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L.Shen:北京户口比美国绿卡还难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8-2009 07:4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S.L.Shen 文,唐湘译
    中国人生活中的独特一面便是他们僵化的"户口"制度。这项制度决定了一个人必须住在哪里,也决定了他或她在生活中可以得到什么。

  经常会有一些事件会吸引公众注意到该制度的不公正,并要求进行改革。户口制度对人口迁移进行严格的管理。中国公民不能轻易把家搬到其它城市。事实上,中国职业人员把户口从内陆城市迁到北京要比从香港获得居住许可或从美国取得绿卡还要困难。

  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不可以到其它地方去,只是实行起来非常复杂,成本甚高。人们必须申请一个暂住证,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如不支付就会被要求交罚金。而这样的居住许可并不会带来全部的居住福利。

  中国问题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说,中国的户口制度就像国际社会的签证。许多中国人都感到北京户口就像美国绿卡那样宝贵。

  如果一个人没有生在城市家庭,那么他就很难获得城市户口。因此,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合法的和非法的途径来获取这些宝贵的许可。

  由于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极端不平衡,没有人愿意把户口从城市转移到农村,都是从农村涌向城市。而城市居民并不愿意接收农村地区来的移民。他们担心这些人会降低城市的成活质量,提高犯罪率,增加就业压力--即使是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工作。

  近年来,城市对建筑工人、工厂工人和其他劳动力的需求已经吸引大批农村居民到城市找工作。这些工人被发放了暂住证,但这些证件并不允许他们把自己的家人带到城市,或者享受城市本地居民所享有的其它福利。这些福利包括住房、孩子上学、工作机会、基本医疗保险、生活津贴、申请贷款等。

  事实上,一个人的户口还影响到他或她对于婚姻对象的选择。如果一个城里人娶了或嫁了一个农村人,他们会面临无止境的为了争取到两个人都到城市生活工作的努力及额外费用。

  户口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购买,一个人必须满足严格的资格才能改变他的居住地。但是,根据北京《法制日报》周二的报道,就像中国的很多事情一样,北京户口可以在黑市上买到,价格在4万元人民币以上。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中国宪法允许公民自由迁移。"城市当然可以对来到本地的移民设立门槛,但应做到公平。"他说。

  最近一条新闻又引起了争议。有些中国城市宣布它们将对在本市买到房子的农村移民颁发户口。有学者还建议北京和上海应该采取这项举措来刺激房地产行业。

  这一想法的支持者认为,它可以放松僵化而不公正的户口制度;但反对者说,这样的政策将推高房地产价格,并加剧贫富分化。还有人批评支持该政策的官员们说,他们带头投机出售户口。

  

附: 人的生命,怎能因户籍不同而“贬值”?(2007-10-29 05:42:11)



                                        《户籍观察》发刊词

   五十年来非流动的静态化人口管理定势思维,已经渗透到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所有的立法、司法、行政部门的中枢神经,形成制度性的依赖。即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确立15年后的今天,各级政府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主导思维还是延续以往的惯性和保守,缺乏内在驱动力和进取心,导致改革依然缓慢前行。新市民的尴尬处境将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不和谐的音符,地方政府自利自保的实用主义态度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以代际继承为特征的现行户籍制度原本就影响到了新市民对居住地的认同,而暂住证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局外人”心理。在公民权利日益觉醒的今天,继续对新市民进行不合理的区别对待,拒斥他们要求平等的正当诉求,忽视他们的基本社会和经济权利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民意压力。2007年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有11168人参加的调查显示,91.7%的人认为户籍改革“太有必要了”。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得到民众广泛认同和支持,是因为它符合全社会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见,户籍制度改革是民意空前一致的社会民生改革,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可以称之为“二次改革”,它的顺利推行将把国家导入一条更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追求应该是用制度公平来拉近、弥合,最终消除新市民与居住地之间的心理隔阂和差别待遇,从而渐进地达致更为和谐、公平的一元化市民社会。

     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对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正面的意义。其一,建立、健全保障新市民的经济、社会权利的法律体系,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并由市场机制完成优化调配,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二,新市民平等待遇的法律确立有助于逐步抹平城市内部的差别待遇、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其三,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平权意识,能够逐步消除社会的文化的偏见和歧视,减轻新市民适应居住地的困难,从而加强他们对居住地的心理归属和身份认同。其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进行能够化解新市民长期承受不公正待遇以及城市内部贫富悬殊加大导致的社会紧张情势。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保就业”、“保八”等现实政策需求正在加速户籍改革的步伐。“购房入户”、“大中专毕业生就地落户”、“上海户籍新政”给裹步不前的户籍改革带来新一轮期待和展望。

       随着户籍改革的大幕逐渐开启,我们几个关心户籍制度改革的律师和学者希望搭建一个公民社会参与的平台,共同关注、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户籍观察》的创刊就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户籍观察(创刊号)》下载地址:

http://www.hbvhbv.name/files/HUKOUWATCH01.doc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5-8-2009 07:40:27 | 只看该作者

