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走出世界经济危机的困境
-------货币工具简论
江宜淸
2009-4-28
一
通常,我们把经济划分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部分。那么,无论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离不开货币的运用。货币既非完全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也不完全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而是引导和运作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领头羊和工具。货币如何供给和分配,基本上可以决定社会经济的走势。货币是所有经济领域运动的起点和归宿,是人类操控经济和促进财富增长的绝妙手段,进而也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发展变化。当然,货币工具能否运作得好,这首先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经济的认识是否正确。货币也是双刃剑。
在这个世界上,货币显然已经居于高位,它的发行数量、投向和流通分配情况如何,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未来。正确认识货币问题,基本上是全部问题的关键,处理好了一切都可以好,处理不好一切都成为问题。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引爆,无论近看远看,都与货币运作出了问题有关,而要解决问题,仍然必须以正确运作货币工具为手段。我们知道,此次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大背景仍然是全球的生产过剩,但这也是由于各方面长期存在的货币运作失误累积起来造成的。其中尤其是对虚假生产过剩的处理不当和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不利。对这两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都未能加以正确的认识,人类社会存在的贪婪更助长了错误趋势的发展。比如,因为错误使用货币工具,以至于各国都存在大量有需求而缺乏购买力的社会群体,市场的空间被人为局限了,所以就造成部分商品和服务的虚假过剩。这是因为在货币分配当中存在的严重不合理所导致的问题;反之,对于那些早已经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真实过剩行业,社会却没有及时运用货币手段引导他们转入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经济领域,没能为早已十分拥挤的货币资金寻找到正确出路,致使大量的过剩资金为寻求利润在世界上四处乱串惹祸,扰乱世界经济秩序。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世界经济出问题只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一定会首先从货币链条的薄弱环节引爆。
所以,今天无论社会的什么问题,最终都会与货币问题相联系,如今的市场经济就是货币经济。对货币的发行、分配和流通的正确认识和操作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
货币是特殊商品,是高于一般商品的信用商品。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会拒绝它。世人需要货币是因为它代表着通行于世的一种特殊权利,是社会认可的价值总代表,可以用来储藏财富,分配财富,完成购买,实现拥有者的多重目的。而且,在如今,在生产过剩的时代,货币甚至已经从财富的代表完成了向财富化身的升华,也就是说货币本身甚至已经成为财富了。谁掌握货币就掌握了权利,也掌握了财富,且远远胜过掌握一大堆具体的商品财富。一大堆不需要的商品,如果不能变卖成为货币,就不仅没有用处,有时反而会像垃圾一样,成为令人厌烦的负担。
货币因此更加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甚至成为一些人的生命追求(尽管这十分错误)。所以,任何具有强大信用的货币,人们都会对其具有极大的需求,而且是多多益善。人们还会利用不同货币之间的差价变动来赚取更多货币,并自发地将不具有可靠信用的货币,及时兑换成具有可靠信用的货币来加以储藏。因此,货币作为特殊的商品,可能是如今这个存在严重商品过剩的世界上,唯一的不会过剩的商品,并成为人们摆脱困境的必需品。
强大的货币币种作为主导和运作社会经济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运用它就可以调动全社会,这也成为货币的特殊使用价值。社会运行无一日不需要货币。其主要具有三大互相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功能:一是流通媒介;二是储藏价值;三是分配财富。货币这三大功能是不可分离的。举例来说,社会无法专门建立一项只具有价值储藏功能,却不能流通的货币币种,若强行设置,则仍须得到可流通货币的强力支持,并必须与流通中的货币形成兑换关系。所以,与其如此就不如直接储藏流通中的货币更加简单有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只是货币流通媒介功能的表现或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的信用保障。