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英杰:公众也要以平常心对待《新闻联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10-2009 11:5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作者:魏英杰 | 评论(1) | 标签:罗京, 新闻联播

罗京壮年而逝,引来无数叹息。网上相关跟帖不可胜数,多为表达悲悼心情。这是人之常情,难得例外。其中或有溢美之处,恐也难免。有评论对此表示诧异,大可不必。试问,身份所系,几人能独立于外?倒是有人提到,别看罗京在新闻联播不苟言笑,日常生活里却有说有笑,末了还有一曲《千里之外》为证。这就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试想,一个人无论工作生活中都不说不笑,那还是地球人吗?

实际上,认为罗京“带走了一个时代”,或者不把他当作会哭会笑的平常人,都是一种误读。作为《新闻联播》的资深主持人,罗京也只是一个台前人物,新闻稿该怎么写怎么念,都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做主的。一旦拔高他的地位和作用,难免和《新闻联播》的正常运作体制相违背,而要让他为新闻的内容负责,亦为个人所无法承受的重量。这是在关注罗京个人命运的同时,应该多少有所意识到的一点。

不过,发生这样的身份误读并不难以理解。罗京常年以《新闻联播》主持人身份出现,自然很容易被当作节目的一种具象化符号。人们既把罗京“脸谱化”(为《新闻联播》),又把《新闻联播》“人格化”(为罗京)了。二者形象混淆重叠,罗京的人性化一面逐渐被剥离,最终只有成为一个连有说有笑都是奇闻的“非人类”。这么看,网上那些溢美之辞和名人逸事,对于罗京来讲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当然,这种人物符号化的根源主要在于《新闻联播》。主持人的“非人格化”,正是这个新闻节目“数十年如一日”的僵硬风格使然。节目办到现在,不仅主持人清一色不苟言笑的风格,连节目运作流程和新闻播报方式都堪比八股文,简直成了一块“新闻活化石”(就此而言,罗京何曾带走一个时代)。但凡这个节目稍微有点动作,经常要被超常规解读——连插播一则电影短讯,都会被视作革新之举。在这样的背景下,节目再不有所创新,恐怕正如媒体研究专家展江所说,不仅老百姓不满意,央视自己不满意,连上级主管部门也不会满意了。

终于有消息传来,《新闻联播》马上会有大幅度调整。调整后的节目将与老百姓更贴近,并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内容。倘若不从传统媒体整体已呈夕阳景象的悲观角度,《新闻联播》的改版自然是一件好事。虽说节目近年来收视率有所下滑,毕竟还有不少观众。至于该怎么改,对央视来说缺的不会是好点子,而在于言说空间能否有所扩展的问题。比如,以央视《新闻1+1》的思路来对《新闻联播》进行调整,效果一定不会差到哪里。

但在我看来,《新闻联播》恐怕一时走不到这一步。换句话说,想在节目上看到主持人的个性化一面,目前来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一方面在于,《新闻联播》该怎么办,正如罗京该怎么播报新闻一样,并非央视自己可以做主。另一方面,这还和观众的惯性思维有一定关系。可别以为,央视自己就愿意看到《新闻联播》不死不活的样子,实际上不少观众习惯了节目的呆板面孔后,也不乐意看到节目有所创新。

我不知道,能否套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解释,不过有不少例子可以证明这点。就说上次《新闻联播》更换主持人,这原本再也正常不过,可就有观众表示不满,甚至认为节目在搞低俗化,结果弄得几位新主持上上下下,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又比如央视一旦出现节目镜头没切换好,或者主持人不小心口误、补妆、走光,都会引起观众愤慨。还有这次那么多人怀念罗京主持和播报新闻的风格,不知道还以为这是对《新闻联播》既往水平的一种间接肯定呢。归根结底,观众不把新闻节目当新闻节目看,央视就算有心“去魅”,恐怕也难。从这个角度看,《新闻联播》乃至于央视(以及央视一些新闻者)何尝不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所以,《新闻联播》改版的成败所系,除了要看央视能否主动争取更大言说空间外,还要看公众能不能以平常心对待,给这个节目一个有所创新的环境。一个不追求自我风格的主持人,不可能成为出色的主持人;一家电视台不以专业为追求,也成不了真正的媒体。对于一个节目而言,恐怕也是如此。总不能一边嫌弃《新闻联播》又老又丑,一边又不容许她化化妆、换换花样吧。说实话,与其寄予一个新闻节目如此强烈的感情色彩,还不如相忘于江湖。

2009年6月9日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1个评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6-10-2009 20:17:39 | 只看该作者

Re: 魏英杰:公众也要以平常心对待《新闻联播》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真有人看这东西啊

【 在 bdzs (bdz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者:魏英杰 | 评论(1) | 标签:罗京, 新闻联播
: 罗京壮年而逝,引来无数叹息。网上相关跟帖不可胜数,多为表达悲悼心情。这是人之常情,难得例外。其中或有溢美之处,恐也难免。有评论对此表示诧异,大可不必。试问,身份所系,几人能独立于外?倒是有人提到,别看罗京在新闻联播不苟言笑,日常生活里却有说有笑,末了还有一曲《千里之外》为证。这就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试想,一个人无论工作生活中都不说不笑,那还是地球人吗?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