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原:六四的局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6-2009 09:2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六四民主运动过去20年了。这场运动唤醒了民智,揭穿暴政的真面目,但最终不敌暴力镇压,以惨败告终。中国因此而错过了一次民主转型的机会。六四民运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较量双方力量过于悬殊的关系,但民运自身的局限也是一个致命的关键。

这些致命的缺陷表现在:

1,对中共心存幻想。六四民运从学运开始。学生们跪地上书,请求中共恩准对话、反腐、实行民主改革。但共产党从来都是非友即敌,你不是我的人,就是我的敌人,没有什么公平对话,只有枪杆子说话;再有的就是绝食抗议,学生以为党会像父母那样爱护他们,并做出某种程度的退让;面对戒严和军人的威胁,天真地以为这是吓人的把戏,直到开枪了,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

2,激情多于冷静。学生、市民们以一腔热血呼唤民主,勇气可嘉。但他们忽视了对手的绝对强势,包括武器和心态。中共是不怕死人的,只怕打你不死。中共从闹工潮、学运、武装起义,到对抗国民党,建国后的多次杀人运动,一路过来没少杀人,所以也不会在乎多添一桩血案。多杀几个不多,少杀几个不少。

3,说教多于务实。20年前,民主、自由、人权等词,太广义,太新鲜、“太反动”。民主制度的好处,论证来论证去,还是制度,只停留在政治层面,没有直接地落在国计民生上。一般人眼里,民主又不能当饭吃,它不是米饭馒头、老婆孩子和住房,所以不值得用性命去争取。只有反“官倒”比较明白,最有号召力。如果做个调查,也许当年的“民主女神”柴玲,不会比现在的“抗暴女神”邓玉娇更有震撼力,因为所有人都能读懂邓玉娇,却并非所有人都能读懂柴玲。所以,民运走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就没有足够的支持力量了。当年“造谣大王”肖斌出差北京,正好耳闻目睹屠城血案,在街头接受美国有线电视CNN的采访,用血流成河等语言形容屠城惨象。回到大连,他的画面正好被央视转播,要通缉他,结果被两女子看到后,义愤填膺地、毫不犹豫地举报了。他为此入狱十年。如果他在政治文明程度高一点的城市,就可能会躲过这一劫了。那两女子的“觉悟”,让很多文明人觉得不可思议。

4,精英政治导致某种程度的孤立。六四学运后来发展成民运,并非学运的初衷,他们很单纯地只想直接地跟中共叫板。这跟清末的“公车上书”非常相似。后来,市民、社会各阶层加入,让他们无法控制局面,就出现排他倾向。余志坚、喻东岳、鲁德成三人从湖南到北京,向毛像扔油漆,向独裁专制挑战,结果被学生纠察队送交警察,导致三人被判重刑,喻东岳还在监狱被折磨至精神失常。六四民运被镇压时,不少保护学生、拦截军车、烧毁军车的“暴徒”被判重刑,但是他们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后援,有些仍在监狱,有的出狱后,生活极为艰难。如果学生们运用他们的影响力,给这些难友以实际的帮助(也许帮助过,只是外界不太知道),应该会得到更多的支持,更有凝聚力。民主的实现,是要靠全民争取的,单打独斗,终究不是一个强大的独裁政权的对手。所以,各人、各团体,如果能求大同,存小异,才能实现目标。同时,相容也是民主的一个要数。

尽管六四民运存在着种种局限,但仍不失为一场意义深远的民主运动。看看近日中共对网络、天安门广场和异议人士的过度控制,就知道民运的力量没有减弱,仍在壮大。等到下一场变革的来临时,中国人会变得更为成熟。

──《观察》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Friday, June 05, 2009

本站网址:http://www.observechina.ne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