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 和鸟讨论佛教对反抗暴政的看法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为什么说是“悬案”,我来引一点反面的例子:
http://qiling.bokee.com/6769964.html
中阿含经(巴利文No.76)中阿难尊者嘲笑过那些自称无所不知的人们。正命师Gosala、耆那教的大雄等都被弟子奉为一切智,如知道一切,洞察一切,无论醒和睡知觉和视力始终不断/总是清醒等等。阿难指出了那种情形隐含的悖论,一个明眼人不会受到那样教师的蛊惑,不会按照其梵行生活样板去修行。阿难并描述了自己的导师佛陀依靠如实知见达到的成就,成佛只是发现和确证三明。
原始佛法教义明确批判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万事通,中阿含经(巴利文No.90,汉语本T26,No.212)中佛陀说一个人同时知道和看见一切东西是不可能的;中阿含巴利文No.71经中说,如果称说佛陀承认知道一切事物,具有无量无边的知识眼界那是用谎话来歪曲他,诽谤他。那么他所承认的知识是什么呢?很简单,佛陀的一切智是专指解脱道的三明,就是教导如何回忆宿生,懂得众生如其行业而轮回,以及灭尽有漏的方法。
(参考[英]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p.124,商务印书馆,2000.)
http://educate.hcu.edu.tw/front/bin/download.phtml?Part=Z06&Nbr=87&Category=109
玄奘大學96學年度宗教學系專業基礎學科題庫&答案
科目名稱:佛教概論
Q:四、演變中的佛陀觀,漸漸認為佛陀「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請陳述這種說法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這種說法的缺點,以及人間佛陀的相對性與絕對性。
A:* 現實人間的佛陀,如釋迦牟尼佛,成立於無貪、無瞋、無癡的均衡擴展,成立於尊重真理、尊重自己、尊重世間,而德行能作到時代的完成。這是說:在聖者正覺的同一性上,更有真俗無礙性,悲智相應性,達到這步田地即是佛。這在智證空寂的正覺中,沒有彼此差別,是徹底的;三德的平衡開發,是完善的。本著這樣徹底而完善的正覺,適應當時、當地、當機,無不恰到好處,佛陀是究竟圓滿的!大乘法中說:菩薩初得無生法忍──這雖是慈悲相應的,約智證空性說,與聲聞平等,即可稱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說成佛了。究竟圓滿的佛陀,不外乎淨化人性,擴展人的德能而達到恰好處。這才是即人成佛的佛陀,實現於人間的佛陀!
* 在大乘法的展開中,佛陀觀到達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絕對無限的佛陀。在從現實人間的佛陀說,這是多少可以考慮的。佛陀雖因久劫修行,有廣大的世俗智,自發的勝義智,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實難以從現實的佛陀中得到證明。反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佛也決不因此而稱為佛陀。人間世──只要是現實存在的,即是緣起的存在,緣起是有相對的特性的,不能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
* 佛陀觀的發展到如此,因為佛法的普及民間,從信徒歸依佛陀的心情中發展出來。自釋尊入滅,在時空的演變中,信眾意欲──知識、能力、存在的無限欲求,不能滿足於適應當時人間的佛陀,這才想像佛陀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而為任何時代、環境、信眾所不能超越的,推尊為圓滿的,絕對的。這是理想的,是自我本質的客觀化。一般宗教,幻想此為外在的神;而正見的佛弟子,即知這是自心的佛,是自我──意欲本質的客觀化。我們知道,成佛是智證──即三法印的空寂性的,這是沒有彼此而可說絕對的,徹底的,能真俗無礙、悲智相應的。到達這,即是佛陀,知識、能力、存在,緣起的一切,永遠是相對的。這並非人間佛陀的缺陷,這才是契當真理。雖說是相對的,但無論佛陀出現于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他的知識、能力、存在,必是適應而到達恰好的。佛陀的絕對性,即在這相對性中完成!(參見印順導師《佛法概論》p.269 ~ p.271)
有人吵,所以我说是“悬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乘思想是不是后发展出来的,这也算一个“悬案”吧?
汉传佛教有异化,藏传佛教就没有异化?南传佛教就没有异化?如果说,佛教要标榜其历史上从来没有引发过战争的话,那么,西藏政教史怕是最不容易洗清的了吧?
【 在 Bully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佛教史观和你不一样。我并不认为大乘思想是后发展出来的。
: 关于佛的“遍知”,根本不是“悬案”。大小乘是一致认同的。倒是有对遍知的理解的不同:小乘有说法是,任何指定一个现象,佛都能了知;而大乘都认为佛是现见一切现象的。
: 佛法被异化在汉地问题比较大,主要是跟儒道融合,使得
: (以下引言省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