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淼杰:关起门来化“冰山”?z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6-2009 13: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原帖链接:http://chinaeconomist.org/archives/492.html



  要想使一单位的产品运达目的地,则必须从出发地运出多于一单位的产品,因为有一部分会在运输过程中像“冰山”一样被融化掉。

  萨缪尔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用“冰山成本”来描述因贸易壁垒而产生的经济效率的损失。

  美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正是不断融化冰山的故事。

  消除贸易壁垒,首当其冲的是降低地区间的交通贸易成本。经济学研究发现,自二战以来交通运输贸易成本的下降对国际间贸易流增长的贡献率为20%左右。区域贸易道理也一样。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和朋友开着一部老爷车,从芝加哥出发,沿着美国州际九十号公路,一直开到加州旧金山。那一次跨州旅行,在全程三千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中,我们没花半分过路费。对比一下,从哈尔滨开车到广州,你要过多少山寨?留下多少买路钱?一路上过关斩将,不计油费,单是过路费就比机票贵。这样一算下来,国内的地区间贸易成本无端地比美国高出一大块。

  话说回来,像美国高速公路不收费这样的好事也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两个世纪以前,美国还是实行收费公路制度的。不过那时是私人建路,资金难以为继,只实施了二十年就废除了。政府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公路、铁路、运河,并且大部分免费使用。结果,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美国政府为什么开始这么干,跟杰斐逊有关。为了抵制英国,他1807年颁布《禁运法案》关上国门。杰斐逊关上了美国的门,却意外地打开繁荣的窗户。国门一关,国内需求催生了美国制造业的兴起,为了运送货物又不得不拼命修路凿河并且降低各项费用。一个统一的国内大市场由此开始形成。在整个十九世纪,美国保持高速经济增长,成为西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除了降低运输成本,国内大市场的形成还必须消除其他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那次美国的跨州旅行给我的另一个感受就是美国大城小镇的现代化程度基本没太大差别。有一天狂奔八百里后,人困马乏,不得已,停车夜宿蒙大拿州一个不足两百人的小镇。已是夜深,原以为吃饭会有问题,没想到照样有营业的麦当劳,而且照样刷卡不误。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家没打烊的酒吧!平心而论,对比大都市现代化程度,北京、上海丝毫不逊色于美国芝加哥、纽约。但是,什么时候甘肃一个两百人的小村庄也能刷上信用卡?

  很中国特色的城乡分割跟户籍制度有关,美国没有户籍制度。在今日美国,人口的流动自是十分自由。你完全可拿着伊利诺依州的驾照(在美国驾照也可算身份证)到加州上学或工作。经济学家发现,人口的自由流动对美国经济的增长十分明显。相对于资本与自然资源,劳动力的贡献最为重要。如同美著名经济史学家高尔曼(RobertGalman)教授指出的,美国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就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随之相伴的交通建设、区域间贸易和金融网络则又将其整个经济合而为一。

  不仅将美利坚所有州合而为一,美国还在不断缩小与兄弟们的“冰山”成本。

  1989年,美国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加拿大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区协定,五年之后,更是将小兄弟墨西哥纳入,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区。不要以为加拿大与墨西哥是美国的邻国,与地区间贸易无关。事实上,美加两国人民谁也不把谁当外人:翻开加拿大中学生的地理课本,里面美国地图赫然被标为“新加拿大”。就算是美国最近又闭关锁国,嚷嚷着“购买美国货”,也断不牺牲加拿大的利益,倒不是因为山姆大叔大公无私,而是因为他们从未把加拿大当作外人。

  研究表明,由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美加墨所形成更大的区域市场有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树大好乘凉,企业因此享受到了经济规模递增的好处。二则因为市场大了,越差的企业越被淘汰,而越好的企业却越来越有空间与成长。最后,普通消费者可以买到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自由贸易区再自由,美加毕竟还是有一条无法忽略的上千英里边界线,两国间的贸易比起各自国内的区域贸易,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加拿大西部最大城市温哥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温哥华到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和美国的华盛顿州地理距离相当,按理说,这两个地区与温哥华的贸易量应该相当,但由于美加的边界线存在,华盛顿州与温哥华的贸易只占两国经济总量的2.6%,远低于艾伯塔省与温哥华的贸易——后者占了两国经济总量的6.9%。正所谓“疏不间亲”。事实上,当今,发达国家内部区域贸易远大于发达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原因也很好理解,发达国家内部贸易起来交易成本更低。

  以前大家都相信“地球是平的”,但现在时髦的话是“地球是皱的”。经济危机尚未见底,贸易保护已比比皆是。各国同甘可以,共苦免谈,但共识还是有的,攘外必先安内。像美国那样,关起门来化“冰山”。

  经济危机正在挤压中国出口的大门,但上帝会不会像两个世纪前对待美国那样,打开他那个巨大市场的一扇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3-6-2009 13:26:17 | 只看该作者

