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筱赟:韩寒就是当代的鲁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3-2012 15: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寒就是当代的鲁迅
阅读() 评论() 发表时间:2009年11月17日 13:56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35362110-1258438458
【周筱赟专栏】文学即垃圾,文人即流氓。粪青则是更低级的流氓。我写的不是文学,我只陈述事实。我要听慧慧的话,永远做一个正直、善良、简单的人。

韩寒就是当代的鲁迅


文/周筱赟

核心提示:
  韩寒在2008年关于爱国主义等问题的论述,和1918年鲁迅、1930年胡适、1916年陈独秀的论述几乎一模一样。而韩寒从来没看过他们的书。
  事实上,韩寒从18岁开始,就不再看任何书了。他对思想界的分野也一无所知,还问我什么是左派、什么是右派。他的思想完全是天生的。他向我解释说:“主要我是个乡下人,所以比较天然。”
  我和韩寒相比,除了我写作不够勤奋,钱太少外,最大的差距是韩寒长得帅,我长得丑。还有一个差距:韩寒是天才,我只是普通人。
  同样是人,我必须通过阅读他人的著作才能获得启蒙,而韩寒却能通过自己的领悟获得比我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区别。
  正是由于韩寒的思想达到了如此的高度,我简直想说——“韩寒就是当代鲁迅”。


最近,“80后作家韩寒是不是当代鲁迅”的话题,成为了网络热议焦点。先是韩寒成为10月30日《南都周刊》的封面人物,题为“公民韩寒”,然后,11月2日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韩寒,称其为“中国文学的坏小子”(China's
Literary Bad Boy)。
韩寒是不是当代的鲁迅,这是一个价值判断,可以见仁见智,而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判断是,韩寒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80后的意见领袖,广泛地介入到公共事件当中。
韩寒的影响力,已不再只是阅读他的青春叛逆小说的中学生们,而具有了改变公共政策走向的力量。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上海“钓鱼式执法”查处黑车至少已存在十数年,而此事在经历了强硬否认之后,最终以相关部门承认错误、公开道歉收场,其肇端是韩寒在他的博客转载了一位上海白领张军描述自己“被钓鱼”经历的博文,才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如果没有韩寒,世界将会怎样?(小标题)
原本我对韩寒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只知道他是80后青春文学作家,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而逐渐跻身文坛。他的成名作《三重门》,我没有看过,不过不知从哪里得来的印象,大约是写中学校园的少男少女爱恨纠缠的故事,类似于其他80后青春文学作家的作品。我早过了阅读这类青春期少男少女读物的年龄,那些青春式的叛逆,并不是对世界有多么深刻的认识,作叛逆状的目的更多只是为了泡妞而已。
但是,从2008年4月的“抵制家乐福”事件后,直到今天的上海“钓鱼”式执法,韩寒发表了大量抨击时弊的博客,实在让我不得不刮目相看。原来,80后作家中,在抄袭剽窃、无病呻吟、身体写作之外,竟然还有韩寒这样的特出于世者。
针对“抵制家乐福”事件,韩寒在博文《爱国,更爱面子》中,韩寒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觉得,我们没面子了。”“我们可以对国内的很多同胞的遭遇漠然,但对人家国外的反对这么神经质,还是因为面子。国内死的死伤的伤贪的贪黑的黑,不关我的面子,而国外的刺激则丢了我大国国民的面子和威风。和平年代的爱国就是爱面子。”点出了愤青的伪爱国的症结。
早在1918年,鲁迅便深刻地指出,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他说:
“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mob(引者按:mob即乌合之众)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
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他们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却很卑怯。至于所生结果,则复古,尊王,扶清灭洋等等,已领教得多了。
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
可见,当代愤青的言行,早是“古已有之”,只是“于今为烈”而已。而韩寒在90多年后的面对同样的言行,说出了同样的话语。
有一个愤青质问韩寒,祖国是你的母亲,你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你还是个人吗?这是愤青的典型逻辑和句式。对此,韩寒在博文《回答爱国者的问题》中回答:“我妈叫周巧蓉,我很爱她。我用自己的努力,让我全家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想保障自己国家的人,先把自己的小家给保障好吧。”
这让我想起了胡适的一段名言,胡适在1930年出版的《胡适文选》自序《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说: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想保障自己国家的人,先把自己的小家给保障好吧”和“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国家利益的基础,是每个普通国民的基本生活和个人权利,愤青抛开这个基础大谈国家利益,这是极端不道德的。
韩寒在爱国问题上,强调自己只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爱国,更爱面子》),我认为这是指出爱国背后还要坚守的理性,即爱国不是盲目的、无条件的,而要以人道主义作为基础。陈独秀在发表于1919年6月8日《每周评论》的文章《我们究竟应不应当爱国》中,也指出了这点。他说:
“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引自《〈独秀文存〉选》,贵州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陈独秀提醒人们警惕伪爱国主义,“恶人利用他可以外而压迫异族,内而压迫人民”。
对于愤青惯用的造谣、传谣的手段,韩寒也做过明确表态。他在博文《嫖娼启示录》一文中说:“我们对某些不合理的法规或者某些事感觉非常不爽,但是,我们不能杜撰故事或者引用假事实来驳斥它,因为如果我们这样做,和他们就没有区别了。”而在愤青看来,只要达到他们视为伟大崇高的目的,造谣、说谎都是无所谓的。比如汶川地震后广为流传一份《国际铁公鸡排行榜》,指责外企在地震后一文不捐,表示“是中国人就要支持国货”,就完全是造谣的产物(周筱赟《造谣和传谣才能让愤青获得快感》,载《中国谁在不高兴》,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愤青关心的不是信息来源的真假,而是需要给他们发泄“不高兴”提供一个理由。
正是由于韩寒的思想达到了如此的高度,与大部分80后作家形成鲜明的差别,很多知名学者,如资中筠、徐友渔、朱学勤、丁学良、陈丹青、张鸣、郑也夫等等,公开发表文章或私下向我表示过对韩寒的赞赏。我简直想说——“韩寒就是当代鲁迅”。不过,想必韩寒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高帽的,而且,韩寒是不是当代鲁迅,也是一个需要时间来证明的命题。
然而,从对青年人的影响这点来说,我觉得韩寒的作用,和当年鲁迅的作用,确实庶几近之。当年热爱鲁迅作品的都是青年,通过阅读书籍获得鲁迅的思想,而韩寒作品的读者,多是80后、90后的年青一代,他们更多的是网络阅读,甚至有些人从来没有书面阅读(教科书除外),如果80后作家中没有出现韩寒,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受网络愤青聒噪的吸引,成为愤青的后备军了。

