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谌旭彬:送给运动员的刀片、上吊绳与道德大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8-23-2019 00:2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短史记 | 送给运动员的刀片、上吊绳与道德大棒
短史记2018-11-20 09:43:44148评
文 | 谌旭彬

因为有人在参赛者的最终冲刺阶段两次冲入跑道送国旗,致使选手与冠军失之交臂,且国旗还落在了地上,11月18日的苏州马拉松赛事,陷入了争议的漩涡。

某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责选手不爱国,发出了“成绩比国旗更重要?”的质问。尽管当事人一再解释国旗落地是因为在雨中比赛,“胳膊已经冻很僵了”“手已经麻木了”,为防绊倒想把国旗团住抓起来,结果未能如愿反而落地,且“上台领奖的时候我自愿披国旗(接受)颁奖的”,但舆论仍未止息。


图:志愿者不合时宜地干扰选手冲刺

事情的是非对错,并不难判断。正如央视网的评论文章所言:

“志愿者将国旗硬塞给何引丽的行为相当不专业”,“如果志愿者希望何引丽披上国旗,以显示爱国精神,完全可以在选手完成比赛后再递上国旗”,“某自媒体博主对何引丽的指责不仅站不住脚,而且有道德绑架之嫌”,“这场风波暴露出的是此次马拉松承办方在组织上的不成熟,也有某些人对爱国精神的曲解”。①

事实上,此类“对爱国精神的曲解”,在中国当代体育史上,并不鲜见。

试举几例:

(1)洛杉矶奥运会,朱建华没拿到金牌,家里收到刀片和上吊绳

当时,国人热切期望此前曾三破世界纪录的朱建华,能在田径跳高项目上拿回一面金牌。朱建华最终获得第三名。

朱建华的父亲后来对记者回忆:

“建华1984年奥运会没拿到冠军,家里收到不晓得多少信,有的信写得很热情,让我们家长不要难过,鼓励建华继续努力。……不过也有许多人写信来骂山门的,甚至还有寄来上吊绳的,总之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建华赢了,大家高高兴兴,没啥闲话讲。输了,像奥运会那次,家也差点让他们给砸了。我们一家人被弄呆了,中饭、晚饭也没敢烧。”②

朱建华的教练胡鸿飞也回忆道:

“等我们回到北京,我和朱建华收到一大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其中不乏有安慰、鼓励的信,却也有相当部分是讥刺和挖苦。记得其中一封给朱建华的信中,夹了一根线绳,信中写道:‘……此绳可以承受70公斤,以你的体重,足够用来上吊。’写给我的信中,有人挖苦道:‘你还有什么招术?不如到黄浦江里摸蟹吧。’‘我看你只配到公共厕所里去卖草纸。’……”③


图:洛杉矶奥运会上,朱建华以2.31米的成绩获得男子跳高铜牌

(2)汉城奥运会,李宁被责“输了还笑,丢尽中国人的脸”

1988年,“体操王子”李宁在汉城奥运会体操团体赛上五次失误。

与朱建华的遭遇相似,他也收到了国人寄来的刀片和绳子。

记者赵瑜见到过这样一封恶毒的来信:

“运动员们捧起大把大把的来信,挑着让我看。……有一封寄自辽宁锦西的观众来信在信封里装了一根挽好的塑料绳扣,只写了一句话:‘李宁小伙儿,你不愧是中国的——体操亡子!上吊吧!’看,王字变成了亡字。我想这是在过去变态的体育宣传下滋生的一批变态的观众所为。女排和足球等队只要有一次失败就时常收到这类的信件。甚至有时还能收到一发真正的子弹,一片行程万里的臭鞋垫儿等等。这座大院里的人对这类恶作剧早已司空见惯。而今天,当我真实地面对这根上吊绳儿的时候,我还是格外地气愤!”④

李宁比赛失误重重坐在地上之后,仍选择站起来“微笑示人”,尤其让写信者愤怒难平。有观众在信里直接骂他“输了还笑,丢尽中国人的脸”。回国时,机场工作人员也奚落他,“哪里不好坐,跑到那儿坐”;甚至连平日关系友好的媒体,也满是责备之词,如记者鲁光所感慨的那般:

“体操王子变成了败将,平日里极尽歌颂他的笔,此刻流泻出来的尽是责备字眼,说他唱歌分了心,输惨了……”。⑤

对着记者苏少泉,李宁曾如此大吐苦水:

“说我掉下来还笑!不笑难道要哭?奥运会的宗旨是‘团结、友谊、进步’,要赢得起也输得起。失败了可以让人说我李宁技术不行;不可以当众痛哭,让人家说中国人没有度量。……有人说我骄傲自满,两年来没好好练。其实,我因肩周炎和腰伤严重,1986年……即想功成身退。同期的队友童非等都退了,队里却要留我作核心,希望我服从国家需要坚持到这次奥运会。……现在剖开我的肩关节,你会看到许多吸收不了的药物结晶,附近几条肌腱已经开始萎缩。……不了解的人以为我有时不练,是骄傲懒散,哪里知道我忍受着多大的痛楚坚持下来,并且发展了难度呢!”⑥


图:汉城奥运会上的李宁

(3)羽坛和排坛的那些“卖国贼”

1992年5月,马来西亚羽毛球队在汤姆斯杯半决赛中,击败中国队并最终夺冠军。马来西亚队中的核心教练,是曾在国际羽坛为中国夺得诸多荣誉的名将韩健、杨阳、陈昌杰等人。稍后,在7月份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军团再次铩羽而归。

