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鸿兵:我为什么要写《货币战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8-1-2009 11:5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时间:2009/08/01 出处:新浪读书
《货币战争2》官方网站

  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要有一种心理能量,这种能量越强、持续时间越长、聚焦度越高,那么这件事的成功率就越大。做事本身其实是一种内心能量向外释放的物化过程。

  从骨子里看,我觉得自己是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一种与生俱来的文明优越感始终激荡在灵魂的世界里。这种心理能量并没有因为大学时代西方思潮的冲击,和后来在美国十几年的教育、工作和生活的浸泡而发生一点点衰减,相反,这种能量在不断地增强。

  就像相信太阳会从东方升起一样,我对中华文明会重新成为人类文明的中心这一点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对我而言,这不是一种推测或想象,而是一种毋庸置疑的必然!这不是一种源于外部的理想,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宗教!

  我的直觉是,中国势必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并将具有左右整个世界命运的力量。但是,令人焦虑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实力日趋强大的国家,却严重缺乏一种面向全球的战略思想体系。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都在关注内部事务,极端缺乏全球意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念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西方的强势文化话语体系干扰了中国基于自身利益的世界观。应该记住,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作为弱势的中国必须有意识地彻底解构西方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及其话语体系,并重新还原世界历史的本来面目。

  历史发展的基本原动力就是人与人利益之间的博弈,而利益的最高的体现形式就是金钱,特别是在工业革命时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进程中更是如此。因此,扭住金钱这一线索,就抓住了西方近两百年历史演进的主要矛盾。金钱及其衍生产品-金权,恰好又是中国人最不熟悉的领域之一,所以中国的战略家们始终没有摸准西方社会的主要脉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国难以建立正确的全球战略思想体系。

  如果说当年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空权论,富勒的机械化战争论对热战时代的国家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在当今的核武时代,大国之间的热战很可能将退居从属地位,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更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主导方式。 “货币战争”这一全新的战略思想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未来的和平崛起应该具有一定的意义。

  人活一世,总需要给社会留下一点东西。“货币战争”丛书的思想体系也许还很粗糙,有些观点也并不一定正确,但是,我希望它至少代表着中国人试图在21世纪建立起一套全球战略的大胆尝试。

  仅此一点,就足以让像我这种个性的人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

  《货币战争2》的写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这本书的雏形和基本内容,在写作《货币战争》的时候已经萦绕在脑子里。由于第一本书的容量有限,超过90%的信息必须删减,但其价值却让人难以割舍,于是就产生了写成系列丛书的想法。

  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后,

  2006年夏,当《货币战争1》脱稿之后,就开始思考后续的内容。

  继第一本《货币战争》主攻美元的来龙去脉之后,想进一步透彻地厘清欧洲各国金融博弈和欧元的前因后果。因此在货币战争系列丛书的列表上,第二本叫作“欧元篇”。

  2007到2008年,“欧元篇”的资料和框架已逐步汇集和初建。我大量阅读英文原版欧洲各国经济金融史,著名银行家传记和欧洲地缘政治关系论述,把欧洲各国在金融和货币发展历程中的复杂角色和错综关系逐渐整理出脉络。这时候的“欧元篇”讲述的是近代两百年间欧洲各国血腥搏杀的金融大战。

  在阅读多部欧洲著名银行家族的传记和史料过程中,一个多年来萦绕于心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和猛烈地冲击我的思路:这张整个世界金钱博弈的关系网络上的关键结点,究竟是国,还是人?

  在欧美各国争夺货币和经济控制权的厮杀中,我看到若干老牌银行家族的身影无处不在,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背后,每一位国家首脑政要身边,都隐现着一个个金融家族无声无形而至关重要的操控。他们才是掌控世界的真正权势集团。

  2008年后半年,“欧元篇”已完全转变思路,开始着重分析“人脉关系”,从银行家族对历史事件的操纵作用入手,重新诠释欧美历史。同时有老默提供的第一手史实资料作蓝本,精彩而翔实地披露中东利益集团多年对各方力量多方下注的过程,其中的故事和内情皆是从未公诸于世的。这时期“欧元篇”暂名为“金权的崛起”。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第二波金融海啸涛声逼近,我久久陷入思索,越来越清晰地感到,这不是一场偶然发生,无可避免,没法解释的“经济天灾”,一切的背后,都有着操控的巨手。

  《货币战争2》中汇集的内容多达近百万字,我开始“忍痛割爱”,一次又一次进行文字“瘦身”和结构调整。几经斟酌,以老默提供的史实资料为基础的“中东货币大战”从书中提存出来,准备纳入系列丛书的另一本,再向读者精彩呈现。

  除了浓墨重彩讲述十七个主要银行家族的历史,多位现代风云人物出现在书中,全书的主线,转向力图揭示当前世界金融迷局的本源真相。这中间的过程,已经数不清几轮易稿,反复取舍,推敲调整,有些章节全部删掉后又起死回生,有些内容几经波折最终放弃。越到写作后期,改动和调整越大,整本书相当于被反反复复重写了几次,当初已成形的“欧元篇”几乎完全不见踪影了。

  最终“进化”为“金权天下”的这本书,可谓几经浴火,几次重生,似乎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着内在逻辑和整体贯联。我在反复通读全书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书中某个段落与整体脱节,它会自己跳出来,逼我重新思量,再整思路,直到把每一段写得透彻和到位。

  同第一本《货币战争》一样,全书每一部分都经过整个团队的“严拷”。尤其是其中颇具争议的诸多疑点和问题,我和每一位研究员反复求证,辩论,数不清有过多少次开至深夜的讨论会,大家尖锐“扔砖”,我一一接招,有时要把整段章节重写几次,才终于过关。

  工作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上百本为此书作背景资料的书和相关文件。时常为查证一处引文出处,我和研究员们要把几本厚厚的“砖头”从头至尾翻查几遍,终于“筛“出确实无误的资料,如获至宝,大家笑称为”淘金“。

  在密集写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频繁出差,出国,其中一段时间每周都带着书稿在机场里,飞机上,见缝插针地写。时而思绪如泉,来不及一一写下,我就用手机或录音笔录下来。帮我把录音整理成文字的秘书被迫习惯了要从各种各样嘈杂的背景噪音中分辨我的声音。

  2009年5月,我重病的母亲陷入病危。自从离家去上大学,二十几年来我在母亲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我带着书稿陪护在母亲的病床前,寸步不离。母亲情况最危急的那些日子里,每一个白天和夜晚都无比难熬和令人心碎,而书稿也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在越来越少的母亲神智清醒的片刻时间里,我握着母亲的手,看懂了她用眼睛对我说的话。当母亲再次陷入昏迷,我继续埋头写作,却无论如何不能抑制住泪水。

  冥冥中,母亲似乎在陪伴着我,等候着我。在我将全书最后一个章节完成之后两天,母亲仙逝。

(编辑:张佳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8-1-2009 23:37:34 | 只看该作者

Re: 宋鸿兵:我为什么要写《货币战争》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从骨子里看,我觉得自己是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一种与生俱来的文明优越感始终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