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地网评员QQ群与业务培训一览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10-2009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如果能看到他们群聊 log 就更棒了。

http://twitter.com/xiahua/statuses/2102589589
xiahua: 真理部也太招摇了吧:QQ群搜索“网评员” http://qun.qq.com/air/#search/tx/%E7%BD%91%E8%AF%84%E5%91%98

http://twitter.com/laohudashu/statuses/2102617466
laohudashu: RT @amoiist: RT @doubleaf: 各位网评员,请注意了!http://bit.ly/uIiwu |一忌导向,二忌贴子凑数,三忌官方语气

http://twitter.com/_dz/statuses/2102649715
_dz: 网评员注意,上峰紧急通知!http://bit.ly/H4ft (via @doubleaf) // 原 来 纪 委 是 干 这 个的 !

http://twitter.com/heifenbrug/statuses/2102653928
heifenbrug: 誰統計下總人數 RT @xiahua: 真理部也太招摇了吧:QQ群搜索“网评员” http://bit.ly/lpeTp

http://twitter.com/_dz/statuses/2102660092
_dz: 各位网评员,请注意了!http://bit.ly/uIiwu (via @doubleaf) // "请网评员同志们精心起草向张文雄书记的提问,并登陆直播帖参与舆论引导工作"

http://twitter.com/xiahua/statuses/2102772358
xiahua: 本周推荐《网评员不可不读的100个小故事》《谁动了网评员的奶酪》《阳光总在风雨后——青年网评员成长史》《网评没有任何借口》《舆情引导力》《网评先锋成长信札》《战网评魔》。更多愚乐咨询请关注@doubleaf 老湿发掘成果

http://twitter.com/heifenbrug/statuses/2102773808
heifenbrug: RT: @amoiist: 哪个哥们把网评员的教程整理贴在网上供人观瞻 \里面有不少他們的隱私信息,真夠馬虎的

http://twitter.com/rtmeme/statuses/2102784706
rtmeme: RT: @doubleaf: 各位网评员,请注意了!http://bit.ly/uIiwu

http://twitter.com/shizhao/statuses/2103022010
shizhao: 网评员就是不一样,连用户ID都是发的 http://qun.qq.com/air/#62161719/bbs/view/cd/1/td/11

http://twitter.com/snowyowls/statuses/2103072163
snowyowls: 直白地说,网评员是“舆论引导员” http://qun.qq.com/air/#62161719/bbs/view/cd/1/td/15

http://twitter.com/zhuanwan/statuses/2102744900
zhuanwan: 注意了一下那些五毛群的分类,最多的2类是同事群、职业群

http://twitter.com/wumao/statuses/2103010788
wumao: 我们五毛找到组织啦!!! http://htxt.it/njUS

http://twitter.com/wumao/statuses/2103016308
wumao: 我们五毛有力量2 http://htxt.it/IXDA

http://twitter.com/wumao/statuses/2103021072
wumao: 我们五毛有力量3 http://htxt.it/nRMg

http://twitter.com/wumao/statuses/2103022674
wumao: 我们五毛有力量4 http://htxt.it/cOoR

http://twitter.com/wumao/statuses/2103032960
wumao: 我们五毛有力量5 http://htxt.it/D6tS

http://twitter.com/Terryxiao/statuses/2103089836
Terryxiao: 网评引导帖示范点评 http://qun.qq.com/air/#62161719/bbs/view/cd/1/td/14 |又名为《我是如何迅速掌握五毛本领守卫网络长城的》

http://twitter.com/snowyowls/statuses/2103152869
snowyowls: 五毛特征:http://qun.qq.com/air/#62161719/bbs/view/cd/1/td/14

http://twitter.com/lengmian/statuses/2103156249
lengmian: 江西上饶五毛党成员合影 http://qun.qq.com/air/#59057150/album/show/alid/3/pid/2

http://twitter.com/snowyowls/statuses/2103184141
snowyowls: 自信看那些优秀评论,还是居高临下的语气。这说明靠语气可以区分专业五毛和义务五毛

http://twitter.com/lengmian/statuses/2103196108
lengmian: 五毛QQ群有言:上为中央为党分忧,下为地方为民解难;汇聚四面八方喉舌,联结五湖四海草根。哈哈!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
南岸新闻舆情网评网南岸的新闻联络员、舆情信息网评员集中地!
群论坛首页标题 作者 最后回复 回复时间 回复/浏览
[新闻版] 教你玩转QQ群 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 2009-05-06 0/4
[网评版] 评论文章例选 宣传部 许
宣传部 许 2008-07-04 0/18
[讨论版] 4月16日网评撰写 宣传部 彭
宣传部 彭 2008-04-16 0/18
[讨论版] 王迩宾:网络评论写作需要夯实 “三... 宣传部 彭
宣传部 彭 2008-04-15 0/14
[讨论版] 王迩宾:网络评论写作需要夯实 “三... 宣传部 彭
宣传部 彭 2008-04-15 0/8
[讨论版] 唐维红:网络评论的写作与编辑(二 & 宣传部 彭
宣传部 彭 2008-04-15 0/10
[讨论版] 唐维红:网络评论的写作与编辑(一 & 宣传部 彭
宣传部 彭 2008-04-15 0/7
[讨论版] 转载:舆情信息写作技巧(一) 宣传部 彭
宣传部 彭 2008-04-15 0/13
[讨论版] 转载:舆情信息写作技巧(二) 宣传部 彭
宣传部 彭 2008-04-15 0/11
[讨论版] 舆情信息与网评报送办法 宣传部 彭
宣传部 彭 2008-04-15 0/30
[讨论版] 4月14日网评任务 宣传部 彭
宣传部 彭 2008-04-15 0/21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5/td/1
群论坛首页 > 网评版 > 浏览帖子
评论文章例选
宣传部 许亮 2008-07-04 17:00:41 回复
责任扛在肩 温暖遍人心
http://pl.cqnews.net/system/2008/01/29/001045209.shtml
郑明祥
近段时间,持续低温紧锁山城,暴风雪多次袭击山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冰冷的灾害性天气中,在这个岁末天寒时节,有一股肩头担着责任、心里装着人民的强大的民生暖流,不断地传递与扩散,温暖着广大人民的心。
责任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完全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社会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无论是国家、政府制度或执政方针、执政行为,都是为了人的需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利益。在这场正在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各级党委政府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把以人为本扛在肩上,而且已经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动。
责任是公仆意识的外化。增强公仆意识,不在空喊,重在行动。记得邓小平同志说过:“不做官,只做事。”这“只做事”就该是公仆的本份。做事就得深入下去,到群众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情,倾听群众的呼声,按照群众的意愿去想问题,去做决策。巫溪县委县府的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抗雪救灾,在“冰坝”上为群众凿冰取水,为孤寡伤残担柴送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小平同志的“不做官,只做事”的公仆本色。
责任是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和优良传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从政者的道德和责任。有许多网民称,暴风雪考验着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应该说在这场考验中许多领导干部得了高分,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默认和赞许,但我们也看到了有少数干部在考验中的了低分。我们的各级干部不应只是在各种灾情面前才有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任何时候都应该老老实实地替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在百姓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这场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考验的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意识。各级党委政府的多数领导干部在这场考验中给人民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当他们站立在风雪中俨然一个“雪人”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时,他们的心里可热乎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看到我们的领导干部冒着严寒为他们的出行和生计忙活时,他们的眼里热热的,心里更是暖融融的。

