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维洛 尹稚:雄安新区让人捏把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9-10-2019 03:5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雄安新区让人捏把汗

王维洛 尹稚  环京楼市观察  今天


拖了两年多的雄安新区近日征迁安置工作正式启动实施。据报道,雄安新区的规划迟迟不能如期进行是因为它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之一的就是选址问题。有不少大陆学者包括一些专业人士、规划者对雄安新区选址一直都存在着争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争议的呢?旅居德国的著名环保生态学专家王维洛博士近日在网上发表文章,指出雄安新区的选址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王维洛博士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根据是什么?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王维洛博士。

记者:王博士,您好。我看网上报道说,雄安新区的功能之一就是疏散一些北京过分拥挤的人口。迁移首都在国外也有发生。

王维洛:国外新选首都当时有个风潮,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巴西的巴西利亚开始的。巴西把它的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旁边的一个新的城市,它叫巴西里亚。巴西里亚完全在空地上盖的,完全是按照规划人员想像当中的一个什么样子来进行规划的。后来很多国家,很多地方也采取了这个办法,比如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行政部门,从吉隆坡搬出去,搬到旁边的也是一块空地上建起来的。还有像缅甸,缅甸的军政府就把缅甸的中央政府从仰光搬到旁边的一个镇上。

世界上很多比如像南非的首都也不是在最大的城市,而是在最大城市的旁边,完全是只有中央行政管理的这一部分功能,因为它比较好管理,这个城市看上去比较新。就拿印度来说,印度有德理和新德里。

记者:对,一般人们好像比较熟悉新德里。

王维洛:新德里就是在德理旁边的一块地上建的,把中央的政府的功能搬到新德里去了,大使馆也都搬过去了。所以它新盖的环境就比较好,不像老的德理这么拥挤。这是一个规划上的手段。我们看到它是搬什么呢?是搬中央政府的这部分,因为中央政府一搬,中央政府的部都搬了,大使馆区也跟着搬。而一般的大使馆区相对来说居住条件比较好,用地也是比较大的。

你想一个首都城市,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最中心的那个地方肯定是市政大厅,市政大厅里面又有一个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呢?是结婚的那个厅堂,那是人最多的,也是最热闹的,每个周末都有人结婚,热热闹闹很高兴的样子。市政厅是中心,而不是中央政府是中心。

但北京就正好是相反的,我们中央政府在的那个紫禁城是不搬的,北京市政府先搬到通州去。搬出去的还有很多比如是它计划的一些大医院、一些高校、北京的一些科研单位,甚至连解放军的三军总部也要搬出紫禁城,就是内城这一块。搬出去的主要目的说是为了减轻北京人口压力。

记者:一般对选址要考虑哪些因素?

王维洛:选一块地方做首都或者做一个经济特区,首先照中国人说有个风水,外国人也看地势地理。中国人有很多人研究风水,就讲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城市被当作过首都。比如说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也就是6个城市,有的城市是只做过一朝,比如杭州只做过南宋的首都,有的城市做过很多朝代的首都,比如说像西安、洛阳,北京也是做过三朝的首都,从元明清一直到现在都是首都。南京也是做过几朝的首都,比如明朝,再前面的时候也做过首都,不是一个大统一的朝代,明朝是南京做首都,国民政府的时候南京是首都。


北京为什么会被选作首都呢?有很多的说法,说北京的风水条件好,最早选北京做首都的是金人,是外族人,不是汉人选的,后来的元朝选北京做首都,也是外族人选的,是蒙古人选的。北京的地势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势呢?北京的北边是燕山山脉,北京的西边(右边)是太行山山脉,北边和西边是高山。往下地势慢慢变平缓了,它的南边面朝着华北平原,东边是渤海,所以它的水和土条件都很好。人家老是说北京缺水缺水,其实不对,北京并不缺水,北京的水土条件相当好。所以那个时候金人、元朝的蒙古人都选了这里做首都。后来的明朝,后来的清朝,也选了这里做了首都。

北京当时供水主要靠什么呢?靠一条河叫永定河,当时因为永定河是从西流向东的,沿着太行山山路是从南往北的这条路,就是从华北平原或者说中原联系内蒙古平原的这么一条通道。在这里它和永定河有个交叉口,就是当时渡船的那个地方,这里渡过永定河,然后往北走,然后才能进入到内蒙高原,它是条交通要道。

我们知道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是选在水旁边、河流旁边的,无论是西安、洛阳、开封,还是杭州、南京,都是选在水旁边的。北京的城址没有直接选在永定河的旁边,因为这里是水陆交界的地方,以前是靠渡船,后来就修了座桥叫卢沟桥。当时为什么没有直接选在永定河河边呢,就是因为永定河的洪水如果来的话,会把旁边的地区给淹了。所以当时的人就退一步,就选再往北,再高点的地方,离永定河不远的地方就修了北京城。


