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扉客:黑夜梆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15-2009 07: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石按:本节博客节选自《蹉跎坡旧梦》: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18097.shtml
??
?? 我在前文“祈禳”一节写的“喳夜”,是“每到秋凉七月半,道士喳夜保清吉”的时候,倒是敲梆诵经,驱邪避鬼。农户凑点谷米酬劳,是心甘情愿,祈求清吉平安。据宋代魏泰撰的《东轩笔录》载:“野无惰农,世无赌博,更鼓分明,必有美政也”。这种打更鼓既能报时,又能起到警觉保安作用。但我在这里说的“黑夜梆声”,一不是道士喊夜打梆保清吉,也不是更夫打更报时鸣警,而是监牢中一种特有的梆声。
??每晚到了就寝时刻,岗楼上发出“起梆”的吆喝声。我们第一监轮到的犯人就慌忙拿起竹制梆筒,用力敲一下,发出“咯”的声音,敲打的次数要与监房次号相同。如第二监房打两下,即咯咯;第六监打六下,即咯咯咯!咯咯咯!打梆者不能瞌睡,要全神贯注,要听清上一监号发梆的梆声之后才能接梆,如果出现“画眉跳间”,岗哨就要发出训斥的吆喝声。如果打了瞌睡,被吆喝惊醒,就在慌乱中乱敲几下,结果造成交接的混乱。岗哨就发出严厉的训斥声,吆喝“从头发梆”!
??我们第一监最容易敲梆,只要敲一下。可是最难准确接梆,因为最后的监号是14号(女监),要听清默数12、13、14是很难的,常出差错。例如第十二监敲了梆,第一监以为是敲了十四响就接梆,结果造成第十三监与之同时敲梆,又造成混乱。其实哨兵也很辛苦,也要认真听敲梆的交接顺序,也要及时吆喝纠正。
??岗哨是定时换岗的,这是为了防止疲倦和保证警觉持续。这样,敲梆也随着换岗的同时换梆。当岗哨完成换岗交接后,就发出一声“换梆”的吆喝。于是下一个犯人就慌忙接下梆筒,有的从睡梦中醒来就接梆乱敲了几下,也造成短时的混乱。这时,岗哨吆喝从头发梆。这样循环接替打梆,一直敲到天亮,到岗哨发出“收梆”的吆喝声时,监房才静然息梆,梆筒就交给下次的发梆人。
??从敲梆中,掌握了几个名词,即“起梆、收梆、换梆、交梆、接梆”。也敲出了一种节奏,如敲三下,应是三种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话,有“咯——咯——咯——”“咯——咯咯”和“咯咯——咯”三种敲法。有些偷鸡摸狗的文盲犯人,就乱敲一通,没有悦耳的节奏,甚至用力把梆筒敲成两边。
??这种梆声,返宵待旦,在漫漫的长夜中,已经听惯了这种打破长夜寂静的梆声,不感到什么不适应,反而从森严肃厉中体验到一种非凡的雅静。我在敲梆时,特别注意听第十四号的梆声,十四号是女监,我希望她们按八分音符一拍敲得有节奏,有规律,更能从轻敲重打中发出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可是从未听到过这种如哭如诉,如哀如怨的梆声,她们还是不能把这十四个“咯“音敲得比较规律些。我要求的所谓规律,完全是为了容易记住所敲的次数。如果听错了,就会乱接,就会招训斥。这种训斥是习以为常了,只要监房里的组长不罚我多敲一次就是万幸。
??我们一号监房的人数,常在十人以内。轮流敲梆频率较高。有些大监关上几十人,轮流间隔的时间要长,有些夜轮空。虽然不轮到你敲梆,可梆声依然在打扰着你的噩梦,甚至梆声成了一种噩梦的催化剂。
?? 每当提心吊胆静听末监的梆声时,我就想起苏轼“长夜默坐数更鼓”的诗句。而我是“长夜惊魂数梆声“——咯!咯咯……”。前文写的“喳夜”一节中的梆筒是论述解放前的一种祈禳消灾的迷信活动。那是在“七月半鬼乱窜”的肃飒秋夜,道士通宵串乡敲梆诵经的祈求清吉平安的社会习俗。
??而火官庙监牢的敲梆行为是监管狱吏们,利用犯人黑夜敲梆,以达到相互监督,减轻狱警巡视负担的一种措施。其实也是带来一种加重犯人精神疲劳和紧张恐怖的后果,当是非道义的影响睡眠的侵权手段。与喳夜敲梆保清吉而言,不是善意,而是恐怖,是摧毁。后来,浏阳看守所迁到了白泥坑,是否还沿用“黑夜打梆”呢!我不知道。假若还在继续打梆,市民也听不到这凄厉的梆声!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5-15-2009 07:22:06 | 只看该作者

石扉客:黑夜梆声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石按:本节博客节选自《蹉跎坡旧梦》: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18097.shtml
??
