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扉客:最难的,还是如何进入现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21-2019 23: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察 | 最难的,还是如何进入现场

原创: 石扉客  新石扉客栈  2018-10-08


陈经最近两篇关于县域经济的文章都可读,一篇写湖南冷水江,一篇写江西余干县,特别是后面这篇《国家级贫困县的经济繁荣奇迹》,描摹真切,水准不低,推荐大家找来一读。

余干县是吴官正和张雪忠的老家,迄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吴官正在《闲来笔谭》中对少年时的极度贫困生活有过十分真切的描述,有兴趣的可找过来读读。

陈经这篇文章揭示了余干县的三个经济特点:

1、正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迄今尚未脱贫。
2、市面繁荣,城乡居民日子都过得不错。
3、经济繁荣主要靠团伙电信诈骗、团伙盗窃摩托车销赃、骗取农合医保资金这三种灰色模式。

实话说,我看完一点都不奇怪,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我十年前做一篇稿子时就发现,余干县附近的吉安也盛产盗窃团伙。我故乡湖南的双峰县则以PS淫秽图片敲诈犯罪著称,这是地域特色。大象公会有篇稿子专门讲不同地域的犯罪特征,有兴趣的可找来看。

陈经这篇,类似当年南周曾盛行一时的春节记者返乡报告。那是个非常有创意的策划,持续了很多年。也类似曹锦清那本著名的《黄河边上的中国》,或者说就是简版的长江边上的中国。

中国社会的秘密之一就是本质就是熟人社会和人情社会,对外来闯入者是抱天然敌视和怀疑态度的,这对社会调查与观察者是个非常不利的元素。所以曹锦清老师在写黄河边上的中国的时候,屡屡感叹进入现场之难。

做调查报道的记者最痛苦的事情之一也是如何潜入现场。潜入现场时如何不被发现,不被排斥,不至于使得现场被伪装和破坏。不是每一个调查者都长得如前南周老记者褚朝新那样天生一副县委副书记的脸庞,可以屡屡骗过保安与门卫(褚朝新潜入现场的绝招就是拿一个玻璃茶杯,夹一个公文包,直接走进会议室)。

所以南周设计记者返乡,利用故乡的概念成功地破解了这个问题。黄河边上的中国对来自上海的曹锦清来说是异乡,他最后是通过组织协调,最后让党校出面,以党校老师调研课题的方式才得以不排斥和抵抗地进入现场。

陈经写这两篇也各有进入现场的方式,去冷水江是因为那是他岳父的老家,以女婿的身份进入自然不会有问题。去余干县是因为有朋友在那里,以熟人导游的方式做了短暂了解。

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在成功切入现场之后,还需要靠谱的分析框架和数据采集技术。冷水江和余干县这两篇,距离这个标准还有相当距离,它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和生动,揭开了中国经济的地下一角,感知和传递了这块土地上真实跳动的脉搏。这些在媒体和统计报表上,你永远无法看到。

从这个意义上,我赞同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的看法,尽管新闻业在衰退,观察、调查和记录永不过时,这应当是大学新闻学院的必修课。

这一切,都得从成功潜入现场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