余淼杰:关起门来化“冰山”?zz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原帖链接:http://chinaeconomist.org/archives/492.html



  要想使一单位的产品运达目的地,则必须从出发地运出多于一单位的产品,因为有一部分会在运输过程中像“冰山”一样被融化掉。

  萨缪尔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用“冰山成本”来描述因贸易壁垒而产生的经济效率的损失。

  美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正是不断融化冰山的故事。

  消除贸易壁垒,首当其冲的是降低地区间的交通贸易成本。经济学研究发现,自二战以来交通运输贸易成本的下降对国际间贸易流增长的贡献率为20%左右。区域贸易道理也一样。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和朋友开着一部老爷车,从芝加哥出发,沿着美国州际九十号公路,一直开到加州旧金山。那一次跨州旅行,在全程三千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中,我们没花半分过路费。对比一下,从哈尔滨开车到广州,你要过多少山寨?留下多少买路钱?一路上过关斩将,不计油费,单是过路费就比机票贵。这样一算下来,国内的地区间贸易成本无端地比美国高出一大块。

  话说回来,像美国高速公路不收费这样的好事也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两个世纪以前,美国还是实行收费公路制度的。不过那时是私人建路,资金难以为继,只实施了二十年就废除了。政府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公路、铁路、运河,并且大部分免费使用。结果,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美国政府为什么开始这么干,跟杰斐逊有关。为了抵制英国,他1807年颁布《禁运法案》关上国门。杰斐逊关上了美国的门,却意外地打开繁荣的窗户。国门一关,国内需求催生了美国制造业的兴起,为了运送货物又不得不拼命修路凿河并且降低各项费用。一个统一的国内大市场由此开始形成。在整个十九世纪,美国保持高速经济增长,成为西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除了降低运输成本,国内大市场的形成还必须消除其他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那次美国的跨州旅行给我的另一个感受就是美国大城小镇的现代化程度基本没太大差别。有一天狂奔八百里后,人困马乏,不得已,停车夜宿蒙大拿州一个不足两百人的小镇。已是夜深,原以为吃饭会有问题,没想到照样有营业的麦当劳,而且照样刷卡不误。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家没打烊的酒吧!平心而论,对比大都市现代化程度,北京、上海丝毫不逊色于美国芝加哥、纽约。但是,什么时候甘肃一个两百人的小村庄也能刷上信用卡?

  很中国特色的城乡分割跟户籍制度有关,美国没有户籍制度。在今日美国,人口的流动自是十分自由。你完全可拿着伊利诺依州的驾照(在美国驾照也可算身份证)到加州上学或工作。经济学家发现,人口的自由流动对美国经济的增长十分明显。相对于资本与自然资源,劳动力的贡献最为重要。如同美著名经济史学家高尔曼(RobertGalman)教授指出的,美国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就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随之相伴的交通建设、区域间贸易和金融网络则又将其整个经济合而为一。

  不仅将美利坚所有州合而为一,美国还在不断缩小与兄弟们的“冰山”成本。

  1989年,美国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加拿大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区协定,五年之后,更是将小兄弟墨西哥纳入,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区。不要以为加拿大与墨西哥是美国的邻国,与地区间贸易无关。事实上,美加两国人民谁也不把谁当外人:翻开加拿大中学生的地理课本,里面美国地图赫然被标为“新加拿大”。就算是美国最近又闭关锁国,嚷嚷着“购买美国货”,也断不牺牲加拿大的利益,倒不是因为山姆大叔大公无私,而是因为他们从未把加拿大当作外人。

  研究表明,由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美加墨所形成更大的区域市场有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树大好乘凉,企业因此享受到了经济规模递增的好处。二则因为市场大了,越差的企业越被淘汰,而越好的企业却越来越有空间与成长。最后,普通消费者可以买到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自由贸易区再自由,美加毕竟还是有一条无法忽略的上千英里边界线,两国间的贸易比起各自国内的区域贸易,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加拿大西部最大城市温哥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温哥华到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和美国的华盛顿州地理距离相当,按理说,这两个地区与温哥华的贸易量应该相当,但由于美加的边界线存在,华盛顿州与温哥华的贸易只占两国经济总量的2.6%,远低于艾伯塔省与温哥华的贸易——后者占了两国经济总量的6.9%。正所谓“疏不间亲”。事实上,当今,发达国家内部区域贸易远大于发达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原因也很好理解,发达国家内部贸易起来交易成本更低。

  以前大家都相信“地球是平的”,但现在时髦的话是“地球是皱的”。经济危机尚未见底,贸易保护已比比皆是。各国同甘可以,共苦免谈,但共识还是有的,攘外必先安内。像美国那样,关起门来化“冰山”。

  经济危机正在挤压中国出口的大门,但上帝会不会像两个世纪前对待美国那样,打开他那个巨大市场的一扇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