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军: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化与长期增长趋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1-2016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12-04 张军 思想库报告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优化:服务业增长速度高于制造业,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制造业。对此,我想把这个问题放在更长远的趋势来进一步观察,然后把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化、未来可能的方向放在东亚经济背景之下,进一步来考量中国经济长期的增长趋势。

1、中国工业化快于城市化,导致服务业占比低
大家都知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占比变化呈现非常明显的规律:

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无论是附加值占比,还是就业占比,第一产业的相关份额会呈现明显的快速下降趋势;

第二产业情形会稍微复杂一点,因为第二产业会在一段时期内占比会上升,随后到了一定阶段会下降;

服务业占比与第一产业类似,只不过方向是反的,随着人均GDP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占比都会提高。

这个规律是全球基本经验,如果把部分国家按人均GDP水平进行排比,无论是附加值还是就业的占比,我们可以看出收入高的国家服务业占比更高,收入低的国家第一产业占比相对高一些。

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结构演变模式以后,我们看中国现在的情形:中国现在GDP差不多一万美元左右,与GDP相似水平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在GDP中占比是属于比较低的。但是,我认为这未必是一个很坏的事情,因为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是最快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疑问,中国的服务业占比低,是不是中国经济增长有问题?


事实上,中国这么低的服务业占比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快速的工业化,中国在过去20年里制造业发展非常快,工业化进程加速在推进,而其他几个经济体虽然看上去结构更正常化,但由于它们并没有出现像中国这么快的工业化加速过程,所以经济增长的并不高。

如果把中国的省份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大多数省份的服务业占比通常都比较低一点,这在很大程度也反映了中国城市化比率是偏低的,换句话说, 中国在过去20年里,加速的工业化促成了经济的高增长,同时由于工业化速度远远快于城市化速度,这样就导致服务业占比并不是那么高,不像大多数国家所呈现的比较正常的占比水平。



2、服务业份额赶超制造业是趋势,但当下的赶超是特例

上图显示了到目前为止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比,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依然保持一个下降的态势,而这几年经济进行的深度调整也使得工业占比在2010年前后明显下来了,尤其是在2012年,服务业占比超过了工业占比,这是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觉得还不一定,因为这种赶超是由特殊的原因和环境造成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占比下降得特别快,从而服务业份额超过制造业,如果没有这几年经济的深度调整,假设工业份额保持继续平稳态势发展,我相信服务业份额虽然未来几年会逐步接近、并最终超过制造业,但不会是在2012年这么早。


如果从就业份额来看,情形也比较类似:差不多最近两年开始,服务业吸纳的就业接近或很快要超过制造业。但在这个问题上,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是第一产业依然有过高的就业份额,中国30%的就业依然是在农业部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劳动力转移任务。

3、中国是大国,会比四小龙更早进入服务业主导的阶段
如果把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放到东亚经济里面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中国工业份额增长拐点来临、第三产业份额持续上升的时候,以2005年美元计算,中国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还很低——虽然上升很快,但今天的份额也就20%多一点。

具体来看,日本三个产业的变动过程当中,它的人均GDP占美国的份额虽然在不断上升,但是它的份额绝对值比中国高得多,比如在1955年的时候,它的第三产业占比跟第二产业的占比情形跟中国现在比较类似,但是那个时候它的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到了70年代日本服务业超过制造业时,日本的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7%,因为日本在经济开始重建的时候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而不是像中国在改革的时候是低收入国家。

韩国是低收入国家起飞的,韩国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跟中国的经济结构差不多,三个产业占比跟中国类似,但是韩国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也在快速上升,到了1990年的时候,第一产业占比8%左右,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制造业,但韩国的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是37%。

也就是说,中国达到四小龙经济结构的那个状况,中国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相对四小龙要低得多。为什么中国是这样?

中国改革之初起点特别低,之后加速工业化就非常快,比如出口占制造业份额上升特别快,但是,由于中国是大国,体量太大,现在中国出口总额占全球的份额比20年前多出十几个百分点,很多单体产品的份额甚至达到70%,于是很快就走到了天花板,继续工业化受到了制约,所以要回落,服务业要上来,更加体现不可贸易性,更加体现国内需求的特点。相较之下,日韩等国出口份额小,所以不断出口没有关系,工业化持续时间更长。因此,中国的大国身份,使得中国很可能相对其他几个经济体或者特别是日本四小龙来说,会更早进入到服务业主导或者服务业驱动发展的阶段。

4、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率推算
如果把日本、韩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或者第二产业就业变化的拐点放在一起看,它们的人均GDP水平达到美国40%以上才出现服务业加速上升的阶段,而中国现在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0%时候,服务业占比已经开始超过制造业,这是很重要的看法。跟这个看法有关系的就是,当服务业占比开始超过制造业的时候,未来的增长速度到底会怎么样?

我的看法就是因为是中国是大国,国内的需求也很大,非贸易部门的需求也很大,所以中国服务业的份额比四小龙更早开始超越制造业,但是它的投资需求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服务业占较大份额的子行业,除了金融以外,交通运输、通讯、房地产等都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满足需求。

因为中国现在的人均资本存量比较低,只有美国的15%左右,所以要提高人均资本存量,需要把更多的资本投到以国内需求为主导的非贸易部门来,投入到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房地产等领域,这样有助于提升国内服务业的份额。

从这个意义来说,如果考虑了经济结构变化的态势,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率会是什么状况?

我们做了非常简单的推测,假设中国经济的增长轨道跟四小龙平均水平相似,假设美国每年保持2%的增长率,那么按照四小龙的经验,中国未来20年的GDP增长率应该是在人均4.9%左右,到2035年,中国的人均GDP占美国的份额就能达到51.85%。但由于中国是大国,出口受到全球份额的制约,去工业化速度会比较快,同时服务业比重上升会来得比较快,而由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上要低于制造业——以中国1992-2012年数据为例,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最高,达到9.5%,而服务业只有6.4%,因此,随着中国未来经济结构的变化,未来的经济增长率不可能高于此前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遵循东亚经济、特别是四小龙的增长经验,那么20年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可以达到美国一半,但考虑到中国是大国,中国经济增长率在未来20年会比东亚增长率要慢,换句话说,中国要变成富裕国家,所需要的时间会比日本和四小龙等国家要长得多。

本文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在SIFL年会“寻找增长的动力”上的精彩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