称道重庆在雪灾中的军令状精神
http://pl.cqnews.net/system/2008/01/29/001044989.shtml
杨光志
《时代信报》1月28日一、三版详细报道了重庆市为实现“不能因雪灾冻死一人”的生命承诺而开展的城市大救援行动,雪灾中听闻这样的严令,这样的倾部门之力全力以赴寻找城市流浪者的举动,种种温暖细节情形令人感奋。作为全国首个敢于做出如此底线承诺的省市,重庆的这一死命令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于生命平等的理解,是“人比GDP重要”施政理念的具象化,是官方面对灾难考验下与民同甘共苦的亲民善举与施政正道。
这样的军令状,不是被迫发出,不是上级要求,而是源于责任自觉,是政府勇于担责、民众攻坚克难、坚定抗灾信心的“定心丸”,是各级部门单位善于负责的“指南针”,更是便于社会各界实施问责而自我加压的“豪迈誓言”,精神可嘉勇气可赞,值得全国都来借鉴和有效推广,以使这样的军令状,可以更加放大音量,通过相关责任人灾前监控巡查,灾中指挥抢险,灾后安置灾民和处理物资损失善后等,形成纵向到村到户、横向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层级长效工作机制。
为使这样的底线要求能令行禁止,需要形成全民共识,也需要全面而最多地调动资源。譬如这则新闻,就有一处字眼很让人心痛:有一个受救助的铜梁老人说:“家里没有吃没有穿,我回去做什么?”这话里,藏匿着对城市单独发力实施救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存难题的无奈,也反应出现行救助体制确实有一些空泛无力之感。那么,相应地,城市的救助行动,就需要乡村作为来对接,并且促进相关制度反思。
以老人与病残者为主体的农村流浪乞讨人群进入城市,一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原因,或者是儿女不孝,或者是村霸作恶,或者是生病受灾;或者是由于是青壮年均出外打工,乡村两级“五保”制度弱化、无法实施对于孤寡老人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保教)”;更普遍的是,有些脱贫无力或由于生态严重恶化、灾荒不断的地区,当地人干脆将“移地就食”作为一项不得已的应急措施长期默许。这些情形的尚存,将严重冲消城市救助的效果,类似铜梁老人一样的流浪人群就会一直在异乡流浪下去。
所以,要根本上解决乡村孤老残幼人群变成城市乞讨者的困境,城市不能唱独角戏——需要有这类人群的流出地配合行动,需要灾害形势更严峻的乡村所在地政府承担起责任来,祭出重拳以呼应主城动作,形成合力对接,治标更治本,不然,一年又一年的城市大搜救,就会变成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的“壮举”,尽管感人,却没有真实的意义。
在《城市收容遣返条例》取消后,取而代之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其实是一个不甚全面的变法“急就章”,依照这个办法“强制”到 “自愿”的原则改变,民政部门最常遭遇的尴尬是:那些伪造身份骗取同情的职业乞讨者对这样的救助行为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乞讨收入,几乎可以与城市中等收入人群相比;此外,这类恶丐还惯常以攻击性、耍赖式乞讨也亵渎公众爱心,成为城市的视觉与道义污染;而那些“货真价实”的遭灾受困人群,很大一部分又囿于面子,怕被贴上“乞丐”标签,而拒绝接受政府好意;至于那些沦落街头的智障与残疾者,则因为无行为能力,压根儿就不知道主动去争取政府救助,每每甘于龟缩在城市最肮脏的角落里被人遗忘。以上综合因素加起来,就造成了城市流浪人群要么拒被救助、拒被送回,要么救助返乡后又重新出来继续流浪的一次次恶性循环。
不让一个流浪者冻毙街头的城市大搜救固然让我们感动,但这种举城市之力而推行的救助行动,难以根绝城市流浪者的身影,只有城乡合力,既治标又治本,调动起更多的社会资源,建立更加务实、效率更高的救助渠道,才能一步步减少城市乞讨人群,才能让铜梁的张大爷李大爷们产生归乡之心,。此外,假设我们能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救助法》,则来自全社会的救助行动将可以有更大作为的操作空间,不仅可使 “不因雪灾死一人”的“军令状”得以真正保证兑现,且对从根本上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城乡的美观与和谐都具有可贵的探索意义。

