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永胜之子:父亲任总参谋长时得知的一些历史真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29-2017 14:0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述 | 黄永胜之子:父亲任总参谋长时得知的一些历史真相
2017-02-20 煮酒读史

导读:黄春光,湖北咸宁人,1943年出生于晋察冀根据地。文革前为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1968届毕业生。文革中,曾担任西安大专院校红卫兵造反司令部的第一任司令,后入伍,先后任参谋、副科长、副团职副主任。其父黄永胜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调任总参谋长后,黄春光与闻并接触了文革前期军队高层的一些情况。


黄春光近照

“九一三”事件后,黄春光被作为重大嫌疑人关押四年


黄春光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和视角,对人生和亲历、亲闻、亲见的一些历史片断做一回顾;同时参与访谈中的邱会作的儿子邱路光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也作为插话收录其中,对研究那段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时候,我跟在父亲身边生活了4年。


当时都是父母带着,跟随部队行军打仗,从晋察冀到延安,从延安到东北。


战争年代,条件很不好,父母格外心疼我。再加上我上面的哥哥和下面的弟弟都夭折了,有次行军中我还差点被丢了,所以父母对我挺偏爱的。


这事连周总理都知道。又因为我是长子,还经常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父母对我也很信任。男孩子嘛,对政治也总是比较感兴趣,父亲也愿意跟我谈一些事情。即使父亲不说,母亲也跟我说一些。


1980年代初,父亲在青岛期间,我又跟他核实了一些历史情况。父亲当年写给我的信,后来的谈话录音我都保留在身边。


从我父亲进京任总参谋长,到“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受到牵连,父亲及家庭的命运像被迎空抛起的一粒石子,划出一条直上直下的轨迹。我也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清楚地看到这期间发生的一些事实的真相。我将这段往事以我的见闻为主,谈谈那些年从部队这个角度发生了些什么。邱路光也了解不少这段时期的事,我们互相可以印证。


父亲进京任总长


1967年的7、8、9月,杨成武作为代总长陪着主席在南方巡视。


在这期间,武汉发生了震惊全国的7.20事件。


当时,各地群众一般分为造反派和保守派,在对待军队和军管的关系上,造反派一般都反军,保守派一般都拥军。


而毛泽东当时到武汉让陈再道调头,支持造反派。


不支持拥护自己的,反而要支持反对自己的,陈再道转不过弯来。


7月19号,王力、谢富治向“三钢”、“三新”等造反派又说了一堆支持的话,就把百万雄师这些所谓保守派群众给得罪了。


他们强烈不满,于是把矛头指向王力等人。


毛泽东原本想的是,以我这么高的权威,亲自出马,抓一个典型,就把两派的矛盾给缓和了,实现大联合了,说明我毛泽东的权威。


没想到,王力一煽乎,把百万雄师给惹火了。当群众运动真正起来以后,其实没有人能左右它。即便是江青到百万雄师那儿去讲话,百万雄师也一样反她。这时再骂陈再道,骂那个师长,群众和战士们也不听你的了。