在今天,一是国家的权力;一是社会的综合实力。后者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方面,换句话说,如今货币的物质的信用保障,也就是它的发行国所拥有的,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及其生产能力等等;而其非物质的信用保障,则是这个国家的政权存在。一定的国家政权发行一定的货币,只要政权存在,货币也就存在;社会综合实力越强大,社会产品越丰富,货币的价值就越稳定(但不是说不波动),社会就越是愿意接纳它。因此,货币发行的条件必须具备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性。没有政府的许可,再强大的经济实体都不能够发行货币;反过来,仅凭政治设置,缺少经济实力,也不能发行货币,比如联合国目前就不能发行自己的货币。
在过去短缺的经济条件下,过量发行货币必然引发社会物价高涨;而在生产过剩的条件下,过多发行的货币常常并不至于引发物价的高涨,多发的货币人们会存储起来或者用于生息或生利的活动。虚拟经济的发达,也使得再多的货币,都可以找到游戏的地方,或者增值更多,或者被蒸发掉。在过剩的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各种具体的商品需求已经得到极大满足,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却越发显得无限度。
从短缺到过剩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质的转变,也使货币作为价值符号的地位更加稳固,功能也更加强大。货币经济如此的发展,也可以看成是过去人类对货币工具的操作基本正确所产生的成果。这一发展成果必然影响到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也使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货币工具来调整今后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方向。
综上所述,只要国家政权稳定,社会产品供给充足且过剩,那么只要有正当的社会需要(甚至可能常常是由于一些社会问题所引起),无论该国的货币流通范围有多大,都可以按照合理的分配方式和渠道增加货币投放,即使有所过量也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反而会受到过剩的经济社会的欢迎。反之,若不能及时适度地向出现货币短缺的社会部位增加货币投放,则必然造成扩展性的社会伤害,产生的是连带的社会不良效果。这也就形成社会危机。
顺便提一句,以金或银为货币信用保障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去。这主要是因为金或银的局限性太大,实在是不能充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
我们不妨以粮食的生产消费与货币供应的关系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行业也都如同此理)。假如现在社会有1亿人从事粮食生产,且完全可以满足13亿人吃饭,即粮食生产已经完全饱和。但是,如果此时社会上有5000万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收入,买不起粮食。那么社会应当怎么办呢?假设此时社会其他方面也不能提供货币支持,那我们就只能依靠增加相应的货币发行来解决问题了,如果此时不增加发行则对社会健康发展不利。原因如下:
1、从社会的角度看。5000万人得不到粮食,就会生存不下去。任何社会都不应当眼看着有人饿死而不救助,人的价值必然高于货币和其他商品的价值,因为人本身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再者,人没有饭吃,就必然导致社会犯罪的增加,社会就会受到伤害,代价可能付得更大,即使只是增加警力也必然会增加货币支出;如果一些人犯罪,被关进监牢,社会也不得不供养他们,等等。
2、从粮食生产者的角度看。生产出来的粮食卖不掉,价值就得不到实现,占用的资金收不回,该赚的钱也赚不来,也必然给生产者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对有些生产者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他们也成为受害者,不仅其劳动产品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作为人的存在价值也受到伤害,所从事的农业经济也受到损害,农村农业也难以繁荣。
3、从货币所担当的职能看。该发的货币不发,就必然构成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一方面社会存在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也存在相应的产品,却只是缺乏相应的货币媒介,这样的货币原本就是应当发行的,不发行就必然造成社会经济的局部僵化。如果不加以及时解决,就必然扩大成为社会的危机。反之,若及时增发合理的货币数量,则必然有效支持和稳定了农业的发展,也化解了社会各方的危机,并充分实现了各方的价值。除此之外,其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可能社会上有许多人的疑问在于,这是不是太便宜了这5000万人?因为在这些人当中,有些可能是因为懒惰不愿工作而没有收入。其实,无论什么原因,他们终归是存在不幸。如今的社会很多人甚至不愿意看到一条流浪街头的狗被饿死,更何况人呢?而且我们无论同情或不同情,此时的道德评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否则对社会就有害。我们不能总是指望满街的乞讨者都靠着人们的怜悯,用街头施舍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要知道,还有一些人是不会向人乞讨的。所以,政府必须代表社会出面,通过建设正常的社会机制来妥善化解矛盾。
