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英杰:蔡伟一大步,招生改革一小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1-2009 13: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作者:魏英杰 | 评论(0) | 标签:蔡伟, 复旦大学

祝大家五一快乐!

——————

获悉仅高中学历的蔡伟被复旦大学录为博士生,不由激动而又感慨万分。同样作为“落榜生”,格外能够体会蔡伟的不容易。这么多年来,偶尔想起,还会为无缘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而感伤。所以,蔡伟破格成为著名学者裘锡圭先生的博士生,我等不仅与有荣焉,更仿佛出了一口恶气。

可冷静下来想,这件事情并不证明其他“落榜生”有望咸鱼翻身,更不表示当前高校招生制度的僵化格局已被一举破除。就目前而言,蔡伟的际遇仍然只是一个特例。

蔡伟能够一朝“鱼跃龙门”,既得益于复旦大学全方位的破格纳才之举,还在于他十数年甘守寂寞求学问知的毅力。按规定报考博士生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复旦大学为此专门跑教育部沟通。这是非常罕有的破格之举,而这反过来也表明了要成为第二个蔡伟有多难。蔡伟在古文字方面的学术水平,按裘教授的说法,该领域很多教授实际上还不如他,“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也就是说,以蔡伟的真实才学,当博士生无非在于寻求学术体制的正式认可。这一点,也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

由此可见,蔡伟以高中学历、下岗工人、三轮车夫跻身名牌大学博士生,对他个人来讲或许是人生的一大跨越,对于高校招生制度而言却只迈出了很小的一步,甚或只是偶尔闪现的光芒。在现行招生体制下,除少数像蔡伟这样的人有机会被高校正式接纳,更多同样有心向学的人却只能一辈子徘徊在大门之外。

蔡伟的悲剧性一面始于高考。所以,讨论蔡伟被破格招收为博士生,不能不正本清源,从高考之弊谈起。有一点可以肯定,从高中起就偏重文科的蔡伟,倘若当时有机会继续上大学,也就没有后面这些故事了。而当年把蔡伟挡在大学门外的高考制度,至今仍然没什么根本变化。“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必须改,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近日有教育部官员谈到,今年将会有十余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今后的考录方式除高考外还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随后我在《新民晚报》撰文,认为新课改高考的初衷固然美好,却有变高考“独木桥”为“三驾马车”之虞,从而可能成为加重学校和考生负担的一场不彻底的教育改革。

大体说来,高考制度改革有两条可能路径,一是在时机成熟时一举废除高考,正如台湾地区废除联考一样;二是逐渐弱化高考在招生中的权重,使之成为高校招生体系的其中一项(未必主要的)考核指标,新课改高考走的就是这一条路。可我看来,渐进式改革虽然稳妥易行,弊端也不小。比如在高考仍为主要考核方式的前提下,高考的负担非但不太可能减轻,还会徒然增加别的考试压力。所以我更倾向于前一种方案,选择适当时机让高考寿终正寝。

都说高考是相对公平的招生方式。这话当然没错,况且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绝对公平的招生制度。但这也得看前提。比如在高等教育资源“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所有人通过考试来决定谁上谁下,确实是比较公平的方式。可要是高等教育资源已经宽裕到,只要你想上大学,一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书桌,高考是否显得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查了一下相关数据,近两年高考录取率最高的省份达80%以上,平均也有40%~50%,而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录取率仅为4.7%。这说明,高考的重要性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小。今后高考的作用可能将更多在于决定考生上哪一所高校,而这通过高校自主招生也基本可以获得解决。简单讲,只要高校处于一定竞争态势,那种认为取消高考而由高校自主招生将会带来更多招生腐败的说法,其实是立不住脚的。

所以,我在为蔡伟感到高兴的同时更加地认为,只有进一步彻底改革高考制度,更多的“蔡伟”才有机会上大学、考研读博。那些和蔡伟一样的高考牺牲儿,其悲剧性已经铸成,但愿不久的将来,不用再看到像蔡伟这样特殊的幸运儿。

2009年4月30日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0个评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