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牧:为谁寒食,为谁折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26-2009 13:3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为谁寒食,为谁折腾?

     2009-3-25,广东省政府正式公布:五一放假方案:1-7日放假。

     五一节,原来不放假,后来只放一天假,据说为了经济的目的,中央政府把它折腾成“黄金周”;后来听说,也是出于经济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又把它折腾回原样了。现在,广东省政府认为五一“黄金周”的含金量还是挺高吧,所以又把它折腾回去了。

      不知其他国家就一个节日的长短是否也这么频繁折腾过。不过,在中国这倒也是有传统的,比如《节假日不是政府的玩偶》专题就梳理了1949年以后许多节日被折腾的旧事。上溯起来,折腾节日的历史事件中,我以为最早最有名的是那个婊子牌坊的节日——寒食节。

     下面就说说那个“寒食节”。

     任何节日,都有个起源。有的节日起源于自然规律的发现,有的节日则起源于某个历史事件。有关寒食节的起源,历史是这样记录的:话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执政前,曾在列国逃亡流浪19年,流浪岁月中,饥饿的晋文公有一次表达了特别想吃肉的渴望,跟随他的忠臣介推(姓介,名推。史书多称“介子推”,子为敬称)就在自己大腿上割了块肉煮了给晋文公吃。晋文公后来复国继位,遍赏随他流亡的文武诸臣,却独独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的邻人张解见此便撰诗讽刺说:“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所处。一蛇无穴,号于中野。”这诗传到晋文公那里,晋文公甚悔,便亲自出马请介子推,历史记载讲,那介子推传说不愿矜功,其实在我看来更像是被伤透了心,所以带着母亲躲进绵山的密林深处拒绝不见。晋文公重耳率大批人马去搜山,也没找到。

    这时有人给晋文公出了个馊主意说,介子推是孝子,放火烧山吧,为了母亲的安全,介子推一定会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想用此法将孝子介子推逼出来。谁知,火烧三日不息,最后却发现介子推与母亲紧抱着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介子推母子焦尸这一天正是传统的清明节的前一天。晋文公对此追悔不已,就命人砍下那棵树做成木托鞋天天穿在脚上,历史记载说,那晋文公每天望着木屐叹息:“足足足下”,作悲痛状。为了纪念这个忠臣,重耳还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将介子推的故乡定阳县改为“介休”(该县在山西境内,名称至今未变)。

      事情到此居然还是没完没了,晋文公为了大树特树这个忠君爱国的典范,号令大家世世代代都来学习,又下令在每年介子推的忌日——被烧死的这天,晋国全国不得用火,只能吃冷食。“寒食节”——这个为了鼓励忠君爱国的节日,就这么被晋文公给折腾出来了。

     君王表彰忠臣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国葬”、封号什么的。不过,像这样用仪式化的“法定节日”的办法来表彰君王的奴仆,遍观古今中外,都是不多的。

     正如古话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或许加上日益痴迷“以德治国”旌表忠孝,这“寒食”的习俗在晋国地区愈演愈烈,东汉尤其盛行,太原、上党(即今天的长治县)一带居然寒食整月。

      历史记载说,东汉时,有个并州剌史还有点人文关怀的意识,他以“春中寒食一月,老少不堪”的理由,便下令把寒食节必须冷食的日子,限定为三天。三国时期,曹操也曾在《阴罚令》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曹操用权力禁止寒食习俗并没有维持多久,三国归晋后,据说晋朝与春秋的晋国同音同字,晋地掌故因此又受到垂青,寒食习俗死灰复燃,时间法宝为三天。

     这个婊子牌坊折腾了这么久,终于具有了全国性的影响。

      李商隐的七绝《寒食》诗,曾引经据曲讽喻时事,对这牌坊有过另类的生动描画。全诗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