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动在城市的“非市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15-2009 08:4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游动在城市的“非市民” 2009-02-15 18:09
分类:文章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南方日报》2月8日消息,第二代农民工多半不愿返乡,已习惯城市不会种地。消息来源是广州市公安局的抽样调查,发放问卷9万份,回收80117份。
  农民工问题有许多视角,公安部门做调查,关注点自然是在“治安隐患”上。其实,这几乎也是城市看待农民工问题的基本视角。从数据看,春节后往粤外来人员中,四成目的地为广州,如果找不到工作,会有六成受访者选择留下一段时间。警方对可能的治安压力表示担忧,社科研究员人员则表示第二代农民工应最大限度吸纳,第一代农民工应积极鼓励回乡创业。
  农民工问题在经济寒冬来临时显得突出,很大程度上是这个群体数量庞大,如果陷入无业流动在外的状态,会使人产生社会稳定性的忧虑。我只能说,农民工长期以来的境遇,必然会产生这样一种令人忧虑的后果,而当这个忧虑只要稍稍隐性一点时,人们就宁愿不看这一点,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应当说一直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有人从中看到“没有产生贫民窟”的效果,但这一效果之所以出现,完全是因为农民工,也就是那些需要被城市化的人,事实上一直被定义为“非市民”,他们被视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而现在人们发现,他们已经挥之不去了,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
  世界历史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推进的事实,在一些地方甚至城市化的进程比工业化进程更加迅速。但在中国,农民工被吸纳到工业化进程之中,而未被城市化。他们在流水线上工作,但城市不是他们的家。法律上,以及社会管理上,他们不是市民。而在心理上,农民工却不再是农民,尤其第二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长大在城市,他们心理的家乡不是父母的村庄,而是父母打工所在的城市。哪怕排除城乡收益上的差别,第二代农民工仍然不会回到农村。
  当流水线仍然开动的时候,被工业化吸纳而未进入城市化进程的这些人,似乎不是问题,想象中他们仍然是“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而且事实上发生的只是“招之即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同步,不仅没有被视为问题,反而被视为一种优势,因为这些身份低等的人既好管理,又只需很低的工资。但流水线忽然停下来了,“挥之即去”却不再能够实现了。这就是农民工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直到今天的情形。
  专家说,“ 第二代农民工接受新事务能力强,通过多年在广东的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对农村的单调乏味的生活环境已经不再适应。即使返回农村,他们已经不会种地,基本丧失了农业生产的技能。即使金融危机来袭,他们还是想方设法要去大城市。”我想,这些话说的哪怕不能说是错误,至少可以说是不准确的。
  第二代农民工虽然法律和社会管理上不属于城市,但本质上却是城市人,既然如此,很难说“对农村的生活环境已经不再适应”的问题。对一个城市人来说,有什么理由设想他需要去适应农村生活呢,又有什么理由希望他们拥有农业生产的技能?何况,以中国的耕地资源和农业收益来说,难道足以承载第二代农民工返回土地吗?
  那些处身于社会保障之外的人,构成了国家的“比较优势”。流水线停下来了,“优势”迅速变成了“隐患”。我想,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恐惧,那些未受公平对待的人,因为机器停止运转而可能影响到治安。修补社会政策吧,让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吧,继续把未受公平对待的人们的痛苦视为“发展优势”,代价一定是沉重的。
                                       2009/2/8


相关日志
·农民工失业调查
       
·城市化不能解决十亿农民的就业问题
·关注农民工失业问题
       
·善待农民工就是善待自己
·保护农民工
       
·二代农民工是游动在城市的非市民



最近读者

广州黄律师QQ:475674442

沉冤昭雪

小飞蛇

zjqfgj

葡萄树下

jinhao2495

国公

田冰冰

分享(0)
评论(3)
49次阅读



    * 下页
    * 1/1
    * 上页

小飞蛇
       
有道!
1.5小时前
zjqfgj
       
这方面的问题,秦晖和郑永年两教授的相关文章有比较深入的分析。
2小时前
mylifebike
       
那种问卷我朋友一个人都填了50张···他还不是农民工···
6小时前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