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苗炜:记性越来越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4-2009 06:5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麻生首相来北京那几天,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开始播《四世同堂》,第一集是交代人物,20多口子每人都出来露一小脸,我守在电视机前看这个戏,真丢人,也看电视剧。小羊圈胡同的老老少少们我都认识,小文夫妇,小崔,长顺,李四爷,冠家,这帮人简直就是我的老邻居。



老版《四世同堂》,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小彩舞的京韵大鼓,还有结尾那个镜头——祁老爷子抱着妞子的尸体,说出最后一句台词——我们胜利了。老爷子原本坚信北京城是块福地,什么灾害都过不了三个月,但一场抗战竟是八年。电视剧似乎属于娱乐范畴,对《四世同堂》的讨论大多集中在新版与老版的比较之上,更大的话题没有,不像《南京!南京!》,都谈的是人性,是文化。



我身边有一帮朋友,看了《南京!南京!》都说特别震撼,极力鼓动大家去电影院看看,还有几位,对那个日本兵视角颇为不满——你一旦不认同那个视角,也就看不下去。我到现在也没看过这个电影,倒是各种评论听到不少。



我身边还有一帮朋友,根本就不会去看这个电影,我显然和他们是一伙的。至于为什么不看,说起来简单,那就是抗拒集体记忆塑造。早年间我就看过一个苏联电影,好像是列宁同志很严肃的告诫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也就是说,怎么记住历史,按照什么标准去记住历史,那简直就是个立场问题。列宁同志还说过,在所有艺术中,电影可能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电影能教导人民该怎么感动,该有怎样的价值判断。



《南京!南京!》先在外交部审查剧本,然后又经过文化部门的审查,筹备过程极其漫长,我相信导演的认真和野心,但我也记得10年前,《鬼子来了》前后的审查与挣扎,我想,要是某些问题,没有足够自由的表达空间,这问题也就没法讨论。要是我们的记忆与反思都被要求在规定好的框架里进行,那也没什么滋味。



简单来说,你不能把一个电影藏起来,说这个你们不能看,然后又把另一个电影推出来,说你们可以看这个。我们的电影很少讨论严肃问题,冷不丁的出来一个这么严肃的电影,那我也只能严肃对待,不看。



许多记忆和对记忆的修补,都是用八卦的方式进行的。比如前不久,有报纸发文章,说冯亦代、黄苗子都曾是告密者,这一下,文化大师的品格好像又成了问题,但我还是怀疑,是非曲直也不是谁活得长谁最后就有资格给别人盖棺论定的,也不是谁把自己描绘成贵族就可以自动将别人贬低的。说起来,这也不过是文人嘴仗,不是谁岁数长点儿,讨论的问题就显得严肃而有历史意义了。老了之后更喜欢嚼舌头根子。



保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