让人性的光芒照耀重庆  温暖这个寒冷的冬天
http://pl.cqnews.net/system/2008/01/29/001045212.shtml
杜术林
横亘中国17个省市的灾害性雨雪天气开始肆虐我们这座坚强的城市,从本月12日起至今的灾害性雨雪天气,已造成全市20个区县、46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68亿元,市政府紧急动员,做出“不死一人”的庄严承诺。
这是一个让人心感到温暖的承诺,我们希望,让人性的光芒照耀重庆每一寸土地, 温暖这个寒冷的冬天。是的,在灾难面前,生命是最宝贵的,是我们最大的人权。
这场久违主城17年的雪花,也许让你感到了浪漫,感到了诗意,感到了久违的童心和旧时的情怀。可是,大雪封山,我们的困难群众可有棉被。天寒地冻,城市流浪儿童可有衣穿,面对持续不断的雨雪天气,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雪灾不可估量的破坏力量。灾害已经造成多条公路中断或封闭,物资运输和群众出行受阻;多处供水管道爆裂,场镇和高寒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电力、通信等设施设备损毁严重,停电现象严重;农作物受灾严重;一些牲畜、家禽被冻死。为此,市政府首次启动《重庆市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预警级别为特别重大级气象灾害,表明重庆高层对此有了充分认识,我们必须拿出抗击百年水灾和旱灾的勇气、精神和毅力,抗击这场暴风雪!
   但是,政府的应急保障只是一个方面。当务之急,是在严寒中苦苦等待温暖的困难群众,是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流浪者,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保护他们的生命是彰显我们城市人文底色的重要标志,是我们每一个市民对生命的珍重和热爱,也是一份崇高的道义和责任.。尽管民政系统和城市救助系统开始了城市大营救,但是面对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救助人员就是全天巡逻,也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只有人民的力量可以战胜当前的困难.我们希望每一个市民,都亮出你爱的目光,看看自己的身边,有没有没有衣穿的邻居,有没有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一饭之恩,可助人度过暂时的风雪,一衣之助,可让人度过致命的严寒。让每一个在重庆盛开的生命之花,都能迎接2008年那灿烂而温暖的春天!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1/td/9
4月16日网评撰写
宣传部 彭湃 2008-04-16 12:33:29 回复
网评撰写:建设“智慧重庆”“健康重庆”的网评。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1/td/1
王迩宾:网络评论写作需要夯实“三个功底”(一)
宣传部 彭湃 2008-04-15 17:15:45 回复
网络评论是网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它是评判一个网络媒体能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尺。好的网络评论,不光能开掘新闻事件的内涵,还是强化舆论引导功能的重要手段,能引导网民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讨论。
  网络评论按评论的形式来说,有论坛上的评论、新闻跟贴、专家或网民的专栏评论、编辑导语、视频中的评说、博客中的一些文章等等。按评论的内容来说,有政论、经济评论、思想评论、文化评论等等。
  写好网络评论大致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题
  一篇网络评论的成败在选题(也叫选材)。题材选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水准和分量。好的选题要把握“三性”:
  1、重要性。选题要选重大题材,选取对国计民生、改革发展大局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选取领导和群众关注的事,这样吃透“上、下两头”后,选取的题材,才容易产生广泛的影响;选取那些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能抓住大众心弦的“热点”问题,选取那些题材可能较小,但后果、影响十分严重,骇人听闻的事情。这些都是网络评论的议题。往往题材小,鸡毛蒜皮的事情,从小题材中看不到大的后果和隐患,就不会引起广泛关注。所以,花费同样的精力、时间,为什么不捡网民普遍关注的题材写呢?《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说:“如果写税收,你就会触动每一个美国人,写玫瑰栽培,那么你只会赢得相对较少人的关注。”
  2、导向性。网络评论必须有鲜明的导向性,体现党和人民的主张、愿望。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明确。早在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曾说过: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导向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面题材。即具有方向性的新闻事件。方向性新闻指的是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人物、事件、经验、风尚、成就等客观现实。衡量是不是具有方向性,应以党中央的最新决定、方针、政策为准绳,应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准绳,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准绳。
  二是负面题材。选择负面题材,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批评,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引导社会舆论予以谴责,从中可以引出教训,引以为戒。写批评性评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被批评的事情要属实。第二,被揭露的问题具有典型性。第三,评论本身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具备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或具体办法。
  3、贴近性。贯彻新闻“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个“贴近”,在时间上还要接近眼下。因为,事情一陈旧,时效已失,社会中已无人念及,即使有好文章,也不会为人所重视了。
  选题的“四宜四不宜”原则:
  宜选大题,不宜钻偏题;宜撰近题,不宜作远题。宜写难题,不宜写险题;宜创新题,不宜袭旧题;
  二、立意
  选题和立意是评论写作过程中构思酝酿阶段的两个主要环节,关系着评论的成败或优劣。一般情况下,选题在先,立意在后。当然它们又是互相渗透,不能截然分开。选题旨在提出问题,立意是解决问题的论断和结论。它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一个成功的立意,即主题,要有新颖性、针对性、准确性、前瞻性这四性。
  (一)新颖性
  1、有独到见解。能触及新的矛盾,或提出新的主张和见解。
  2、选取新的立论角度。例如:将视觉移向舆论的非热点;从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被掩盖的矛盾侧面选取角度;注意对解决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角度就像拍摄景物时镜头所取的位置和方向,适当变换立论的角度,能使评论常写常新。
  3、在与浮浅或片面观点的交锋中说出深刻、全面的观点。
  (二)针对性
1、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进行立论。2、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进行说理引导。3、针对错误的观点,针锋相对,进行批驳,拨正舆论导向。4、针砭时弊,针对社会不良现象,对症下药。
(三)准确性
包括下列几个方面: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提法和分寸的准确;逻辑的准确;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准确性,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
  (四)前瞻性
是指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察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地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极其发展趋势,提前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或事物发展的前头引导舆论。
  立意(论点)的表现形式就是判断。
  判断事物(新闻事件)究竟是什么?怎么回事?它怎么来的?受什么影响?与什么发生关系?将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些是关于事实的判断。还有价值判断:它具有什么意义?好还是坏?美还是丑?
  为什么有的评论立意不深?给人印象不深?就是判断太容易。过于容易的判断,实际上近似于对事实的陈述。而没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也有风险)的判断,就不能说它是一篇好的评论。评论的判断,应高于读者一般的知识经验“水平线”,至少不能在这个“水平线”以下。
   三、论据
  立意有了,就要有论据来说明它。论据就是事实。好的论据,要新鲜、一致、接近、可靠、典型。
  新鲜:要提供新鲜的事实或信息作论据,而不要依赖那些受众已经熟知的信息。论据为什么要新鲜呢?因为人们总是被那些新的信息所影响,所吸引。只有高质量的新的信息,才可能充分触动作者的思考,作出更高质量的判断。
  一致:论点与论据应一致,不能矛盾。论据为论点服务。
  接近:评论者与论据的距离要接近,最好是自己经历的事情,不是转了好几手的材料。因为距离越远,可靠性越低。
  可靠:如引用的事例,在哪本书上,第几页,不是好象在哪本书上。
  典型:论据须能说明论点。论据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只有我认可的事情,不叫典型。
  四、论证
  “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普通逻辑)。论证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理性连接。就是用那些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东西来达到一个人们还不知道、不熟悉的结论。
  论证都是从前提到结论,基本的逻辑论证方法表现是:
  演绎: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归纳: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类比: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这是“从个别到个别”。
  演绎推理是以一般原理作为前提的。这个“一般原理”,在常常为“公理”或一个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知识与科学知识。所谓“公理”,是指人们普遍认可的、因而其正确性无需证明的观点。演绎推理有一种反驳形式就是归谬法:把对方的观点暂时接受为前提,并以此推演下去,直到推出荒谬的结论,以证明这个观点的错误。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足够多的事例,具有相同的属性,在没有观察到相反事例的情况下,才可能得出一个必然性的结论。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属性的结论。
  反驳。反驳是论证的一种特殊形式。驳论总是起于怀疑。怀疑的对象,一是常识,二是逻辑。也就是说,对方的论据或结论不符合常识,或者对方的思维方法(即论证方法)错了。
  五、布局
  网络评论没有统一的布局模式,一般来说,网络评论要讲究布局。布局,就是要有开头(引论)、中间(正论、展开)、结尾(结论)三部分。要讲逻辑,考虑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再谈什么,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要考虑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每一层次是什么意思,要清楚;各层次之间怎样过渡,都要协调和合理;最后首尾要呼应。布局是与结构相关的。文章的结构,就一般而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评论的结构顺序。