最后,陈再道说:我管不了了。


其实,别说陈再道,就是毛泽东当时也管不了。


最后,陈再道等人被打倒。


陈再道(左)与许世友


就在主席巡视期间,8月17号,中央决定,由吴法宪、叶群、邱会作、张秀川组成军委临时看守小组。


实际上,吴法宪很早就跟叶群、林彪走得很近,叶、林对吴法宪也很信任。所以,这个小组实际让吴法宪来负责。


9月23号,杨成武跟着主席回到北京。9月底,就成立了军委办事组,杨成武任组长。但是这个局面没能维持很久。


1968年3月22日深夜,父亲正在主持广州军区的常委会,总理亲自打电话来,让我父亲连夜去北京,并说已派了飞机去接,飞机一到立刻来京。


母亲还想让父亲稍微睡一会,父亲说飞夜航去北京,肯定有重要事,于是半夜就动身了。


23日上午8点多,我父母乘专机到了北京。一下飞机,他们看到了吴法宪和邱会作来接,感到很奇怪。


之前都是军委办公厅或总参服务处来个科长、处长接,这次怎么是吴、邱亲自来接呢?他们感觉不大正常。


接着,吴法宪就陪着我父亲去了人民大会堂,邱会作送我母亲去京西宾馆。


父亲到人民大会堂时,总理他们都在,就把杨成武带进来了。


总理一脸严肃地对杨成武说:杨成武,你犯了严重错误,不能工作了。你把你那一摊儿工作交给黄永胜,回去做检查。


此时,父亲才知道杨成武出事儿了。


实际上,在罗瑞卿被打倒之后,杨成武已上升为军队的一颗政治新星。


为什么杨成武会成为军委办事组第一任组长呢?


一方面,在军队的山头中,毛主席主要依赖的就是“双一”,即: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林彪曾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


所以,长期以来红一军团的干部受到重用,就是因为这是毛最嫡系的人。


另一方面,杨成武聪明、有能力,主席、林彪对他都很信任。


毛通过7.20事件也感到,必须要保持军队稳定,才能保证文革的进行。


因此,毛对杨成武保持军队不乱是满意的,对军委办事组是信任的。


林就更不用说了。


此后,军委办事组替代了已经瘫痪的军委办公会议,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包括军事、政工及干部的任命等等。


后来我才知道,杨成武的倒台,是因为他和江青走得近了,说了一些让林彪伤心的话。


据吴法宪回忆,杨在和他闹矛盾时,泄露了天机。


杨说:如果咱们谈不拢,就到中央文革碰头会上谈,到江青同志那儿去谈。军队的事儿,他不说到林彪那儿去谈,这话叫林彪知道了就犯了大忌。


在林彪的部下中,应该说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比杨成武跟林彪的关系更近一些儿。


解放战争三年,杨成武没有跟着林,黄、吴、李、邱是跟着林的,林对这几个人更了解,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也是认可的。


另外,黄、吴、李、邱从小跟着毛、林,从瑞金一块儿走过来的,历史上也没有辫子可抓。


所以,主席和林彪都对黄、吴、李、邱很信任,也放心使用。


同时,这几个人没有罗瑞卿和杨成武那么高的地位,也没想到自己能到这么高的位置,对上面来说这可能也更可信一些。


那天杨成武被押走后,总理跟父亲谈,要调他来北京当总长。


父亲表示不愿意,他说:第一,我能力不行;第二,我资历不行。


总理却说:这事儿我说了不算,这是主席、林副主席决定的。你是老同志,要懂得服从组织。


父亲又去找林彪谈,说自己干不了。


林说:这是主席亲自定的,我改变不了,谁也改变不了。


就这样,父亲勉强接受,当了总长,并接替杨成武任军委办事组组长。但他开始时不参加中央文革的碰头会,如果涉及到部队文革的事儿,就叫他去一下。


争夺对部队的控制权


我父亲是军委办事组组长,副组长是吴法宪,相当于军委秘书长和副秘书长。


办事组往上就是林彪、主席了。


九大时没有设军委常委,只有军委副主席。


老帅们都是军委副主席,有朱老总、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陈毅。


1967年“二月逆流”以后,主席让老帅们靠边站,文件也不让发给他们,实际上都不管事了。


父亲刚来北京那会儿,也经常到主席那儿去。因为我时不时看到父亲回来,拿着小的便签纸,上面记着主席和他的一些谈话内容。


主席言传身教,对他进行一些教育,工作上给予一些指导启发。


主席的特点是喜欢讲典故,让你回去翻书,自己去琢磨明白其中的政治意图,看你的悟性高不高。


这也是主席的高明所在,给自己留有余地。


如果说错了,就当是讲个典故,开个玩笑。如果你没按照他的政治意图办,被整了,那是你自己不聪明。


典故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还没明白?


