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理有据驳斥方舟子关于韩寒《求医》的所有质疑(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27-2012 12:5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寝室如猪窝,奇脏无比,上铺更是懒得洗衣服。传闻一条内裤穿两个礼拜,第一个礼拜穿好后第二个礼拜内外翻个身穿,最终他得疥疮。由于他整日踏我的床而上,我也不能幸免,……” 这里的“我”睡下铺,但韩寒在2006年11月10日发的一篇简短博文《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说:“我在念书的那阵子也是上铺”。当然,韩寒可以说我这是文学创作,但是为什么非要在一篇自称写自己的求医经历的散文中,把睡上铺说成睡下铺?这有什么必要吗?】
  反驳:首先在上海的寄宿制高中换宿舍换铺位很正常,很多人都是既睡过上铺又睡过下铺。其次,文学创作不等于现实,就算在一篇文学作品中我说我睡的是中铺又如何?所以这个质疑很荒谬。
  【据上海金山的网友说,金山话的确把“韩”读成“园”。在1999年的上海医院,还有医生说不好普通话,连“韩”字都不会念?为什么念成了“园韩”就让韩寒觉得是侮辱?如果是把“韩仁均”念成“猿人君”,让韩仁均觉得侮辱,还可以理解。】
  反驳:整理一下方的逻辑:医生把“韩”念成“园”,韩寒不应觉得侮辱,但韩父觉得侮辱就可以理解。此处方舟子偷换了概念,因为韩寒原文并没有说自己受到侮辱,韩寒只是炫耀似的把他素材本上“故意念错一个人的姓名就等于是一场侮辱”这句来自佛洛依德《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的话引用一番。方不但偷换概念,还做了似是而非的判断:韩寒觉得侮辱不可理解,韩父觉得侮辱可以理解——请问这是什么神逻辑啊?
  【“我曾见过一个刚从大学出来的实习医生,刚当医生的小姑娘要面子,写的字横平竖直,笔笔遒劲,不慎写错还用橡皮沾口水擦,……”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有医生用橡皮沾口水擦错字?这该是多久远的事?】
  反驳:在上世纪90年代,医生用橡皮沾口水擦错字是有原因的。有上海的医护工作者解释:医院里面规定护士是不可以涂改字的,所以用橡皮沾口水擦掉看不到涂改痕迹,就免得重写一张了。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小刀刮。随便找个医院的护士问问都知道。但是方博士不知道,方博士想当然的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已经全面进行现代化了,不使用橡皮了,医院都是用的修正液是吧?
  【“我走出外科,听见内科一个医生在骂病人笨,那病人怯生生地说:‘你们这里——墙上不是写着“请用——谢谢、再见、对不起”……’”在1999年的上海医院,还在墙上贴礼貌用语标语?那好像是80年代初“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时期的事。】
  反驳:据上海网友爆料的汇总,到现在为止,上海还有很多医院挂这个标语,方舟子作为一个九十年代初就出国,长期不呆在国内的留学生,从来没有90年代长住上海的经历,就这么臆断似的下结论,不算捏造事实么?
  【在《“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中,方舟子延续了对韩寒作品超出其知识范围的质疑。他认为以韩寒的英语水平不可能知道《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书的英文书名(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更不太可能读到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和《烟》中的细节】
  反驳:也已被网友证实为可能的,经分析并与韩寒核实,韩寒是从1988年上海文学杂志出版社出版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4]一书摘抄的句子和书名,书名有中英英文对照。里面还有一页完美解释了韩寒怎么能够“这么熟练”引用屠格涅夫的,因为这本书里有关于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烟》中的细节。当然,对于方舟子及其支持者来说,质疑是理所当然的,别人拿出证据证明你的推理不成立,则是可以视而不见的。
  【在对文章的艺术风格、参考引用进行现实推理的方法明显受挫后,方舟子也是心有不甘,于在微博里对一位网友 @恨虚度 说道:说你从医生的角度分析指出《求医》写的是一个肝炎患者在年代久远的医院里的经历,很专业很有价值,可惜你的系列评论被韩家骂街团的刷屏淹没了,建议整理了贴到你的微博上,或转成长微博。】
  反驳:热心网友跑去这位医生的微博主页一看,厉害——此人简介为: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原来方舟子先生还有主治医生,还是专家,首席的噢!