  六、说理论述的几点要求
  1、论据与论点统一。
  2、虚与实统一。虚指理论、观点、思想。实指事实、故事、材料。虚实结合,才会有血有肉。
  3、严肃与生动统一。严肃的主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达到情理并茂。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1/td/8
王迩宾:网络评论写作需要夯实“三个功底”(二)
宣传部 彭湃 2008-04-15 17:16:50 回复
    七、网络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讲理。要言之有理,就要站在事实之上发表评论。要给人信息,比如数字、对比数字(有时还要配上图片)等等,用事实说话,理才能站得住脚。理要说得合理,不是强词夺理,强加与人。理要说透彻,说得深刻,不是蜻蜓点水,只说说皮毛,不告诉人家为什么。那些思考不深入,文化含量单薄,就事论事的“应景”的制作,只能是“速朽”的文章,没有价值。网络评论应提倡理性,提倡冷静思考,“心肠要热,头脑要冷,观点要明”。实际上,所谓讲理,讲的就是政治,讲的是政策,讲的是思想,讲的是事实。讲理,还包括态度要和蔼,以朋友的面目出现,与网民平等地交流。
  2、要有本。网络评论是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评论解决的也是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和引导人的问题。这就要求:(1)必须用党的基本方针、基本路线规范自己的观点,不能传播背离党的方针、路线的言论。(2)在民族、宗教、维权等敏感问题的言论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准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3)在民主、法治、社会基本价值观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上,表达积极、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人民团结的各种观点。这三条原则是网络评论写作的立足点。
  3、要辩证。用全面、发展、联系(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全面,就是要屏弃主观、片面、肤浅的观点。鲁迅最反对片面、表面地看问题,他对一些外国旅游者初到中国,看到一点便匆忙下结论的做法,是很不以为然的。有些观点片面,甚至可笑,就是由于了解事情不全面造成的。只有进行多角度、深入地观察,只有了解了全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鲁迅劝人“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鲁迅的文章就很全面,他批评得较多的一种片面性的表现是:求全责备。另一个就是删除枝叶。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评论上,尽量要采取 “高容量、低密度”原则。“高容量”是指披露的信息内容尽量周全,最大限度压缩不同立场网民继续质疑的空间。那种与网民一来一回的网络论战是化解舆论矛盾的大忌。“低密度”是指信息披露次数要少,因为每次新的信息披露都是新的炒作源头。
  发展,就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鲁迅说:“老的让开道,催促着,奖励着,让他们走去。路上有深渊,便用那个死填平了,让他们走去,少的感谢他们填上了深渊,给自己走去;老的也感谢他们从我填平的深渊上走去。”(《热风》•随感录四十九))鲁迅极其爱护新生力量,将他们看作人类的希望。他最反对对新生事物的摧残,也反对对新生事物的求全责备。他说:“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有些人看来,生下来的倘(tang)不是圣贤,豪杰,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鲁迅嘲笑这类人连愚妇人都不如。鲁迅在他的杂文里总是竭力发掘新事物的美点,努力促其成长。然而,在人类历史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往往缺乏鲁迅这种精神,总是旧的阻碍着新的前进。
  联系,即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正法的核心。它的意思是,任何客观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即依赖,又排斥。对立的双方会互相转化,凡事搞过头了,就会走到相反的方面去。比如,办事彻底原是好的,但彻底也要有个底线,走过了头便会“透底”。鲁迅熟练地运用了这一原理来分析具体问题。比如,捧与压,本来是相反的,但有时却会起到相同的作用。他说:“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或者凭官力,……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yan)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看问题不能看表面现象。鲁迅积多年之经验,认为其言一激烈,其人便可疑。因为左右原是相通的,左得过分,就会走到右边,连续向左转,就会碰到向右转的朋友。鲁迅不肯讲过头话,不愿做过头事,因为那只能图一时之痛快,或者可以邀功请赏,而于实事无补。所以当形而上学猖獗之时,鲁迅能够不为所动。网络评论也是这样,只有运用辩正唯物主义的方法,才能对问题作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4、要鲜活。网络评论,不光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要让读者愿意看,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须要远离“套”、远离“空”。“套”包括套话,套路,程序,规矩。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文章中,对“党八股”列举了八条罪状,在网上还依然存在: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无的放失,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等。语言要写得生动,一是说自己的话,一是运用形象语言,用形象说话。比如人们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毛泽东说蒋介石下山摘桃子的那段话:
  “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来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浇,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他说,此桃子的所有权属于我蒋介石,我是地主,你们是农奴,我不准你们摘。我们在报上驳了他,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利摘的应是我们。”
  这就是用形象说话,给人一个画面感。使评论鲜活的其他方法还有:
  一是巧喻善比。适当地用点比喻。
  二是有感情色彩。能感觉到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三是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如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
  四是要有点幽默感。
  八、写好网络评论要夯实三个功底
  1、夯实理论功底。网络评论工作者应具备政治家的眼光和理论家的头脑。要像政治家一样,满怀热情地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前途和命运,胸怀全局,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努力。这就要有政治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深厚修养。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作指导。我们的文章,之所以水平不高,没有升华,不敢作出判断,实质上就是缺乏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创新。文章中,要能说出别人说不出的那几句话,哪怕一、两句也好。要有自己思考的话,不下笨功夫、慢功夫、硬功夫很难写出来好的网评文章。现在,看起来生活节奏加快了,人心浮躁,实际上做任何事情,还是要沉下心来,精益求精,才能做好。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理论创新的勇气。文章的深度,取决于作者理论功底的深度。
  2、夯实知识功底。网络评论工作者,不可能无所不知,但他应该兴趣广泛,善于学习,努力成为“多面手”、“杂家”。一名优秀的网络评论员应该智慧和博学,理性和情感兼备。做到写出来的文章,外行能看懂,内行也认可(挑不出毛病来)。使文章能够旁征博引,言而有据,不虚不浮,实实在在。一篇好的评论文章,也是多种学科知识兼容的结果,蕴涵着知识的力量。比如,评论的论证需要逻辑推理知识;辞章句法的准确应用需要语法知识和词汇的丰富;论据需要丰富的典故的运用、历史和现实的知识积累等。夯实知识功底,除了多阅读以外,还要多调查研究,从调研中获得启示和灵感。还要多积累资料。
  3、夯实文字功底。在有限的篇幅内,要写出文采,要让网民爱看,必须夯实文字功底。这就需要多读经典文章、著作。人的阅读分六种追求:即追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美感。前三个层次属于消费型,看完了就完了。后三个层次属于积累型。就像一个国家的能源、交通等基础项目建设一样,只有在积累型阅读上下工夫,在得到知识、思想、美感的阅读中,才有助于提升文字水平和鉴赏水平。功夫是苦练出来的。要有严复“一名之立,旬月踟躇”的精神,坚持苦练,经常练,认真练,练好文字基本功。
  九、网络评论在文风上要做到“四个字”
  1、新。网络评论特别强调新。一是指对新闻事件反应及时。网络时代,人们在新闻以及网络评论的需求上,没有什么比“快“字更重要了。突发事件出现了,谣言四起,这时候就需要正面的声音尽快出现。你不讲,别人会讲。二是指说理要新,要说出别人未说出的道理,观点新颖犀利。同时,网络评论还特别主张结构新,手法新,语言新。结构新,就是结构方式多样而富有变化。手法新,就是使用多样手法,尽量运用别人不常用的,甚至没有用过的手法,给网民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新,就是语言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个性,能给网民以独特感受。还要关注新的由头和论据。
  2、短。文贵简,网民的阅读习惯,要求言简意赅。另外,网络评论只有简短,才能出手快。有人作过读者调查,结论为:标题要短,以九个字以内为好。短标题,短段落,短文章,视觉效果最好。因为在网上,电脑屏幕对眼睛有一定刺激作用,容易疲劳,网民没有耐心读很长的文章。要写短文章,应该向古文、向电报学习。要简练,要浅显易懂。在网上写文章,还要注意精心修改,尽可能地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去掉。
  3、深。所谓深刻,就是说出真实的本质,挖掘事实被掩盖的真象,读后能给人启迪与思考,或者让读者信服。
  4、活。网络评论也最讲究“活”字。在互联网这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上,文章要吸引人,必须生动,必须浅显易懂,必须有文采。网络评论,不光要有意义,更要注意有意思。有意思才能产生吸引力、注意力。这就要学会讲故事,学会描写,要有看点,要轻松、幽默。有趣味还不仅仅是这些,还应有糅合其中的性情和情感。应该说,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机智幽默的评论方面作出了表率。如邓小平说的“黑猫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如何写活文章?
  (1)标题要活。一个好标题能够提示评论内容、评价新闻事件、让网民的眼睛一亮。翻译家严复说过:“一名之立,旬月踟躇”,选好一个标题或书名,要用十天或一个月。所以说,一个好的标题是显露评论员智慧和才情的窗口,一个优秀的评论者,应该具有用标题一下子抓住网民的能力。现在我们看新浪博客、人民网强国博客首页上的文章标题都很吸引人。
  (2)思路的多变和机警。它表现为一种与常规不同的思路,目的是使网民产生有趣、想读的感觉。同样一个论据、一个故事,怎样讲的更新鲜、有趣。
  (3)使用形象语言。把道理和观点变成一个形象、一个画面。
  (4)行文的夸张与诡谲(jue)。达到幽默的效果。
  (5)“笔锋要常带情感”(梁启超语)。
  (6)结论的奇警与智慧。好的网络评论结尾不仅总结了全文,与开头相呼应,而且应该是把道理讲得透彻、叫人思考的文字,达到言尽而余味无穷的效果。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1/td/6
唐维红:网络评论的写作与编辑(一)
宣传部 彭湃 2008-04-15 16:37:05 回复
    网络评论广义上包括网络新闻评论、新闻跟帖、论坛贴文等等。狭义的网络评论则特指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媒体原创的、首发的、具有网络特点的评论作品。本文所论述的网络评论特指后者。