或许,这样的问题也一直受到传统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局限。人们总以为要获取货币就必须通过劳动来换取。听人说,甚至凯恩斯也有一个看法,就是在一些人没有工作可做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就业,可以让人挖坑,然后再填上,如此就可以给人发工资了。我完全能够理解这个说法的正面意义,但仍然认为这未免过于僵化,尤其是在今天商品生产已经严重过剩的社会里。其实无意义的劳动也并不具有价值,有的是浪费,有的甚至具有破坏性。
我认为,价值就是能够满足人类一切正当需求的有用性,既可以凝结在人类劳动的产品中,也可以凝结在自然物或其他什么当中。简言之就是需求创造价值。只要能够满足人类正当需求的东西,就都具有价值。人类的劳动产品如果不是人们所需求的,也不具有价值。或者虽然具有价值,但是因为缺少货币媒介,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也无法实现其价值。白送虽然可以实现产品价值,但却亏了生产者,这属于非经济领域的慈善做法,对社会和商家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必须要用正确的方式,使人们得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各方面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所以,人们获取货币的途径不可僵化,要根据个人和社会的合理需要,能够满足正当需要的,就有价值,就应当去做。
所以,尽管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通过劳动来换取货币,但是他们有正当需求,其中包含延续生命的需求,前面说了,人的价值高过货币的价值;同时,社会也积压了大量足以满足这些人正当需求的产品,且这些产品也正需要实现其价值,这本身也是一种需求,还很紧迫。那么我们只要把货币用正确的方法提供给消费者一方,各方就都可以皆大欢喜,货币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当中具有的最大价值,就是使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满足,实现了和谐。这正符合多年来我们所阐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如今的经济条件也终于使得我们可以更多地实现这样的目的了。
我以为,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不错,但却不够完善。应当是凡能够满足人类正当需求的就都具有价值,否则就不具有价值。所以,我们不要斤斤计较货币,只要有正当合理的要求就可以发行,而且应当达到足量发行。这样的货币一投下去,立刻就产生良好的流动性,就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当然,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人们理应通过从事有意义的劳动来获取货币收入。但社会确实不应当僵化。这个问题与劳动就业方式与观念的改变也存在密切关系。
四
在人类生产力高度发展,相当多的生活消费产品和服务日益饱和的今天,劳动就业方式和观念也必须逐渐有所改变。长期以来,劳动就业率一直对社会和政府形成很大压力和负担。为了提高就业率,社会常常甚至不惜盲目刺激已经高度过剩的经济部门继续运作,并号召人们花钱消费。这其实等于是饮鸩止渴,会给人类社会造成许多的危害,比如过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社会的错觉,一些人已经过度消费,造成了严重浪费,自己却还以为是在为拉动经济做好事;而另外许多人因为缺钱,又不敢大胆消费,号召也不起作用,甚至造成社会反感。所以,我们应当是通过正确的货币供给方式,造成社会均衡的社会购买力布局,使缺钱的不再缺钱,扩大有效的市场空间,并达到刺激社会就业的目的,使我们具有更健康的经济循环。
但是,在日趋饱和的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持续高度发展,社会已经不需要更多的人来从事传统的劳动,传统的就业岗位也容纳不了更多的劳动力,有一天如果自动化更加普及,人类的就业方式更将完全改变。如今连打仗都在使用机器人了。我们必须面对这一事实,即使一些人不从事任何工作,社会也仍需要给他们提供有尊严的生活保障。因为这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不应在不具有合理性的情况下,强行创造就业机会和强求提高就业率。
仍以前述的粮食生产为例。如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社会只需要1000万人从事粮食生产就可以满足全社会的需要了,这原本是大好的事情,但其他9000万人就被挤出来了,当社会其他行业的就业也严重拥挤的情况下,这部分人就只能失业了。这似乎又成了不好的事情。
