones先生因其激进的教学方式而备受争议”,他当年的学生Phillip Neel说道,
“有一次,他把我们分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必须整天遮住眼睛活动,籍此让我们
理解,什么叫信任。”还有一此,这名激进的教师禁止一部分学生,在几天时间内
使用教学楼里特定的洗手间。“他想让我们体会,什么是宗族隔离”,Phillip Neel
回忆道。这名当年的学生现在是电视节目制作人,目前正制作一部关于Ron Jones
实验的纪录片。


玉不琢,不成器


Jones 不仅仅因其激进的教学方式闻名,他同时也是学生的好朋友。他住在一间树
屋里,玩朋克音乐。但在某个星期一,他命令他的学生,端正坐姿,抬头挺胸直
背,双脚平放,双手背后。接下来的是速度训练:起立,坐下,一遍遍重复。最后
他让学生站到教室门外,等他发出信号后,学生们跑回座位坐下。Jones记录下了
时间, 5秒,无声的5秒。而做到这一点所需的,仅仅是几分钟的练习。


Jones更进一步。他让学生阅读文章,接着开展讨论,但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想
发言的人必须起立,站到桌旁,先说“Jones先生”,然后才允许发言。发言时必须
言简意赅,口齿清楚。谁要是回答的时候心不在焉、随便应付,就必须重新回答一
遍,甚至不断重复。


Jones 坚持他的原则,并渐渐对结果感到惊讶。捣蛋鬼变成了榜样,他们的勇于发
言,见解独特,答案明确。回答问题的也不再仅仅是那几张老面孔,无论是问题还
是答案的水准有了惊人的提高。学生们注意力更集中,听讲也更专心。Jones原先
以为,学生们会认为专制型的教学方式可笑,会抵触,不配合,但结果恰恰相反。
要求学生们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很简单,意外得简单。学生也变得更加有效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他是我们信任的老师”


星期二,他踏入教室,迎接他的是一片肃静。所有人在课桌后坐得笔直,虽然并没
有人这么要求。他们的聚精会神,表情充满期待,没有人交头接耳。他们在等他,
Ron Jones,他们的老师。他在黑板上写下:“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然
后开始讲课。学生们认真听讲。下课时,他用手做了一个简短的动作:手臂前伸,
手掌先向上,再向下滑出一个曲线。一个波浪。Jones把这个手势定为班级的问候
礼。在学校里和大街上用这个手势表明身份,身为这场运动的一份子。


Jones把这个问候礼称为“第三浪”。浪潮总是以三波的形式到来,最后一浪,即第
三浪冲上沙滩时是最强劲的。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名称和“第三帝国”何等相似。


“Jones先生他是我们信任的老师。我也参加了,一切都似乎很有趣,感觉是场游
戏。至少刚开始时是这样”,Neel回忆道。他当时只是觉得挺这位老师上课很有意思。


相互告发-为了集体的利益


接下来的几天,Jones仔细观察校园里的一举一动。在咖啡厅、图书馆、体操馆
里,学生们见面时用“浪潮”手势打招呼。这个实验已从教室扩展到了整个校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星期三,Jones分发了成员卡,其中三张上有一个红色的叉。拿到这三张卡的人被
委以特殊的使命:检举不遵守“浪潮”规定的人。随后,Jones又开始 “布道”了,从
行动,投身集体,一直说到自我堕落。他被他自己的话感染了,他摇摆于领袖和老
师的双重角色之间。他为他充满干劲的学生骄傲,为他们的成绩骄傲,为他们的团
结骄傲,他为他自己骄傲。


紧接着,告密的风潮到来了。他只委派了3个学生检举批评者和反对者。结果却来
了20个人。他们毫无保留地告发他们拿“浪潮”开玩笑的朋友,出卖他们对“浪潮”表
示怀疑的父母。一切为了集体的利益。这场运动在三天之内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的
全部。


“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事态的发展已经失控了”


“我当时虽然参加了,但应该算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Neel如今说道。有的学生
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但也有学生从根本上反对这场运动。“一次课间,我
对我最好的朋友说了一个关于‘第三浪’的笑话,结果第二天,Jones先生在所有学
生面前提到了这事,从那时起我开始感到害怕。” Neel清楚,肯定是他最好的朋友
告发了他。“而那时他只是面无表情地望着前方。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事态的发
展已经失去了控制。”


当看到如此多的学生为了这场运动毫无保留地出卖朋友,Jones也感到害怕了。他
必须找到一条出路,来中止这场实验。但如何才能做到?


星期四,课堂里的人数已从30人涨到了80人。新来的都逃掉了原本应去的课。
Jones宣布,“第三浪”是全国性青年运动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国内政治体制变
革。星期五中午12点,将会由总统候选人正式宣布组织的成立。学校里也会有相应
的公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个奇异的巧合让这个声明更加可信:时代杂志上整页刊登了一个名为“第三浪”的
木器产品的广告。学生们被鼓舞了。“当时没有人对Jones先生表示一丝怀疑”,
Neel回忆道。


“我们差一点就成为了优秀的纳粹”


星期五中午,学校大礼堂。超过200名学生笔直地端坐在那里,天花板上挂满了
“第三浪” 宽大的横幅。Jones作了简短的致辞,200只手臂对着他举起,做了“浪
潮”问候礼。这场实验只进行了五天,却是漫长的五天。


“当然”,Neel说,“我也在场,作为外人很难想象,短短几天内形成了何种团体的
压力。”


礼堂内,Ron Jones打开一台电视。出现的只有雪花。学生们等待着。屏幕上除了
雪花别无他物。学生们仍然等待着。他们已经习惯了纪律和服从。几分钟后,终于
有人问道:“不存在什么领袖,对不对?”礼堂里炸开了锅。Jones开始讲话,不再
大声、严厉,而是柔和、带着自责:“没错,但我们差一点就成为了优秀的纳粹。 ”


没有人愿意提及这场实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Jones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部关于第三帝国的影片:帝国党代会、集体、纪律、服
从,以及这个集体的所作所为:恐怖、暴力、毒气室。Ron Jones看着一张张不知
所措的脸。最初的那个问题得到了回答。他说:“和德国人一样,你们也很难承
认,竟然做得如此过分,你们不会愿意承认被人操纵,你们不会愿意承认,参与了
这场闹剧。”


他说得没错。第二天,学校里笼罩的压抑的气氛。没有人愿提及这场实验。“我自
己当时陷得不深。所以对我来说,这只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但其他人从此对此只
字不提,直到Philip Neel因为纪录片和他们联系。


Neel 在收集材料时得知,许多人感到尴尬,居然如此轻易地被“浪潮”席卷。特别
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原本不是Jones班上的,但为了“第三浪”,他们逃了原本该
上的课。“那是1967年,他们中许多人当时热衷政治”,Neel解释道。“他们参加了
学运,甚至黑豹(60年代美国黑人运动)。他们当时都感到无比震惊,如此轻易就
放弃了自由。”


“这个实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孤独、缺乏家庭的温
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即使把这个实验放在今天,也会得出
同样的结果……去你们当地的学校看看,那里找得到民主吗?”


——Ron Jones某次采访时的回答


2008-10-5 17:18:30
乌霆歼


    这的确是好帖子,值得一看。集体狂乱,却自认为成为神~~~~~


2008-10-6 21:30:42
江南为枳


    片面强调集体主义,无视个人的利益,


    打着少数服从多数的旗号,漠视少数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