  【在发现“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没有继续回应后,方舟子把这位网友的评论汇编了一下,又成了自己的一篇新文章《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3],方舟子先生认为“(求医)文中所述的这种没有皮疹、全身奇痒却又没有特定痒处的症状,更像是肝炎诱发的,是肝炎患者的切身感受。肝炎造成肝功能损伤,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皮肤下沉淀,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导致全身上下都瘙痒难忍。所以文章所述,是作者把自己初患肝炎的体验移植给了疥疮患者。】
  反驳:这点再次证明方舟子先生臆断了,韩仁均先生的自述里说,他的“肝炎”病情是“GPT100多一点,肝功能不正常 (当时指标40以下算正常),于是就住进了师大后门那儿的肝炎隔离病房。住进去后检查的范围更大,还查出是澳抗阳性(就是现在的大三阳小三阳之类),被定性为乙型肝炎”。
  GPT是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谷丙转氨酶,其血液浓度在肝功能损害时常升高,韩父已经到100U/L多(正常5-40U/L),后来查澳抗阳性,也就我们现在常说的两对半(肝炎表面抗体抗原,肝炎E抗原抗体,肝炎核心抗体),但是方舟子先生故意混淆了肝酶升高和胆红素升高两个概念,相当多的肝炎患者及肝炎病毒携带者,肝酶可能升高但胆红素可能正常或轻微升高,并未出现黄疸及皮肤瘙痒,而且到达有症状的黄疸,血总胆红素要达到34.2umol/L(2.0mg/dl)以上,是正常上限(17.1umol/L)的两倍。
  同时,肝炎引发的皮肤瘙痒极少见,C肝晚期可能有瘙痒出现,与肝脏有关的瘙痒见于阻塞性黄疸引起的胆汁淤积(cholestasis)。而且阻塞性黄疸引起的瘙痒的具体机制也是不明的。结合胆红素皮下沉积只是假说之一。
  而韩父只提到肝酶升高,并未提及胆红素升高,而且在发现之后立即治疗,不知方舟子先生是如何臆断出来韩父黄疸性皮肤瘙痒的事实来?
  【方舟子先生认为“(疥疮)皮疹多发生在皮肤皱折处,包括手、腕、腹部、阴部等。只有幼儿患者才会在头部发生皮疹、瘙痒,少年和成年患者不会”。进而认为“(求医)文中所述的这种没有皮疹、全身奇痒却又没有特定痒处的症状,更像是肝炎诱发的,是肝炎患者的切身感受。肝炎造成肝功能损伤,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皮肤下沉淀,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导致全身上下都瘙痒难忍。所以文章所述,是作者把自己初患肝炎的体验移植给了疥疮患者。】
  反驳:在方舟子所附的网址[ http://www.scabiesweb.org ]中,里面对疥疮症状的描写是与他的说法有明显出入的,这个页面原文是“most common places where the scabies rash occures are on the knees,around the waist, on the webs between fingers, on the sides of the feet, on the areas surrounding the nipple, on the wrists and on the genital area. ”,明确提到常发区域是包括feet(足部)和knees(膝盖)的,并且前后文没有提到这是针对幼儿患者。而这个网站关于疥疮症状的详细介绍的页面[ http://www.scabiesweb.org/blog/what-are-scabies-mites/ ]中,还有这种说法:“Scabies is most often noticeable on the head, neck, hands and feet. Generally,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re more affected in these areas than adults.”意指疥疮是多发于头部、颈部、手部和足部的,只是通常婴幼儿比成人更容易在这些区域被感染,与方舟子“少年和成年患者不会头部发生皮疹、瘙痒”的说法似乎不符。成人是很少累及头皮和面部,但不是说绝对,“只有”未免太绝对,而且没有哪本教科书、哪篇文献会这么绝对,因为方舟子先生未做过临床工作,不了解临床中会见到很多意外情况,病灶可能出现在不好发不典型的部位[1]。
  另外,在搜索引擎上用“疥疮+头部”、“scabie+head”做关键词检索,也确实有一些成人反映有症状的结果。
  方舟子还分析称,“文中所述的这种没有皮疹、全身奇痒却又没有特定痒处的症状,更像是肝炎诱发的,是肝炎患者的切身感受。肝炎造成肝功能损伤,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皮肤下沉淀,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导致全身上下都瘙痒难忍”,然而,肝炎会引起“腮边凸起一块或腿边红肿一片”吗?会导致一阵一阵痒么?方舟子没有解释。
  【方舟子认为1999年的大医院挂号,是交钱就给挂号单,不需要像《求医》所述那样由患者自己填写挂号单。】
  反驳:大家请看韩寒原文:“于是我去了大医院。大医院固然大,但挂号处的窗口却皆如鼠洞,勉强可以伸进去一只手。交完挂号费后,久久等待,里面竟无动静。探身看个仔细,冷不防伸出一只白掌,全身奇痒已被吓去一半。填完单子,塞给那白掌,缩回去后,里面又没了动静,大半天才飞出几枚硬币找于我。”
  方舟子从哪里看出韩寒是在填挂号单?他是在填初次就诊的病人信息单啊!第一次挂号就诊的病人信息就是这么填写的,难道方舟子没去过医院?还是有阅读障碍?方舟子在这里不仅仅是捏造事实这么简单了,还有故意曲解原文!
