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乐BJ: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19-2012 08:3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么两个月下来,开头仿似精彩纷呈战火纷飞的正剧最终演变成拖拉冗长台词脑残的肥皂剧,现在再来后知后觉进行长篇大论实在不合时宜。可这一路跟着双方辩手的微博,很多话憋在心里好久,懒散如我又没时间没精力坐下来一一敲在键盘下。今天这些话好像怀在肚里十月,怎么憋都要生下来,就顺势咬咬牙,觉得无聊的纯粹当作听到孕妇生孩子的声嘶力竭吧。

首先,这篇博客实在不是去证实韩童鞋究竟有没有找人代笔,这种证题到现在已经变成了无聊到极致的抠字眼挖秘闻凭想象的集体癫狂。我只是想从个人的角度闲聊一下韩寒的文章,以及我自己对整个代笔事件的看法。

韩童鞋最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出版《三重门》的时候,我好像已经出国了,在网上看到有关于韩寒的报道,有关于17岁就出书,有关于『七门红灯照亮我的前程』的豪言壮语,不管是不是书商与之配合的宣传,的确抓人眼球。于是回国的时候买了本,好像是在回美国的飞机上读完,当时的印象非常深刻。之所以深刻,当然不是因为这书乃是惊世骇俗不朽名作,而是这书是如此显然地出自一个年少而又刻意装作老成博学的作者之手,以至于里面的文字、旁征博引、以及校园笑话,都如此不自然地组成一个变形金刚,你惊叹于这庞大的霸天虎远观如此唬人,可仔细拆分却发现零组件没一样来自威震天他们那伙儿,有的是汽车人的芯片、美国人的配件、机器恐龙的蓝图以及中国山寨的组装,静止不动而远观时像那么回事儿,可一旦全局连贯运动起来,和真家伙还是差得天高地远。

当年读了一遍,后来再也没有回去翻过,可那一遍的印象如此之深,到今天即使具体细节记不太清,可那为了旁征博引而旁征博引,为了比喻而比喻,为了套英文而套英文的文风,我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然而,这并不是贬低《三重门》。《三重门》不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明显模仿《围城》的笔法,架构情节文笔都有一定的问题,可它稚嫩的可爱,用力虽猛可时不时有只有那个年纪能迸出的情绪;当年看着书,我都能想象那个躲在文字后面的聪明小孩儿为了这本书是如何地到处抄抄这个,套套那个,是如何在找到古籍资料或者英文单词时脑子里飞转,盘算着如何能把这些资料囫囵塞进自己的小说里。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完成那么一本小说,质量如果淹没在成年人的小说里虽然不算高,可我心眼里是很佩服的——因为我看的时候一直在盘算:我十七岁的时候,写的出来么?最后告诉自己——大学也许可以,高中不行。

为什么高中不行?

韩寒像石猴迸出的时候,就是做为一个叛逆的形象而出现。当年他《三重门》的宣传语就直指应试教育。面对一门门要求你死记硬背或者生搬硬套的学科以及考试排行外加每个学校指定享用的变态中年教务女主任(老罗语)的学校制度,他选择的是拜拜,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

而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在这条制度下谨慎行走。中学时我也有自己的偏好,爱好写作和绘画,对于物理化学丝毫没有一点兴趣,当时也有文艺小青年的范儿,甚至初中自己瞎写小说,主人公就是跟当时现行教育制度格格不入的学生,构思是特有想法的一小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考试和家长欺负得惨了,实在不行辍学出走,最后功成名就的光荣革命故事,这故事当然属于小心眼中学生对于整个制度的痛恨以及无奈之下的白日梦意淫,而且只有个头,连肚子都没有看到,更别说尾巴——说到这里,那些手稿我还留着,虽然质量实属下称,可干净得能让韩童鞋的手稿俯首称臣。

那个时期的叛逆大部分情况下是被制度约束着的,上课、复习、考试、遵守纪律、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等等,而绝大数人都只能老老实实跟随学校和家长指引的方向前行,偶尔在其他边缘化的领域里可以有所发泄,比如说偶尔逃课,比如说偏爱摇滚乐,比如说穿奇装异服,再比如刻意追寻大部分人不知道的知识。我清晰记得当时对于港台流行音乐侵袭大陆的不屑,对于自己能够报上别人听都没听说过的重金属乐队的自我陶醉。有一次,在辩论还是什么知识竞赛场合,连续把好几个世界历史里旁人从未听说过的典故串联起来,弄得后来同学问我为什么对能够如此『熟读』中世纪历史,其实答案很简单——家里有整套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事先稍微查几个词条串联起来背背就成了。如果要弄到自己写的东西里,那更是简单了,连背都不用背了。看到韩寒凭小聪明和博览强记弄来的典故塞进小说,而被质疑者说成是熟读中外名著的天才,我只有背脊梁一阵一阵冒汗——是笑出来的。另外又有人考证说韩寒总是强调自己不读这个不读那个,又加上考试都是红灯的铁证,于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指控就无疑站得住脚了。可是,如果你是那种敢于把制度丢弃到脑后而铤而走险退学去赛车写作的主儿,难道就不会耍脾气或者大玩我就是天才我怕谁的游戏,故意把自己塑造成啥都不看啥都不问却依然才华要悠着点儿端才不会溢出来的少年?