但这种情况在如今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变得正常,我们恰恰应当把生产力发展的好事情继续下去才对。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改变人们就业的方式和观念,还必须调整整个经济运作的方式、方向和货币供给、分配的观念和作法。因为,未来随着生产力的更加发展,直到有一天社会真正出现完全的生产过剩(充足),那时人类“各取所需”的时代可能也就到来了。人类没必要仍然像今天这样来勉强就业。货币作为财富分配工具的特点届时就更加突出了。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但现在已经开始了,人类现在就必须逐步开辟全新的经济领域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了。
为此,人类的就业观和就业范围现在就应当扩展。我认为,任何人做任何有意义的事,都可以算为就业了,就业的方式也应当很个性化。如今丰富的社会产品也足以使每人都能得到一份基本的生存资料,这首先也就体现在可以拥有一份足以保持尊严生活的货币供给份额上面(以更高标准的社会保障来体现的)。至于货币供给数量,此时也完全不必考虑与社会产品的平衡问题,因为产品是完全充足的,厂家商家也是欢迎的。而且无需用什么消费券之类的东西,因为消费券可能产生许多麻烦的问题。比如在流通中与货币的兑换问题、使用者和消费券本身可能被歧视的问题、账务核算方面的问题,等等。
当其就业的观念和现实改变了,人们获取收入的领域和方式也应当随之改变。比如,受教育也可以视同就业,哪怕终身受教育也可以领取足够生活的收入(以前我国就曾实行过带薪学习,如今也有在职学习。);或者个人从事某些有意义的科学技术研究、艺术创作,乃至空想等活动,即便终身也未能产生任何有效成果,社会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货币支持。因为这些活动都是有价值的。甚至从特定意义上说,只要不犯罪就都具有某种社会价值(罪犯不是也被供养着吗?)。甚至即使有人愿意终身任何事情也不做,社会也不妨将之当作特殊病人抚养起来,实际上,正常的人也没有愿意整天无所事事的。而且对每一位社会成员,社会都应当提供日益充足的医疗保障(正如我们今天正在做的)。这些货币的投入也必将有利于刺激医疗卫生行业的就业和收入提高,甚至还可以大大减少用各种不法或不道德手段来谋取利益的情况发生。
当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之后,他所选择从事的工作(事情),往往也是他最愿意从事的,创造性会最强,个人的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也会因此而更加丰富。这会更加符合如今建设创新性社会的要求。
在物质产品高度丰富的时代,人们都有条件受到体面尊严的对待,我们也就应当及时这样去做。否则,就可能制造出社会的破坏因素,对谁都不利。所以,正确运用货币工具是实现社会良性运作的重要手段。但前提是首先需要人们能够普遍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正确改变观念。
当然,这也更要求社会合理调整在岗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如果那些被人们认为的不劳动的人们,都应当得到基本体面的生活保障收入,那么劳动者的货币收入就应当更多。社会必须拉出足够的收入等次,以便鼓励人们摆脱懒惰乐于工作。同时,社会的货币供应数量和分配也应为此创造条件,使之能够满足流通中的货币需求。
五
有一个很简单却很重要的经济学道理。危机期间,由于经济过度膨胀,商品生产严重过剩,导致企业大量裁员或破产,这使得人们的收入反而突然间大大减少,使原本就已经不足的市场空间更加缩减,结果就如同雪上加霜,必然更为加重了商品过剩的危机。
所以,此时的社会货币供应方向:一是应当通过社会失业救助和医疗养老等保险体系,普遍帮助失业人员和低收入人群等一切有迫切需求的群体,尽可能使他们仍然保持相对正常的收入水平,努力维持社会正常的经济需求规模不至于降低过多,并适度释放扩展出仍然存在的社会需求空间,这包括适度的投资建设;二是向社会生活所需的必要企业提供维持性的救助,即以政府财政性贷款来保障社会必须的企业的存在,防止其大量破产,并仍然能够从事社会必要的经济活动,使社会危机不至于加重,更使社会不至于突然又跌入短缺。但应注意不使其盲目生产。
对那些社会不必要产业和企业,社会可以不必专门救助。因为危机本身也是调整社会经济的过程。
所有救助性的援助和新领域的开拓性的资金来源,都应当由政府出面承担。此时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因为其赢利性质并不具有能力直接救助企业或个人。危机中的商业金融机构本身也常常成为救助对象。但他们拥有的存量货币资金却应当成为政府公债的募集对象,使其转化为政府救助社会的资金来源,这可以使得已发行到社会上的存量货币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货币新增发行;同时也使危机中的商业金融机构得到生存机会,广大储户也有利可图。形成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社会应当可以比较好地保持相对正常的消费需求和经济规模,并释放社会仍然存在的市场空间,缓解过剩的经济危机,为企业和社会下一步调整产量和寻求新的投资方向留出可以缓冲的空间。
六
这一次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表明,人类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就是从普遍的短缺转变为局部的短缺,并开始出现了普遍的剩余。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这样富足过,这是好事情;但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方式也面临着实质性的变化。如今,人类必须要致力于开拓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道路和空间,并建立正确的财富观,极大地降低对财富的贪欲,使贫富差距缩小,乃至消除。不然我们就无法完全摆脱目前所陷入的危机,今后也会频繁发生这样的危机。