?? 我在前文“祈禳”一节写的“喳夜”,是“每到秋凉七月半,道士喳夜保清吉”的时候,倒是敲梆诵经,驱邪避鬼。农户凑点谷米酬劳,是心甘情愿,祈求清吉平安。据宋代魏泰撰的《东轩笔录》载:“野无惰农,世无赌博,更鼓分明,必有美政也”。这种打更鼓既能报时,又能起到警觉保安作用。但我在这里说的“黑夜梆声”,一不是道士喊夜打梆保清吉,也不是更夫打更报时鸣警,而是监牢中一种特有的梆声。
??每晚到了就寝时刻,岗楼上发出“起梆”的吆喝声。我们第一监轮到的犯人就慌忙拿起竹制梆筒,用力敲一下,发出“咯”的声音,敲打的次数要与监房次号相同。如第二监房打两下,即咯咯;第六监打六下,即咯咯咯!咯咯咯!打梆者不能瞌睡,要全神贯注,要听清上一监号发梆的梆声之后才能接梆,如果出现“画眉跳间”,岗哨就要发出训斥的吆喝声。如果打了瞌睡,被吆喝惊醒,就在慌乱中乱敲几下,结果造成交接的混乱。岗哨就发出严厉的训斥声,吆喝“从头发梆”!
??我们第一监最容易敲梆,只要敲一下。可是最难准确接梆,因为最后的监号是14号(女监),要听清默数12、13、14是很难的,常出差错。例如第十二监敲了梆,第一监以为是敲了十四响就接梆,结果造成第十三监与之同时敲梆,又造成混乱。其实哨兵也很辛苦,也要认真听敲梆的交接顺序,也要及时吆喝纠正。
??岗哨是定时换岗的,这是为了防止疲倦和保证警觉持续。这样,敲梆也随着换岗的同时换梆。当岗哨完成换岗交接后,就发出一声“换梆”的吆喝。于是下一个犯人就慌忙接下梆筒,有的从睡梦中醒来就接梆乱敲了几下,也造成短时的混乱。这时,岗哨吆喝从头发梆。这样循环接替打梆,一直敲到天亮,到岗哨发出“收梆”的吆喝声时,监房才静然息梆,梆筒就交给下次的发梆人。
??从敲梆中,掌握了几个名词,即“起梆、收梆、换梆、交梆、接梆”。也敲出了一种节奏,如敲三下,应是三种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话,有“咯——咯——咯——”“咯——咯咯”和“咯咯——咯”三种敲法。有些偷鸡摸狗的文盲犯人,就乱敲一通,没有悦耳的节奏,甚至用力把梆筒敲成两边。
??这种梆声,返宵待旦,在漫漫的长夜中,已经听惯了这种打破长夜寂静的梆声,不感到什么不适应,反而从森严肃厉中体验到一种非凡的雅静。我在敲梆时,特别注意听第十四号的梆声,十四号是女监,我希望她们按八分音符一拍敲得有节奏,有规律,更能从轻敲重打中发出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可是从未听到过这种如哭如诉,如哀如怨的梆声,她们还是不能把这十四个“咯“音敲得比较规律些。我要求的所谓规律,完全是为了容易记住所敲的次数。如果听错了,就会乱接,就会招训斥。这种训斥是习以为常了,只要监房里的组长不罚我多敲一次就是万幸。
??我们一号监房的人数,常在十人以内。轮流敲梆频率较高。有些大监关上几十人,轮流间隔的时间要长,有些夜轮空。虽然不轮到你敲梆,可梆声依然在打扰着你的噩梦,甚至梆声成了一种噩梦的催化剂。
?? 每当提心吊胆静听末监的梆声时,我就想起苏轼“长夜默坐数更鼓”的诗句。而我是“长夜惊魂数梆声“——咯!咯咯……”。前文写的“喳夜”一节中的梆筒是论述解放前的一种祈禳消灾的迷信活动。那是在“七月半鬼乱窜”的肃飒秋夜,道士通宵串乡敲梆诵经的祈求清吉平安的社会习俗。
??而火官庙监牢的敲梆行为是监管狱吏们,利用犯人黑夜敲梆,以达到相互监督,减轻狱警巡视负担的一种措施。其实也是带来一种加重犯人精神疲劳和紧张恐怖的后果,当是非道义的影响睡眠的侵权手段。与喳夜敲梆保清吉而言,不是善意,而是恐怖,是摧毁。后来,浏阳看守所迁到了白泥坑,是否还沿用“黑夜打梆”呢!我不知道。假若还在继续打梆,市民也听不到这凄厉的梆声!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