应该说,主席本来对黄永胜是抱以厚望的,但黄在文化大革命的考试中没有及格,是主席拉着他走。


文革中,林彪及军委领导,包括叶帅、聂帅、陈老总等,他们有一个共识:中央文革不能插手军队,不能让江青他们把手伸进军队,不许搞乱军队。这是一条主线、一条红线,一直贯彻着。


当时,林和这些老帅们看得很清楚,政府乱、省市党委乱都还好办,只要部队不乱就能撑得住。


文革刚开始时,中央文革提出,部队包括基层连队都要开展“四大”。


那时叶帅是军委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坚决顶住了,后来变成军以上单位可以开展“四大”。


真要是军队的军以上机关都开展“四大”,那也够呛呀!实际上有一阵,总部和各大军区都出现了乱的苗头,也出现了一些造反派。


如广州军区的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就支持机关干部造军区党委的反,沈阳、济南、福州等军区都有一些干部要起来造反。


林彪、叶剑英等军委领导,坚决顶住,没有让这些人得逞;后来杨成武当办事组组长,也坚决维护了军队的稳定。


父亲当总长后,也坚持着这一条红线。


当总长时期的父亲和我


父亲进京以前,中央文革插手军队已经很深了,军委的文件都要报中央文革圈阅。


那时候,部队调动的命令,到了江青、中央文革那里,一个星期也签不下来。但部队又不能不调,怎么办呢?


就把部队拆散调动,今天走半个班,明天再走半个班。


后来,父亲终于借机向主席汇报:


    现在军队调动的文件,传阅的人太多,一不利于保密,二应付不了突发情况,三影响部队工作安排和行动。如果打起仗来,将会上下不通气,影响战备。


主席说:你写个报告吧。


父亲向主席反映这个情况,一方面是怕耽误工作,但更主要的是不想让江青他们插手军队。


结果,这个报告主席批了。以后军队的事情只报五个政治局常委:毛、林、周、陈、康。


这件事情其实非常重要,因此江青也发了很大的火,说我父亲封锁她。


军队的文件不是不送她了嘛,她就让秘书把她的军装退给了我父亲,表示不穿这套军装了,给你点颜色看。


从这之后,江青和父亲的矛盾开始尖锐化。


之后,中央决定我父亲去阿尔巴尼亚访问,江青就是不让去。


而且还停止了父亲和吴法宪参加中央碰头会。


结果是总理到主席那儿说了这事,主席拍板说:还是黄永胜去,碰头会也要参加。


江青他们就不敢吱声了。从林彪到叶帅,到杨成武,再到黄永胜,军队不能乱是个大局,不让江青一伙儿插手军队,军队里不能有江青的人,这一直都做得很好。


而林彪倒台以后,张春桥管军队,部队成什么样了?思想工作怎么样,部队战斗力怎么样,这是有目共睹的。


中央最大的政治


八届十一中全会前,林彪主要管军队,和江青之前并不来往。


林当了接班人后,由于工作关系,和江青的往来才逐渐增多。


开始时,叶群往江青那儿跑得很勤,常把江青的话当圣旨来听,认为江青的话代表主席的意思。


林彪则始终坚持一点,只要你不插手部队,其他事都好说,不看僧面看佛面。


但是中央文革的权力越来越大,开始直接插手军队的文革,支持军队的造反派,妄图把军队搞乱。


江青也更加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林彪就开始对江青不满了。


    邱路光插话:林彪不是不愿意和江青打交道,准确地说,他是不愿意和任何人打交道。林彪除了工作上的事儿,他愿意谈;至于其他的,像聊聊天、吃顿饭什么的,想都别想。


    罗瑞卿主持工作的时期,林彪就是这样。


    陈小鲁给我讲过一个事,很客观地反映了林彪的这种个性。陈毅原来是林彪的上级,有次他有事去林彪那,谈完话林彪跟陈毅说:我这个地方可没有饭给你吃。林彪就是这么一个人,不善于与人交往。但他善于思考,言简意骇,善于抓纲。