在过剩的经济条件下,哪怕增加发行的货币有些过量,导致出现通货膨胀,却并不至于引发物价普遍高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并不见得会下降。而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则不同,通货膨胀肯定会导致物价普遍高涨。这也是一个本质性的转变,对货币工具的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社会如果确实需要增加货币发行或者提供救助性资金,仍必须准确投递到有基本生存需要被满足的人们手中,他们才是特别需要货币的人们,也是社会还存留的市场空间。如果货币被发放到已经比较富裕的人们手中,这些钱就只能被存起来或用作他途了,并不能有效地刺激所谓的消费,当然也刺激不了就业。一般来说,如果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我们就不应当刺激其进行不必要的消费,那是浪费,靠这样刺激起来的经济其实是有害于社会的。真正的经济是讲求节约的。节制消费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就是环保。节约才是发展经济的健康方法。人类经济发展的希望在于开拓新途径和新领域,而不是不顾一切的消费。必须把货币投递到真正有用的地方,实现货币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在微观上,不需要的商品就不要购买,以免造成需求假象诱使企业继续盲目生产,将来必然造成不可回转的社会危机。人们应当把多余的钱存起来,由个人或社会来合理利用才是正确的途径。
如今,赚钱存钱几乎是人人都愿意做的事情,鼓励人们用正当的途径赚钱和存钱才是刺激经济的好方法。如前所述,社会则应当正确运用货币工具,及时、适量、准确地投入货币,媒介经济健康发展。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其实并不在意这些货币来自于何处,如有过量,人们也总会为其找到被占用的处所,有价证券市场就是投资、占用和蒸发多余货币的最佳场所之一。人们也会创造出许多玩钱的方法,比如次贷实际上就是一些人创造的赚钱游戏,只可惜漏洞太多,链条太长,超出负荷能力太大,没玩成功。
货币是高于一般商品的商品,是一般等价物,是几乎可以通吃的一种权利,谁掌握得越多,谁就在世俗社会中显有更高地位。所以只要发行国政权稳定,又有过剩的经济实力作为保证,货币就是一种不会过剩的特殊商品。人们劳动就业,企业从事生产,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货币,一些人甚至不择手段地攫取货币。对货币的拥有也是人们心理的强大安慰剂,即使没有实际的用途,人们也想多多拥有。许多人只要想到自己家里或存款帐户上的巨额金钱数字心里就会大感快慰。所以,无论从何种角度观察,货币的社会需要量在主客观上都几乎是没有止境的。社会只要处理得当,使缺钱的人们不再缺钱,有钱的人即使更加有钱,社会也不会出现严重问题。社会收入差距是不可消除的,但贫富差距却是应当消除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为社会上还有许多人缺乏基本生活的保障。这是必须尽快加以消除的。所以,所谓贫富不均的问题,主要出在贫困者缺钱,而不是富有者有钱。所发行的货币如果能使缺钱者足够过体面的生活,仇富现象将会大大减少。人人都是有产者的社会往往是最容易稳定的社会。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时代,如果还有人过着穷困悲哀的生活,那是非常不应该的,也表明这个社会缺乏应有的爱心、智慧和能力。
七
虽然如今的货币发行风险极小,但货币发行仍然必须是慎重严肃的,必须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必须要与社会物价变动和社会经济政治等情势密切配合。必须要遵循三性:一是严肃性。就是要严格依法进行,要设立一套科学的法律来约束;二是正当性。就是要有社会可以普遍理解的正当理由;三是合理性。货币发行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
货币首先仍然是信用产品,任何产品也都需要拥有信用,否则就不能存在下去。任何产品都必须要对全社会乃至全世界负责。货币商品更是如此。信用是无比重要的。
因此,增发货币在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进行,能够避免新增发行就应尽量避免,而是应当尽可能利用流通中已发行的存量货币来完成社会经济任务。这才是更加负责任的,也是维护货币信用和正确运用货币工具的必要;这也可以促成社会中更多的生息资本形成,造成个人或机构资金的盈利机会,有利于储蓄和金融投资,形成良性的货币流动性。当然也减少了不必要通货膨胀。
一般的顺序应当是:首先通过税收手段来满足各项救助的需要;其次针对金融机构发行公债或直接对民众发行公债;第三,向海外发行国债;最后才是增加财政性的货币发行。
如前所述,在危机中对公民个人和企业所需要进行的救助,任何赢利性机构都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主要由政府出面,利用减税、财政补贴、国债、失业救济、社保、医保等手段来解决,如果资金不足,则应优先考虑发行针对金融机构或公民的公债。这都属于运用存量货币的社会资金范畴,可以有效回避新增货币发行。如果确有必要增加货币发行,也不应迟疑。在过剩的经济条件下,实际上也是安全的。
