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五常:什么是经济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27-2009 13:3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2009.03.27)什么是经济学?
张五常 @ 2009-3-27 8:18 评论(2) 推荐值(57) 引用通告 分类: 五常谈学术

书桌上见到一篇文章,不知是谁传来的,是林行止三月五日发表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沉默是金》。不用读内容了︰文章题目说是悲剧,而我是不看悲剧的。



今天的经济学的确是悲剧。相比之下,故老相传的dismal science算是喜剧了。发生了些什么事?说来话长,可以写一本书。没有什么意思吧。这里简略地说说。



要从两个怪现象说起。其一是四十年前史德拉(George Stigler)对我说的。他说︰「史提芬,你对一个门外汉说自己是学物理的,他会回应︰物理学我不懂。跟着不会再说下去。化学如是,生物学如是,所有自然科学皆如是。但如果你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门外汉会回应︰经济学我不懂。然后他会不断地说下去,滔滔不绝地申述他的伟论。」史前辈指出的怪现象不难明白︰经济学要解释的是人的行为,任何门外汉都是人,认为可以解释自己,也认为自己的喜好是他人的喜好,推而广之,世界要不是万恶不赦,就应该是如此这般了。



第二个怪现象更怪,是我发现的。高楼大厦是由建筑师及工程师建造的。没有学过建筑的绝顶天才,亲自设计及建造一间只五层高的楼宇,你有胆住进去吗?火箭飞到月亮去是基于物理学家的知识。数十个没有学过的天才,花巨资监制升空火箭,你敢赌多少钱该火箭会成功地飞到月亮去呢?我给你一兆博一,赌这火箭飞不到月亮,你有胆下注吗?



如下是经济学家的困境。朱镕基这个人(其实不止他一个,只是此君比较突出),据说是从清华读工科出身的,连经济本科也没有读过。然而,此君也,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九十年代把经济搞起来,创造了我说过多次的中国奇迹。如果经济学的诺贝尔奖是颁给在实践上改进了贫苦人家的生活,所有获经济学的诺奖得主的贡献加起来比不上一个邓小平,比不上一个朱镕基……而这些经济改革的大师们是不懂经济「学」的!



上述的两个怪现象可以局部解释为什么我们今天不知道「经济学」是怎么的一回事。佛利民说得对:一个对经济感受好的人,没有学过,对经济的看法往往远比一个饱读经书的经济学教授为高。这里我不妨补充:论到经济政策的推行,政治上需要的是另一种智能。当年经济学问绝顶的费沙就败北频频也。今天不少人认为,佛利民是百年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者。真的吗?佛老提出的学券制,推呀推,出尽九牛二虎之力,半个多世纪过去,今天还是得个桔。



我是搞经济科学解释的。是个有趣的小天地。因为科学的方法明确,其范畴是比较清楚的。虽然大多数说是搞科学解释的人属鱼目混珠,但有识之士只要能坐下来商讨,哪些是鱼目哪些是珠还是可以客观地分开。不容易,但可以。比较麻烦的,是好些称得上是经济大师的,他们搞的学问其实是哲学,有点宗教味道。好比大名鼎鼎的海耶克,没有发表过一篇算得上是科学解释之作——可以验证的假说他没有提出过。不是说海耶克不伟大。他走的路要成功很困难,何况要论时势造英雄。另一些对我有影响的经济学者,例如德姆塞茨,也是不搞假说验证的。这些人要改进世界,比我伟大,对香港的酒家一元一只鸡这种琐碎现象毫无兴趣。我偏偏是为了找寻这些琐碎现象而在街头巷尾跑,不断地尝试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作解释,理论简化了,概念掌握了,运用熟习了,就用同样的方法去解释远为重大的现象。



我出自六十年代的洛杉矶加大及芝加哥大学,是当时高举市场经济的两所殿堂。奇怪是除了一两篇海耶克的文章在读物表上见到,那十年我没有听过任何老师或同事或同学提到海耶克的名字。当时这两家大学重视的是经济的科学解释,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假说是每天必有的话题。轮到写博士论文时,我知道要过关只能从解释现象那方面入手。今天回顾,从验证假说的角度看,佛利民一九五七的《消费函数理论》之后,六十年代的经济学是最多验证假说的时期。这个发展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日渐式微,而跟着就是无从验证的博弈理论的发展了。