  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网络用户不仅要获知信息,更想进一步了解信息的背景、信息的意义,以及对未来的预测等。一位美国学者说:“你想要理解任何一条消息,就必须先有一种消息告诉你如何去理解它。”因此,谁能够及时提供这种理解消息的“消息”,谁在信息的争夺战中就掌握了主动权。网络评论就担当着这一重任。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各新闻网站在比拼新闻的同时,又开始比拼评论。网络评论的一热再热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网络评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具有的时效性强、互动性强、信息海量等特点同样体现在网络评论上。

  1.时效性特点得到更好体现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然而互联网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新闻,使之不仅指新近发生的事实,也指正在发生的事实。网络传播速度快,加上有实时更新的优势,使网络评论在时效上占尽先机。有重大事件发生时,随着事件的变化和发展,互联网可以连续滚动报道,两三分钟就可以更新一次,新闻评论也可以实行全天候连续发布,最大程度地体现时效性。

  2.交互性大大加强

  网络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网络用户都是信息的获取者,同时也是潜在的评论提供者。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而且,网络为网民提供了很大程度的自由,只要不做违法的事,网民可以在网上“爱我所爱,言我所言”。人民网的原创新闻评论往往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评,新闻跟帖常常有好几页,甚至几十页、几百页。如此众多的跟帖也使我们评论的内容更加丰富。

  3.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网络评论有多种形式,新闻评论、新闻跟帖、论坛贴文,以及网上调查、网上签名,甚至是FLASH等等,都可以成为网上评论的形式。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网络评论的形式还会更丰富、更多样。

  目前网络评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最主要、最困扰我们的就是假新闻引发的评论。以假新闻做评论由头,做评论论据,直接影响了网络评论的真实性、思想性和影响力。

  其次,与新闻报道同质化现象相伴而生的是,网络新闻评论的同质化。打开网页,新闻大同小异,评论也似曾相识。许多作者一稿多投,甚至同时投给几十个网站。长此以往,媒体很难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也会削弱网络评论的影响力。最后,与评论的同质化同样突出的问题,就是评论的随意性。许多被追捧的网络评论,常常是那些言辞激烈,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言论。很多网络评论作者在没有搞清事实真相,没有做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就匆忙下结论。他们习惯于将一个新闻事件、一种现象上纲上线,向政府或有关方面问责。谈到官员,一定是腐败,谈到政府,则不是作秀就是“不作为”;再加上几句要求完善机制、健全法制等空泛的议论,一篇网络评论就大功告成了。

  二、撰写网络评论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网络评论应该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对规律的总结和对问题的分析,揭示问题的实质,并尽可能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它应该和传统的新闻评论一样,担负起干预现实生活,为正义鼓与呼,最终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只有如此,网络评论才能获得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网络媒体内容方面的“旗帜”。

  1.快与慢的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体现先声夺人的特点,也就是说谁先发出声音,谁就在传播上获得了首应效应。即使这个声音可能不是真实的,也会立刻占据网上的舆论空间,掌握主动;后来的声音,即使是真实的,要扭转舆论局面也非常困难。所以,“快”是体现网络媒体新闻价值的关键要素,对于网络评论也同样如此。

  当然,这个“快”应该建立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之上。这一点,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当快则快,但决不能为快而快,否则,会非常被动。

  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突发洪水。6月11日晚近10点钟,我收到我们评论作者发来的评论文章,标题为《山洪袭来,人不能总是无能为力》。作者从这个偶发的天灾,揭示出目前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防灾意识、环保意识的缺乏。作者质疑:“学校当然不是今天才建的,或许当时考虑不了这么多问题,但在防灾意识日渐增强的这些年,有关部门是否排查了有关隐患?”评论指出: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面对人类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我们不能“无意识”,更应在各项活动开始前就予以充分考虑。应该说,这是一篇时效性、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的评论,如果能马上发出,人民网一定又抢占了先机。但是,一个问题却让我无法回避:那就是评论的依据。

  作者在文中提到,“沙兰镇中心小学四周都是山,学校建在这里,本身就有遭受山洪的隐患”。可是,这个重要依据只是来自网友发在新闻后面的跟帖,而不是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为了印证网友的这一说法,我立刻到网上查询,人民网、新浪、搜狐……所有网站当时的报道都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报道内容几乎都是当地政府和解放军积极采取措施救援,并没有对受灾地自然情况的介绍,更没有学校校址、地理位置的具体描述。

