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向共和》观感三:瞿鸿禨反腐的教训z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3-2009 13:4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晚清腐败之不可救药,今日已是公论。但对于当时清国的百姓来说,身在庐山中,就不
那么容易明白真相了。他们也许还会以为,自己的地方官腐败,只是朝廷用人不慎。一
旦有贤臣辅佐,老佛爷擦亮双眼,来个雷霆万钧的整风,吏治就会肃清。

这种认识,不但百姓有,就连一位高官都有,此人就是晚清历史上罕见的清官瞿鸿禨。
1907年,军机大臣瞿鸿禨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史称“丁末政潮”。这场运
动打出了“肃清吏治”的旗帜,矛头直指庆亲王奕劻。奕劻当时是领班军机大臣,权倾
朝野,与其子载振公开卖官鬻爵。瞿鸿禨反腐可谓是“先打老虎后打狼”, 极有胆气。
可结果呢,却是慈禧太后将瞿鸿禨开缺回籍,他任用的反腐急先锋——御史赵启霖被罢
免、永不叙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走向共和》里将这段史实展现得非常精彩。瞿鸿禨在得知自己被强
制退休后,终于有所醒悟。他对自己的学生毓鼎喟然长叹:
咱们打了一张牌叫整肃吏治,表面上看,正气凛然。昨个我才想明白,老佛爷不看重这
个,她也不在乎你贪污腐败。可是你跟她离心离德啊,你就死定了。这一点啊,这么些
年,咱们就没有想明白。

对于这段话,网友一名兄认为瞿鸿禨反思得还不彻底。我也有同感,觉得这位老清官至
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代他分析一番的必要。

瞿鸿禨的意思是,慈禧太后更看重的是臣子的忠心,而不是廉洁。首先分析一下,为什
么太后为了获取忠心,竟不惜容忍臣子腐败呢?这里面的原因有两层:

一是出于统治集团的需要。专制体制是一种暴力掠夺体制。专制统治者最看重的是自己
这个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更不是国民利益。当很多百姓还分不清国家、国民
、政府这几个概念的区别时,专制统治者早就一清二楚,心中泾渭分明。戊戌年间,慈
禧就是怀疑康梁“只保中国不保大清”,才断然用脚投票,将维新运动变成了流血事件

所以,任用官员,是否忠心于统治集团是首要因素。历代君王都要求臣子们做忠臣,而
不提做廉臣,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出于慈禧太后本人的需要。当时的晚清很特殊,慈禧既不是“受命于天”的皇帝,
又不是国民选举的总统,执政就缺乏合法性,只能依靠统治集团内自己的派系来维护执
政地位。她最大的政敌是光绪帝,所以朝廷里就有帝党和后党之分。虽然戊戌年后,慈
禧一派独大,但光绪帝依然潜伏着反对力量。
对于慈禧来说,她本人的利益又大于整个统治集团的利益,庚子年间,就是因为听说洋
人欲逼她“归政”,才不惜山河破碎对十一国宣战。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执政地位,
她更需要的是对自己忠心的臣子。

这二个因素加起来,慈禧对于忠心的看重,就超过了历代皇帝。比起这种高标准的忠心
,臣子其他方面自然就只能算小节了。《走向共和》中,慈禧就把用人原则说得很清楚

有些人,是有忠心没有才干,这个嘛,还可以让他慢慢历练;可有的人,是有才干没忠
心。我告诉你,这样的人,我是不会留着他的。
说过忠心,再说说老佛爷又是怎么看待腐败这种现象的。

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普天下人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的道理,统治者焉能不知?统治集团就是个强盗集团,只许大强盗享用,不许小强盗
分赃,谁还会拥护你呢?所以历代统治者对于腐败,大多是睁一眼闭一眼。像大贪官王
恺,在与石崇搞穷奢极侈的比赛时,晋武帝还在幕后助战呢!
当然也有例外,朱元璋出身贫农,打下天下后也像小地主般的吝啬,对贪官甚至“剥皮
实草”。可是对于其他君主来说,就算有朱式性格,也难以复制朱式手段。因为大明是
老朱亲手打下来的,威望崇高,又集军政于一手,“我活着,军队跟我走”。他还怕“
我死了,军队跟老帅走”,所以把老帅们都杀光了。真正的大权独揽、只手遮天。
可是后来的君王就不成了,虽然接班,但没有开国之君的威望,也没有亲手缔造的军队
,还缺少亲身培养的干部。要维护执政地位,就只能威逼利诱,两手都要硬。于是,接
班时大肆封赏官员就成了惯例。康熙就因为张廷玉等人已经官高到顶,为便于儿子接班
,临死前不得不先将他们免职,等儿子上台好重新封赏。

所以,中国的专制王朝,往往越到后来,君王越需要笼络臣下,于是一代也更比一代腐
败,直到灭亡,不断印证着历史周期率。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如果臣子真的很清廉,君王也未必会真喜欢。因为这意
味着你可以离开这个统治集团而生存,而贪官只有依附于这个统治集团,才有利益。《
走向共和》中,慈禧对庆亲王奕劻推心置腹,:
奕劻啊,咱大清要真是给糟蹋了亡了国,你那财还从哪儿来啊!

