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与偏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9-2009 15:5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歪曲了中国的形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原因并非如同中国共产党的成员们和中国的爱国主义“网民”们所想象的那样,它只是一个更广泛的国际性问题中的一个特别例子。事实是,西方媒体的这种报道失衡的倾向,确实是与政府基本没有什么瓜葛的。究其原因,在于西方的新闻媒体商业化,而如今的媒体业界也正在经历一场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视为资本主义特征的“破坏性创新风暴”(gale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之中。
??这是洛杉矶时报近日发表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蒂摩西·盖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的一篇评论文章的观点。与许多评论家不同的是,在阿什的这篇题为“缺乏中国的报道与偏见无关”(Lack of news about China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as)的文章看来,造成“西方媒体中国报道偏见”的原因,不是记者和编辑“戴了有色镜”,而是未能包罗万象地“多多益善”。
??文章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西方主流媒体一般会投其所好地紧随着读者和观众们,登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那些内容。媒体并不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上要谴责中国,才去报道西藏的,而是因为媒体面对的市场消费者们对西藏问题感兴趣和有迷惑。
?? 确实,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国内政治的新闻报道一般都是煽动性的和负面的,可是,他们在报道自己国家的政治时,也是如此。那些编辑和选择故事的人仅仅是在遵从其行业市场导向的规则而已:流血的新闻可以横行无忌(if it bleeds, it leads)。日常状态、波澜不惊不算新闻。就像说“许多中国市民心满意足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作为一张报纸有卖点的头条。
??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它的负面性,而是内容太少、报道太少了。这是因为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与西方有很大的区别。西方媒体不是应当减少对达赖喇嘛或者六四运动周年纪念日的报道,而是应该写其它更多的、构成了一幅复杂的,并正在演变的整个中国社会图景的报道。
??然而,现在的趋势却是完全相反,媒体正朝着减少各类国际报道的方向发展。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也是由于经济上的问题。随着广告收入下跌,媒体的花费昂贵的海外站点在被迫关闭。这对新闻业和国际关系来说都是一个坏消息。
?? 所以,正如列宁同志教导我们的,要敢于问“怎么办?”中国驻欧盟大使宋哲给出了一种典型的错误答案。在最近《中国日报》摘选的一篇宋哲的演说中,宋哲说,欧洲和中国外派记者应该“使自己的新闻报道有利于中欧增进共识、增强互信、加强合作”,以及“尊重对方的发展理念、政策选择和文化价值观。”
??不对。这可能是驻外大使的职责,但是并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特别不是采访记者的职责。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要准确、公平和生动地报道他们的耳闻目睹,包括自己的阅读。如实报道,看到什么说什么。所以,还是让我们引用邓小平最喜爱的一句名言:“实事求是。”
?? 与此同时,像《经济学人》、《纽约客》、和《大西洋》等知名西方刊物都登载着有关中国的,经过核实的长篇原创文章。当我在北京期间,我看到BBC播报的一篇有关中国农民的报道,说他们因为城市的发展而被迫放弃自己房屋,政府答应,作为补偿,会给他们的孩子建一所新的学校。但是至今新学校的承诺都没有兑现。这篇报道能说是反华偏见吗?完全不是。这是实事求是,BCC正高举着邓小平思想红旗。
??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什么呢?在此文的开篇的叹息中,我略微惋惜地指出了大多数西方读者和观众再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里所看到的报道是什么样的。而斯塔尔在他的文章中,还特意谈到了“存在 ”(availability)和“曝光”(exposure)的区别,很有帮助。阿什这篇评论的最后说,每天关于中国的新闻很多,关注中国新闻的老练读者总可以找到好新闻的“存在”。但是,问题是一般民众,是那些只是每天早茶时翻翻报纸的大众,他们看到的往往是那些追求“曝光”效果(希望不是八卦)的国际新闻。
??神话式的国际新闻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回首叹息也毫无帮助。如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掘利用新型媒体的惊人潜力,让更多人,用更多的时间来曝光可靠、有趣的国际新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