  于是,我犹豫了。网友不是新闻记者,他表述得准确与否我们无法判断。如果表述不准确甚至有误的话,那么,这篇评论的观点就立不住了。经过再三权衡,我还是决定先与人民日报驻地记者联系,也注意跟踪新华社的报道,一定要等有准确的新闻来源后再发。我向评论作者谈了我的想法,他表示认同。

  几个小时后,我看到了新华社的一则快讯《黑龙江洪灾原因初步确定》提到:沙兰镇过去叫沙兰坑,镇子本身就地处低洼,学校又建在镇里的偏低处。沙兰河上游强降雨造成沙兰河水出槽,短时间形成高水头,冲入校园,酿成灾害。我立刻向作者提供了这一新闻事实。作者很快把修改后的稿子又给我发了过来,我们立刻在人民网主页的显著位置推出。虽然推出时间晚了几个小时,但我们认为核实事实的环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省略。

  网络媒体是要讲求时效性,但准确性与时效性发生矛盾时,我们宁可牺牲后者。其实,这个原则不仅是网络媒体,也是所有新闻媒体都应该遵循的。

  2.大与小的关系

  2006年4月,北京千龙网等网站倡议发起文明办网的活动,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纷纷做专题,发评论。人民日报4月10日刊发评论员文章《扬荣弃耻文明办网》。评论指出:

  北京千龙网等网站发出文明办网倡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始成为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行动;从中,人们可以看到网站工作者新的精神风貌;从中,人们可以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网站的经营之道。

  人民日报作为传统大报,对于文明办网的舆论引导,注重从大处着笔,而人民网则遵从网友的阅读习惯,从他们的关注点入手,把问题细化,寻找小的切入口,推出系列原创评论。

  4月11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发出响应千龙网这一倡议的当天,人民网推出了《人民时评:网站与网民齐努力共同净化网络环境》一文。文章指出:“网络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是什么人在办、什么人在用。办的人和用的人的行为决定了网络上存在的内容。”文章从网站责任和网民自律两个角度,论述了文明办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月23日,人民网又推出《人民时评:三百网编被震撼后怎么办?》。文章写道:“近来,声讨网毒已经逐渐成了有良知的媒体的共识,网编震撼了。希望他们的震撼不是五分钟热度,不是三秒钟良心发现。震撼之后要拿出措施来!”评论锁定网络编辑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岗位。

  4月24日,人民网又推出《人民时评:“文明办网”当倡导,更需长效机制》。文章指出:“文明办网得到广泛认同与支持令人欣喜振奋,但同时也折射出各类网络不文明、不健康趋向的愈演愈烈,以及各界呼唤净化网络空间的迫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问题的解决仍有赖于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管的有效落实、技术保障与行业规范自律等多管齐下,协同作用。”文章论述了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5月7日,人民网推出《人民时评:网上不吐脏字是多高的要求吗?》;5月10日,推出《人民时评:网络,虚拟与现实究竟有多远?》;5月19日,推出《人民时评:“虚拟警察”上岗,网络将会怎样?》……

  我们把网络文明细化成与网友自身行为相关的一个个小话题,各个击破,一方面容易吸引网友阅读,另一方面,也方便网友参与讨论,以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这种能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积极参与讨论的小话题,往往可以迅速形成热门话题,这就是以小见大,小也就是大。我们在策划评论题目时,要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动脑筋。

  3.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网络评论的同质化问题,更多的时候表现为话题、观点的相同。我们的目标是要透过相同的新闻事实、评论由头,阐述出不一样的,有深度、有价值的观点。

  2005年6月28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又一次站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席上,报告了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和以往一样,审计报告一出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此时,网上网下的评论很多。我们“人民时评”就想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突出权威性与指导性。因为,发表议论很容易,但找到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也最有望解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促进问题的解决,于国于民才最有利。这也是所有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经过反复斟酌,我们推出的评论题目叫《别忽视审计报告中的“以及”》。评论提出:

  “以及”所指,虽说不一定是重点,从实际工作看却可能是真正的难点。

  遗憾的是,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年年都在增加教育和卫生的投入;另一方面,教育乱收费、医疗支出令人不堪重负,人民群众很有意见。这种矛盾现象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对政府努力增加的相关投入,严重缺乏量化管理和有效监督,难以形成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效益”。

  难点虽难,却绝不是解不开的结。对科研、教育、卫生以及诸多领域投入的管理与“效益”评价,本身也是一门学问,值得下一番功夫。

  可以说,这篇评论看到了许多人所没有看到的问题,说出了一些评论该说而未说出的观点。而这正是一篇优秀的评论所应该具备的。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还体现在评论的语言风格上。网络评论的语言应该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坚决摒弃官话、套话,因为正是那些鲜活、充满个性的语言,赋予了网络评论以独特的魅力。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1/td/7
唐维红:网络评论的写作与编辑(二)
宣传部 彭湃 2008-04-15 16:49:43 回复
    三、撰写、编辑网络评论应注意三个问题

  优秀的网络评论既要保证导向正确,又要做到新闻性强、立意深、角度新、针对性强。我们在日常组织、编写评论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1.选好评论由头

  新闻评论是由新闻事实引发的,一篇新闻事实是否值得评论,直接决定着评论写作的成败。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习惯。有的是先有观点再找由头,戏称为 “把观点养着”;也有的是看到新闻事件、评论由头后,有感而发形成观点。

  两种写作方式无所谓好坏,视个人习惯、具体情况而定。但评论由头却有好与不好、对和不对之分。

  我们常常碰到观点很有价值,但新闻由头没有说服力,从而导致观点立不起来,评论无法采用的情况。

  比如,发生在2005年底的韩国被称为“克隆之父”的黄禹锡造假事件。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一件突发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那就是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通过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为此,我们有位作者写了一篇评论,标题是《韩国克隆之父辞职的联想》。评论说:

  韩国科学家的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确实路长道远。一个社会,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要使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违法者不会因为他的地位显赫而不受追究,也不会因为他的财富巨大而可以减轻处罚……同时,重大事情让公众知道,决不能寻找种种借口隐瞒有可能危害公众生命健康的灾情,哪怕是善意的隐瞒。谁违反了法律和道德规范,谁隐瞒了真相,谁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分或者引咎辞职。

  应该说,这篇评论的观点很有价值也很有针对性。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地方和部门的官员,就是以“好的出发点”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但这篇评论存在的问题是,以赞扬的口气肯定了黄禹锡当时道歉、辞职的行为。而在那一段时间,关于黄禹锡事件,几乎每天报道的事实都有变化,事实真相扑朔迷离,以此为评论由头和评论论据,是否站得住脚?于是,这篇稿子被我们压了下来,随后的事实证明了我们的担心,黄禹锡远不是他所标榜的那样。显然,作者评论中的观点还可以成立,但他需要重新寻找更贴切的评论由头。

  2.精心制作标题

  人们常说,网络靠的就是吸引眼球。这客观上反映的是网络新闻、网络评论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要吸引大家点击阅读,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而标题制作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网友是否会点击浏览。