韩寒的思想是天生的(小标题)
我在前面引述了韩寒的思想和鲁迅、胡适、陈独秀的契合之处,我本来以为,任何思想都是有来源的,都不可能天然产生。比如我,如果一直乖乖接受刻板的应试教育,就不会有我现在的思想。应试教育只需要你背诵惟一的答案,不需要你知道得出这个答案的证据;只需要你在考试中一字不差地默写出答案,不需要你去思考答案背后的逻辑。
但是,自从我和韩寒认识之后,有了一些私人往来,我才发现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深刻的思想不一定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获得,而可以天然产生。从2000年他18岁开始,韩寒就从来不看书,他文章中对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等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对前人对这些概念的讨论,竟然完全是一无所知的。
我提到几本书,韩寒表示都没看过。他说:“我从2000年开始就一本书都不看了,只看杂志。因为我是写书的,所以我就不能看书了。”韩寒生于1982年,也就是说,他从18岁开始,就不再看任何书了,迄今已9年。他对思想界的分野也一无所知,还问我什么是左派、什么是右派。我给他略做解释,推荐了几篇相关文章,并说从思想倾向上说,他应该属于右派,即自由主义者。
我原来真的以为韩寒一定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再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才形成了这种思想,因为一个人再怎么聪明,思想不可能完全凭空自发产生,还是要有一些思想来源,所以我对韩寒竟然能够天然成长为自由主义者,感到非常震惊。他解释说:“主要我是个乡下人,所以比较天然。”这是一句玩笑话,我当然不信,因为一般人都还是需要思想启蒙的,常人非常容易受狭隘民族主义之类偏激思想的蛊惑。韩寒说他只是自己判断一些对错而已,但我提出反驳,如果不承认一些常识,如自由、平等,判断是会发生错误的,比如民族主义愤青即是如此。韩寒终于给了我一个听上去比较靠谱的理由:“主要是,我从小就自由散漫,必须要给自由找到正当的理由,我就一直想一直想,结果就想出来很多借口。”可是,同样是高中生,我读中学时,班上也有很多自由散漫的人,很多当时就去做了流氓小混混,成天泡妞、打架、勒索之类。
同样是人,我必须通过阅读他人的著作才能获得启蒙,而韩寒却能通过自己的领悟获得比我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区别。我不服不行啊!韩寒让我别再夸他,他担当不起。其实,我真的是对他由衷的赞赏,证据在于,我对他同样有不赞赏之处,并且明白地告诉了他。
我对韩寒说,只看杂志,不看书也不好,毕竟书才能传世,报刊都是快餐文化,如果多阅读一些大家的经典作品,提高理论素养,你的成就肯定更高。但韩寒显然对此不以为然,他说不一定,主要是他对我说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之类没什么兴趣。
韩寒的思想是天生的这一点,确实让我非常困惑。如果天赋决定了一切,那后天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几天后,我遇到知名杂文家鄢烈山先生,和他谈论为何韩寒能够天然地具有自由主义思想。鄢先生告诉我,他在抵制家乐福事件后,写过一篇《这回我是韩寒的粉丝》(载《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5月12日),赞赏韩寒的特立独行,不从众不媚权不媚俗,更赞赏韩寒的清醒,有独立判断能力。鄢先生通过韩寒没有读过大学(甚至连四大古典名著都没读过),得出结论——“书读得多不一定就聪明,真有人越读越蠢的。”不过该文并没有涉及他的思想来源。鄢先生那天对我分析说:首先人的本性就是自由主义的,符合人的本真;其次是韩寒确实非常有天赋;再次,韩寒虽然没看过自由主义的书,但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博客上的文章,都是对时事的评论。这些加起来才成就了韩寒,但这样的人只能是极少数。我觉得说得甚为在理。

余论(小标题)
有时,我和韩寒也聊些闲天。有一次,我向韩寒抱怨,我和他相比,除了我写作不够勤奋,钱太少外,最大的差距是他长得帅,我长得丑。韩寒发来一个无语的表情。又有一次,我看到某报娱乐版报道韩寒要出演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男主角渡边,仔细一看,其实是娱记主动问译者林少华,如果韩寒来演男主角怎么样。娱记就是这样捕风捉影,炮制话题。我和韩寒说,明天大概就会传成村上春树钦点韩寒出演男主角了。我没提这篇报道里还建议徐静蕾出演女主角,我知道他忌讳说这个。韩寒说:“唉,但只要女主角都是日本的,而且床戏是真的就可以。哈哈。”真是要让我笑翻。
作为韩寒的粉丝,我最大的遗憾是至今还没见过韩寒。去年12月,我去上海出差,约了和韩寒见面。但可惜时间没凑好,他去福建邵武参加赛车了,就没碰上。
(本文引用与韩寒私人谈话经韩寒许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