S.L.Shen:北京户口比美国绿卡还难拿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S.L.Shen 文,唐湘译
    中国人生活中的独特一面便是他们僵化的"户口"制度。这项制度决定了一个人必须住在哪里,也决定了他或她在生活中可以得到什么。

  经常会有一些事件会吸引公众注意到该制度的不公正,并要求进行改革。户口制度对人口迁移进行严格的管理。中国公民不能轻易把家搬到其它城市。事实上,中国职业人员把户口从内陆城市迁到北京要比从香港获得居住许可或从美国取得绿卡还要困难。

  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不可以到其它地方去,只是实行起来非常复杂,成本甚高。人们必须申请一个暂住证,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如不支付就会被要求交罚金。而这样的居住许可并不会带来全部的居住福利。

  中国问题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说,中国的户口制度就像国际社会的签证。许多中国人都感到北京户口就像美国绿卡那样宝贵。

  如果一个人没有生在城市家庭,那么他就很难获得城市户口。因此,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合法的和非法的途径来获取这些宝贵的许可。

  由于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极端不平衡,没有人愿意把户口从城市转移到农村,都是从农村涌向城市。而城市居民并不愿意接收农村地区来的移民。他们担心这些人会降低城市的成活质量,提高犯罪率,增加就业压力--即使是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工作。

  近年来,城市对建筑工人、工厂工人和其他劳动力的需求已经吸引大批农村居民到城市找工作。这些工人被发放了暂住证,但这些证件并不允许他们把自己的家人带到城市,或者享受城市本地居民所享有的其它福利。这些福利包括住房、孩子上学、工作机会、基本医疗保险、生活津贴、申请贷款等。

  事实上,一个人的户口还影响到他或她对于婚姻对象的选择。如果一个城里人娶了或嫁了一个农村人,他们会面临无止境的为了争取到两个人都到城市生活工作的努力及额外费用。

  户口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购买,一个人必须满足严格的资格才能改变他的居住地。但是,根据北京《法制日报》周二的报道,就像中国的很多事情一样,北京户口可以在黑市上买到,价格在4万元人民币以上。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中国宪法允许公民自由迁移。"城市当然可以对来到本地的移民设立门槛,但应做到公平。"他说。

  最近一条新闻又引起了争议。有些中国城市宣布它们将对在本市买到房子的农村移民颁发户口。有学者还建议北京和上海应该采取这项举措来刺激房地产行业。

  这一想法的支持者认为,它可以放松僵化而不公正的户口制度;但反对者说,这样的政策将推高房地产价格,并加剧贫富分化。还有人批评支持该政策的官员们说,他们带头投机出售户口。

  

附: 人的生命,怎能因户籍不同而“贬值”?(2007-10-29 05:42:11)



                                        《户籍观察》发刊词

   五十年来非流动的静态化人口管理定势思维,已经渗透到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所有的立法、司法、行政部门的中枢神经,形成制度性的依赖。即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确立15年后的今天,各级政府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主导思维还是延续以往的惯性和保守,缺乏内在驱动力和进取心,导致改革依然缓慢前行。新市民的尴尬处境将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不和谐的音符,地方政府自利自保的实用主义态度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以代际继承为特征的现行户籍制度原本就影响到了新市民对居住地的认同,而暂住证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局外人”心理。在公民权利日益觉醒的今天,继续对新市民进行不合理的区别对待,拒斥他们要求平等的正当诉求,忽视他们的基本社会和经济权利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民意压力。2007年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有11168人参加的调查显示,91.7%的人认为户籍改革“太有必要了”。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得到民众广泛认同和支持,是因为它符合全社会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见,户籍制度改革是民意空前一致的社会民生改革,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可以称之为“二次改革”,它的顺利推行将把国家导入一条更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追求应该是用制度公平来拉近、弥合,最终消除新市民与居住地之间的心理隔阂和差别待遇,从而渐进地达致更为和谐、公平的一元化市民社会。

     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对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正面的意义。其一,建立、健全保障新市民的经济、社会权利的法律体系,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并由市场机制完成优化调配,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二,新市民平等待遇的法律确立有助于逐步抹平城市内部的差别待遇、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其三,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平权意识,能够逐步消除社会的文化的偏见和歧视,减轻新市民适应居住地的困难,从而加强他们对居住地的心理归属和身份认同。其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进行能够化解新市民长期承受不公正待遇以及城市内部贫富悬殊加大导致的社会紧张情势。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保就业”、“保八”等现实政策需求正在加速户籍改革的步伐。“购房入户”、“大中专毕业生就地落户”、“上海户籍新政”给裹步不前的户籍改革带来新一轮期待和展望。

       随着户籍改革的大幕逐渐开启,我们几个关心户籍制度改革的律师和学者希望搭建一个公民社会参与的平台,共同关注、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户籍观察》的创刊就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户籍观察(创刊号)》下载地址:

http://www.hbvhbv.name/files/HUKOUWATCH01.doc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5-8-2009 07:40:27 | 只看该作者

