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外兴起“建构式新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15-2019 00:3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外兴起“建构式新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拒绝情绪消耗

全媒派 · 2018-08-18
“传统媒体如不转型,读者必然会找到新的内容替代品。”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全媒派;36氪经授权转载。

新闻业正在接受积极心理学的疗愈。

众所周知,新闻只能无限趋近客观,而永远无法抵达真实。写作与事实之间微妙的距离,催生出千差万别的新闻理念以及迥乎不同的写作方法。在新闻的诸多基因中有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纪实,这使它自始至终肩负着社会监督、历史纪录的重任。然而历史的长河不同奔涌,发展之中总会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情形。太多的负面报道和调查披露,一度令阅读新闻变成一件煎熬的苦差事。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流行,一部分新闻人开始发现新的可能:新闻确实如镜,可以映照我们的生活,但新闻更应如灯,可以照亮我们的前路。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国际新闻传媒协会(INMA)的文章,看看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新闻究竟会有什么不同?

积极导向的建构式新闻
我们忍受了太久的消极资讯,我迫不及待想在电视上看到建构式新闻。为什么穷人还在忍受困苦?为什么没人做点什么?为什么没有“工作组会议”?这让人沮丧有生气。我太想看到一些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积极报道了。
——Inma新闻总监Nicola 写于丹麦建构式新闻学会2018.4
所谓建构式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新闻形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报道,也是对日渐冒头的小报化、情绪化和消极化资讯的反击,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种公平、准确和语境化的世界观,而非刻意强调消极面和事情的错误走向。新闻报道中,呈现事情的消极一面很有必要,但长期过度的强调则会产生隐藏的偏见,逐渐侵蚀我们所处的社会。

建构式新闻的目的并非娱乐或制造争议,而是为公民提供资讯。报道语气冷静客观,较少关注丑闻、冲突和愤怒,在报道重要社会议题时,提供相对全面的社会背景和相关语境。

尽管建构式新闻依然是个新概念,但自90年代以来,它已经得到了小众新闻和激进分子的关注,最近几年也得到了主流新闻的认可。卫报的《正面(The Upside)》和BBC的“发现世界”项目的《100个女性》专题等,影响力都超出了通常的受众面。

为什么大力发展建构式新闻?
谈及为何关注建构式新闻,BBC “发现世界”项目的高级记者Tom Colls认为,虽然建构式新闻尚未在BBC形成官方政策,但已有一些支持者,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产出了不少作品。《卫报》特别项目总监Mark Rice-Oxley 强调,让记者意识到“我们并非只是社会的镜像——如多数记者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可以塑造这个世界,偶尔需要对可怕的事件进行引导,比如自杀,以避免模仿效应”。

作家、研究者Jodie Jackson在自己的新书《你读的资讯就是你自己的样子》中,讲述了自己因消极资讯几乎放弃阅读新闻的故事,她认为建构式新闻才能防止脱离资讯,“过去大众会认为,我不看新闻是软弱、天真、无知和极端,或者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错误。但十年的研究表明,这或许是行业的错。”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报道是常规新闻的补充,是为大众释放希望和正面信息,这是“天真的对立面”。

互动新闻项目和媒体解决方案网络在2014年发布的报告表明,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新闻资讯呈现出高积极性和高自我效能感。读者会获得更多信息。这就是建构式新闻的意义,即帮助我们更好与用户产生联系。

事实上,建构式新闻的用户互动量远高于平均值,更容易被用户分享。读者对这些内容的接受程度高,愿意花时间阅读,年轻人和女性群体更青睐于此,会在评论区贡献更多正向评价。此外,读者也更能接受其商业属性,这对于读者和广告商而言都是双赢。

建构式新闻欧洲和美国已经有一段发展历史了,从他们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建构式新闻足够满足读者和公司的基本需求。

设立建构式新闻思维
丹麦广播公司鼓励记者在所有报道中加入建构式新闻元素,提供丰富的视角描绘事件的未来方向,以及社会的发展能力。起初,公司会不遗余力地告诉记者如何写作建构式新闻,现在,建构式新闻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几乎不再有人提,但它已经成了记者工作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建构式新闻并非传统新闻的替代品,而是在传统报道外额外增加的实用层面内容。

部分将建构式新闻融入编辑室理念的媒体,如丹麦广播公司,已经得到了读者、社区搭建和商业上的积极反馈。如果与读者保持联系能够帮助媒体维持商业运转,建构式新闻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实践中的建构式新闻
揭露社会问题或缺陷的报道固然重要,我们也不该期待媒体只传递积极信号,这不现实,也不健康。但指出事件的另一面同样重要,意在解决问题,而非只关注问题本身。

以Stuff网站的《西城故事(Westside Stories)》系列为例,该系列调查了一个新西兰小镇的失业和社会功能失调的状况,最重要的是,报道也同时研究了公民如何重拾亨特利小岛的昔日荣光,以及铸造小岛成功的秘诀。

长久以来,这座小城都无法摆脱消极报道的纠缠。《西城故事》的项目初衷,是希望小镇的居民摆脱“希望渺茫”的阴霾,看到有好事正在发生,这个小城有转型的可能。

另一个案例来自新西兰某监狱。

新西兰新近当选的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减少监狱人口,并摆脱“全力监管”的模式,基于此,Stuff网站在新的交互作品中呈现了国家的监狱问题。报道希望呈现出,某一部律法的变更如何导致犯人还押候审中产生的数量激增现象。通过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减轻读者阅读压力,帮助读者独立思考,过往的决定对监狱到底是好是坏。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它让政治对立的双方直面冲突,讨论这个议题,因此而产生的实际政策或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以往报道无法做到的,读者看过这段报道后绝不会一无所获。

完整语境武装下的资讯环境
建立建构式新闻思维,最简单的就是提供事件全貌,可以是简单的交互形式,如上文提到的监狱案例,也可以是深度报道,如《抵制麦肯齐盆地的乳业扩张,绿色和平组织的盟友选择》。

对记者而言,呈现事件全貌、时间线和简单的解释并非新鲜事,但这的确有助于避免对某个问题进行重复性报道。此时的报道可能无法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但能呈现问题的发展走向和整体复杂性,通过提供最全信息背景为读者赋能,让他们可以自行思考,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最终提出自己的可行方案。

解释和背景虽然是建构式新闻的一部分,但关键还是在于事件的未来走向,新闻需要问的不仅是“当下发生了什么”,还要解决“未来会发生什么”。

Positive News代表SeánDagan Wood在Newswired大会上发表了一个观点:未来几年,建构式新闻或许会迎来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传统媒体如不转型,读者必然会找到新的内容替代品,这就是资讯世界的自然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