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警察进北京高校要求协助诱捕上访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0-31-2011 20:4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5年7月18日,山东日照,在公开接访现场,一位市民浏览信访条例。 陈为峰/CFP

  随着信访洪峰和维稳压力的增大,被上访者们视为救助渠道之一的高校法律援助机构,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地方截访者要求协助诱捕上访者,即是一个侧面的例证

  【财新网】(记者任重远)2011年的一个秋日,北京某著名高校的法律援助中心,闯进了四位来自重庆的不速之客。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求该法律援助中心协助诱捕一位进京上访者。

  “两个警察,一个司机,还有一个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没有出示警官证,只有一封街道办的介绍信。”当时在法律援助中心负责接待的一位同学介绍,“他们让我们给那个上访者打电话,约他明天过来,就说是提供法律援助,然后乘机抓他回去。”

  就在这位同学与四人周旋之际,另一位法律援助中心的学生志愿者在隔壁房间,通过电话向指导老师汇报了情况,并得到明确答复,“你让他们接电话,这是违反程序和法律规定的。”

  在和这位老师通过电话之后,四名截访者选择了离开,他们诱捕上访者的计划,未能得逞。

  对于四位截访者的行为,该高校法律援助中心的老师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无奈。“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温和,很低调,只是想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出一点自己的力。即便如此,也常可领略到权力的霸道。”一所兄弟院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就已经因为涉及到上访者而被令停办。这位老师说,他们目前的压力,更多还是在人员和经费方面,但若在类似的事件上介入过深过多,也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事实上,除了地方截访者的直接介入,上访者赴各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往往还要克服其他障碍。例如,据2011年1月19日《环球时报》英文版报道,北京大学校园内的29家复印店于当年春节前即被告知,禁止为来访者复印任何“敏感材料”。这一禁令由北京大学保卫部和燕园派出所联合发布,在一些复印店内,都可看到。

  而据援助中心的学生志愿者介绍,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在对上访者的情绪进行劝慰和疏导,而非激化矛盾。“我当时就对那位上访者说,虽然你说对方是故意伤害、不是交通肇事,政府在包庇他。可从1998年到现在,你为此已经付出太多了。为自己和家庭考虑,还不如把它放下,好好生活。”

  该校法律援助中心曾多次为底层公民成功提供法律援助。但每次介入案件的时候,指导老师都会仔细权衡,考虑学生自身的能力,以及案件的性质,尽量避开那些会给学校、中心和学生带来太大压力的“敏感案件”。

  即便如此,鉴于当前“维稳”的大环境、以及一些地方权力机关的骄横行径,有些同学还是对法律援助活动的空间,感到一丝的迷惑和担心。“我们是安全的,对吧?”一位学生志愿者反问到。

  中国高校的法律援助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近年来得到广泛发展。1992年,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在武汉大学任教的时候,组织推动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高校法律援助机构——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之后的1994年,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学生组织成立“法律援助协会”,亦开创高校法律援助先河。

  此后,全国各高校的法学院陆续成立法律援助机构,一方面为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援助,另一方面也为法学院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机会。但是,随着信访洪峰和维稳压力的增大,被上访者们视为救助渠道之一的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尤其是位于首都北京的高校法律援助机构,也面临这越来越大的压力,前述的地方截访者要求协助诱捕上访者的例子,即是一个侧面的例证。

法援中心成“截访”场所,公权岂可如此张狂
2011-11-01 00:05:00 来源: 红网(长沙)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2011年的一个秋日,北京某著名高校的法律援助中心,闯进了四位来自重庆的不速之客,两个警察,一个司机,还有一个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求该法律援助中心协助诱捕一位进京上访者。就在一位同学与四人周旋之际,另一位法律援助中心的学生志愿者在隔壁房间,通过电话向指导老师汇报了情况,在和这位老师通过电话之后,四名截访者选择了离开,他们诱捕上访者的计划未能得逞。(10月31日财新网)

随着信访洪峰和维稳压力的增大,被上访者们视为救助渠道之一的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尤其是位于首都北京的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竟然也面临来自公权的胡搅,真的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诱捕叛徒的画面,哪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真的能上演。不过,诱捕者不是地下党或锄奸队,而是人民警察及地方官员;被诱捕者不是叛徒,而是被逼无奈的上访者;诱捕的地点不是娱乐场所,而是京城的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如今,公权与私权的较量,几乎无所不用了,什么好使就用什么,管它法律不法律、人权不人权。

上访者一般都是弱势群体中,他们之所以上访,只是像秋菊打官司一样讨个说法,讨还公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安部信访办副主任李竹红就曾表示:“上访群体80%都是农民,绝大多数都是社会最底层,也是弱势群体……绝大多数上访群众他们最初反映的诉求是有道理的,当然没有任何人会平白无故的就来上访”。李竹红是管信访工作的,因此他十分清楚上访者,这个80%应该是比较可信的。是啊,如果平白无故,谁会冒着被送进监狱或精神病院的风险去上访呢?而上访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某些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工作,对百姓利益漠不关心,甚至造成了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如果民众权益不能得到及时维护,上访事件就会长期存在。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威胁到社会真正的和谐与稳定。像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其背后无不与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直接相关。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群众也曾长期上访,希望通过正当途径寻求解决之道,但因为基层政府回避矛盾,或者没有认真对待上访者的意愿,甚至打压矛盾,以至于矛盾无法通过制度性渠道得以解决,矛盾越积越多,积怨越积越深,终于暴发大规模群体事件。

法律援助制度是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其宗旨是让人人都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建起了群众信赖政府法律救济的桥梁。信访工作与法律援助的相通性在于都是直接面对群众,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由于法律援助站在立足群众利益的角度,又是政府责任,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因此,法律援助参与信访工作更能体现政府形象。可是,就是这样的带有公益性质的高校法律援助中心,竟然也成了截访的场所,地方公权堂而皇之地要求其配合诱捕上访者,这是怎样的执政理念?如此张狂的公权,难怪会引起百姓的上访!

重庆警察进北京高校要求协助诱捕上访者,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应该是一句光亮的口号,而要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作者:钱桂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