慈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况且,贪官与统治者,不光是一荣俱荣,还是一损俱损的关系
。专制统治集团实际是个暴力掠夺的强盗团伙,那么你参与掠夺,等于是纳了投名状。
林冲上梁山时就懂得,即使杀不得人,抢一担财帛,也可算得上投名状,就有入伙的资
格。历代农民起义,都有很多人是被“裹胁”的,逼着你杀掉本村地主,手上有了血,
你就不得不参加起义了。

官员也是如此,镇压了民众,或者是压榨了民脂民膏,自身就与统治者、与整个统治集
团的利害绑在了一起,一起享福,或者一起被清算。

所以越是贪官,在统治者眼中,他的忠诚就越可靠。如果身握重权又无贪欲,则其心不
可测也。秦将王翦就深谙此理,带60万大军在征楚路上,接连五次派人向秦王请求赐予
田宅,秦王这才相信他绝无二心。

瞿鸿禨对这些道理不明,焉能不败?何况,他还犯了个更大的错误,就是竟然将庆亲王
奕劻作为反腐的头号对象。

奕劻是谁?他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真正的皇族血脉。慈禧上台后,特别是经历
戊戌之变,越发觉得,还是爱新觉罗自己的儿孙靠得住。于是对奕劻父子极为倚重。奕
劻父子等于是清王朝的世袭董事,瞿鸿禨只是被雇佣的高管人员而已。要反腐,打几个
中层干部还可,打高管就得看老佛爷这个董事长的意思,要打世袭董事,还是董事长最
信任的亲戚,那就是螳臂当车了。

此外对于慈禧来说,还有特殊的一层:她不是皇帝,也没有儿孙可作皇帝,这天下并不
是真正属于她的,严格来说,她只是代理人。这就注定,与帝王相比,她对于现世自身
的利益更为注重,而对于腐败对王朝根基的侵害更加宽容。
所以综上所述,慈禧是不可能像瞿鸿禨相像得那样,会配合他铁腕反腐。《走向共和》
中,她甚至对这场有声有色的运动非常反感:
闹得满世界都知道,让洋人笑话咱们,大清官员都贪赃枉法,让海外的那些革命党有了
谋反的口实,这可有什么好啊!

不过,回想当初,老佛爷毕竟是对瞿鸿禨“肃清吏治”的主张赞赏有加的,那么她对于
反腐工作的真正的设想又是什么呢?《走向共和》中,慈禧对最大的贪官庆亲王奕劻交
了底:
我也不指望你能够改到哪儿去。经常警戒着自个一点,别太张扬就是了。

原来,慈禧反腐的目的是维护大清的形象,顶多打几只苍蝇,让官员们稍作收敛,别太
出洋相而已。而且就算是“打苍蝇”也得“听招呼”。《走向共和》中,慈禧对负责监
察的御史的工作提出这样的要求:
就是家里头养条狗,咬谁不咬谁,要它咬几口,也得听主人的。

可惜直到被扫地出门,一代清吏瞿鸿禨才开始明白太后的意思,离京前,他对学生毓鼎
表达了对贪官的钦佩:
你看看人家,玩者、闹着,又搞女人、又搂钱财,可是政治上永远正确,屁股坐的永远
是正确的地方,那才是真高!咱们从一开始啊,就败了!

比起贪官们,瞿鸿禨确实不聪明。当初,他可以举起“肃清吏治”的大旗,可以喊“先
打老虎”的口号,但是千万不要真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最后,按照老佛爷的指示,
借反腐之名,打掉几个政治不正确的官员,就功德圆满了。将来就算光荣退休,也会万
民景仰。

当然,瞿鸿禨的真反腐是悲剧,慈禧的假反腐也是悲剧。这种扭曲的统治方式,虽然暂
时维护了自己的地位,维护了专制体制,但也维护了千年不变的王朝兴亡的周期率。如
果这种强盗体制不能改变,那么强盗团伙的宿命也就一定会来临,正应了强盗行当里的
那句俗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 来源:.一路BBS yilubbs.com.[FROM: 130.203.0.0]

※ 修改:.bridged 于 Jun  3 17:42:11 修改本文.[FROM: 130.203.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