如此看来,随着人类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将来政府财政的经济调控功能应当会更加增强,政府财政性的货币投放可能会增多,因为这在今后可能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且早在凯恩斯时代这个问题就已经显现。别的不说,单单随着国债的积累,仅靠税收就可能不足以偿还到期的国债本息,当其用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也不足以偿还时,就只能增加货币发行了。
如今美国政府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中国是最大的美元储备国,美元被赚到了中国。如果未来美国的逆差国地位不能改变,美国就永远也还不清对中国的负债。现在美国的经济出了问题,需要美元救市,要发行公债,如果自有的不够,就只能从中国借回。如果我们不肯买他的国债,或者虽然买了,但仍然不够,他就只好自己增加发行,这就造成通货膨胀。有人认为我们吃了大亏。但前面分析了,在过剩的经济条件下,虽然通货是膨胀了,但购买力却不一定下降。这在国际大宗商品的贸易价格上必然有所反映,比如油价的变化就会有所体现。另外,也要看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情况。所以,要综合考虑之后才能确定我们是否发生了巨额损失。目前看来,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元仍然是最硬的。但这确实有利于逼迫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因而有利于改变美国目前的逆差地位。人民币升值对我们是有很大好处的,可以极大地减少本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更多地利用他国资源,美方早就要求人民币升值。当然由于不利于出口,可能对我国的就业形势造成很大压力,但我们可以开拓国内市场,在国内合理投放货币(正如我们正在做的),提高国内的市场购买力,这虽然可能造成人民币贬值的因素,但是中国2万亿的外汇储备却是更加强劲的升值后盾。所以人民币还是应当升值。过去,许多国家不愿意本国货币升值,总想多赚外汇,该升值也不升,这是不妥的,对自己也是不利的。国际间的贸易最终还是要达到基本平衡才公平,如果让人欠债欠到还不起,吃亏的就总是自己了。实际上如果没有综合实力做后盾,也不是谁的货币想升值就生得上去的。
但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各国要从维护世界经济安全的总体出发,通力合作消除危机,这才符合各方的利益。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不出问题,再硬的货币也不可能不波动。不能一出现问题就过于紧张慌乱,对内对外互相指责。这不利于合作解决问题,问题已经出了,如果解决不了,那才是伤害我们的大问题。应当说目前国际社会彼此配合得还是不错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拥有近2万亿的美元积累,恰恰是我们今天能够在国际上有分量的重要因素。无论怎样分析,今天美元仍然是最硬的国际货币。如果我们今天还像改革前那样穷困,国家缺乏足够的外汇资源储备,我们在国际上讲话的分量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大;如果不是有大量的美元外汇积累,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我们也很难顺利度过。所以,拥有巨额美元外汇,连同其他我们所取得的好处,这都是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不能看不清楚这一点。我们的确存在问题,也应当常常反省,特别是国内市场开发晚了一些,但仍是可以纠正的。目前的举措应当说基本上都是合理的。
在经济发展中,政府始终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常常也必然是最后的收拾局面者。但政府应当以建设、维护和巩固健康的市场经济基础和框架,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能有意无意破坏这样的基础。在今后的经济运行中,政府必然会担当更多的经济管理和调整职责,尤其是宏观经济的预警功能和必要干预功能要积极发挥,传统的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也会有很大改变,但市场还远没有到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时刻。
所以,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虽然政府干预必然会更多,但这仍必须是出于社会总体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要求,而不是政府的随意或任意干预,市场能解决的仍然必须让市场来做,市场做不到的,又必须要做的,政府也能够做到的,就应当及时出手。
八
无论货币资金来源于新增还是流通中,其投放的重点首先是民生的各个方面,然后就是要用来引导生产力转向可以无限成长的领域,比如教育科技、医疗健康、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太空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在保持合理适度和必要的生存性经济规模的前提下,逐步使社会经济结构完全调整过来,彻底摆脱商品过剩的纠缠,最终完成人类社会经济的历史性转型,这才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虽然目前世界各国采用增加货币投入的方式来恢复经济的方法是基本正确的,但这只是第一步,真正能够使世界更为彻底地摆脱经济困境的方法则是努力构造可永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并形成顺畅的与之配套的货币供给系统。