  传统媒体,如报纸、刊物等,可以靠版面语言来显示评论的重要性。网络评论的价值却往往只能体现在十几个,甚至几个字的标题上,因此,标题对网络评论尤为重要。我们网评编辑的一项日常工作就是修改标题,保证导向正确,也使观点更鲜明,表达更到位。

  比如,有一篇评北京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村官”的评论,原稿标题是《“大学生村官”是历史变革的承担者》,其落脚点是大学生。改后标题为《北京优待 “大学生村官”意味着什么?》,落脚点改为北京,强化北京此举的积极意义,突出指导性。

  还有一篇评论假记者受审的文章,里面谈道:

  假记者严重败坏了真记者的声誉,真记者当然愤怒,但可怕的是,有些真记者也正在向假记者看齐,搞些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其行为同骗子差不多。在社会上,在新闻界,一方面是假记者横行,“假作真时真亦假”,另一方面是真记者作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人们对李逵和李鬼、美猴王和妖怪猴,真假难辨了。 “防火、防盗、防记者”之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现实,也是必须正视的新闻界问题。要坚决把触犯刑律的假记者送到监狱里去,同时,新闻媒体也要“清理门户”,教育记者严于律己。

  原稿标题是《让假记者到监狱去骗钱吧!》,改后标题为《警惕真记者向假记者看齐》,前者只是一种简单的情绪表达,愤慨、痛恨;后者,则揭示新闻界存在的问题,以及假记者、假新闻现象的危害,提醒大家自律。

  总之,好的网络评论的标题,不仅语言生动、观点鲜明,还应该让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如人物、地点、事件等,有所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网友阅读,也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3.说话留有余地

  有人认为,网络评论发得快、发得多,审核尺度比传统媒体宽,写作起来就不好好推敲,甚至随心所欲,论述往往不够严谨。其实,观点偏激、论述漏洞百出的评论,我们网络媒体同样不会采用。

  比如,我们有一篇题为《孩子网瘾大,责任家长扛?》的评论,原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网游是什么?轻者说是娱乐,重里说其实质是赌博,是精神鸦片。”这全面否定了网络游戏,过于绝对、偏激,对此,我们进行了删改。

  要做到严谨而不偏激,就要求编辑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些话听起来好像很空,实际上与我们每天的工作都紧密相连。尤其是像人民网这样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真是须臾不敢放松。

  新闻是易碎品,甚至被称为“只有一天的生命”,网络新闻寿命可能更短,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而许多评论作为“新闻的伴侣”,大多也是昙花一现。但优秀的评论不同,它们内在的思想魅力会使自身以理性的形态,较长时间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新闻会过时,思想却不会过时。我们的期盼就是,把握关键,突出特色,通过评论作者和我们评论编辑的共同努力,以深邃的思想赋予网络评论更长久的生命力!

(作者为人民网评论部主任/本文刊登于《中国编辑》2006年第4期)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1/td/5
转载:舆情信息写作技巧(一)
宣传部 彭湃 2008-04-15 16:28:22 回复
一、关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几个理论问题
  1、对舆情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但是,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一般来说,所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简述为,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上述这个关于舆情的概念比较抽象,要想真正弄明白也非易事。对于基层舆情信息
  工作者而言,无须刻意追求它的更深奥秘所在,只要有所了解就行了。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这样几层涵义:一是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二是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三是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四是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一句话,“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换句话说,作为“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舆情,就是民意的集合。
  2、对舆情信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舆情信息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反映,从理论上讲,所谓舆情信息,就是指在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
  广义上的舆情信息又叫社会舆情信息,它属于社会信息范畴,包括了经过人们意识而产生的、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知识、消息、信号、情报、讯息的总和。狭义上的舆情信息是指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各种载体。宣传思想战线舆情信息工作中的舆情信息,是特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者对收集到的舆情,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后形成的以文本形态(也可以其他形态)存在的一种反映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文字(也可有其他方式)材料。或者说,舆情信息是专门反映民众各种思想意识状态及其变化情况的以文字为主的书面材料。简单说,舆情信息就是指反映舆情的文字材料。它是宣传思想战线舆情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才是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因变事项而引发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说,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
  3、对舆情信息工作基本内涵的把握
  就宣传思想战线这个特定工作领域而言,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特指在中宣部直接领导、组织、协调下的,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单位和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围绕因应特定舆情因变事项产生的相关舆情,通过收集、整理、上报舆情信息,并对决策者相关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效应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简单说,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部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舆情收集、整理,并将形成的舆情信息文稿报送有关部门的过程及其所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对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概念,我们应当把握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启动者和实施者,在舆情信息工作这个概念中,是指具体负责舆情信息工作的“单位和部门”,也即舆情信息工作者。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一般由舆情信息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三部分“人”组成,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在舆情信息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的素质如何对舆情信息工作关系极大。
  二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或者叫作舆情信息工作的受益者。舆情信息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决策权力的决策者,它可能是某个拥有决策权力的个人,也可能是具备相应决策职能的集体或组织。就宣传思想战线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客体一般包括二个层次,一个是同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一个是上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畅,其成果能否被服务对象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与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密切相关。
  三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目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而得以实现的程度,它是舆情信息工作成效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作为舆情信息工作客体的决策者,对作为舆情信息工作主体的舆情信息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二是舆情信息工作是否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应。
  舆情信息工作的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对舆情信息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把握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相关基本要素,并弄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内在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1/td/2
转载:舆情信息写作技巧(二)
宣传部 彭湃 2008-04-15 16:26:50 回复
二、舆情信息工作的常用技巧
  说到技巧,我们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技巧之一:收集舆情——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
  一从媒体上收集信息。媒体是舆论的汇集地,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受“长官意志”的干扰相对较少,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舆情点。通过媒体收集舆情应注意三点:1、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主流媒体为准。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2、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论”;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
  二是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舆情信息工作的横向部门很多,除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外,舆情信息收集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工商、国、地税,教育、国土、城建、环保等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对这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要广泛建立纵横联系,不断强化立体收集。要在立足本地区、本系统的基础上,打通各种渠道,其它系统建立直接或间接的横向联系。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一些具有辅助功能的舆情信息联系渠道,培养一批专、兼职舆情信息员,从而保证横向部门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
  三是从民间收集的信息。舆情信息是反映民意的载体,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从民间收集信息,要求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从民间收集的舆情信息,一般都涉及群众的思想反映和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而且比较直接,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因此,应当做为舆情信息收集的重要渠道。
  技巧之二:抢抓舆情——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
  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指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
  一是舆情在舆情因变事项之后发生。从理论上讲,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规律。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民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莫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 “社会政治态度”的时候,就形成了舆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
  二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最近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管目前还在讨论中,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订在多少收入为宜,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民意的走向,恰恰是我们必须关注舆情的焦点。这个例子说明,舆情因变事项的变化会影响舆情的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并多角度收集和报送。
  三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舆情可以对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己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舆情会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比如,房地产价格无限攀升问题,早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抑制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技巧之三: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分析舆情要注意层次性。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
  二是分析舆情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不会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 “利益”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资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
  三是分析舆情要突出政治性。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说通俗一点,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春节晚会广告问题,表面上看,民众对春晚广告不满是因为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就这个问题放任自流,从而使民众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满。所以,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技巧之四: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一是有敏锐的舆情意识。敏锐的舆情意识,是舆情信息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舆情意识,是一名舆情信息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题。舆情意识集中反映在对舆情的敏感度上,一名合格的舆情信息员能够在小事中感悟出大道理,可以在纷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能够在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预测出可能发生的舆情,可以在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中捕捉到苗头性的问题;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看到影响社会和谐的隐含诱因,可以透过国内外舆论走势发现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取向产生影响的因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践证明,调整好自身的角色是提高舆情意识的好方法。比如,当你写一篇反映农民意愿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角色变成农民;当你写一篇反映工人思想状况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工人;如果你要向国家提出某种建议时,你就要把自己定位到国家决策者的“参谋”的高度,等等。只有把自己定位为同你所反映问题的利益群众相同的角色,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二是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写舆情信息并不难,关键看你写的舆情是否“管用”。同一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由于写作的角度不同,主题切入点不同,其“管用”的程度也不同。比如,同样是矿难,可能写舆情的角度是多种的。你可以分层次写各利益群众的不同反映,也可以分析造成矿难的直接原因及对策;你可以通过民众的情绪感悟出人们对矿难频发产生的忧虑,也可通过网民的言论看到民众对矿难背后存在腐败问题的愤怒;你可以从矿难事件本身透视出相关制度缺失给矿工及家属带来的灾难,也可以深入分析民众的反映了解到部分人对国家政治的不满和担忧,等等。这个例子说明同样一个舆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因此,当某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你应当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只有多角度研究、多方面思考,才能选准主题的切入点。
  三是在情感中寻找灵感。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爱”,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忧”,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败问题,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思”,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不成功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五中全会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1/td/4
舆情信息与网评报送办法
宣传部 彭湃 2008-04-15 13:00:34 回复
1、舆情信息直接报送邮箱(nananxcb@163.com);  
2、网络评论文章直接发表各网站论坛(请在文章中著名:重庆南岸XXX笔名或真实姓名),同时抄送邮箱(nananxcb@163.com)。网络评论文章在各网站论坛登出后,请作者自己将各链接地址保存收集好传至邮箱(nananxcb@163.com)和群上。(重点论坛:新华网新华论坛、人民网强国论坛、天涯社区重庆频道、百度重庆帖吧、网易重庆论坛、华龙网两江论坛、视界网论坛、重庆热线论坛、大渝网大渝吧等论坛)  
3、我们将登记后的舆情信息和网评文章(包括网评链接)报送市委宣传部。  