有不少理由解释六十年代的潮流只昙花一现。计算机的发达协助统计学的回归分析,左右了思想的方向。这种节省时间的玩意往往自欺欺人,利用数字说故事。越战是个问题,为了生计助理教授大吵大闹,迫使大学纷纷转用文章数量来衡量学问,而多用方程式容易发表。反托拉斯、金融行业与政府的顾问工作也是问题,因为这几方面的收入比搞什么验证假说的高相当多。



归纳起来是说,经济解释这门学问不值钱。与自然科学相比,经济科学(即解释或假说验证)是浅的,找到答案一般简单。困难是经济学的假说验证没有人造的实验室,要明白实情只能到真实世界调查。这种调查一律麻烦,有时花上几年时间所获甚少。政府或机构发表的数字通常有问号,而恳求产出数字的机构解释,不容易获得满意的答案。实地调查要讲经验,也要懂得一眼关七。没有尝试过的不容易知道从何入手,而大学老师不要求学子作实地调查,因为经费出不起。



经济解释是有趣的学问,足以令从事者废寝忘餐。可惜卖不起钱。我是幸运的。在加大作学生时老师们不断地鼓励这方面的兴趣,博士后在芝大跟那里的大师为友。一九六九转到西雅图华大,同事们很想知道我正在调查的是些什么,我乐得夸夸其谈一下。初出道就获得大学的终生雇用合约,有助。当时华大的经济系主任诺斯说,我的薪酬由院长决定,没有谁管得着,发表文章多少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也是运情,当时有两家学报的编辑偏爱我的文章,不用评审,就是评审也是投稿前说明必登。事实上,好些文稿还没有写好,学报的编辑听到风声,预订了。再另一方面,当年的研究金是不难获得的。



这样的际遇让我集中于自己有兴趣的题材,而此集中也,永远是解释我自己认为是有趣的现象。一九七三发表了《蜜蜂的神话》,行内的朋友认为我的调查工作做得认真严谨,用不着审查复核了。话得说回来,今天我每星期写两篇二千多字的专栏,引用的资料多,不可能全对。要错得少,三个月写一篇是很快的速度了。



回头说林行止的文章题目,说「经济学家沉默是金」,有待商榷。什么是经济学?差不多什么都是!任何找寻生计的人都是经济学家。这些日子因为地球的金融之灾,我读到他家的经济分析文字比过去的二十年还要多。除了几篇有含金量,其它我读不懂。没有假说含意可以验证的思维,老人家要不是没有兴趣,就是跟不上。



公告:张五常教授将于4月10日晚在浙江大学讲学,内容是关于金融风暴与中国经济的。
57
上一篇: (2009.03.24)受教的经历——为老师的课本序        
评论(2) 按反序排列
[匿名] elves [128.101.230.*] @ 2009-3-27 13:58:35
仿佛第二个怪现象不是你发现的,而是你创造的,其根本不成其为管现象。稍稍分析一下便知道:朱镕基帮助中国在九十年代听过难过的时期,邓太上皇的打开国门开放市场帮助中国GDP腾飞,前者靠的莫过于政治手段与经济政策(朱镕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后面有一群人),后者靠的更是前辈经济学家很早就奠定的经济学基础--尊重私有财产以及交易或者贸易trade(广义或者狭义)会带来互利的结果(而不是吃大锅饭)。

贫穷的中国人富起来了(从他妈1980后才知道该站起来,还好他妈好意义赞扬那些极权者,而且富得他妈的完全不对称)这是那群人直接干涉的后果,但更是那些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奠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所间接导致的。没有后者,前者几乎可能说不用谈了。这么简单的逻辑关系都看不出来,还叫嚣自己发现了更怪的怪现象。

这种脑袋也能混成中国最好的经济学,真他妈服了!

不好意思,火气有点大;我国最好的经济学家写出这些东西,也他妈只能火气大了!
反对 0        
       
        5 支持
[匿名] elves [128.101.230.*] @ 2009-3-27 13:59:27
他妈的果然不是诺贝尔的货色,不是玷污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