另外,就目前而言,我们还应当改进经济控制方法。应考虑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尽快设置有效的防火墙,隔断双方的不良影响,要随时防止虚拟经济领域的资金大量转向实体经济进行投机炒作,致使社会物价飞涨(垄断和炒作是如今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失序。但同时又不能限制虚拟经济的资金正常健康地向着实体经济溢出,比如炒房应阻止,但建房却应允许。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也一样,也要防止突发性的大量转移资金冲击虚拟经济,导致金融市场的不正常异动。社会应设置有效监管机构,全方面加以有效的监督,基本保证双方的良性互动性质。否则就极容易引发危机或造成相互间的拖累。当然也要防止监管机构本身干扰正常的经济活动。在实体经济或虚拟经济内部,若有必要,也可以设置细化的防火墙隔断。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具体探讨。
总结起来说,未来经济调整和发展的要点大致如下:
1、运用财政金融等一切合理与必要的手段,尽可能满足社会上缺乏购买力的群体对货币的需求,释放仍然存在的市场空间。
2、利用市场力量,合理缩减社会经济当中确实过剩的经济部分,但必须采取有效的财政金融措施,切实维持合理的经济规模不受伤害,确保足够的社会生存能力。
3、把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摆放在可以永续发展的领域,如教育科研、医疗健康、环境保护、太空开发、文化艺术、 休闲娱乐等领域。社会必须动用财政金融力量,并引导社会其他资金力量投向这些领域,构造新的可无限发展的经济体系,并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世界经济未来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4、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以及所属各经济部门之间,设置必要的防火墙,来隔断互相的不良影响,增进良性互动。
以上四方面,要求各国对现行的社会政治经济体系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革,其过程很难预料,时间也不能预定。但是必须开始了,否则后果严重。
九
最后,列举一个在极度短缺的时代,国民党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手段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例子。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采取了特殊的财政货币政策。当时的战争开支十分浩大,而且必须保证,战争是无一日不支出的。可是当时的内债已经借到国内民众不能承受的程度;外债也已经不能再借到;物资又极度缺乏,那是一个真正的短缺经济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只能采取增加货币发行的办法。其主要路径是:中央政府汇总各级政府财政的支出赤字,然后由中央财政用来年的税收为担保,向中央银行借钱。而中央银行在并不掌握足够的可资借贷的存款资源的情况下,于是就只能靠增加货币发行来满足政府的借款需求,并通过财政系统发放出去。
这在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社会商品价格快速上扬,这是很无奈的,但却避免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因资金不足而导致的无所作为的情况发生,也保持了财政金融秩序的基本稳定,使所有的社会必要领域的运作得以维系,所以这样的举措是合理也必要的。于此同时,为了配合实体经济的运作,以对付物价上涨,当年的职员工资全都采用发放实物的办法。这就尽可能地避免了社会基本生活的混乱。这样的通货膨胀政策,打劫的只能是有钱人,客观上也调正了社会的分配格局。希望这个真实的案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我们知道,其实真正能够给人类造成问题的仍然是能源、食物、矿物和其他一切实体资源的供给局限。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资源全部枯竭,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都无从进行,那么货币就没有了可以代表的财富,也没有商品或资源财富可供货币来分配,货币也就不会再流通了。我们但愿这样的时刻永远不会来临,但愿人类临到的是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各尽所能,不再刻意追求财富,不再贪图货币权利,不再你争我夺,货币自然消亡的时代。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雅典学园”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yadian.c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