青春期的叛逆是可以和爱情相提并论的一种情绪,无法形容,突如其来,而且是那种强烈到骨髓里的激情。而被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学校所压制的时候,反而容易更加激化这种叛逆。所以直到如今我也还记得我当年对学校刻板制度的不满,对于为何要花无数时间在我一点也没有兴趣的物理化学上愤愤不平可又无可奈何。韩寒做到的,是直接把他的不满转化成行动,出书、退学、骂战;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事出有因,而这个因,在我们心里都或多或少有过算计,可只有他去那么做了。

我其实也算是循规蹈矩的学生,学习成绩也都还不错,可在韩寒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那种在我自己脑子尖端曾经转悠过的可能,在那种可能里,我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去,能直言不讳地把对学校制度的不满公布于众,能够勇往直前追寻自己的爱好而不是考卷上那点儿分数,能够真的无所顾忌在所有自己看不惯的人或者事物前怒斥或者弃之不理。所以在看到报道说韩寒面对一堆追问他《三重门》什么意思的老朽们,直接回答不知道或者忘了,我一点都不觉得惊讶,要是看到那么一个以叛逆为己任,以和成人世界对抗为目标的孩子正儿八经地分析自己的作品,那才是脑残。在目空一切的青春期孩子眼里,一说到分析作品畅谈感想,脑子里就会冒出一堆脖子后面的肉看上去像馒头的专家们在打着某某作品研讨会大字的红旗下喝着茶谈着中心思想或者唯物主义史观,这是他会去配合完成的戏码么?

所以之后韩寒在博客上和各方人士的骂战完全是在意料之中。那时候韩寒意气风发,『红灯』果然照亮了他的前程,破釜沉舟的退学没有让他成为仲永式的人物,当初周遭正义人士的冷嘲热讽反而衬托了他一发不可收的成功和光环。可以想见这么一个在青春期就叛逆的孩子在自己与整个制度对抗而成功后的自满与骄傲,那么面对制度以内的各式人等,自然更可以嬉笑怒骂,无所顾忌。

韩寒开博客之后的骂战我其实并没怎么跟进。偶尔看过几篇,关于郑钧的,关于高晓松的。当时感觉到韩寒持之以恒的锐气,可那锐气却笼罩着各种自满的情绪和政治不正确的理念。记得关于郑钧的那篇,提到郑钧和刮了他车的保安理论,被韩寒批判成小气,然后说如果是自己,虽然赚的没有郑钧多,可还是会大手一挥放人家走。这种还停留在道德绑架的对比在他锐气十足的博客里究竟有多少我不知道,但这种情绪应该还是他叛逆期留下来的后遗症。他批判现代诗的时候,我特别说过他自己一直在标榜着破坏建构,可在自己不懂的领域里,他却忍不住跳出来,对于别人完成解构的行为进行嘲讽。那时候大家都跟着往里面跳,声势浩大,可内容就是要把解构了的系统重新树立,大家都得意洋洋地以为自己做了揭露小丑的工作,其实却在做着最可笑的重新树立规则的事情。韩寒也不例外。于是他自己做的,恰恰是他标榜的他最不齿的,和中国教育局做的事情没有多少区别的事儿。

那期间我试着去读他后来的小说,《长安乱》看了前半部就没看下去,文字和《三重门》截然不同,可情节架构依然有着相同的毛病。韩寒的脑子活跃,小聪明经常在他的博文里愉快地跳跃,时不时一两个字面上相近而意义相远的词儿排队供人检阅,尤其插在檄文或者调侃的博客里效果奇佳。可这些优势在他的小说里却变成劣势,情绪化的幽默反而衬显出小说全局掌握的失调。他后期的博客我也基本上都是看别人转载才看到。他的机灵依然穿插在对于政府严厉的批判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里,在讨论严肃事件时能够用让人欣然领会而又忍俊不禁的语调把政府的脸面撕破。在我眼里,韩寒比谁都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博客这个平台更加能彰显自己个人的特色,于是一直持续写博,开始关注民生,批判政府。他的杂文基本上都是情绪化的表达,手到渠成的那种敲键盘方式,对文字和生活的敏锐以及与生俱来的小聪明造就了他能够把对于社会的不公转化为大家都能接受并喜闻乐见的文字,这些都和当年挖着心思找典故找比喻写《三重门》的那个高中小孩一脉相承,并无本质的变化。