他就是应了古人那时候的教诲,你要选城址的时候,地势不能选的太高,因为地势选的太高的话,供水就不方便。但是你又不能选离水太近的地方。就是说北京选的那个地方,地势比较高,能够避免洪水,但又靠水比较近,这是选址时候最基本的原则。

大家几年以前看过比较多的报道,鄱阳湖一到冬天、旱季,湖底就朝天了,一片草原。又能开车,又能干什么的。一到汛期的时候,这里又被淹没了,洪水又来了。你不会选这个地方去建一个什么经济特区吧。

雄安新区的选址就选在了白洋淀旁边,认为是华北的一颗明珠,华北平原上最大的一个淡水湖泊。

记者:我看您在文章中提到雄安新区选址有误,您为什么这么看呢?

王维洛:当时大家都不太知道,因为2017年4月1日的时候,当时媒体公布了一个讯息说,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在这里建立一个新区。雄安新区第一步的用地是200平方公里,未来再发展到1000平方公里,再未来发展到2000平方公里。按照中国城市规划的用地需求,大概是这么一个概念,一平方公里土地安置一万人,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要安置一百万人。雄安新区第一期的规模是一百万人,雄安新区的二期规模是一千万人,雄安新区的远期规模是两千万人。



白洋淀是在华北平原最低洼的地区,地质上我们称华北平原这一块地方叫华北凹陷,它是个塌下去的地方,有很多断裂。它的上面是覆盖着黄河的冲击层,因为黄河有一段时间,不是按照现在的河道走的,黄河是从天津这里入海的,所以它上面盖的是一层黄河淤积的泥沙,是整个华北平原最低的地方,就是说洪水一来的时候,现在他们所规划的这些雄安新区都在长年洪水位以下,我们就不要说最大洪水,如果要把雄安新区的土地填高,不在洪水位以下,起码要填高3米到4米的土。

记者:做决定之前是不是应该做相关地质考察?

王维洛: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开发雄安新区,2017年六月份才开始地质调查的。

记者:先做决定后考察是不是违反常规呢?

王维洛:有人当时说了雄安新区决定一出来的时候是4月1日。4月1日在国外是愚人节,愚人节是你开什么玩笑都可以的,是不能当真的,开玩笑的这一天。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开玩笑的事情。

后来人家就说这个决定到底是谁做的?规划雄安新区的规划大师们画了一个轴,说是有一个南北向的轴,120公里长,从北京的一个寺庙一直画到雄安正好是一个垂直发展轴。


记者:怎么理解发展轴?

王维洛:发展轴这个概念是在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手段。比如说,北京的紫禁城,从北边的鼓楼到南边的天坛是一个中轴线,中间笔直的穿过天安门,所以两边基本上成对称的。后来就不伦不类的在这个中轴线上建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两边盖了人民大会堂,这是1958年做的。后来又在中间竖了毛泽东的遗体纪念堂。他这个东西整个已经破坏了中轴线的立意了。中轴线其实是一种阳的东西,一个朝上的,这个中轴线总是一个方正的,庄严威武的东西,一个欣欣向荣的东西。最后来个遗体纪念堂,所以中国有很多人呼吁,你必须把遗体给搬出去,你得把这个纪念堂给拆了。后来到了开亚运会的时候,中轴线又向北移了。到了2008年的时候,这个中轴线又继续向北移,移到北边去了。

那么就算这个中轴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手段,也经常被利用,大型建筑或者一个区域都有。北京的中轴线已经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规划的中轴线了,再长就没有了。不能像规划雄安新区的规划大师说的,从北京一个最老的寺庙到雄安新区画一条中轴线,120公里长的一条中轴线。要像他这么说下去,你在地图上随便画条中轴线,都是中轴线了,不可能在120公里的范围里都进行规划,纯粹是胡扯。

记者:既然雄安新区有这么多问题,那为什么还要选这块地?

王维洛:这块地没有什么人,因为水老淹,规划雄安新区的规划大师认为那个地方密度最小,所以他开发的成本最低,但他没想到这是在一个长年洪水线以下。



记者:您刚刚也提到,古人选址时都是要考虑这些因素,对中国人来讲,这是不是一个最基本的考量,也就是常识问题?

王维洛:雄安新区的规划不是公开的,不是一个透明的,不是大家都可以批判的,就很容易犯这样的最简单的错误。如果雄安是一个公正开放式设计进程的话,大家的意见都能够及时的提出,有错误就可以被及时改正,这个社会的创造力就会是进步的,如果连创意型的行业都被少数群体垄断,这个社会是向前进呢还是倒退呢?