S.L.Shen:北京户口比美国绿卡还难拿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S.L.Shen 文,唐湘译
    中国人生活中的独特一面便是他们僵化的"户口"制度。这项制度决定了一个人必须住在哪里,也决定了他或她在生活中可以得到什么。

  经常会有一些事件会吸引公众注意到该制度的不公正,并要求进行改革。户口制度对人口迁移进行严格的管理。中国公民不能轻易把家搬到其它城市。事实上,中国职业人员把户口从内陆城市迁到北京要比从香港获得居住许可或从美国取得绿卡还要困难。

  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不可以到其它地方去,只是实行起来非常复杂,成本甚高。人们必须申请一个暂住证,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如不支付就会被要求交罚金。而这样的居住许可并不会带来全部的居住福利。

  中国问题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说,中国的户口制度就像国际社会的签证。许多中国人都感到北京户口就像美国绿卡那样宝贵。

  如果一个人没有生在城市家庭,那么他就很难获得城市户口。因此,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合法的和非法的途径来获取这些宝贵的许可。

  由于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极端不平衡,没有人愿意把户口从城市转移到农村,都是从农村涌向城市。而城市居民并不愿意接收农村地区来的移民。他们担心这些人会降低城市的成活质量,提高犯罪率,增加就业压力--即使是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工作。

  近年来,城市对建筑工人、工厂工人和其他劳动力的需求已经吸引大批农村居民到城市找工作。这些工人被发放了暂住证,但这些证件并不允许他们把自己的家人带到城市,或者享受城市本地居民所享有的其它福利。这些福利包括住房、孩子上学、工作机会、基本医疗保险、生活津贴、申请贷款等。

  事实上,一个人的户口还影响到他或她对于婚姻对象的选择。如果一个城里人娶了或嫁了一个农村人,他们会面临无止境的为了争取到两个人都到城市生活工作的努力及额外费用。

  户口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购买,一个人必须满足严格的资格才能改变他的居住地。但是,根据北京《法制日报》周二的报道,就像中国的很多事情一样,北京户口可以在黑市上买到,价格在4万元人民币以上。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中国宪法允许公民自由迁移。"城市当然可以对来到本地的移民设立门槛,但应做到公平。"他说。

  最近一条新闻又引起了争议。有些中国城市宣布它们将对在本市买到房子的农村移民颁发户口。有学者还建议北京和上海应该采取这项举措来刺激房地产行业。

  这一想法的支持者认为,它可以放松僵化而不公正的户口制度;但反对者说,这样的政策将推高房地产价格,并加剧贫富分化。还有人批评支持该政策的官员们说,他们带头投机出售户口。

  

附: 人的生命,怎能因户籍不同而“贬值”?(2007-10-29 05:42:11)



                                        《户籍观察》发刊词

   五十年来非流动的静态化人口管理定势思维,已经渗透到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所有的立法、司法、行政部门的中枢神经,形成制度性的依赖。即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确立15年后的今天,各级政府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主导思维还是延续以往的惯性和保守,缺乏内在驱动力和进取心,导致改革依然缓慢前行。新市民的尴尬处境将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不和谐的音符,地方政府自利自保的实用主义态度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以代际继承为特征的现行户籍制度原本就影响到了新市民对居住地的认同,而暂住证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局外人”心理。在公民权利日益觉醒的今天,继续对新市民进行不合理的区别对待,拒斥他们要求平等的正当诉求,忽视他们的基本社会和经济权利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民意压力。2007年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有11168人参加的调查显示,91.7%的人认为户籍改革“太有必要了”。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得到民众广泛认同和支持,是因为它符合全社会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可见,户籍制度改革是民意空前一致的社会民生改革,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可以称之为“二次改革”,它的顺利推行将把国家导入一条更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追求应该是用制度公平来拉近、弥合,最终消除新市民与居住地之间的心理隔阂和差别待遇,从而渐进地达致更为和谐、公平的一元化市民社会。

     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对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正面的意义。其一,建立、健全保障新市民的经济、社会权利的法律体系,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并由市场机制完成优化调配,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二,新市民平等待遇的法律确立有助于逐步抹平城市内部的差别待遇、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其三,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平权意识,能够逐步消除社会的文化的偏见和歧视,减轻新市民适应居住地的困难,从而加强他们对居住地的心理归属和身份认同。其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进行能够化解新市民长期承受不公正待遇以及城市内部贫富悬殊加大导致的社会紧张情势。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保就业”、“保八”等现实政策需求正在加速户籍改革的步伐。“购房入户”、“大中专毕业生就地落户”、“上海户籍新政”给裹步不前的户籍改革带来新一轮期待和展望。

       随着户籍改革的大幕逐渐开启,我们几个关心户籍制度改革的律师和学者希望搭建一个公民社会参与的平台,共同关注、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户籍观察》的创刊就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户籍观察(创刊号)》下载地址:

http://www.hbvhbv.name/files/HUKOUWATCH01.doc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