  【大医院都有护士分诊,患者先把病历交给护士,由护士分配医生;而文中叙述的,却是患者自己拿着病历去找医生,认为这个医生看病草率,又自己去找另一个医生,这像是在社区医院才会发生的。】
  反驳:首先更正方舟子有意混淆的一个概念,韩寒去的是上海下面金山的一个县级医院,并非上海市区的大医院。然后去过医院的人都知道,护士分流病人只是起着导向作用,最后还是要病人自己决定看什么科室的门诊,自己去挂号,同个科室门诊会有很多不同医生坐诊,看普通门诊比较随意,是可以自己挑选医生,但是专家门诊就是较严格的,挂什么专家就只能看那个专家。韩寒是去看普通门诊,当然可以较随意地更换医生了
  【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是一所科室齐全、设施先进,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单独的皮肤科。这与《求医》所述的皮肤科与外科合并成一科的情况不符。皮肤科与外科并科是七十年代或之前的小医院的情况。何况金山区中心医院有急诊科,看急诊怎么跑去了皮肤科与外科并科?不知哪家医院的皮肤科会有急诊?】
  反驳:首先,我要说,我没去过金山中心医院,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现场采访他们的老医生,问问看99年该院皮肤科是否与外科合为一科?或者根本无皮肤科,而是由外科医生兼任皮肤科的门诊?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后种。
  理由是:
  2.金山中心医院皮肤科目前仅有一名副主任,两名主治,一名住院,可以看出是一个十分小的科室,独立成科很可能小于10年,请看[ http://www.jsch.jsol.net/laiweb/main/content_3.asp?id=405]。反观其他科室,都基本配有主任到住院医师,十分齐全,而且医生数远远多于皮肤科,因此独立的皮肤科不像是99年以来就有的
  4..以金山区中心医院皮肤科名义发表的中文论文,最早也只到2004年,见[http://scholar.google.com.hk/scholar?hl=zh-CN&q=金山区中心医院皮肤科&lr=&as_ylo=&as_vis=0]。
有网友后来指出,搜到了80年代金山县中心医院皮肤科的文章,但我告诉你,我是说皮肤科未独立成科,但没说没有皮肤性病学这门学科,金山中心医院早就有皮肤科了,也早就有皮肤科从业医师,但只是80、90年代尚未从外科独立出来。
  因此1999年时的金山中心医院,是一家没有皮肤科独立的医院,外科门诊兼理皮肤病,只有在2000年后的某个时间,皮肤科才独立成科(请不要曲解为之前没有皮肤科)。如此以来,很好解释那是为什么韩寒会发现皮肤科和外科合二为一了。
  反过来,方舟子认为皮肤科和外科合二为一,只能在70-80年代才能发生,请问您,这又有什么根据呢?请找出出处!
  【这张就诊记录是病历本中的一页,只有一面写字。而《求医》原文说的是病历卡,病史写在病历卡背面。这描述的是医院还在用病历卡的情形,不像是1999年大医院发生的事。后来方舟子又找到一杆枪:“医生@lw56102 发现的疑点:求医原文中说的是病历卡,这个是病历本中的一页,原文中说病人的姓名信息在病历卡正面,病史写在病历卡背面,这张纸只有一面写字。要是文学加工,这个细节加工的完全没有必要,很明显原文是写于医院还在用病历卡的年代,这个年代肯定不是九十年代末”】
  反驳:很显然,方舟子们一直在纠结“病历卡”和“病历本”,认为病历卡不像是1999年大医院发生的事,可是上金山中心医院主页就诊须知就明明白白了[http://www.jsch.jsol.net/laiweb/main/content_3.asp?id=910 ]。同时提供截图:

  【1999年的大医院挂号处虽然仍然是鼠洞,但都是栏杆玻璃结构的,能够看清里面的人,而不是像《求医》所述,看不清里面在干什么。这种封闭式的挂号窗口是七、八十年代县医院的情况。】
  反驳:很奇怪方舟子会有这样的推断,“封闭式挂号窗口”在90年代的县级医院很常见啊,不知他怎么得出“这种封闭式的挂号窗口是七、八十年代县医院的情况”的结论?根据他在大都市的生活经历?还是根据他90年代在美国生活的经历?请方舟子先生提供您这么认为的依据与出处!

  【根据韩寒父亲提供的病历卡,方舟子觉得原文中医生字迹潦草,而病历卡的字迹不潦草,不会认不出,存在矛盾】
  反驳:这个完全可以文学夸张,在文学上,为了集中讽刺,也许你真实经历是那个小姑娘写的很端正,但可以这么夸张的写,虚构的写,这样也不脱离现实啊?方舟子,你的明白不?
  最后,我相信广大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您认可本文的分析,请转载吧!大家一起支持韩寒!

参考文献:
[1]张学军,何春涤,陆洪光等:皮肤性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2]马锐拉:方舟子万丹了——驳《三度剖析韩寒求医之谜》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643db010105j8.html
[3]马锐拉:泥石答春绿——驳《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643db010104kk.html
[4]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2228198.html
[5]方舟子:《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dx5k.html)
[6]方舟子:《“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dx40.html
[7]腾讯网:方舟子打假韩寒方式错了 http://view.news.qq.com/zt2012/fzzhh/index.htm
[8]文字亭:不谈风月,只说逻辑——驳方肘子《“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b2840d0100zxsg.html
[9]方舟子:韩寒的就诊记录否证了韩寒《求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dxc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