韩、杨、陈等人,遂成了国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比如,《体育博览》杂志1992年第7期,刊登了一篇《中国人打败了中国人》,回顾汤姆斯杯中国队的失利。遣词造句之间,对韩健、杨阳、陈昌杰三名马来西亚队“客卿”教练,颇多讥讽之词:

“打败仗本来并不是太过刺激的事,但这一仗败得却太过于讥刺,太富有悲剧色彩。因为,打败中国队的不是马来西亚人,而是那几名……昔日‘民族英雄’的中国人。”“我国体育明星和外国的不同,从小是国家和人民培养大的,有本领后也应该先援内后援外,……如果仅仅为追逐私利钱财,或为个人的一些委屈便做伤害国人感情的事,未免也显得气节太低。”“身为龙的传人却倒戈相向,午夜梦回,也许要噩梦连连,心惊胆跳吧。”“顶着一个‘客卿’的帽子,身怀绝技却不能直接报效祖国,……这难道不也是他们的悲哀吗?”⑦


图:韩健(左)曾代表中国赢得多枚世界羽毛球比赛金牌

读者写给杂志的信里,批判的言辞更为激烈。

比如,有人直接用上了国骂:

“这比早些年的胡娜不知强多少倍,提起他们(韩、杨、陈),传统的中国人至多把牙根咬得酸疼,骂一句‘妈的,吃里扒外’。”

有人祭出了“卖国贼”的大帽子:

“我在这里要骂一声——混蛋!……现在‘长城’倒了,你们,还有韩、杨、陈等卖国贼都高兴了吧!”

读者们拒绝接受“体育无国界”的理念:

“(这种说法)不知用意何在,是不是要看见中国在各项赛事一败涂地才高兴,才有气度呢?”“中国人打败外国人,我们能不解气吗?……在大马的‘屠龙之夜’、‘长城倒塌’,人家会认为体育无国界吗?”⑧

直到1996年,《人民日报》还曾刊文《中国女排重新崛起的启示》,痛斥运动员出国做教练是“见利忘义”,是“忘掉自己是中国人”,是“把祖国培养出来的本事全交出去”,强调“这种场面,甭管是输是赢,凡有爱国良知者,心里总不是滋味”⑨


图:《人民日报》刊文《中国女排重新崛起的启示》,痛斥运动员出国做教练

这样的社会心态,十年之后,终于有了改观。

2005年,郎平拟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一职的消息传出,国内舆论再次爆炸,“由中国培养出来的郎平不该执教美国队”、“无法接受郎平率领美国队回过头来威胁中国女排”等声音随处可见。

《人民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徐利,借徐之口,表达了异于以往的开明看法:

“针对有些人将郎平是否接受美国排协邀请视为爱国不爱国的标志,徐利说,郎平接受还是不接受美国排协的邀请,都是一种职业行为。中国排协理解一些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感情。美国排协和郎平本人的选择,都会是理智的,不是出于感情。不能说郎平执教美国队就是不爱中国了。郎平如果在做出决定时有所顾虑,可能正是基于国人的上述看法。当今的竞技体育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广泛交流,中国的乒乓球、体操等优势项目有不少教练员在帮助别人提高水平,女曲、水上等落后项目则请来美国、韩国等国家的高水平教练,难道能说他们都不爱自己的国家吗?”⑩

但社会心态的变化,终非一日可成。2008年,郎平率美国女排在奥运会上击败中国女排,仍然引起了舆论的诸多非议。比如,“棋圣”聂卫平曾明确表示自己“很不喜欢”郎平执教美国队:

“我就搞不懂,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为国效力,非得出国去执教其他球队?自己人把自己人打赢了,很有意思吗?”“她出国执教,我很不喜欢。教出几个对手来和中国女排对抗,我不能接受。”“那些出国去执教其他国家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的教练,我都非常不喜欢。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11)


图:2008年,网络上指责郎平是“卖国贼”、“汉奸”的帖子俯拾皆是

包括此次马拉松事件在内,以上种种“对爱国精神的曲解”,归根结底,实与我们缺乏爱具体的人的能力有关。爱抽象的群体容易,爱具体的个人却难。但真正的爱国,首要之务,正是爱自己那些具体的同胞;理解他们的努力、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情他们的挫败,而不是给他们寄刀片、送上吊绳、扣卖国贼的大帽子。

注释

①央视网新闻,《用国旗来道德绑架的人,不配谈爱国》,2018年11月19日。

②司徒伟群,《“飞人”与庸人的故事》。收录于:《风流人物》,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P143-144。

③《胡鸿飞自述》,学林出版社,1997,P68。

④赵瑜,《赵瑜体育报告三部曲》,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P94。

⑤鲁光,《我的笔名叫鲁光》,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P140。

⑥苏少泉,《迎风搏浪:体育记者生涯45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183-184。

⑦杨明,《中国人打败中国人:效力异邦的韩健、杨阳、陈昌杰掉转炮口,轰塌“长城”》,《体育博览》1992年第7期。

⑧《关于“中国人打败中国人”的讨论》,《体育博览》1992年第10期。

⑨宗立人,《中国女排重新崛起的启示》,《人民日报》1996年9月20日。

⑩李长云,《如果郎平执教美国女排》,《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

(11)《聂卫平炮轰郎平出国执教:别忘了你是中国人》,现代快报2008年8月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