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来源:华商报
2012年12月01日08:14
更为离奇的是,许多人已经通过宣告占有微博的方式宣布了胜利。在这种做法的背后暗藏着这样的思路。这些人将微博视作一个区隔或甄别人类的工具,他们认为自己在线下失去的,可以在微博上找补。他们否认线下的丧失不代表人心所向,他们认为微博上有新人类可以被俘获。这种由微博产生的执念带来了狂妄和歧路。
其实,人之为人,并不以微博与否分高下。微博始终处在人类的下方,为何在我们这里微博要凌驾于人之上,然后依靠它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进而以此判别自己的行为是保守还是新锐?别国都是靠社交媒体确认人的特性,为何到我们这里它就成了剔除人的尺子?
我想到一个解释,那就是:我们太过于纠结技术形式,而没有真正想过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有人认为,只要有微博,过去的一切都可以一笔勾销。哪怕那么多不名誉的事情,那么多公信力的践踏,只要占据微博,就能够给人们植入新的记忆。
这和欺骗有多远?从诊断病情的角度看,微博上那些宣布得胜,以及为胜利焦虑的人,都掉进了一个常见的传播学陷阱:他们认为微博是新型的枪弹,只要巧言令色,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征服其他人。微博被当做平权利器,可揭开狂热者的底裤一看,都是魔弹论的粉丝。
仅就传媒格局而言,受众长期以来都没有真的得到尊重。微博这个类型出现后,这种对受众的蔑视是变强了而不是被抹消。这从微博用户的等级制上可见一斑。所谓孤独的喧嚣正是此意:看似众声沸腾,实则人之为人的真实情况被遮蔽、被置换掉了。
说得严重点,当一些人将微博高举歌颂时,要警惕此中隐匿的欺骗性。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有人通过赞美微博将人群带入更精致的牢笼,束缚腿脚、禁锢思想、腐蚀行动。整体而言,微博仍旧是一个声音的容器,哪怕它是巨量的,也不能忽视它的麻痹作用。
类似的情形鲁迅曾形容过,大意是:中国人是中庸的,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埋头于不死不活的状态。在盛赞微博形势一片大好的颂歌中,我依稀看到了这样的造势者,依稀看见对人性的否定又在被奉上圣坛。被过度阐释的微博正成为“肢解”人的刀刃。
南来北往,兴盛荣衰,微博都不会是终点。不管它如何诡异,也不管相关人等如何操控,若要不迷失,请牢记我们失去的那些,以及那些让我们无法自洽的实际存在。我们只能借助那部分丧失了的世界,抵御谎言,抵御让我们分化与无力的企图。
(宋志标 知名媒体人)
(华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