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敌是友?东西方认知的碰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22-2009 15:5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by 译言

中国和其他国家仍将在不同层面继续碰撞--从人权到资源。但中国公民期待的是一个多极的世界,而不是成为全球霸权。

萧安玲 张丹   2009年05月22日

雷声大雨点大 @ yeeyan 翻译    原文链接

徐顺健(音)是中国的一位“民间”外交家。只不过他不穿西装,也谈不上风度翩翩。但三年间他所做的点点滴滴,都在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在飞往远在6000英里之外的乌干达之前,他从未离开过福建老家。他和队友们在乌干达的工作是把一条横贯该国76英里长、荒凉、崎岖的土路变成平整的大道。

“我们来之前,当地人只在电影里见过中国人。所以他们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都特厉害。”这位单薄、戴着眼镜的大学毕业生笑着说道。

“我呢,以为非洲人都很野蛮。现在我到这里了,才了解到他们很友好。”

三十多年前,徐顺健和他的同胞们很少有机会出国,也很难碰到当时屈指可数的外国游客。今天的中国则完全向世界敞开。然而这种前所未有的接触,既带来了新朋友和相互理解,也产生了新的矛盾。

从最近中美海军在南中国海的对峙,到中国对西方就西藏问题施压所表现出的愤怒,都让人们看到,随着中国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扩展,北京展现出越来越强的信心。而它的对手,则显得更加警惕。

多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以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为指导。“韬光养晦”的官方译本是“积蓄力量,静候良机(nourish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

可是近来的中国却一点也不“养晦”--时机似乎已经到来。不妨看看最近的新闻头条:中国工人在罗马尼亚罢工,中国买房团到纽约抄底,中国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和科索沃巡逻,中国海军参与抗击索马里海盗。中国总理温家宝公开对其所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的安全表示担忧。胡锦涛主席则在伦敦的G20峰会上成为瞩目的焦点。分析家们开始使用“G2”这个字眼--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中国副主席,也是目前看来最高领导人的后续人选--习近平在今年春天的一次出访中发出了与邓小平截然不同的声音。

“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习近平这样指责道。这一说法在官方媒体未见报道,但很快受到中国博客和国外外交官的关注。

“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西方媒体偏见

习近平这种不满的口吻可能令西方人士感到困惑,但却与中国民众产生共鸣。今年的一本畅销书《中国不高兴》,汇集了一系列文章,对西方的以强凌弱和国内的崇洋媚外进行了愤怒声讨。矛头指向奥运火炬传递面临的抗议,以及高消费国家对中国降低污染的要求。其中一名作者认为,中国迟早要与西方决裂。

尽管自由主义者对这本书嗤之以鼻,给予的评论糟糕到令人绝望,但该书仍旧雄踞畅销书榜首。在长长的声讨清单中,赫然在列的便是西方媒体的偏见。但本书的作者们谙熟公关策略,乐于借用西方媒体的曝光机会。他们选择了北京市中心的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与卫报记者见面。

作者之一王小东,一边品着卡布其诺咖啡,一边向我们解释中国为什么必须参与军备竞赛。他认为中国每年14.9%的军费增长还不够。王小东五十多岁,略显单薄,混合着一种学者气息、不恭的态度,和很强的鼓动性。

他愉悦地说道,“中国必须有把美国从地球上抹掉的能力。这是制约他们的唯一途径。”

“中国真心诚意地希望与西方合作,但仍然遭到西方国家的拒绝。”

“进入自由贸易这些年,我们感觉非常从容。因为我们在不断取得胜利,而西方节节败退。因此我们担心,在某一时刻西方国家会动用武力或政治手段与中国抗衡。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会需要更多资源......那必然会产生冲突。”

尽管很多中国人会不同意他的结论,但没什么人能反对他的论据。

时殷弘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倍受尊敬的对外政策专家。他则表示:“中国自己并没有象海外那样,把中国看得那么强大。我们面临的挑战及问题是与利益共同增长的。”他不认同两极世界的说法,而认为中国目前的状态,也许是“地区性强国的增强版”。


屈辱的历史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是个巨人:巨大的国土面积,庞大的人口,统一的国家体制,快速增长的军备开支,丰厚的外汇储备以及日渐增强表达自己的意愿。