    林彪曾对这几员大将说:怎么对付中央文革?就一句话,要支持总理的工作。一下就说到点儿上了。


    他从不会婆婆妈妈、儿女情长地去谈一些具体的事情。


应该说,当时知道林彪对江青不满这一情况的范围是非常小的。


只有黄、叶、吴知道林的一些想法,开始邱和李都是不清楚的。


因为黄、叶、吴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时,对于全国的工作,他们会在一起议论。在探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难免要议论到江青。这样,林的一些想法,父亲他们就知道了。


林彪也明确交代,要支持总理的工作。


文革前,我父亲和江青只是有很一般的接触,对她没有多少了解。


父亲在广州时,江青去过几次。


当时是中南局书记陶铸负责接待,让她住在给主席准备的房子里。


她嫌院子里树上的知了太吵,就对陶铸抱怨。


陶铸跟我父亲说:怎么办呀?


父亲说:好办,派警卫部队去粘。


于是,就派了警卫战士拿着竹竿粘知了。粘了几天,多数都粘走了,不叫了。


但江青又提意见了。因为她住的那个小岛靠着珠江,晚上江面有船通行。有的船往来会鸣笛,江青又嫌鸣笛吵。


于是,赶紧通知所有航行的船,晚上不许鸣笛。


可有的船是从广西过来的,不知道啊,又鸣了笛。


结果,江青又找陶铸闹。


最后,只要江青住在那里,珠江干脆就禁航了。


后来,一直到丁盛当司令员,江青去广州还是如此。


那时候,父亲就觉得,她的要求太过分了。


那是航道呀,怎么连汽笛都不让拉呢?


即便是主席的夫人,也不能这样呀!比主席还难伺候。


父亲不高兴,就跟母亲说。


母亲就跟我唠叨:江青这个人真难伺候,连船都不让人家走,多耽误人家运输呀!


那时候,父母对江青的感觉,就是觉得这个人太特殊,太难侍候,其它的倒也没有什么接触。


应该说,父亲对江青态度上是尊重的,生活上是尽量照顾的。因为她毕竟是主席的夫人!父亲对主席特别崇敬,或者说特别拥戴,怎么说都不为过吧。


正是看在主席的面子上,他对江青尊重,但是敬而远之。


其实,我父亲那个层级的干部(广州军区司令员),跟主席的生活还是隔得太远,也不了解。


父亲只有在开会的时候,像五一、十一上天安门,给主席敬个礼,主席问一问而已。


下面的封疆大吏,不知道上面的情况,更不知道中南海里边的事情,也没人跟他们讲主席和江青关系这些事情。


军队的人住在中南海里的,只有朱老总和陈老总两个人,军队的大部分干部、甚至包括林彪在内,对毛和江的日常生活也是不了解的,对于他们的政治关系就更不了解了。


所以,文革前和文革初期,父亲没有进入军委领导层之前,对江青出于礼貌是尊重的。


1966年2月,江青在上海主持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报纸上就开始宣传江青是文化大革命的旗手。这个帽子是谁给戴的?肯定不是林彪给戴的,能够上中央的报纸,应该是中央的负责人。


江青既然当了旗手,成了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领导了文化大革命,又是主席夫人,人们对她就另眼相看了,觉得她不简单。


随着陶铸、王任重的问题出来后,父亲就感觉不能理解了。


出于对主席的热爱,他在文革中拼命想跟,却怎么也跟不上。


对造反派冲击公检法、国防部、中南海,把老干部往死里整等等,父亲都看不惯、不赞成。


第一次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斗彭德怀、黄克诚、罗瑞卿等人时,几个老帅和杨成武、肖华等都出席了,也让我父亲一块去了。


