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私人的钱不好骗,私人投资是讲效益回报的,骗子们扛上“民族”的大旗,只是为不计成本,不计效益,骗取公家的钱开路而已。
南都周刊编辑 王延礴wangyanbo2001@hotmail.com 文/李铁
近期又有两件与“民族企业”有关的事情撩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一个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否决,另一个是《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删掉了“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的条款。在人们都在为“民族企业”这个词激动甚至愤慨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个内涵与外延似乎都无比清晰的词汇,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今天,却是一个无法准确定义的“伪概念”。
拿自主品牌汽车来说吧,就算《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不删掉那个条款,在执行中也是极难操作的。什么是民族品牌汽车?按产地吗?零部件在中国制造的就是?可是别忘了,捷达的国产率超过了90%,连奥迪A6的国产率也已经超过了65%。而人们常说的民族品牌比如比亚迪F3,华晨骏捷,用的可是三菱的发动机,更别说车里面那些多如牛毛的日本电子元件了。
按老板的国籍行不行?我们先不说那些大企业的股份构成是极其复杂的,就算是一个人独资的企业,老板持中国国籍就是民族企业吗?如果是这样定义那就更没谱了。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资料,2006年一年从中国内地和香港移民去美国的就有160万。很显然,现在富人换个国籍比白领跳个槽还利索。各位千万别骂那些拿了外国国籍的企业家是汉奸什么的,他们没有义务为那些骨子里充满自卑的民族主义者的虚荣心进行心理按摩。富人的移民不但管不了,而且谁也没权力管,可以说,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人的基本权利。翻翻《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三条是这样说的:(一)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徙和居住。(二)人人有权离开任何国家,包括其本国在内,并有权返回他的国家。
那就按公司注册地或者总部所在地分?似乎也不行。前一段商务部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两个外企之间的事,因为汇源的注册地是开曼群岛。不但汇源如此,腾讯、百度、国美、蒙牛等企业的注册地都在国外。至于公司总部,根据研究,财富500强中的23家公司已经把总部从一国搬到另一国,而其中的多半迁移都发生在最近五年。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理人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来管理全球运营,总部作为一个地理符号的地位和权力逐渐衰落,甚至可以说,总部正在虚拟化。这几年,华尔街很多银行将高层人员从纽约搬到了伦敦,因为那里是正在发展的金融中心。诺基亚这家芬兰公司,其核心高层中的四个成员,包括CFO,已经迁到了纽约。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要问,为什么在一些国人的观念中,关于“民族企业”的似是而非的理解会如此流行呢?和很多民族主义问题一样,几乎流行到了只有条件反射而没有反思的地步。我想这与我们几千年的小农传统有关。在我们这个被大海、喜马拉雅山、荒漠隔开的国度,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我们的文明保持了长达几千年的延续性,但这种长期封闭的小农环境也使得我们对财富的理解是静态的,而非流动的。总觉得这片土地上的人、资源、财富都是一体的,不变的,外族的人和财富总是会带走的。这种观念有别于游牧文化和商业文化,也与现代商业文明观念有很大的距离。
在现代高流动性的商业世界,一个国家的财富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小学应用题做比喻,现代国家的财富很像一个既有进水口又有出水口的水池,有进有出,谁也阻挡不了。如果你想让这个国家的财富更多一些,绝不是去堵出口,而只能是努力营造一个公平、自由、法治的宏观环境,好的宏观环境才能生产更多的财富,资本和人才的回报率才高。这样也才能使得资本和人才进得多,出得少。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民族企业”这个词也有功能清晰的时候,在充当肮脏利益遮羞布时常叫得震天响。牛根生不是含泪呼吁挽救蒙牛就是挽救民族奶业吗?其实真正控股蒙牛的是摩根士丹利,“民族企业”这时只是奸商们新发明的一种终极武器,用来消灭一切质量问题而已。阚凯力老先生告诉我,2003年之前,中国电信改革的主要声音就是打破垄断,而03年之后,话锋突转为要为民族企业保值增值,把民族企业做大做强,实际上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强化垄断罢了。这些年,我们看到多少毫无投资价值的项目,在“民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旗号下骗取巨额资金最后血本无归。私人的钱不好骗,私人投资是讲效益回报的,骗子们扛上“民族”的大旗,只是为不计成本,不计效益,骗取公家的钱开路而已。拜托,他们真能代表13亿人?
嘴里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些年,我们见得还少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