联系人:傅荣、彭湃  联系电话:62988470、62988633  邮箱:nananxcb@163.com

http://qun.qq.com/air/#59972962/bbs/view/cd/1/td/3
4月14日网评任务
宣传部 彭湃 2008-04-15 09:06:55 回复
4月14日网评任务:关于“危旧房改造要让利于民”(时效:一个星期)

http://qun.qq.com/air/#59057150

群友动态
展开
弋宣--李云  收到评价 花心  2天前
万宣—刘庆  收到评价 性感  2天前
鄱宣--丁峰  收到评价 潜力股  6天前
县宣--罗春  收到评价 小女人妩媚  7天前
张波  发表帖子 《关于开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课题调研的通知》  23天前

最新帖子
[讨论版] 关于开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课题...  张波 2009-05-19 0/1
[信息通报] 教你玩转QQ群  系统管理 2009-05-06 0/0


http://qun.qq.com/air/#59057150/bbs/view/cd/1/td/4

关于开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课题调研的通知
张波 2009-05-19 16:40:52 回复
详见共享

http://www.xhxc.gov.cn/ReadNews.asp?NewsID=725
关于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调研的通知((兴委宣 [[2008]35号)
--------------------------------------------------------------------------------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2日          【编辑录入:xhxc】





中 共 兴 化 市 委 宣 传 部



兴委宣[2008]35号



────────────── ★ ─────────────



关于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调研的通知



市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本部各科室: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按照泰州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集中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调研的目的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今年工作,筹划明年工作,着力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酝酿新举措,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拓展领域、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

二、调研的重点内容

1、今年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特色工作与经验总结。

2、当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

3、做好明年宣传思想工作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及工作重点。

4、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拓展创新的对策措施。

三、调研任务的分解

调研课题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具体安排附后)。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抓好内部调研任务的分解落实,动员和组织各基层单位积极参加调研活动。

四、相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工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切实完成好调研任务,力求多出优秀成果。

2、工作总结要突出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工作思路要有具体目标和措施。调研文章要求立足实际,言之有物。

3、围绕分解的调研任务,调研文章于11月18日前报送市委宣传部办公室。

附:调研课题任务分解



                          中共兴化市委宣传部

                             2008年11月10日



主题词:宣传思想工作  调研  意见

────────────────────────────

抄送: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

政协办

────────────────────────────

中共兴化市委宣传部                   2008年11月10日印发

────────────────────────────

                                                                (共印50份)



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调研课题任务分解



1、今年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回顾总结、特色工作与经验体会(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

2、明年宣传思想工作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重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

3、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深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

4、改进新闻宣传,着力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的调查思考(广电局)

5、改进栏目设置,打造精品栏目的调查思考(广电局)

6、面对发展需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措施(广电局)

7、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调查思考(广电局)

8、如何在推进人文兴市过程中,发挥兴化人文优势,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文化局)

9、推进振兴兴化文化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与工作安排(文化局)

10、怎样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正常运转(文化局)

11、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文化局)

12、如何紧扣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网上舆论引导(网站)

13、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网站)

14、如何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快发展,做大文化产业(新华书店)



本部人员调研课题任务分解



1、怎样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余延瑞)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习成效,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调查思考(张洪昌)

3、创新手段,推进理论宣传普及的调查思考(史道智)

4、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效发挥新闻宣传引导作用的思考(仇党玉)

5、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的调查和思考(戴金萍)

6、思想政治工作向新社会群体、新经济组织延伸的有效途径(徐俊)

7、群众文化增强吸引力、参与度的调查和思考(沈浮)

8、怎样推进文联工作,促进文艺繁荣(孙祥)

9、促进宣传文化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提升的调查和思考(葛惠霞)

10、巩固文明城市集中创建成果,提升常态创建成效的调查与思考(陈林)

11、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促进农村乡风文明(罗有高)

12、测评工作对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探析(郭庆军)

13、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余星光)








--
※ 来源:.一路BBS yilubbs.com.[FROM: 71.230.0.0]

※ 修改:.bridged 于 Jun 10 12:17:12 修改本文.[FROM: 71.23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