他回来对我说:太残酷了,怎么能这样呢?!都是革命几十年的老同志了,犯了错误也不能这样啊!他看了之后心里很不舒服,以后再有这样的批斗会,他就拒绝出席了。


父亲是军人,性格比较直,面对江青的飞扬跋扈,有时他敢于顶撞。


“二月逆流”前,在京西宾馆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江青也在会上讲了话。


会上,各总部、各大军区和军兵种的高级干部对文革依然很不理解,对中央文革支持造反派冲击军队的做法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父亲就说了:江青同志应该听毛主席的话,中央文革应该听毛主席的话。甚至为此还拍了桌子。


    邱路光插话:黄永胜刚当总长的时候,我从部队回来去看他。那次他刚起床,在院子里做操。我的小名叫胖子,他突然对我来了一句:胖子,你反不反对中央文革呀?总长那么严肃的人,军队的领导人,冒出这么一句话,我就不敢回答了。你知道黄永胜怎么说?他说:反也不要紧嘛。然后,他自己就在那儿笑。


父亲之所以敢顶撞江青,是因为他有自信。


他16岁就跟毛主席上井冈山,就像项羽的三千江东子弟一样,是铁杆兵。况且,毛主席当时还没3000人呢。


多年来,他对毛主席一直忠心耿耿,毛交办的任务,都是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完成。而且,父亲不仅忠于主席,对主席的感情也很深。


1945年主席去重庆谈判,因为担心主席的安全,父亲到延安机场送主席登机时,还流下了担忧的眼泪。主席对他当然也是了解的。


而江青,刚进城时没那样,后来变成这样的,有一个发展过程。


江青为什么在党内、在文革中能变成这样,是值得深思的。


文革中,江青这个人不管不顾,管你是周恩来还是谁,说翻脸就翻脸,总理的工作被她搅得一塌糊涂。


父亲对江青的一些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意,也非常不耻。


在父亲看来,你江青不就是毛的一个老婆嘛,和这个党、和中央,以至和毛泽东是两回事啊。


其实,对于毛和江,外人只知道他们是夫妻,没人知道他们感情的好坏,对毛泽东和江青的政治关系更缺乏了解。


我父亲,甚至包括林彪、杨成武这些人,我觉得都没看清楚。


对于江青霸道的禀性,至少主席是早就知道的。


让陈伯达当中央文革的组长,明知道江青不会听陈的,那不就是将大权交给江青嘛!


是不是觉得她这个角色是必须的,能起到别人起不到的先锋作用?


江青到处打击干部,到处搞特殊化,主席是不知道或是知道了也不说?


有时批评江青几句,甚至让她检讨,是真心批评她,还是她闹得太不像话了,不得已而为之呢?


主席又是怎么想的呢?


在我看来,主席就是利用江青在文革发动时冲锋陷阵,自己在后面。


据说陶铸文革初期调到中央,也不了解中央情况,就问总理:中央高层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注意什么?


周恩来说:正确对待江青同志,就是最大的政治。


他的潜台词是,对待江青的态度,就是对待毛的态度,就是对待文革的态度。


陶铸没悟透,多次和江青对抗,得罪了江青,导致自己倒台。


这和后来总理跟黄、吴、李、邱讲的,处理好毛、林、江的关系就是“中央政治”是相一致的。


应该说,对于毛和江之间的关系,总理还是比较明白的,中南海外边的人就不清楚了,总觉得主席和江青不是一回事。


后来,军委办事组和江青的矛盾不断加深,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汪东兴的误导。


因为汪是毛泽东身边的大总管,他传过来毛和江的关系和一些事,并曾说:“毛和江是两回事”。


林彪、叶群包括我父亲他们都很相信他,实际受了他的骗。


可以说,对江青和毛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的判断,直接决定着人们的政治命运。


父亲被公审后,他才真正明白了江青和主席的关系。


他说:主席是用江青的,不是用我们的。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