我们再回到1963年的时候,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一次大的洪水,但中国没有报过。后来因为三峡工程论证的时候,人家就报出来了1975年的时候,河南的水库溃坝,溃了62座坝,死了24万人的悲惨的惨剧,世界上最大的灾难。

记者:我看到过报道,叫板桥事件。

王维洛:但你不知道海河事件。海河事件溃了两百多座水库,那个时候这个雄安新区完全都在水下,在1963年的时候。当时没有报死了多少人,后来有人说死了5千人,那肯定是一个被压缩的数字。中国老百姓还真不知道1963年在华北平原上,有两百多座水库同时溃坝,死人不知道有多少?反正知道雄安新区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汪洋。

当时有两个暴雨中心,第一个暴雨中心在河北邯郸市的西边,第二个在现在的雄安新区西边70公里的地方。根据中国的暴雨记录,在当时1963年的时候出现的暴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暴雨。到了1975年板桥事件的时候,板桥出现的暴雨又打破了1963年的暴雨。所以1963年的暴雨是在中国大陆历史上的第二大暴雨记录。


我们已经讲过了北京的西边是太行山,东边来的潮湿的气流遇到了太行山的阻挡,进行抬升的时候,雨都下来了,所以暴雨对这个影响就很大,它的地势太低洼。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前面只是谈到的地面层降的问题,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华北平原的地面层降比上海还要厉害。再一个问题,白洋淀这个华北的明珠是一个污染的湖泊,它的水是不能喝的。为什么呢?它没有出水口,它进不了渤海,水不流,几乎是一个死的。

可以这么说,雄安新区的选址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照你话说,就是一个没有常识的决策。这就是为什么雄安新区发展不起来。你说要在一个洪水区里头做个东西,你画上去容易,将来被水淹的时候,这个钱投下去就是血本无归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在近期举办的“清华大学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高峰论坛”上也针对雄安新区难以实施下去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观点:

1、资源的高强度的消耗,从后备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方方面面,就中国这条快速的高速的城镇化道路还能不能走的下去。

2、环境质量的难以为继。这两年对环保要求迅速的提升,甚至出现了暴风骤雨式的环境执法,这个是跟多年的欠帐和环境质量的迅速变化有关系的,越来越多的公众对环境质量恶化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3、从数字上来讲,大多数中国人已经进城,但是不是能够享受到一个现代城市的合格的公共服务体系,这要划一个很大问号的。

4、雄安新区的本体条件是比较差的。从交通上来讲这块土地并不在以往规划的,国家级的大型交通网络的节点上。所有大国铁运营网络的调整、高速路体系的调整,以及跟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之间这种大运量交通联系的建立,很多是要另辟新径的。要有全新的选址、全新的技术工程的建设,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5、雄安新区的选址确实没有占农田,但是凡是在河北省生活的人都知道,白洋淀周边只要哪块地不是每年被淹,老百姓就一定会去耕种它,三五年淹一次,只要一年的作物,本钱就能挣回来。这块地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去耕种它?因为这块地非常低洼,对于常年洪水位,低8到9米。

6、河北省的行政区划较小。如果把地图拿出来看一看,河北省所有的聚集点的版块儿到乡镇一级,到村一级都是像撒芝麻一样。所以全河北真的能找到的绝对的空地是很少的。要在这里边想腾出一块相对比较完整的土地,来建一个新城,它存在巨大的拆迁安置,涉及到少则十几万,多则三十几万人的再安置问题,当然这种安置除了为新城提供相对比较完整充足的土地资源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保障和提升白洋淀整体的生态水平。这个地域居民点的小散乱以及同它产生的低端的这种工业化的小散乱是相互伴生的。

7、环境治理,白洋淀目前的水质是劣五类和劣四类之间,这样一种水质状况,临淀建城,画在图上是很漂亮的景观,但现场的真实感受可能跟这个是天壤之别。要花比较大的代价做水质治理,做白洋淀整体生态功能的恢复。大体上有了比较好的本底条件以后,才有可能进入大规模的建设时期。

8、北京功能的疏解。这也是未来雄安新城建设成败的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究竟疏解什么?

9、体制、机制深度变革的很多的政策性因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定。比如雄安的土地怎么办?说是不会再走以地生财,土地财政这条路了,但是除了这条路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路可以走。有哪些路是在画饼充饥,又有哪些路是真的能走通的?这是一个非常深度的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再比如国有土地产权未来怎么办?如何能够实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实际使用者,一个多元共赢的局面?集体土地将来怎么办?包括在媒体上喊一喊说同质同权很容易,但是操作起来是不是真的是这么回事,这里边可能会涉及到我们国家土地法等一些大的法规的调整和修改。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空间的快速发展,面对遍地快速矗立起的城市,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规划偏离了基本的正确方向。那些主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的权力型规划师们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这种权力型规划师的语境中,中国城市将何去何从?

声明:本文版权归王维洛博士及尹稚教授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