聪明的人会去自省,时隔好几年,韩寒在自己博客上向现代诗人道歉,那一段文字平实诚恳,却把一个曾经看什么都不顺眼的少年逐步走向反思自省,学会去善待世上不同类的人和文化的历程清晰无比地表达清楚:

『如果你是我的读者,我希望你们不要以任何名义去驱逐任何一种文化,更不要想教训和消灭它的受众群体,无论是文化还是政治都不能排他,也不能代替别人做出选择,哪怕它很傻,哪怕它不合你的口味,只要它不反人类。我曾经无意识的带领你们去往各个博客铲除异己,如今我欣喜的看到我们共同的进步,四年前的我一定带不走今天的你。热血一定要洒在它该洒的地方,否则它就叫鸡血。在此我也正式向现代诗歌以及现代诗人道歉,三年前我的观点是错的,对你们造成的伤害带来的误会,我很愧疚,碍于面子,一直没说,希望你们的原谅与理解。愿文化之间,年代之间,国家之间都能消除成见,为了……你知道的。』

我从来都不觉得韩寒的文学修养有多高,或者他的著作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只是一个缺点和优点同样多的年轻人,有着胆识、勇气和小聪明,敢于说话,敢于自省,这些其实都是对于一个现代社会的年轻人的基本要求,别人把韩寒推向青年领袖或是神坛,可那只是因为同龄人中相等品格的人太少,连韩寒自己都承认『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在特殊的时代,他的存在,却成为了一个争议,而且争议十多年。对我来说,韩寒的这十多年,正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大众,这个社会并不是只有一种可能性。你循规蹈矩去上学,走别人给你指定的道路,当然可以,但是你不能阻止别人不遵循你指定的道路,朝自己喜好的方向前行。看到如今质疑韩寒的人习惯性地使用『高中辍学生』这样的名词,或者打着阻止韩寒『毒害青少年』的招牌,我就打心眼儿里觉得恶心,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都快发霉的当年用来『警示』应试教育里小孩子们的把戏,居然还可以这么堂而皇之地被捡起来当成令箭随意使用。

韩寒比我小不了几岁,他在学校里的所经所历所思所想,以及成年以后对社会和对自己的反思,与我心都有戚戚焉。这一代人里有这么一批人,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吸取了上一辈人成长过程中无法接触的外界思想,在叛逆期与学校家长老师有着合纵连横般的绥靖和抵抗,骨子里对于已经构建的系统有着不想与之合作的情绪,于是在成年后他们有着相同的喜好和观念,对于非官方的自由个体,无论是音乐界的,媒体界的,教育界的,还是新兴的IT界的,都有着同类相惜的天然好感,所以韩寒周遭的朋友,左小祖咒,罗永浩,马日拉,王小峰,都是这一类;代笔风潮一出,挺韩阵营里冒出来那么好些有趣的人物,像画出犀利有趣讽刺漫画的变态辣椒,都显然而然也同出一门。

只要人以群分,那么有这么一类人,就有另外一类人,他们安安稳稳在另一套秩序里生活思考,永远不会懂得与之有别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和处理问题。代笔事件韩寒悬赏两千万,这事儿在我来看是实在是靠谱得不能再靠谱的解决办法了——因为本身没有代笔,你怎么找也找不出来,那我直接图省事儿,悬赏的话就撂这儿了,反正我心里有底——可在质疑者的嘴里,这竟然成为怀疑的动机之一,哎?你干嘛这么气急败坏啊,这不是一个对待质疑的态度啊,有话好好说啊。

这类人,他们总觉得世界上只有一种可能,和他们不一样的就是可疑的,就是危险的。学校里习惯性的标准答案在几十年后依然像幽灵一样给他们提供中心思想。他们在上学的时候觉得死记硬背才有出路,信奉每个问题只能有一种答案,听到谈女人就皱眉头怒斥恶俗下流,看到学校里有早熟早恋的男女就会大惊失色甚至去打小报告,看到学习成绩比自己低得多的人写作比自己强百千倍感到匪夷所思;于是,在成年以后,制度养成的习性让他们继续单一的世界观,并且想把和他们不一样的人和理解不了的行为用自己的畸形思维模式去嵌套,最终产生了这个代笔门的荒唐肥皂剧。

这篇博客应该有史以来我写过的最长一篇,估计能读下来的人也屈指可数。实在是因为自己憋了这么多天,不吐不快。而在百忙之中我居然也能挤出时间写出这么篇裹脚布,说明时间就像乳沟的判断实在是至理名言,立刻让我自己对回国以后的前途信心爆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