但中国自己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个人口超负荷、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仍旧在外国强权的屈辱中复苏--这些强权也包括英国。而今天,中国仍被西方国家颐指气使。

《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一书的作者谢淑丽(Susan Shirk)教授称:“[中国领导人]有这样的担忧,一旦中国的国力增强过于显著,其他国家会视中国为威胁,会联合起来遏制中国”。谢淑丽曾任美国助理副国务卿。

“他们非常努力地展现出合作的意愿,一旦强大也不会成为一种威胁。他们愿意妥协、商谈,愿意坐到谈判桌前。”

而中国也很乐意动用一下它的影响力。去年冬天,由于萨科齐与达赖喇嘛的会面,中国使整个欧洲峰会延期。但同时中国又希望世界能喜欢中国。由于北京与亲大陆的现任台湾总统增进交往,海峡两岸关系处在几十年来最好的时期。中国投入数十亿资金在“软实力”项目上,设立“孔子学院”,拓展外文媒体的对外宣传能力。

然而,BBC最近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虽然 92% 受调查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是正面的,只有 39% 国外的受调查者持此观点。这一数字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6%。这是本次接受调查的21个国家中,反差最大的一个。

王小东称,“(国外)民众有很强的反华倾向。”

他坚称,“有时候政府里的人反倒更友好些,因为他们更务实。但受媒体的煽动,美国人对中国人有很强的仇视。德国、法国、英国也是如此。”

这种相互间的猜忌于去年春天拉萨严重骚乱时爆发,并点燃了随后高涨的民族主义怒火。中国民众指责西方媒体,甚至西方公众,对中国公民的致死无动于衷,夸大藏人的悲惨处境,并故意歪曲事实。中国的“愤青”甚至付诸行动,令(驻中国的)外国记者收到大量死亡恐吓。当一名西藏活跃分子试图从一名中国残奥运动员手中夺取奥运火炬时,民众的情绪达到了顶峰。数以千计手持国旗的抗议者围攻家乐福超市。在湖南,一名美国购物者在民众“打死法国佬”的怒吼中夺路而逃。


积怨

多年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媒体操纵助长了这种积怨。但对中国领导人来说,民族主义既需要扶持,又会成为隐患。民族主义为非民选产生的中国政府带来支持。但也会将政府推到并不那么明智的外交境地。而历史上更有因政府不能满足爱国主义愿望而遭颠覆的例子。于是,家乐福示威在还没有大规模扩散之前就被压制下去了。

王小东精通西方思想,从古典哲学家到贾雷得·戴蒙德以及弗朗西斯·福山。他曾游历国外,并关注西方媒体。但在他看来,西方渐深的影响,和(对西方)渐强的敌意之间,并不矛盾。这是对西方理念的一种自然反应。

“当中国人走出国门,他们会意识到外面的世界不像所说的那么好,中国也不是那么糟。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越出国旅行,就越民族主义。”

“我们的书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于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很多中国人把西方人想象成天使。[但]实话实说,我不认为应该有这么强的敌意。我们只是生意伙伴。”他如是说。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给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带来冲击,却也抑制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而同时,西方国家的消费者为中国公民带来就业机会。与此对应,中国从非洲获取大量矿物资源,但同时又为非洲带去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和其他国家仍将在不同层面继续碰撞--从人权到资源。但中国公民期待的是一个多极的世界,而不是成为全球霸权。

最近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一个调研向参与者提问“中国是否有实力领导世界”。54.4%的反馈认同中国“应当抓住经济危机这个天赐良机”。而另有41.3%则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认为“这种狂热的民族主义必须加以控制”。

离家千里之外的徐顺健(音)用筷子夹着碗里的米饭和炒菜,背景传来中国国家电视台节目的喧嚣。他到非洲来只是为了赚钱。而且,他想家。

但饭后,他拿给我们在乌干达同事家吃饭的照片。“你看,我也学着用手抓饭吃呢!”他高兴地说道。在旅行中,他找到了另一种滋味和对不同文化的喜爱。

“我想了解不同的国家,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 他这样说 ,“当然,当你去另一个国家时,你的爱国心会增强。但同时,我的心变得更加开放。”



十字路口的中国  第四天:中国与世界

是敌是友?东西方认知的碰撞

中国工人需要法律援助

中国进军非洲,向英国取经

显要的全球性挑战与复杂的中国态势

中国与西方可以找到共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