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仙周刊
独立杂志
4月末,中大传设院有一个关于灾难报道的主题分享会,慕闾丘露薇之名,小编特意去听了讲座,收获颇丰。6月初,大灾难降临中国长江,无法奔赴现场,却也能感到受难者和记者的悲哀——灾难报道“不报道”,反而是铺天盖地的感动之言,为正道乎?
此文也许有点悲观,却是一针猛药,映射“乌托邦”审查制度的可笑,揭开流行情绪中带着“理性”和“实用”的面纱。这就是我们的选择,决不妥协。
新一期纸质杂志《逸仙周刊》发行时,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信息!
投稿请发文至 sysuweekly@163.com
“乌托邦”没有新闻可写
文/大猫
六月的广州和五月一副模样,脾性古怪,说风见雨。珠江之上,偶有大舟大船鸣起长笛划过,惊起一滩鸟雀。你摸出来相机,对准江水与阴云密布的天空,活似一副灾难大片的模样。
距此八百公里之外的监利也是同样一番光景,只是它的风雨比别的地方来得更疾徐,更要人心生寒意。就像你所知道,这里已经有了真实的灾难正在发生。
你知道:六月一日晚九点半,载有456名游客的“东方之星”于南京驶往重庆的途中与十二级龙卷风不期而遇,船翻了,好多人都在哭。第二天,你在上班的地铁上看到这个消息的同时,李克强总理正水陆空交通工具兼用,1300公里疾驰,自北京赴往湖北事发现场,而后就是冒雨一鞠躬。时至中午,67岁老母得救,孩子喜极而泣。众多领域专家挑灯夜战,制定起救援方案。潜水员为安抚被困者情绪,将自己潜水器具让出,以致自己耳鼻出血,双眼布满血丝。监利千余辆出租车与私家车挂起黄丝带,免费接送沉船乘客家属。三峡大坝蓄起了水,水流量从每秒1万7千立方米降至每秒7000立方米。你看,所有的一切都有着满满正能量。军民一心,官民一心,大国崛起。你陷入一场全民刻奇里,不感动都要自觉愧对炎黄。
可是,你还有好多不知道:
你不知道东方之星有没有得到过关于天气情况的警告;船长与轮机长如何从船上逃生;轮船本身安全性是不是不够过关;事故又是缘何未经调查先行定性。
你不知道微信号凤凰网新闻客户端的原创评论《沉船事故,不专业质疑就是添堵?》被删帖,台媒中华时报社转载纽约时报《中国政府严格审查长江船难报道》的微博长文被删,微信大号凤凰网,世相,小道消息均遭封号厄运。(后已证实封号与沉船事件无关,与时间点有关。)
而这时候,人民日报在出图文《救援一线,中国最帅的男人都在这儿啦》
你不知道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张晓辉@大尉张(记者证号:B37002755000026),6月2日在长江倾覆事故中调查国企重庆东方轮船公司。他调查三件事:1轮船改建情况;2为何坚持夜航;3公司应急预案是怎么样演练。过程中发现该公司有销毁文件行为并当面质问,第一时间发布微博后,被重庆警方以网上散布谣言传唤,并行政立案。(现已撤案)
你不知道人民日报在发布微博长图《4天3夜,那些感动我们的瞬间》之后,财新网是这样截图评论:图看中国·@人民日报 盘点沉船事件“感动”瞬间。
你也不知道,外媒BBC(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了遇难者家属的抗议;英国《金融时报》 记者加布里尔?维尔道这么写:周五,当一位悲伤的家属闯入了监利县举行的一场记者招待会,情绪激昂地陈述后,警察在阻止记者们离开大楼。
更遗憾的是,你甚至都不知道我上面搜集的这些信息是否都是真实。
而问题正是在于:这些你本可以轻易知道的,核实的,是怎样变成了一个个不知道。你不清楚原因,可我知道:
中宣部禁令是很早就到的,禁令里说:对“东方之星”旅游客船翻沉之间,各省区市一律不派记者到现场采访,已到现场的记者一律召回,各媒体报道一律用新华社通稿,画面用央视画面。
你没了话说,我也没有。凤凰,财新,澎湃……都没有。
我还记得江艺平老师在1999年是这样写:“记者所履行的职责,何尝不是对公众的一种“还债”——他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他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
“面对世俗的力量,尽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
时至2015,却有念新闻的师弟这样问我:真相能带给我们什么?
时至2015,却有受害者在面对采访的时候,这样反问:现在你知道了,然后呢?
时至2015,若有人再说声“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要遭逢冷笑,若有人再提“真相让我们拥有尊严”要遭逢冷笑。因为这些,似乎全都抵不过一句“又能怎样?”
习以为常地高喊起口号,习以为常地被口号所感动,习以为常地忘记,被雪藏的真相。
从当年“内容为王”,到如今“剩者为王”。新闻在逐渐失去它的尊严。而记者摇一摇头,表示说没有好的方法。
朋友,你知道乌托邦的吧。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人民是平等,我们实行着按需分配,大家都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共选举产生。私有制,则是必须消灭的万恶之源。
“乌托邦”没有新闻可写。
以下是后记:
中国媒体在面临着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封建化,这封建化在不断加重。
媒体的内部,收红包与潜规则,屡见不鲜。环境在变得更坏。
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逐渐丢失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新闻的黄金时代业已结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有。
这篇文字或许过于悲观,但笔者思前顾后实难寻得出路。
或许这种行业状态不过是短暂的“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或许以后会有雨过天晴,会有“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
都是些或许的东西,不好说。
只是到文末了,还得讲个最重要的东西才好:
你永远也不能,不让我说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